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秸秆还田技术推广与应用

来源:东饰资讯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本刊支持单位。安徽省涡阳县安丰种业有限公司黎 奎翳 药 彗 经 三 近年来我地焚烧麦茬、玉米秆等现象十分严重,由此引起 火灾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已引起人们的关注,但是,它带来 的间接损失却被大多数人忽视了,那就是无形中丢失的土壤 有机肥。它在改良土壤理化性质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 此,强调秸秆还田,推广还田技术依然是我们的工作重点。 1 秸秆还田的作用 直接冲刷,减少地表径流,有利于水土保持,提高土壤的蓄水 能力。在高温光照情况下,由于秸秆覆盖,减少了耕层土壤水 分的蒸发,增加了土壤保墒能力,特别是干旱季节,浇灌后铺 草对土壤保墒有重要作用。 1.5秸秆还田增产效果 玉米田铺草试验表明,铺草还田比未铺草田株高、茎粗、 叶色深、熟相好、籽粒饱满,可增加10%左右产量。 2秸秆还田方法 所谓秸秆还田就是秸秆不经过堆沤处理,科学地实行就 地还田,既能有效的促进土壤肥力逐步提高,又可节约运输劳 动力的方法。它是今后农业生产中补充土壤有机质的重要途 径。研究结果表明,秸秆还田主要作用是改善土壤理化性质, 固定和保存氮素养分,促进土壤中难溶性养分的分解,并具有 2.1小麦留高茬 随着农业机械化发展,小麦机械收割面积越来越大,占 80%左右。按小麦留茬高度20 ̄-'25cm计算,秸秆还田量约 1875" ̄2250kg/hm: 。常规耕翻耙实,耕耙的质量以不影响下茬 播种出苗为标准。 2.2玉米田问铺草 明显的蓄水保墒作用和作物增产的效果。 1.1 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 实验结果表明,连续3a秸秆还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 增加0.078%,全氮增加0.0072%.有效磷增加0.64mg/kg,特 别是速效钾的含量增加更为明显:3a增加13.1mg/kg。盐碱地 实行秸秆还田后,增加了土壤蓄水保水能力,减少了水分蒸 发,再加上秸草分解过程中产生一些有机酸。因此,秸秆还田 玉米苗期在行间铺草,时间6月底7月初。铺草要均匀, 铺草量掌握在3750 ̄4500kg/hm。为宜。要充分利用夏季高温 多雨季节自然腐烂,玉米收获后采取浅耕或旋耕,使之与耕层 土混匀后再播小麦。 2.3玉米秸秆掩青 . 具有明显的洗碱淋盐效果,使土壤pH值下降,含盐量由0.151% 下降到0,122%。同时还可改善土壤的透气性,使土壤容量下 降0.082g/cm: ,总孔隙度增加2.94%。 1.2固定和保存氮素养分 玉米收获后立即用秸秆切碎机或圆盘耙和重耙横垄耙切2 遍,配施适量化肥后全部翻入土中。因为玉米收获时秸秆含水 量大约为30% ̄40%,及时翻压有利于腐解。掩青数量约3O0O~ 新鲜秸秆放入土壤后,一方面为好气性和嫌气性的自生 固氮菌提供碳源,从而促进了土壤固氮作用;另一方面由于丰 6000kg/hm: 。掩青标准以秸秆不露地面为准,这样不利于土壤 保墒,不影响后作物播种质量。 3注意事项 富的碳源使各种微生物活动旺盛,较多地吸收土壤中的速效 氮素,以构成微生物细胞体,从而促进氮素保存。这些氮素大 部分可被农作物当季吸收利用。 1.3促进土壤中养分转化 (1)还草量要适宜,一般4500kg/hm。左右,过多则 影响耕翻质量和当季作物生长,过少则起不到培肥增产 的效果。 秸秆还田不仅对土壤物理性质和氮素产生了有益影 响,而且由于加强微生物活动,改善了土壤酶活性所引起 的养分转化,特别是对土壤磷素和微量元素的有效性有明 显作用。 1.4蓄水保墒 实验结果表明,玉米田间覆盖秸草能缓解雨水对地表的 x※××※×※※ (2)由于秸秆还田还没高温发酵,可能会引起病毒蔓延, 因此,应尽量避免将有病害的秸秆直接还田。 (3)由于秸秆C:N大多在60 ̄-,100:1,氮少碳多,施入土 壤初期,易发生土壤微生物与作物幼苗争夺速效养分的情况。 因此,秸秆还田时应增施氮肥。 ※※※※※××※※ ※※※※※※※×※※※ ※※※※※※※×※※※※××X※×※※※※×※※※※※※x※※×※※※※※※※※※×××X※※※※××※ 与建议【J】安徽农业科学,2003,31(3):361—362,388. 【4】夏风2003年安徽省小麦赤霉病大流行原因分析及防治对 策【J】植保技术与推广,2003,23N0.(1l~14) 【5】邢君.农业专家邢君谈今年小-to、油菜生产技术 【o1]http://www.ahnw.gov.cn/2OO6nykd/show.a sp? ContentID=%7B37F76207-AA77—4803一BE6C。-84169EA9DTBC%TD 【6】苏伟,聂宜民,于振文等基于GIS的优质小麦变量施 肥信息系统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5,21(7):94—98 8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