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东饰资讯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关于大学生就业难的文献综述

关于大学生就业难的文献综述

来源:东饰资讯网


关于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

姓名

(所在单位)

【摘要】21世纪的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经济全球化、信息多元化的时代,全国各领域的竞争也与世界各国紧密联系在一起。此外,我国由于经济水平的提高,各高校的招生率也日益上升,大学生的数量急剧增加,每年走向社会的毕业生多不胜数。再加上大学生自身的就业心理压力与自身能力不足,这些都直接导致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这里,笔者通过阅读近年来的一些相关方面的文献资料,通过分析比较得出了关于就业难问题方面仍存在的不足,也对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并分析了其发展方向。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难;研究综述

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 人才供应关系明显变化, 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 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的要求, 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殷切期待, 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广大高校毕业生的热情关怀。在这个大背景下,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并对其提出相应的解决之道就显得格外重要。本文对大学生就业难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与分析,并指出了目前研究所取得的成绩和仍存在的不足,并对大学生今后的就业前景进行了展望。

一、 大学生就业研究现状综述

2012年6月10日,在重庆师范大学校园网的CNKI以“大学生就业难”为主题对2002

年至今的文献进行收索,检测出共有该类文献6828篇。从研究的主题看主要有国外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经验及其启示, 大学生就业指导总论, 大学生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构建, 贫困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案,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创业难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就业指导与心理问题研究,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等。笔者从搜索的文献中随机挑选了30篇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关于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的文献占33%,关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文献占32%,关于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文献占24%,关于大学生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的文献占11%。由各部分所占比例可以看出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的文献比较多,但关于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文献却很少,在就业指导方面仍存在的问题的分析的文献就更少。我们在关注大学生就业难的同时,也应该重视到学生的就业指导,以及指导上仍存在的不足,以便大学生能够在正确的引导下顺利进入职场,以此来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并提升毕业生就业率。此外,就写作内容来讲,针对某类型、某地区的大学生就业的研究论文也甚少。在30篇文献中,仅有2篇该类文献。然而,对于贫困边缘的这类大学生,往往是构成就业难的主体部分。也就是说,解决了贫困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也就从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这说明我国针对各类型、各地区或各所高校实际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以及就业指导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二、 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的研究现状综述

在随机抽取的30篇相关文献中,有10篇文献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通过阅读后,发现这些文献主要针对大学生人数与就业岗位之间的供求关系,大学教育与市场需求,大学生就业观念与心理,社会环境的影响,地区发展不平衡,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家庭背景的限制等这些方面来来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就现在就业的形式看来,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就大致为这些。而1“我国从1999年开始了大规模的高校扩招,大学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大学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200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已达到

115万人,而到2011年高校毕业生猛增到650余万人,预计今后三年内毕业生数量还将以每年50万的速度增长,高校毕业生供过于求。”由此可见, 大学生数量和市场的供求关系以及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是构成其就业难的主要因素。从2002年至今,导致大学就业难的因素多种多样,当代学者也从各角度,各层面分析了其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之策,因此,大学生应该多从自身角度出发,分析自己就业难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才能顺利走进竞争压力大的职场。

三、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研究综述

在30篇文献当中,有9篇文献分析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该类文献主要从转变就业观念,加强自身能力,做好职业规划,政府工作,经济发展,用人单位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有学者对国外关于大学生就业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一些外国国家对就业难的对策。[2]日本劳动省为有效遏制日益恶化的就业形势,于 1994 年启动一项“全面就业支持计划”(Total Employment-Support Program,TESP),期望能创造大约 100 万个工作岗位,通过政府补贴政策鼓励企业吸纳大学生就业;美国是鼓励创业精神的典型代表;1998 年,法国、意大利、英国与德国四国教育部长签署的索邦宣言(Sor-bonne Declaration)明确指出大学生就业力的提升是大学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英国在提升就业能力方面有两项重大举措:一是充分利用志愿者行动为学生提供工作经验;二是创建新的基础学位(foundation degree)。但从研究的对象看,国内都是针对普遍的大学生就业现象,没有对某种类型或地区的大学生就业难现象进行对策分析。而国外,多是由政府帮助,大力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虽然这方面的研究比较多,可以看出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逐渐得到人们重视,但研究方向总体比较单一,研究主题大致相同,与国外相比,不具有新颖性。除了对普遍就业现象的对策之外,学者还应该对具体的、贴近大学生生活的相关方面进行研究,针对比较符合一定种类的大学生做出相应的解决之道,并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四、 对大学生今后就业的展望

就目前我国现状来看,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庞大的待就业人数、大学生自身的能力不足、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等都是对大学生就业的不利因素。但是,已经回暖的金融危机、国家的经济繁荣、就业岗位的增加、相应政策的实施,以及国家领导人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视又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机会。从目前我国学者们对该领域的研究结果来看, 也为大学生提供了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并做出了相应的就业指导。有学者指出,[3]就业指导应树立以下几个应有的理念和操作模式:一是就业指导应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以平等、互动的模式促进大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二是大学生就业指导应专业化和专家化;三是就业指导应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始终;四是就业指导应使大学生构筑职业生涯的四个支柱这四个支柱是学会学习, 学会做事, 学会共生活和学会生存。此外,从高校就业指导的研究方法来看,必须注意贴近社会需要实际,贴近学校实际,贴近学生特征实际。根据学生的家庭背景、就业心理、就业趋向对不同类别、不同地区、不同院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实际进行研究。从研究现状来看, 虽然大学生就业指导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由于这一领域的研究起步晚, 所以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不过,就目前的就业现状来看,只要大学生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在自身原有能力基础上再从各方面加强职场所需的各种能力,降低自己就业眼光,再在专业人士的就业指导下就一定能找到一份属于自己的职业,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并实现自身价值,前途一片光明。

参考文献

[1] 艾美芳,中国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04:225~226 [2] 李晓颖,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国外的研究与经验(J),西北人口,2010,02:61~66 [3] 仝辉,大学生就业指导文献综述(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05:74~7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yibo.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