第28卷总第379期 2010年第5期(上半月) 物 Vo1.28 No.379 (S) 5.2Ol0 .15 Journal 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有效策略 张 彬 江苏省铜山县黄集镇中心中学,江苏省徐州221145 摘 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要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本文通过四个环节的教学活动,阐述了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如 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关键词:科学探究;思维品质;有效策略 理 o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0)5(S J一0015—3 教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教一个人 P h 计的:将一张卡片对折,在开口一边剪两刀,然后 某门学科,不是要把一些结果记下来,而是要引 学 将橡皮筋套在开口边,将卡片反过来,用手把它 导他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现代教学论认为:探 压平在桌面上,使橡皮筋伸长,迅速松手,卡片弹 教学既要重视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思维的发 起,让学生想想这是为什么呢?这样创设问题情 展,传授知识与发展思维是教学过程必须同时完 讨 h 境,使学生生疑、质疑、急于解疑,激发了学生思 成的任务。而要发展学生的思维,形成良好的思 噜 维动机。同时也在学生脑海中产生一种悬念,正 维品质,必须重视探究过程。 是这种悬念成了诱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动力。 因此,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要贯穿在教学 2 注重实验探究。建立思维表象 的全过程,渗透在引入、实验探究、应用等环节 实验探究活动,可以改变“耳听口说”这种 之中。 简单的学习模式,能够有效地组织学生参加到学 1 巧妙引入。激发思维动机 习过程中去。外部的操作活动具有很强的直观 教学之道,贵在善导。课堂导人环节的目的 性,动手、动脑、动口、动眼多种感知觉参与学习, 是努力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 对促进知识内化,启迪思维有着特殊的功能。 趣,使学生很快地进人思维的最佳状态。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动手操作,教师首先要 例如:在教学“压强”一课,笔者是这样巧设 把握准确操作的时机、内容、程序及学生思维的 导入、激发学生思维动机的:先出示一个长方形 脉络。例如:在教学“压强”时,笔者是分四个层 的木板,在木板上钉一根铁钉,钉尖向上,用一充 次操作的: 满空气的气球放在钉尖上,轻轻一压,气球“砰” 2.1 体验感受 的一声爆啦;接着,出示第二块木板,木板上布满 让学生用两个食指压住铅笔或圆珠笔的两 铁钉,钉尖向上,再把同样的气球放上,用重物压 端,慢慢用力,体验一下两个食指的感觉。 上,气球并没有学生想象中的爆掉。这一演示,引 第一层次操作,让学生通过体验感觉,有一 起了学生的兴趣,注意力达到了高度的集中。这 个感性的认识。 时教师提问:两次演示你观察到了什么?为什么 2.2 猜想与检验 会出现两种不同的情况呢?带着学生渴望知道答 学生的猜想不会只是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 案的心态,教师揭示课题,激发了学生思维的 积的大小,还会有其它的猜想,教师不要轻易否 兴趣。 定它。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选择器材,设计实 又如:对“势能”的教学引入,笔者是这样设 验,检验自己的猜想。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控制 K-" 女七-4"电 七 -4-"七 电女七七 七七-4-'七七 七七七七 七七电-4"七七 七七七七七-4-"七七七七。 想天开的好奇心和探究的积极性。 律,从而获取对问题的认识。切忌从现象直接得 6 引导分析,科学阐述探究结论 出结论,要让学生经历分析、比较、概括归纳等一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记录了与 系列地科学思维过程,让结论科学严谨,提升学 问题有关的大量信息后,教师要引导他们把获取 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发现现象背后所蕴藏的规 (栏目编辑 赵保钢) V0I_28 No.379 (S) 5.2010 .16 理of 教学探讨 第28卷总第379期 2010年第5期(上半月) Physics Teaching 变量法的使用。 通过第二二层次操作,让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 到理性的分析、验证。 2.3 学习迁移 学生得出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 小和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引导学生回忆速度、密度的定义方法,并将 之迁移到压强的定义中。 2.4 抽象概括 通过以上三个层次的多种感官参与实验探 究活动,学生初步建立了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 的大小、接触面积有关的表象。教师通过体验、猜 想、验证、知识迁移引导学生,学生便可以自然而 然地得出压强的定义。 实验探究是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的手段, 这个过程一旦完成,教师应及时地把教学向前推 进。实验探究到思维是一对连环,探究是先导,思 维是关键,只有重视实验探究过程才能培养学生 的思维品质。 在现代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会发挥很大的 作用。将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转化为抽象逻辑思 维,例如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分压、分流原理教学 中,电流在电路中不同的路段,以不同的大小在 闪烁、流动……变抽象为具体,这种现象更清晰 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 3 诱导推理。深化思维过程 如果说实验探究给学生建立了思维表象,那 么诱导、推理则是使学生的思维向更深层次发展 的途径。因此,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调动 学生积极思考。在教学中要善于设疑,使学生感 到有问题要学,诱发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正 确推理,使思维向深层次发展。 概念规律教学,重在概括。教师要让学生充 分地感知形成概念的具体过程,获得丰富的感性 认识,并参与概念的形成过程,最后通过自己的 分析、综合、比较、推理,抽象出概念的本质属性。 习题教学,重在思路。结合实例创设问题情 境,激发学生去尝试、去发现,从而明确解题的思 路。解题的思路来自于教师对问题的精心设计、 由浅入深地启发诱导,来自于学生自始至终地参 与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中。 公式教学,重在推导。推导是一种重要的思 维方法,从某个或某些物理规律出发,通过数学 公式的逻辑推导,可以得到更多的结论。例如串 联电路的总电阻就可以通过推导而得出。设串联 的电阻为R 和尺 。电阻两端的U 和己,:,电流为 J,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电流的规律:U—U。+ 【, ,J—J +, 。再根据欧姆定律的变形表达式 IR串一侬l+ 2可得:R串一Rl十R2。如果电路 中有,t个电阻串联,则可以推出:R 一R,+R。+ …+R 这样组织推导公式的教学,学生得到的 不只是公式本身,推导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 思维能力都得到了培养。 4 应用练习。形成思维品质 《物理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学习一定的 物理基础知识,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解决问 题或作决定时能尝试运用科学原理和科学研究 方法。”而这些往往是通过练习来实现的。具有 促进思维的应用练习,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和 巩固科学知识,并将其转化为技能、技巧,形成学 生的思维品质。 例如,在教学完“焦耳定律”之后,笔者设计 了五个层次的系统训练: 第一层次:巩固性基本练习,练习与教材例 题同类型的题目。 第二层次:把所学的知识与方法应用于实际 相连时,电饭锅的总功率 图I 为1100W;当开关与接线柱l相连时,电饭锅的 总功率为22W。 求:(1)串联电阻的阻值; (2)开关在“l,,档时,串联电阻上消耗的电 功率。 4.1 明确思路 (1)开关接2时,电路图是如何连接的,题目 告诉了什么条件?分别是什么含义? (2)开关接l时,电路图是如何连接的,题目 告诉了什么条件?分别是什么含义? 4.2 动手分析 (1)开关s接2时, 被短路,电路中只有R。 接在220V的电源上,其功率为l100W。 (2)开关S接l时,R、Ro串联接在220V电 源上,尺、R。的总功率是22w。 (3)功率的计算公式有P=U,一IzR— U /R,根据题目所给的条件,选择P—U。/R。 以上两个层次是让学生掌握概念、明确电路 第28卷总第379期 2Ol0年第5期(上半月) 物 理教 学探讨 Vo1.28 No.379 (S) 5.2010 .17. journal of Physics Teaching 浅谈思维定势在 高中 物理学习中的消极作用 宋 捷 浙江省宁波中学物理组,浙江省宁波市3l5010 摘 要:思维定势对于问题解决有重要意义,但也存在消极影响。本文分析了三个方面的思维定势在高中物理学习 中的消极作用.并以例题加以说明。 关键词:思维定势;高中物理学习;消极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0 J5(S)一0017—2 思维定势是指人们受已知知识、经验的影 1 先入为主的生活常识和经验导致错误 响,在解决问题时所具有的倾向性和心理准备。 物理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它的研究对 思维定势对于问题解决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碰到 象是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物质及其相互作用规 具体的问题时,我们会联想起以前已经解决的类 律。而学生从出生开始就生活在这个研究对象之 似问题,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当前问题情境建 中,耳濡目染,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获得一些物 立联系,利用处理过类似问题的知识和经验来处 理方面的感性认识,从而形成一定的生活常识或 理新问题。从而使我们可以减少许多摸索、试探 经验。然而这些观念和经验往往并不科学,当学 的步骤,缩短思考时间,提高效率;但是思维定势 生碰到一些相关的问题时,总会先人为主,得到 也有消极的作用,它会使我们在思想上产生惰 错误的答案。 性,不愿意多加分析思考,养成呆板、机械、千篇 例1 如图1所示, 一律的思维习惯,使我们步人误区。在高中物理 质量为 的物体通过一 的学习中,很多学生总是习惯于使用已有的生活 轻质细绳跨过定滑轮拉 观念或肤浅的经验,机械模仿、生搬硬套,从而在 着放在光滑水平面上质 分析具体的物理问题时出现一些错误。下面笔者 量为M的物体,求M的 通过举例来说明思维定势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的 加速度。 消极作用。 为数不少的学生,不假思索,认为绳子的拉 图、理清关系,培养学生思维的正确性。 (3)能否根据已知条件选择合适的公式? 第三层次:已知条件和问题联系,动脑思考, 学生通过主动思考、多向交流,找出了它们 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找出解题的思路,培养学 的内在联系,理清思路。 生思维的深刻性。 第五层次:创设情境,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 (1)若求串联电阻尺的阻值,只能利用开关 性和创造性。 在l档时,因为若开关在2档上,串联电阻尺被短 思考题:利用所给的条件还可以求出哪些物 路了。 理量? (2)开关在l档时,R、R。串联,根据条件求 这样,学生进行跳跃式的快速思维,可直接了 出的总电阻,但尺的阻值还是未知的。 当地触及问题的实质。有的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作 (3)还要利用开关在2档时,方可求出尺。。 出了与众不同的答案。正是在这种探求知识的过 第四层次:变换角度,培养学生思维的灵 程中,发展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创造性。 活性。 总之,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我们一定要 在上述环节之后提问: 注重在知识探究的同时强化过程的训练,狠抓发 (1)从计算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展思维这一主线。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完成义 (2)要求的物理量与已知条件之间没有直 务教育所赋予我们努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任 接联系的怎么办? 务。 (栏目编辑 赵保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