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东饰资讯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扬州瘦西湖公园赏析

来源:东饰资讯网
・第38卷第12期 248・ 2 0 1 2年4月 山 西 建 筑 SHANXI ARCHITECTURE V0l-38 No.12 Apr. 2012 ・园林・绿化・环保・ 文章编号:1009—6825(2012)12.0248.03 扬州瘦西湖公园赏析 胡蔡清 (上海对外建设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上海200000) 摘要:对扬州瘦西湖公园作了简单概述,并着重将瘦西湖公园的自然景观规划和人文景观规划进行了分析,指出瘦西湖作为自 然风景型的风景名胜公园,其规划设计无疑是成功的,设计手法与规划理念都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关键词:瘦西湖公园,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规划 中图分类号:TU986.2 1 总体概况 扬州是一座风景秀丽的历史文化名城,瘦西湖就是其特色的 代表。瘦西湖原名保障河,原本是人工开凿的城濠和通向古运河 的水道,水面狭长。隋唐时期开始在沿湖陆续建园,及至清代康 熙、乾隆时期空前繁盛,形成了“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 山”的园林景观。乾隆时期的诗人汪坑的“垂扬不断接残芜,雁齿 红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的诗句让瘦西 湖的名字从此流传开来。到了嘉庆时湖上园林逐渐趋于没落。 解放后重新建设恢复了一些旧有的景点。到了现代,瘦西湖一蜀 冈风景名胜区已经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也是国家级旅游区。 瘦西湖公园作为瘦西湖景区的精华部分,是围绕瘦西湖及其沿岸 景点建成的,囊括了历史上大部分的名园胜迹,位于古城扬州的 西北部。公园的范围从虹桥之北开始,总面积为116.7 hm ,其中 陆地面积和水面面积约各占一半,如今已成为扬州的著名游览胜 地。从性质特点上来说,瘦西湖公园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风景名胜 公园。 2公园规划特色 2.1 自然景观规划 自然景观是瘦西湖公园的观赏基础。我国的造园历来讲究 “师法自然”,园林设计要求“出于自然高于自然”。瘦西湖公园是 在良好的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建设的,其景观形态经过了历史上不 断的建设而形成,“自然”特色十分鲜明。作为一个供现代人使用 的公园,其功能虽有更新,但景观形态及风格必须尊重原有的肌 理文脉,才能充分发挥其景观效应。 2.1.1 合理利用与优化景观资源 瘦西湖公园紧紧的抓住了瘦西湖的自然特色,对原有的规划 分隔没有做过多的改动,只是进行了修补完善和优化。 瘦西湖是由河道演变而来的,水面狭长,窈窕曲折,水色碧 绿,呈现秀丽妩媚的景观特色。公园中大部分景点都是围绕着湖 面展开(见图1)。沿岸大部分景点均需配合湖面营造气氛。 瘦西湖的景观是利用桥、岛、堤岸的划分,使狭长的湖面形成 层次分明、曲折多变的湖光山色;同时又依山临水,面湖而筑,组 成若干个小园,园中小院招套,自成体系,但又以瘦西湖为共同的 空间,应用起伏岗峦,参翠树木,院墙回成分配空风造成小中见大 意境深远的效果。还引借历史胜迹和自然景色为主题,以匾额、 组联、题咏等,画龙点睛组成一区胜景,富有诗情画意,扩大游人 欣赏境界。使有限的河道水面变成了无限的山水空间,创造“以 收稿日期:2011-08—03 作者简介:胡蔡清(1972一),女,工程师 文献标识码:A 人力巧夺天工”的湖山胜境。现代的设计再现了清代瘦西湖“两 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园林景观。在瘦西湖通向大 明寺的湖面,迎面有一座半岛阻挡;形成一个s形的水湾,游船过 此湾后,湖面豁然开朗,隐露于蜀冈上苍松翠柏中的中峰大明寺 和东蜂观音山上气势雄伟的建筑群展现眼前,展现了“山穷水尽 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 2.1.2相得益彰的植物配置 瘦西湖公园内观赏植物种类丰富,目前公园内共有木本观赏 植物297种(变种、变型及品种)分属于70科,151属。除去在温 室、花房内盆栽外,用于公园绿化的树木共有63科,128属,242种 (变种、变型及品种),另外用作花坛花卉、地被植物的草本观赏植 物100种以上,用于立体垂直绿化的藤本植物23种。瘦西湖公园 是目前扬州市观赏植物种类最多的公园,并且许多植物品种均为 扬州市独一无二 。如此丰富的植物为公园的生态、自然景观打 下了坚实的基础。除了一些古树名木外,公园内大部分植物树木 都进行了重新的规划配置。植物或许可以看作是体现优美的自 然景观的媒介。在这类自然型风景名胜公园的规划中,植物的作 用就更加重要了,必须能表现出自然景观的性格,还要辅助周围 环境创造出有特色的意境。如大虹桥至春波桥600 m长一段,堤 岸以一株桃花一株柳为主的绿化素材,一边临湖,一边在花卉灌 木后面,有丘陵起伏绿萌参天的林带为衬托,堤岸中段有一伸人 湖面的亭屋,上悬“长堤春柳”匾额,每逢春13柳丝飘拂,桃花争 艳,鸟语花香,诗情画意,尽在其中。湖岸两边,种植了许多茂密 的树木,驳岸全部为自然形态,两边树木枝叶低垂入水,愈发显得 瘦西湖的清秀。在这里,通过植物与湖面的结合,表达了一种完 全自然的景色,使人仿佛身处郊外,幽静平和的感觉油然而生(见 图2)。 图1瘦西湖公园的自然景观 图2瘦西湖公园内的驳岸 2.1.3便利的道路系统 公园的整个道路系统以自然式为主。局部需要的地方作为 轴线处理。如公园北人口,直接对着公园的主景——五亭桥。这 ・第38卷第12期 250・ 2 0 1 2年4月 SHANXI ARCHITECTURE 山 西 建 筑 Vo1.38 No.12 Apr. 2012 文章编号:1009—6825(2012)12—0250—02 高速公路噪声防治措施分析 朱维红 单永体 李祝龙 (1.江苏省交通工程建设局,江苏南京210004;2.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00) 摘要:论述了高速公路噪声防治工作目标和实施原则,分析了高速公路现有噪声防治措施的特点和适用条件,提出了噪声防治 措施方案比选方法,在高速公路的规划、设计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 关键词:高速公路,噪声防治措施,分析 中图分类号:U418.9 文献标识码:A 高速公路上车流量大,车辆行驶速度快,对公路两侧辐射较 强防撞护栏设计,为车辆意外事故预留安全距离)。4)经济合理 强的交通噪声,给沿线声环境敏感目标造成一定影响,交通噪声 性:噪声防治措施方案在有效性的前提下应作技术、经济的比较, 已成为高速公路环保问题的核心之一。本文论述了江苏高速公 采取经济合理的方案,降低造价。5)可操作性:高速公路噪声防 路噪声防治工作目标、实施原则,分析了高速公路现有噪声防治 治措施方案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具备可实施条件,施工便利,公众 措施的特点及适用条件,提出了噪声防治措施方案比选方法,在 满意。 高速公路的规划、设计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 3高速公路噪声防治措施特点和适用条件 3.1 环保拆迁或改变建筑物使用功能 环保拆迁是解决公路噪声的有效方法之一,前置条件是地方 1 高速公路噪声防治工作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为本,综合规划,防治结合,分步 实施,环境友好,构建和谐高速公路。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政府能够对拆迁户进行安置。有条件的地区,地方政府可结合新 1)坚持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建设和谐高速公路的建设理 农村建设规划统筹考虑进行集中安置。条件许可时,敏感点与公 念;2)坚持综合规划、防治结合、分步实施的原则,适应高速公路 路较近(一般距公路红线10 m以内),预测运营中期噪声超标 不同时期交通量的发展需求,确保环境保护措施的经济合理、及 10 dB以上,敏感点分布较为分散或户数较少,可考虑与主线拆迁 时有效;3)与区域经济发展、民居风格、人文及自然地理环境相协 同步完成。一般对团状的村庄,不宜采用大面积的环保拆迁;条 调,实现环境友好。 状的单排村庄平行公路时,在技术经济、公众意见等综合比选后 也可采用拆迁方案。环保拆迁的界定标准应具有可操作性,避免 噪声防治措施实施要遵循有效、协调、安全、经济、可操作的 处理不当引发群体事件。调整临路一侧建筑物使用功能是有效 原则。1)有效性:是高速公路噪声防治设计的首要目标。科学有 措施之一。有条件时可以将临路一侧的居民房、校舍调整为厂房 并有调整可能时实施。 效要求我们做到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防治结合,综合治理。2)协 或者仓库之用。当有需要,调性:高速公路噪声防治措施在满足环保需求的同时,应与当地 3.2绿化降噪林带 绿化林带不仅能够吸纳声波降低噪声,同时又能净化空气、 新农村建设规划、地方生态环境建设相协调;与公路路域景观相 2 高速公路噪声防治措施实施原则 协调;同时还应与区域文化、区域民居建筑风格相协调。3)安全 美化环境、防止水土流失,该措施具有较好的群众基础。绿化林 性:体现在三个方面:a.结构设计安全可靠;b.视觉及行车安全 带降噪效果与林带宽度、密度、苗木类型、高度等紧密相关,阔叶 早期降噪效 (即高速公路声环境保护设施应不影响高速行驶条件下的视觉及 林效果优于针叶林。使用绿化林带降噪,占地较多,公路与 行车安全);c.安全防护(即环保设施应确保一定的安全距离,加 果不明显。绿化降噪林带措施适用于降噪量在5 dB以下,于进一步的研究思考。 参考文献: 1992(3):62—63. 1986. [3] 韦金笙.述评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J].中国园林, 1992,8(3):32_34. 2002,29(5):96-98. 2010,36(25):345-346. [1]朱伟.扬州瘦西湖名胜区的保护与建设[J].城市规划, [4] 田跃萍.瘦西湖生态园林建设的探讨[J].江苏林业科技,  易秀娟.赣州市城市公园的结构与布局研究[J].山西建筑, [2] 张家骥.中国造园史[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5]Analysis on slender west lake park in Yangzhou HU Cai・qing (Shanghai Foreign Construction and Desin gCo.,Ltd,Shanghai 200000,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simply outlines slender west lake park in Yangzhou,analyzes natural landseape planning and human landscape planning of slender west lake park,and points out that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slender west lake,as the famous park with natural landscape type,is sue- eessful,the desin methods agnd planning concept are worth referring. Key words:slender west lke paark,natural landscape,human landscape,planning 收稿日期:2012—02—10 作者简介:朱维红(1966.),女,高级工程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