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卷第2期 2011年11月 Vo1.22.2 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Minorities Teachers College of Qinghai Teachesr University NOY.201 1 试析《左传》军事战略思想的特点 于静 (青海师范大学青海西宁810008) 摘要:《左传》记栽了春秋二百五十余年间的四百八十多次战争事件,包含了丰富的军事战略思想。本文认为其主要特点表现为: 军事战略与诸侯国之间的政治交往紧密结合,现实性和哲理性的高度统一,“事敬鬼神”的传统观念,从战争中励炼的实战经验。这些特 点在某种程度上奠定了《左传》在我国古代军事思想文献中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左传》战争军事战略思想 《左传》是我国古代叙事明晰的历史名著,比较详实 说,乃拘宛春于卫,且私许复曹、卫,曹、卫告绝于楚。子玉 地叙述了自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二十七年共255年间的 怒,从晋师。晋师退。军史日:‘以君辟臣,辱也;且楚师老 四百八十多次战争事件,工于叙事,尤善于描写战争,为后 矣,何故退?’子犯日:‘师直为壮,曲为老,岂在久乎?’微楚 世读者留下了一幅幅生动形象的战争画卷,其中也包含了 之惠不及此,退三舍避之,所以报也。背惠食言,以亢其雠, 丰富的军事战略思想,在一定程度上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 我曲楚直,其众素饱,不可谓老。我退而楚还,我将何求?若 代的精神风貌。其军事战略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不还,军退、臣犯,曲在彼矣。” 因为晋从多方面努 一、军事战略与诸侯国之间的政治交往紧密结合 力,使自己的行动既合于当时的情又合于当时的理,不仅 这是《左传》军事战略思想最鲜明的特点。《左传》不是 激励了晋军士卒的士气,也动摇了楚人军心,楚国将士要 一般地、简单地泛泛描写军事行动,而是把军事和政治结 停下来,子玉不答应,一意孤行,导致兵败丧身。 合起来写,着重写战争的起因、酝酿过程及其战后情况,揭 《左传》重视战争政治性质,强调师出有名。成公元年 示出决定战争胜负的各种因素,而战场实况简明扼要。诚 (前590年),晋调解了戎和周王室之间的纠纷,使双方达 如有学者所言:“战争是政治斗争的最高手段,在军事行动 成和平协定,周刘康公企图趁戎因婊和之际疏于防备而发 背后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是政治因素。《左传》在记叙战争 起进攻,叔服就指出:“背盟而欺,此必败。背盟,不详;欺大 中,特别重视交战双方国家的政治情况和战争进程中这些 国,不义;神、人弗助,将何以胜?” 康公不听,坚决伐 因素所起的作用,往往通过战前双方将帅、谋臣对敌方国 茅戎,结果没多久便打败。仅仅是这样的一个小小的战役, 家政治情况的评论,或者以局外人员对双方政治的观察评 领略到《左传》所表达的态度鲜明的政治态度:师出必有 论,或者用插叙,介绍某一方国家的政治情况,来预示战争 名,背盟之战必败。 的结果。”Ill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其本身就是政治性质的行 二、现实性和哲理性的高度统一 动,《左传》作者所反映的战争问题,已经注意到把军事和 《左传》以其运用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来阐述战争 政治紧密结合起来,把战争现象当成复杂的政治现象、社 起因,揭示战争的本质和规律的特点,突出了现实性和哲 会现象来描写,这是非常可贵的。 理性高度统一的军事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 《左传》一再强调“师直为壮,曲为老” ,也是说的 者常常把战争的胜负看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 师出有名。僖公二十八年(前632年)的晋楚城濮之战,可 中一点便是国家的政治状况。政治清明的国家守必固,攻 以看到双方为了这个“师直”绞尽脑汁。破费心计:“子玉 必胜,如以义、信、礼施于国民而称霸天下的晋文公;反之 使宛春告于晋师日:‘请复卫侯而封曹,臣亦释宋之围。’子 则无往而不败,如玩鹤丧志以致亡国身死的卫懿公。而“师 犯日:‘子玉无礼哉!君取一,臣取二,不可失矣 ,’先轸日: 直为壮(僖公二十八年)”、“师出以律(宣公十二年)”、“有 ‘子与之!定人之谓礼,楚一言而定三国,我一言而亡之。我 备无患(襄公十一年)”、“量力而行(召公十五年)”等等已 则无礼,何以战乎?不许楚言,是弃宋也;救而弃之,谓诸侯 经成为被广泛接受的军事通则。至于桓公五年郑国以“各 何?楚有三失,我有三怨,怨雠已多,将何已战?不如私许复 个击破”的战术打败了周桓王的联军、庄公十年的齐鲁长 曹、卫已携之,执宛春于晋师以怒楚,既战而后图之。’公 勺之战中曹刿以“敌疲我打”的方法击溃齐军、文公七年晋 收稿日期:2011—06—08 作者简介:于静(1986-),女,汉族,安徽马鞍山人。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2010级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生。 15 于静:试析《左传》军事战略思想的特点 国以“先发制人”的方式夜袭秦国等等,也都具有完整的战 例价值。 三、“事敬鬼神”的传统观念 原轸、邰溱以中军公族横击之。狐毛、狐偃以上军夹攻子 西,楚左师溃。楚师败绩。”F_ll ̄,6 1这段记载体现了《左传》的 军事战略战术思想有以下几方面:其一,兵贵用奇,出奇制 胜;其二,避实击虚,先打弱敌;其三,示形作伪,巧布疑兵。 春秋以前的人们,对超自然力量的畏惧和崇拜十分普 遍。《左传》军事思想正是继承了春秋以前,特别是西周时 代某些古老的军事传统和社会意识形态。特别是西周时代 楚成王引古代兵书《军志》内容:“有德不可敌。” 姗狐偃 对“退避三舍”原因的解释:“师直为壮,曲为老……退三舍 明德崇礼思想对《左传》军事思想有着更为深刻的影响,并 避之,所以报也。背惠食言,以亢其仇……。”口 《左传》评 作为儒家经典《春秋》的解经之作,全书贯穿了儒家思想。 《左传》中的军事行动同鬼神相交的方式就是卜筮。商 周时代每逢军事行动必须I-筮,到春秋时期这种方式依然 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左传》关于卜筮决定军事行动的记载 共有16处,如僖公二十五年,晋人先卜后筮,决定是否纳 君抗秦;具体战斗是否进行,临战卜筮;哀公二年晋郑铁之 战前,晋卜战。在作战前卜筮,以神意来确定战斗分工亦为 一项重要内容,如昭公十年齐君卜帅。战争开始后是否要 罢战、和谈或继续下去,也要卜筮以决;襄公十年郑侵卫, 卫孙文子以卜得吉兆而追之,这是占卜敌人退却时是罢兵 还是追击的事例。其实,这些并不能证明卜筮之神奇,只能 说明春秋时期浓厚的“事敬鬼神”思想仍然存在。 但是,春秋时代的社会毕竟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在“事 敬鬼神”思想笼罩下的社会也能不断进发出进步思想的火 花。一些先进的有识之士对1-筮决策军事行动的传统提出 了质疑,《左传》作者如实记载了这些史事,并且给予积极 的评价。 四、从战争中励炼实战经验 从战争中励炼实战经验是指《左传》的军事思想都是 对列国作战实践经验的总结,但是并没有上升到理论高 度。这一特点是由《左传》书写体例性质所决定的,即解释 《春秋》,是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按年代顺序记载春秋时 期包括各个诸侯国的史事,也包括战争史事。《左传》的军 事战略思想正是通过对这些史事特别是对战争史事的记 载反映出来,其表现形式有作战双方在战前战后有关战略 战术原则的言论。《左传》作者对战争事件的评论以及谋臣 良将在和平时期的论兵言论,无疑这些思想都是就事论事 的经验之谈,而非系统化的军事理论。由于《左传》记载了 春秋时期四百八十多起战争,其作战模式多种多样,论兵 言论丰富多彩,使得这些经验性的军事思想几乎涉及战争 的方方面面,内容十分丰富。 如《左传》记载的十分详细的战役——城濮之战,就是 军事思想从战争中得到实战励炼的最好战例。其中对作战 过程记载:“胥臣蒙马以虎皮,先犯陈、蔡。陈、蔡奔,楚右师 溃。狐毛设二旆而退之。栾枝使舆曳柴而伪遁,楚师驰之。 16 价城濮之战中的晋:“谓晋于是役也,能以德攻。” 匕述 三条记载再次反映《左传》的战略思想:以德服人。类似作 战经验在《左传》战争行动中以不同方式表现出来的很多。 综上所述,《左传》军事思想有着其不同于其他同类型 军事著作的自身的特点。春秋时期是中国社会大变革的时 代,《左传》作者以其特有的军事才能,表现出当时各场战 役中的非比寻常的军事战略思想。虽然《左传》不是系统的 军事理论著作,但是通过记载这个大战乱时代的大量战例 所展示的军事战略思想却是极其丰富的。清代学者李元春 曾给予《左传》军事思想以很高评价:“《七书》中《太公六 韬》为先,而识者或以为伪书;次若《孙子》十三篇、《吴子》 六篇确有可据矣,乃皆在《左氏春秋传》后,则《左氏》固兵 法之祖也。《左氏》喜谈兵,叙兵事往往委曲详尽,使人如见 其形势、计谋,故其为文不得不然。亦以兵事诡秘如所谓 《军志》者,世不必有传书,其传者皆名将之所志,疆场临时 之所用,故具书以告后人,是又安见孙吴所言非即据《左 氏》诸所述者以为蓝本乎?”足见《左传》军事思想的价值, 亦有利于后世对春秋时期军事思想的认识,更加深对春秋 时代战争实践及其特色的理解。 注释: [1]袁瑾详.简论(左传)的战争记叙[J].江苏教育学院学刊, 1983(2). [2]杨伯峻.春秋左传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5. 参考文献: [1]郑天挺.左传选[M].北京:中华书局,1963. [2]郭预衡.中国散文史(上)It,a].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3]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一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1999. [4]杜预.春秋经传集解[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5]沈玉成.春秋左传史稿[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 (责任编辑:蒲生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