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眉
来源:《中国民商》2019年第08期
摘 要:企业财务分析是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的总结和归纳,是企业财务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经营管理者通过财务分析可以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采取对策、挖掘潜力,加强管理,并通过分析情况进行经营预测和决策,促使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因此,财务分析在企业的战略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企业财务分析存在很多的问题,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发展,迫切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善和解决。本文对目前企业财务分析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希望能对财务分析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企业财务分析;问题;对策思考 一、企业财务分析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从业人员的素质不高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对企业的发展和竞争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财务从业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所以也对财务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仅是算好几笔账,更要融入到业务中。但目前企业大部分财务人员更多的是进行财务核算工作,不了解公司的运转情况,不了解业务,专业分析能力有限,综合素质不高,财务分析工作也只是简单的就数据论数据,不了解数据背后的原因,看不到数据反映的实际情况,财务分析工作流于形式,质量不高,很难交出一份能够给企业管理层做战略决策的分析报告,长此以往,也慢慢影响到企业管理者对财务分析的重视程度。尤其是目前取消了会计从业资格证,虽然进入财务工作岗位的门槛降低,但要满足现代企业对财务工作的要求,财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亟待提高。
(二)企业管理者不够重视
财务分析报告不应该是数字游戏,让人晕头转向;财务分析也不应是泛泛而谈,没有一点使用价值;财务分析更不能是闭门造车,要契合管理者的需要。由于财务分析本身并不能直接带来公司绩效的改善,只有管理者采纳运用并调整生产经营时,财务分析才可能发挥作用,一份好的分析报告必须有多部门的倾力配合才能完成。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企业管理者在经营过程中非常重视生产、营销,对财务工作并不看重,尤其是中小企业,认为财务就是一个后勤服务部门,做好核算、资金管理和税务工作,不出差错即可,有的企业甚至连基本的财务制度都没有,对财务分析能够给战略上带来的好处不了解,也不重视。由于企业管理者不重
视,其他部门更不重视,更别说配合财务完成相关分析工作,所以多数企业的财务分析报告质量不高,很难给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三)财务分析的原始资料来源存在问题
财务分析的原始资料比较单一,一般来源于编制好的财务报表及相关财务资料,根据本企业的财务状况得出分析结果,但财务报表数据本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资产负债表只是体现某个时点的数据,利润表反映某个期间的数据,不能体现具体的过程;同时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也值得考量,在核算过程中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企业对财务的要求以及财务人员本身的素质都会影响财务数据,原始资料不准确,在此基础上做出的数据分析结果也存在不足。另外,很少有企业会安排相关人员去搜集同行业的一些数据资料,没有横向比较结果,就难以分析出数据的有效性;公司内部如果不重视,其他部门提供的相关辅助资料不真实,也难以形成一份有用的财务分析报告。 (四)财务分析方法上存在问题
一份有价值的财务分析报告在完成过程中根据企业发展情况和管理者需要会运用到多种分析方法。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财务人员难以根据管理者要求,综合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全面分析,即使按照公式将指标计算出来,也只是简单罗列,并未深入分析数据背后产生的原因,无法体现公司真正的运营状况,对企业决策层没有实际参考价值。另外,在分析过程中没有考虑外界环境如宏观政策、社会环境、行业环境、法律因素、税收政策变化等对企业经营状况产生的影響,但这些外部因素结合财务数据分析有时是企业管理层决策最重要的依据,甚至会改变一个企业的战略方向。财务分析方法运用得当,是交出一份有价值分析报告重要的技术手段之一,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予以重视。 (五)没有注意到财务分析是有时效性的
财务分析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了解财务状况,同时在进行财务分析的过程中,财务人员也间接参与了企业管理,可以发现问题,也可以通过财务分析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但财务分析对企业决策依据的价值就在于其时效性。在进行财务分析时,大部分财务人员只注重分析的完成结果,并未关注财务分析的时效性问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用于财务分析的数据主要来源于报表,而财务报表中的数据,均是企业过去经济活动的结果和总结,具有时效性,通过分析过去的数据来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只有参考价值,并非绝对合理。财务分析报告以一般以报表为基础,所以一般会晚于财务报表出具的时间,但企业面临的市场经济瞬息万变,尤其是在大型企业,如果没有及时的财务信息作为支撑,很多机会稍纵即逝。 二、解决财务分析相关问题的思考 (一)多管齐下,提高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
财务分析工作涉及到每一个财务人员,不仅是总监、主管,也包括基层财务工作者,只有都参与进来,才能多维度、多角度去完成财务分析报告,这就不仅要求财务人员在具备基本核算能力的同时,更要具备财务分析能力,要有大局观,从管理层需要了解的信息出发,为企业战略发展提供决策支持。在管理过程中,根据公司发展需要,通过加强企业培训、外部培训、鼓励自学、设立奖励基金,或者开展竞赛活动等,多管齐下,提升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做到能熟练运用各种财务分析方法。通过拓宽眼界,培养其专业分析能力,有利于提升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保障公司稳定快速发展;另外,通过提高财务人员对财务、经营及风险分析的能力,也能持续为企业价值提升提供意见。 (二)提高对财务分析重要性的认识
企业管理者对财务工作是否重视,很大程度会影响财务在企业发展中是否发挥作用,只有领导重视,员工才会更重视。一份全面的财务分析报告,涉及到企业内部成本管理和外部政策环境等,仅依靠财务人员是无法完成的,需要各部门共同协助。管理者要树立财务分析意识,提高对财务分析工作的支持,结合企业发展情况,充分运用才能发挥其价值。如果大家都充分认识到一份好的财务分析报告可以产生价值,甚至可以推动企业战略发展,各部门之间才会逐步形成良好的沟通和合作机制,在分析过程中提供更准确、有价值的信息,才能更好地提高工作质量。
(三)下沉到业务,深入实际调查研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要适应市场竞争,对财务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在财务管理过程中经常听到“业财融合”四个字,说的就是财务人员认知的领域要拓展,不单要熟悉会计知识,还要熟悉单位的业务和技术,实际上这对财务人是一个挑战,以前每一个岗位的财务人都做得很专,现在要努力成为通才。在此基础上,财务人员要清楚知道数据最终都是要为决策服务的,我们通常认为严格控制费用是降本增效的不二法门,现在我们要从这种固有思维中跳出来,用数据来证实如何科学地降成本。通过了解单位的业务,深入调查研究,做到心中有数,才能透彻分析各种财务数据反映的情况。
只有这样,在财务分析过程中才能自如地把数字变成数据,然后把数据变成有用的财务信息。信息才是决策者最需要的,把专业的会计语言转换为商业语言,才能给出有价值的财务信息。
(四)合理运用财务分析方法,建立科学的财务分析制度
财务分析方法是否运用得当,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财务分析报告的质量,财务人员要根据企业的信息需要合理运用分析方法,提高财务信息的准确性,为经营者提供决策依据,帮助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作为管理者,也要联系企业自身发展实际,制定企业发展需要的财务分析与制度。首先,为了提高财务信息的有用性,针对财务分析工作,应设立专门的财务分
析岗位;同时针对财务分析岗位,企业也应该配套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其中包括对该工作岗位工作职责与任务明确。其次,为保障该工作的顺利开展,企业应建立科学的财务分析制度,明确各部门在财务分析工作中提供信息的要求和标准,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明确财务分析指标,逐步促进企业财务分析能力的提升。 (五)充分考虑财务分析的时效性
当前,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的真实性和信息的实效性显得尤为重要,首先,企业内部要保证企业的财务分析资料能够准确、及时传达,以便财务部门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出具财务分析资料,为管理者提供及时的决策调整依据。其次,财务人员要注意,财务分析工作一般以某一时点或期间的报表数据为依据,这些数据都是过去式,直接作为参考和决策依据,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要注意根据市场环境、宏观政策等结合起来,对企业的未来经营情况进行预测,这样的数据才能为企业发展提供支持。最后,财务分析资料要及时上交到管理者手中,否则,再好的分析报告,一旦错过了最佳时间,也是一份无用的分析。 参考文献:
[1]柳冰.探讨企业应如何正确开展财务管理.[J].中国商论.2018(09).8-9. [2]李慧雪.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时代金融.2018(08).198-199. [3]李克亮.企业财务分析的误区及反思.[J].财会月刊.2016(19).38-40
[4]康俊.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实用读本——评《企业高级财务管理》.[J].统计与决策.2018(06).2+18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