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女人因画而幸福一幅画带来的安慰,比100句话还要温暖!

来源:东饰资讯网


女人因画而幸福一幅画带来的安慰,比100句话还要温暖!.txt48微笑,是春天里的一丝新绿,是骄阳下的饿一抹浓荫,是初秋的一缕清风,是严冬的一堆篝火。微笑着去面对吧,你会感到人生是那样温馨。

女人因画而幸福:一幅画带来的安慰,比100句话还要温暖! http://www.canghaige.com/books/2134/

章节1:

章节2:自序:女人,因画而幸福

自序 女人,因画而幸福 那是几年前因为公事去伦敦的时候。借机前往国立美术馆进行了一次的浅薄的观光之旅,更确切地说我并非为了画作而只是想看看美术馆的模样而已。在那已被限定、压缩的异国行程中,我完全没想过要把自己宝贵的光阴消耗在欣赏名画这件事上。 我以惊人的参观速度辗转于那些世界名画之间,而最引得我驻足观望的正是梵高的《向日葵》。那与我之前在教科书上无数次看到的画作竟然有天壤之别!原作仿佛燃烧的火焰一般,散发出无尽的光芒。在它面前的那一刻,我心中涌入一种神秘而强烈的力量,仿佛要炸碎这躯壳自由翱翔,又似历经万难的朝圣者,终抵密境后的顶礼膜拜。后来才明白,人们大多将我这种有生以来第一次体味极致美感后的眩晕称为“司汤达综合征”。不知缘何泪如雨下,那长久以来被疲惫与孤独折磨的身心瞬间得到了安慰。 原本将欣赏画作视为浪费时间的我,第二年特意将其他事情搁置,展开了一段纯粹为欣赏名画的欧洲美术馆之旅。 我原以为,那些世界名画,是绝少一部分精英分子才能聆听、了悟的奇特符号。然而旅行中,一次次凝望那些画作,我不禁感慨,原来那是一种任谁都可以欣赏的美。我曾经以为,名画之所以传世,是因为它们存在一种你穷其一生或许都无法确切解读的神秘辽远。然而我错了,距离感绝非成就一幅名画的理由,它之所以流传,唯因那举世无双的美。那些在梦中难以企

及的作品,终于有机会与他们直面相对,令人窒息的美便席卷而至。那惊世骇俗的美丽啊,其中的每一抹笔触,每一道色彩都仿佛洞悉人性的精灵,向我慢慢靠近直至温存地包裹,将我心中的那些疼痛、苦楚、悲伤一一妥帖安慰。那一次温暖的拥抱比一百句安慰的话语都更具意义,只因画作中包含着无尽的力量。 曾经询问过某座美术馆的馆长,怎样的画作才称得上杰作呢?他毫不犹豫地精练答道:“因我而存在、而美丽的画即是杰作。” 以这种心情欣然前往美术馆参观,于是比想象中更多的画作仿佛熟识的朋友向我喃喃低语。 直到现在为止,每当我厌烦于俗常的蝇营狗苟,想独自享受一段生命中富含意义的空白时,便会前往美术馆。比起那些人满为患的大型展览,我更钟爱静静地与画作近距离沟通。那画家是否有名对我而言毫不重要,只想全心沉醉于一个纯美的世界,宁静而感恩。 若人生是一连串冗长的阶梯,那么通过画作我又向上攀爬了一层。一个门外汉尚能如此,那么世人恐怕皆可从画中汲取某种使人生更具美感的能力吧。我并没有想教授美术知识的念头,也根本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唯愿将那些画作给我的感悟、医治我内心创伤的力量与需要的人们一起分享。 希望这本书能够让你听到这些美丽画作的呢喃,引动你的私密心语汩汩涌出。而你知道,我绝不想独自因画而幸福。 2010年春 南仁淑

章节3:目录(1)

目录 辑一情爱画廊——有谁懂得凝视你的背影 在不祥的预感中勇敢前行 爱情,连我都无法读懂的内心 世上所有的悲伤若不过是一场吵闹 谁愿与我一同躺在花丛中 内心深处究竟是执念还是爱意 请在我的欲望上浇注清水 永失我爱 代我悲伤之人 如孩子般沉睡 我的爱情在哪里 有谁懂得凝视你的背影 记忆仿佛是春日里的旅行 辑二人生画框——你秉持着怎样的画框看世界? 镜中的自己,已知的自我 绝美的伤感 请将我的人生阶梯以白色粉刷 我因你而梦 蓝色的挚诚与渴望 奇异国度里的旅行 迷人的等待 我人生的风景,请以牛奶白着色 你快乐所以我快乐 愿雨水冲去我的悲伤 与人生一同流淌的江水 我爱之物皆可

入画 生命永存最后之弦

章节4:目录(2)

辑三心情水彩——若我眼中尽是蓝色天空 欲装扮心情的日子 欲将心火熄灭之时 于孤独中寻找休憩 失眠之夜,深蓝中的煎熬 那使我疯狂的蓝色 你现在需要的是甜蜜的自由 我心中那枚美丽的护身符 微笑的全家福 一本书的高跟和红唇 女人的悲伤是水粉的光彩 若我眼中尽是蓝色天空 愿悲伤在静默中沉淀 一个人的绚烂窗景 在细雨中感受日光的温存 赋予我灵感的清泉

章节5:

章节6:

章节7:

章节8:

章节9:

章节10:

章节11:在不祥的预感中勇敢前行(1图)

直到他消失在小路尽头,我才意识到自己一直在幽幽地望着他的背影。也就是在那时,我第一次了然原来自己是爱着这个人的。 若是有谁懂得凝视你的背影,那是一种多么难

得的幸福啊! 情爱画廊——有谁懂得凝视你的背影? 在不祥的预感中勇敢前行 查看原图 约翰·威廉·沃特豪斯《夏洛特女郎》 1888,布面油画,153×200cm,伦敦泰特美术馆

章节12:在不祥的预感中勇敢前行(2)

有这样一位女子。 为了有生以来第一次踏上土地第一次乘坐船只的旅行,她准备了自己亲手编织的壁毯、蜡烛以及十字架。对世事陌生的她唯一能做的事情便是将蜡烛与十字架草草捆绑于船头,相信如此便会得到神的守护。 此时远处有风雨欲来的阴霾,太阳渐渐沉入地平线,勉强还在维持光亮的蜡烛也一支支地熄灭,而女子要去的地方还是那么遥远。 ——多么希望能够见他一面,神,请您保佑我吧。 她明明知道此时神已弃她而去,却仍然一遍遍地祈祷。虽然绝望不住侵袭她的心,她却毫不后悔。因为,这是有生以来她自己作的第一个选择。 这幅作品描绘了英国诗人丁尼生诗作《夏洛特女郎》中的情景。夏洛特圣主的女儿伊莲自出生之后便受到诅咒,一直被囚禁在自己的屋子中,不得外出,亦无从看到外界的一切。她唯一的乐趣即是一边望着魔镜中映射出的世间景色,一边将它们绣到壁毯上去。 然而有一天,伊莲从魔镜中看到了亚瑟王的手下——骑士兰斯洛特,自此他的身影便无法从她眼中抹去。终于她不再满足于仅仅从魔镜中窥探兰斯洛特的影像,擅自打破禁忌,登上船逃出城去,唯愿能够见他一面。但是据说当船抵达凯姆洛特的时候,伊莲已经失去了自己的生命。 在伦敦的泰特美术馆里看到这幅作品的时候,我不禁大为惊叹。它比想象中更为绝美和凄怆。展厅中的作品乍看并不起眼,细细端详却发现连伊莲的手部动作都描绘得淋漓尽致。特别是看到船头草草捆绑的蜡烛及微弱摇曳的火苗时我的泪水不禁汩汩涌出。出走的女子,就带了这几样东西和焦急的心情去穿越死亡的河谷,想来是多么令人扼腕痛惜啊!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解读,她真的有必要打破禁忌离开吗?即使冒着会丢掉生命的危险。 大概那个时候的她一定会选择如此吧。 直到逃出来之前,伊莲的生活是毫无意义的,而更令人叹息的是恐怕连她自己都还未认识到这个事实。直到陷入爱情,

她才第一次明白了人生的意义所在,随后自然就无法再遵循之前的轨迹。或许她真正想追寻的不仅仅是兰斯洛特这个对象,而是更具抽象意义的一些什么。比如爱情、意志、自由又或是梦想。 若是此时你也乘坐在一只漂流在河上随时都有可能倾覆的小船中不知所措,请不要苛责自己。没有尝试过用紧张的双手握着钥匙,一边哭泣一边寻找路途的人是不会懂得生命之河的汹涌的。 前人总是喜欢将夏洛特女郎解析为因内心的欲望而愚蠢地抗拒自己命运的化身。然而我知道你绝不是一个安于在囚室中以编织壁毯为生的女子。无论是多么神奇的魔镜,若不能够通过自己的双眼来发现这个世界,相信你也会毫不犹豫地将其打破吧。你是一个懂得生的意义要比生本身更具价值的魔女。 在恐惧中,请试着深深地吸一口气。平生第一次品尝含有水珠的空气,感受轻拂过耳边的微风,倾听芦苇擦身而过以及草长虫鸣的声音……而你就在这其中呀。

章节13:爱情,连我都无法读懂的内心(1图)

爱情,连我都无法读懂的内心 查看原图 威廉·阿道夫·布格罗《抵抗爱神的少女》 约1880,布面油画,79.3×54.9cm,洛杉矶保罗·盖蒂博物馆

章节14:爱情,连我都无法读懂的内心(2)

与他初次相见时,他对我灿烂一笑的样子实在很漂亮。看上去那么善良的笑容,但我却并不想与他一起陷入到爱情的旋涡中去。我心中明白,自己是与他之前迷恋的类型完全相反的极端。我厌烦后悔,不想再次体验离别的苦痛,亦不想无谓地浪费感情。 因而虽与他多次见面,我却始终将自己的内心之门紧紧关闭。听到他示爱的话语时也装聋作哑,每天都在想着应该何时采用怎样的方法道别才好。 然而这场“十拿九稳”的战争却并没有草草了事。本应是“我军”的内心原来并没有与我站在同一条战线上,它不过是一个佯装与“敌军”作战的稻草人而已。 “史上最善于描绘爱情的画家”布格罗的画作《抵抗爱神的少

女》将我数十年前内心深处的战争描绘得淋漓尽致。丘比特欲将爱情之箭插入少女的心脏,而少女正在用双手欲迎还拒地阻止他。然而他们之间的抗争与其说激烈,还不如说更像是一场游戏。丘比特足够伶俐却不以蛮力著称,但是少女此时并不像在全力推开他的模样。不,反而像是在欣赏面前纠缠耍赖的小朋友。 少女内心其实清楚,“小朋友”的爱情之箭迟早会插入自己的心脏。甚至在箭穿透肌肤进入身体的瞬间还会伴有刺激的快感。而现在少女需要的是,未来当自己后悔的时候能够有一个借口。 “我能做的已经全做了,但实在是没办法啊,不是我的错。” 将爱情之神设置为一位斜跨箭筒看似虚弱的小朋友而并非身着黄金铠甲的武士,看来古希腊人对爱情的理解真是相当确切啊。就像完全不按牌理出牌的孩子一样,爱情带着天真的面具毫无理由不容分说地戳穿人们的心,即使你明明拥有一百条不能陷入爱情的理由。但其实,那个孩子并没有勉强谁的非凡能力。 因而你对陷入爱情陷阱的自己也宽大些吧。爱,从来都是自投罗网。 或许我们能做的不是想尽办法来阻止爱情之箭射入自己的心脏,而是应该努力将爱情之箭射入后的伤痕与疼痛控制在自己可以接受的范围。为了不使丘比特的赐予变成伤心小箭,比起爱情本身而言更加珍重、爱惜自己难道不是唯一的解药吗?

章节15:世上所有的悲伤若不过是一场吵闹(1图)

世上所有的悲伤若不过是一场吵闹 查看原图 弗雷德里克·亨德里克·卡马雷《争吵》 布面油画,50.2×76.2cm,私人收藏 去自助餐厅用餐,正巧碰到旁边有一对恋人。女子仿佛有什么伤心之事,对眼前的食物毫无兴趣,用双手捂住自己的脸。男子则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坐在对面。起初他还试探性地用言语来安慰,但发现毫无作用便不知如何是好,无奈只得消灭眼前堆积如山的食物。面对如此尴尬的沉默,恐怕也只有吃东西了。

章节16:世上所有的悲伤若不过是一场吵闹(2)

女子从指缝间一边偷偷观察男子,一边静静哭泣。已经吃了许久的男子直到再也无法咽下任何东西,才别无他法地坐到女子身旁开始再一次温柔地劝慰。 她的脸上尽是悲伤,仿佛即将要奔赴地狱,而一直守在旁边观察的我们不禁莞尔。为何选择如市场一般喧闹的自助餐厅来讨论什么严肃、重大的话题呢,又为何女子明明交了人头费却一口不吃无声地示威呢,总之,眼前的一切只是由一些无谓的琐事而引起的吵闹吧。 用膝盖猜想也知道他们在走出餐厅之前就会和好,恋人间的争吵原本就是如此。 第一次看到这幅画作的时候我以为它是一场爱情的悲剧。他们在一起,女子哭得如此伤心。然而仔细观察标题,是为“争吵”。明明是同一幅作品,气氛却在刹那间发生了戏剧性的改变。我这才发现画面中椅子背后盛开的花朵,以及女子旁边放着的粉红色包包,再加上男子那一副堂皇的表情,丝毫没有发现任何威胁二人感情的不祥暗示,于是悲情瞬间消失。 画面中的情景不过是一场“爱情吵闹”而已。他们因为琐碎的事情而争吵,随后女子哇一下哭了出来。或许她是在演戏?但却成功地使得男子紧张与不安了。而他此时心中一定在嘀咕: “啊,怎么突然就哭了?我该怎么办?” 故事接下来的发展脉络清晰。通过男子的反复安慰最后二人携手离开。 多么幸运啊,他们不是罗密欧与朱丽叶,或是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那样的爱情牺牲品。 我突然顿悟,因标题的不同作品原来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解读啊。画作的标题各不相同,却都表达出画家内心世界的最原始动机,因而“无题”之类的画作总让我感觉画家不够有诚意或是丧失了5%的某种责任感。若是此幅作品的标题为“永失我爱”,你就不得不从另一个角度来解读了。在“永失我爱”中女子的眼泪是一种悲怆,而在“争吵”中,那不过是微小的骚动而已。 我的人生应该贴上怎样的标题呢?若一直以来贴上的是严峻与悲情,现在真想修正一下。失去工作的瞬间以“又一个新的开始”代替“绝望”,离别的瞬间以“爱情的第一章结束”代替“悲哀”,受到他人冤枉与非难时以“超强心脏修炼术”代替“幻灭”! 使折磨我的苦痛与悲情全部转换为一场微小的骚动,这权力真的不仅仅只在神的手中。

章节17:谁愿与我一同躺在花丛中(1图)

谁愿与我一同躺在花丛中 查看原图 马克·夏加尔《紫丁香里的恋人》 1930,布面油画,128×87cm,理查德·蔡斯勒收藏 维切布斯克——22岁的他离开1年后再度回归的家。然而出身贫苦的犹太家庭,家乡对他而言是没有太多美丽记忆的。 这是一个如往昔般、像荒漠一样渺茫与枯燥的日子。

章节18:谁愿与我一同躺在花丛中(2)

他的眼前出现了一个名叫贝拉的天使。她是在朋友家碰到的朋友的朋友,只10岁而已,然而这位少女的出现却使得像梦霭一样的故乡瞬间幻化为萦绕香气的天国。他不由觉得自己与她的缘分仿佛是前世就已经注定的。 之后他足足等待了6年,才向已成长为美丽少女的贝拉求婚。 “我一直期望自己能够嫁给一位画家,而他真的是要用心去描摹的人才行。” 这便是与他万般相配的女孩对求婚的应允。 此后直到女孩先他而去的30年时间里,他与她一起一直在创作着宛若梦境的画作。只要能够与她在一起,他便可以于空中飞翔,与众生对话,甚至遇到从天而降的天使。他从不会有灵感枯竭与缺失的时刻,只需将他俩一起时的梦境如实描绘便可。自然他的画也受到世人的称赞,时常能够收到为梅斯大教堂、巴黎大剧院等著名建筑创作壁画的邀请。然而在我看来,他真正的才能,是能够30年如一日与同一名女子共同创造绚烂的梦境。 若梦境真是彩色的,难道不正像是夏加尔笔下的画作吗? 花瓶中盛放的花束上如气球一般悬浮的恋人,他们正在甜甜地睡着。现实中的枝杈或尖锐或粗糙,而此时这两人竟仿佛沉入松软的云朵中一般幸福。的确,对于淹没在爱情中的男女,何处不是温柔乡呢?他们完全不受重力的影响。对于与恋人一起创造梦境的他来说,世间的自然法则当然无法禁锢其灵感。就如画中的那轮明月,悬停在花束之下的画布一隅,已完全沦为那对恋人的陪衬。 或许当他与妻子一同睡去时,会有着与画作中相同的恬然梦境。 然而我钟情于这幅画的理由并不仅仅在于它准确、透彻地描绘出了恋爱中男女的心情,更在于它能给予人心灵莫大的自由。随我心而梦,随我心而炽热地爱,随我心而自由地想象。这种想象并非如野马般狂烈,而是宛如新生儿一般纯朴清新、天真浪漫。

这幅画就像是醇香的红酒,入口轻柔而甘甜,待品尝完毕便会觉得唇齿留香。若是哪家红酒会所挂上这幅作品想来也是再合适不过了。 在这甜蜜的艺术创作中一直与妻子相伴的夏加尔,恐怕是这个世界上最模范的丈夫吧。然而他们不能白头偕老的缺憾却也再一次证明上天对众生的公平。

章节19:内心深处究竟是执念还是爱意(1图)

内心深处究竟是执念还是爱意 查看原图 约翰·怀特·亚历山大《伊莎贝拉和罗勒罐》 1897,布面油画,192.09×91.76cm,波士顿美术馆 伊莎贝拉出身于富商家庭。虽说在父母去世之后身边只剩下两个不通人情世故的哥哥,但是她的生活也还可以称得上幸福。因为拥有即使这世上的月亮碎了一角也能瞬时将其修补的爱情——洛伦索一直陪在她的身边。然而哥哥们却因洛伦索不过是家中低贱的仆人而对他蔑视、厌烦不已。他俩眼看着妹妹若是嫁给富人便可获得的利益就这样快打水漂了。 一日洛伦索受两兄弟的差使前往佛罗伦萨,然而这一去便再也没有回来。两兄弟叫嚣着声讨洛伦索在佛罗伦萨拿到钱便逃之夭夭的卑鄙行径。

章节20:内心深处究竟是执念还是爱意(2)

“我的爱情为何如此啊,没有你我无法活下去的……” 因悲痛欲绝而身体每况愈下的伊莎贝拉,一日在梦中遇见了洛伦索。在梦境中,她见到哥哥们将他残忍地伤害,随意丢弃在树林中。惊醒的伊莎贝拉像疯了一样狂奔出去,真的在树林中发现了洛伦索的尸体。 心碎的她无论如何也要与洛伦索一同回去,便将他的头颅割下抱在怀中。伊莎贝拉回到家中将洛伦索的头颅放在一个大罐子中,在上面撒上泥土,种下罗勒。这罐子被她终日像恋人一样拥着,而罗勒每日受到泪水的浇灌不知不觉已经长成,释放出无尽的香气。 “哥,你不觉得伊莎贝拉最近很奇怪吗,不吃不喝不睡觉,天天只知道照顾那个罐子中的罗勒。原来

以为只要除掉洛伦索便算大功告成,可现在她这副疯疯癫癫的样子怎么嫁得出去啊?” “是啊。无论怎么说,那个罐子都怪得很。” 一日,兄弟俩趁伊莎贝拉屋里没人,冲进去将罐子砸开想看个究竟。当他们看到洛伦索的头颅从里面滚出来,不由大吃一惊,遂将其带到很远的地方再次丢弃。 失去罗勒罐的伊莎贝拉随即缠绵病榻,不久之后便离开了人世。 失去洛伦索,甚至失去洛伦索残肢的世界对伊莎贝拉来说都不具任何意义。 虽然美术史上描绘伊莎贝拉与洛伦索爱情的画作有许多,然而唯有这幅最为凄美。罐中的罗勒还未长成,从这点来看,此时正是伊莎贝拉将恋人的头颅刚刚埋入的情景。仿佛受了某种疯狂的魅惑,她消瘦的面庞看起来是如此神秘又让人疼惜。若是作品直接描绘将恋人头颅埋入的情景,那么也不过是怪谲吧,观者便无从感受伊莎贝拉陶醉于自己诡异爱情中的那种凄美的绝望了。 将恋人身体的一部分放在身边的伊莎贝拉,心中到底想抓住的是什么呢?是再也无从交流的爱人的灵魂?是被兄长们暴力剥夺得仅剩一丝的自由?又或是不想忘怀的记忆碎片? 明明应该放手却无法放手,想念在心中某一个角落形成病与毒。 我也曾经那么疯狂。那握在手中不肯放弃的部分当然应该是爱情吧。我固执而疯狂地认为。这似乎是对那个人或是对我自己的人生负起责任的基本礼貌。然而后来才明白,其实它只不过是为了抗拒丧失感的一种仪式罢了,除此以外,什么都不代表。这所有的一切如果一直继续,我的意志就将会不断被蚕食直至虚无。 时间的力量何其强大,无论爱情抑或憎恨,又或者是爱恨纠结的某种情感,随着它的流逝便只会剩下暗淡的记忆空壳。因而对于成熟的女人来说,该放手的就放手,该面对的就面对,该忘掉的就忘掉或许是更容易的办法。 “再一下,再一下下就好……”若还是那么不舍,那么就只一下好了。只一刻与这幅画作一起感受疼痛与记忆,随后就请将他们放走吧。将你种有罗勒的罐子随着江水远远送走。

章节21:请在我的欲望上浇注清水(1图)

请在我的欲望上浇注清水 查看原图 约翰·辛格·萨金特《x女士》 1883-1884,布面油画,208.6×109.9cm,纽约大都会美术馆 此时他按着疯

狂跳动就要蹦出胸腔的心脏,紧握手中的画笔。这是他渴望许久的目标允他作画的珍贵瞬间。作为一个肖像画大师,他通常只使用两种类型的模特。要么是由他支付酬劳的演员或妓女,要么是支付他酬劳的达官贵人。然而这次例外。这位25岁芳龄的魅惑女子是金融大亨的妻子,亦是巴黎社交界冉冉升起的新星——弗吉尼亚。

章节22:请在我的欲望上浇注清水(2)

第一次见到她的时候,他便一头沉浸在要为其作画的欲望中。但是内向的弗吉尼亚坚决拒绝。今日能够使她成为自己的模特,实在是花费了太多时间来说服与等待。 “要维持这个姿势多久呀,这工作可比想象中还要麻烦和累人呢。” “我也知道您这样很累,所以我对您尤其心存感激。” “萨金特,就到这儿可以吗?我怎么都觉得这事儿不太适合我。” 他只得再次开始劝慰。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一时一刻都不曾放下手中的画笔,她的心不由得被他的诚恳与执著而打动。 “那好吧。不过你要答应我,展示这幅画的时候,请绝对不要标注我的名字。我可不希望自己成为巴黎人的谈资。” 作为安慰他欣然应允。 “是的,谨遵您的吩咐。这幅画的名字是……《x女士》,我会将其命名为《x女士》!” 这是萨金特作品中十分出名的一幅。它的诱惑与美自然是一方面,而另一方面则是围绕这幅画产生的丑闻,它使得活跃于巴黎的萨金特不得不逃亡美国。丑闻是由于画作的煽情与香艳——原本模特长裙的右边肩带是滑落的。将非专业模特、而且是颇为巴黎社交界瞩目的人士的形象描绘得如此富有挑逗性,这在当时自然引得众声喧哗。若非如此,画家又怎肯修改自己的作品,将肩带复原? 现今人们对于那个时代因为一根肩带而引起的喧哗与骚动十分不以为然。然而仔细揣摩,在视裸体画为家常便饭的时代怎么会因为画作上一根滑落的肩带就称其猥琐呢?重点其实是这幅画中无从隐藏、跃然而出的欲望。而无论这种感情是肉欲、是精神上的钦慕,还是对于灵感缪斯的欣赏,画家对于模特的欲望本身都袒露得无法辩解。当时的人们大概无法忍受艺术中包含有私人赤裸裸的欲望吧。那原本就是一个欲望即罪恶的时代。 然而怀有欲望的他就一定要受到惩罚吗? 大学的时候,我因慢性头痛而去医

院治疗。医生开了一些作用于神经系统的药物,吃了之后头痛不再,然而却开始被一些副作用折磨。没有任何想干的事儿,想吃的食物,甚至想得到的东西。用一句话来概括,我已完全丧失了欲求。我不得不说,唯有尝过失去欲求的滋味的人才明白那是种什么样的生活。最后我不得不停了药,虽然疼痛再次侵袭,却是重新拥抱了活着的感觉。 赋予这幅画作生命力的,正是曾经使我找回活着感觉的欲望。而这也正是其区别于画家前期肖像作品的鲜明特征。 想得到那个根本不可能得到的人吗?梦中是否浮现出昨天在商场看到的那双鞋子呢?虽说有时候我们总是因为这许多毫无边际的欲求而备感寒心、挫折,可了悟后你才明白其实正是因为这些,人才散发出生命的光彩。比起欲望的对象,希望欲望本身能让你更加喜爱充满生命力的自己。

章节23:永失我爱(1图)

永失我爱 查看原图 圭多·雷尼《比阿特丽斯·辛姬像》 约1662,布面油画,64.5×49cm,罗马国立绘画馆 那是在文艺复兴时期的罗马发生的故事。 行事诡谲的弗朗切斯科·辛基是出了名的放浪贵族,而他却有一名绝美的女儿——比阿特丽斯。

章节24:永失我爱(2)

弗朗切斯科魔鬼附身般的欲望让他连自己的女儿也不放过。在比阿特丽斯14岁的时候,还未如夏花般绽放的年纪,他就残忍地将其囚禁于城内,视为乱伦的玩物。你一定会问,在她遭受如此痛苦之时,其他的家人都视若无睹吗?可谁能料想她的母亲、兄长、弟弟全部如她一般在受着非人的待遇,欲从高踞权利与金钱顶端的父亲手中逃脱,而救赎的路途却那么遥不可及。 比阿特丽斯16岁了,她终于下定决心靠自己的力量寻求拯救。在家族成员的帮助下,她成功弑父,并将父亲的尸体丢弃在楼台外。 然而弗朗切斯科的死并未草草

收场,毕竟他曾站在权力的巅峰,最终比阿特丽斯还是被揭发了出来。虽然人们万般同情,但等待她的还是死刑的判决。 世人无法错过绝世美人葬身于刽子手的凄艳场景,城市万人空巷,独广场上看客汹涌,而其中就有当时的著名画家圭多·雷尼。 圭多·雷尼看到踉踉跄跄走向死刑台的比阿特丽斯十分短暂地向后幽幽望了一眼,那是诀别的回眸。瞬时他有一种强烈的预感,自己此生都无法忘记那画面。 画家回到家中便即刻将脑海中清晰的面庞留在画布上。 画作中的女子正欲投入那彼端的无尽黑暗,任谁见到都有一把抓住她左边衣角的冲动,心中却是清楚,此时谁都无法挽留住她。那苍白的绝美面庞,那漆黑清澈的双眸行将灭失。 比阿特丽斯有一位恋人。虽然他因协助杀人的嫌疑而被捕并接受严酷的拷问,却是到临死都没有说出她的名字。若是他活着见到比阿特丽斯那最后的面庞,一定会放声大喊: ——不要走,不要走,不要走…… 虽然明白那已是徒劳,虽然明白那嘶吼会伤及自己亦在所不惜。 当爱情使我痛苦与失望时,便常会凝望这幅欲使人不住呼唤“不要离开”的作品。当心中那种“留下好吗”的恳切不断加重时,她楚楚可怜的面庞便仿佛与我的爱情幻影重叠。 在不得不将怀中的爱情葬入那漆黑的墓地时,我在濒死的悲痛中翻然醒悟:从白日梦中挣脱的我,若是就此释怀,便至少还能从容面对那沦落的爱。抱歉,留不住的比阿特丽斯。 原来有时候,最珍贵的东西是一定会离开的。

章节25:代我悲伤之人(1图)

代我悲伤之人 查看原图 理查德·盖斯特尔《笑像》 1908,布面油画,39×30.4cm,奥地利美景宫美术馆 马蒂尔德……马蒂尔德…… 他疯狂地呼唤着恋人的名字,然而任他如何嘶吼,曾经温柔拥抱的女子再也不会回来了。

章节26:代我悲伤之人(2)

人世间的众口铄金,性格乖张、令人不寒而栗的音乐家丈夫,无奈中她那忧伤的背影……

如何才能将这些从心中剖离出去呢,结果不过是徒劳。对于25岁便失去爱情的他,这个世界仿佛不再有任何存在的意义。 欲将心中无可名状的绝望倾泻而出,他执起画笔,画布中自与她分别后便骤然消瘦的自己,分明在笑着。为何会笑?无论如何也该是痛哭流涕的场面才对。但若已是悲痛得无从宣泄,怕也只能笑了吧。本就清苦贫寒的他唯一依赖的爱情为何未及伸手触碰便已夭折?被推至悬崖边的他此时面对这宽大仁慈的世界,哈哈…… 他已准备好,那能够使疼痛的心脏休克的刀,以及那使自己再也不必呼吸这世上污浊空气的绳。划亮一根火柴。画室中那满满的作品瞬时呼呼地燃烧起来。 这幅画作是英年早逝的奥地利天才画家理查德·盖斯特尔平生最后的作品。最初以为画中看来有些羸弱的男子是在爽朗地笑着,然而当我看到他眼中萦绕的泪水,内心便不由得沉重起来。 品尝过这世上极致的痛苦与绝望的人一定明白,若是在伤心之时终能号啕,那么那种痛苦也还是勉强可以承受的。第一次看到这幅作品时,内心有一种酸楚的纠结。之前从未得见,无尽悲伤中除了笑已别无他法的脆弱与崩溃竟是如此赤裸与鲜明。 当我内心承受煎熬之时,这幅画告诉我,苍穹之下若我一般疼痛的人还有许多。因为无法痛哭又或是泪水已无法宣泄心中郁结而画下的笑容,却使那些懂得的观者可以放声痛哭。哭到钻心般疼痛时,灼热的身心终至清凉,便会有一种透彻的空白感。 没有在这个世上顽强生存的韧,更没有战胜与征服的强,对这个世界的所有怨恨只得转而发泄在对自己的破坏上,在那干涸的泪水面前我自己微不足道的悲伤已全然蒸发。 十分讽刺的是无法医治自己的他,其画作却在日后抚慰着别人。 也许这就是艺术家的祝福与功绩吧。

章节27:如孩子般沉睡(1图)

如孩子般沉睡 查看原图 让·爱德华·维亚尔《床》 -1891,布面油画,73×92.5cm,巴黎奥赛美术馆 “你自己好好地过。”

章节28:如孩子般沉睡(2)

接到分手的消息是在黎明之前。挂掉电话本该一了百了毫无牵挂的我,却在床上辗转反侧,无论如何都无法入睡。为了让千头万绪纷至沓来的脑袋能有片刻清明,我不得不爬起来看电影,当然没有记住任何情节。唯有一个画面,女主人公与恋人分手后卧病在床,仿佛冬眠一样沉沉地睡着。同屋不能摇醒她起来吃饭,电话铃的吵闹也丝毫不能对她产生任何影响,她只是自顾自地睡着。虽然我明白那是女主人公疗治内心创伤与悲痛的方法,却还是不由得自言自语: “无论怎么说还是有福气的女人啊。遭受如此打击还可以沉沉睡去。” 这确实是我的真心话。因为在分手那一天,我连一分钟都不能入眠。 我坚信若是能够沉沉睡去,我的人生决不会如此时这般沉重不堪。 画中的孩子深深地埋入床中,睡得很香。照传统来说,通常描绘睡眠场面的画作总是流露着若干死亡的气息,然而这幅作品却洋溢着生命的张力。将周身围裹的棉被仿佛是经灿烂阳光烘烤过一样蓬松,它被拉到孩子的下颌处。而另一端的被子则因立起的膝盖而翘着,这一切使得原本安静的画面兼具了某种动感。画面中充盈的黄色显示此时大概已到了早晨,然而却丝毫不见他即将醒来的迹象。若这温暖的视线来自欲唤醒孩子的母亲,那熟睡该多么惹人爱怜啊。若我便是那位母亲,就再迟一点,哪怕一点点再唤醒我的宝贝吧。 我对孩子般的睡眠羡慕不已。自晚上躺倒在床上沉沉睡去到第二天早上醒来,均匀地呼吸着仿佛世界已浑然不在。任谁也不能否认,孩子们那无穷无尽的活力一多半是缘自优质的睡眠吧。 我似乎许久都未有过无梦的深度睡眠了。长大成人后便与那种可以暂时忘却自己的真正睡眠越来越遥远了。我甚至还曾多次考虑过,是否应该尝试催眠术,那种沉入无意识的状态,虽是短暂却能深深睡去的无尽诱惑。 真想像画中的孩子一样,每天都可以在柔软、舒爽的感觉中醒来,那些悲伤、忧虑和疼痛已全部留在昨天,于是像新鲜的植物一般欢喜地迎接新一天的到来。 在疲惫的日子里看到这幅画,便仿佛那孩子可以替我入眠一般,内心满是安静与平和。若是能够一直感受这种淡泊的心境,也许过不多久我也可以甜甜地睡去吧。

章节29:我的爱情在哪里(1图)

我的爱情在哪里 查看原图 约翰·埃弗里特·米莱斯《伴娘》 1851,布面油画,50×65cm,巴黎奥赛美术馆 那正是她叔叔大婚的日子。并非自己的婚礼却如此紧张,因为她即将要做伴娘了。将橘色的头发仔细梳好,小心地将橘色花朵别在胸前,望着像百合一般纯洁、幸福的新娘,她的心也不禁悸动。

章节30:我的爱情在哪里(2)

婚礼后有一个特别为伴娘准备的隐秘仪式。若是能够将从新婚蛋糕上摘下的小碎块儿连续九次穿过新娘的戒指,那么据说就可以看到自己日后新郎的面孔。而到现在为止,女孩儿还从未有过男朋友。 “他会是怎样的人呢?该不会是曾经远远望见过一次的约翰逊吧,真希望是比他还要端正、帅气的人。” 她终于鼓足勇气拿出新娘的戒指,心仿佛就要从胸口跳出来,万般小心地移动着手指。一,二,三,四……她向着神女、魔女以及诸般神祷告,将眼神投向那未知的世界。 真的能够看见未来的爱情吗? 作品中的女孩儿分明还未曾与任何男士交往过。那象征纯洁的橘色在画布上肆意弥漫。少女几乎占据了半幅画面的长发闪耀着橘色的光芒,而胸前也插着橘色的花朵,连新婚蛋糕上都有一只完整的橘子。再鲁钝的人也会心有所感吧。 她此时正全神贯注于魔咒中即将出现的幻影。青春的面庞上仿如魔女附身般恍惚的神情,是沉浸在仪式中的真挚。无论她是否真的如愿看到日后的新郎,那种对未来的全情期待直让人怜惜到心疼。而那,也唤醒了我遥远的记忆。 还记得那是与我最为亲近的好友投入恋情的时候,当时我还是独自一人。突然有一天,她对我说: “还是你好呀。现在还没与任何人交往,未来充满无限的可能,以后想和谁在一起都行啊。” 我以为是朋友在拿我开玩笑,扑哧一下笑出了声,然而没想到她的表情却是格外认真。虽说我可以感受到她是出于真心,却无法探知与理解那话中的深刻含义。大约是10年后吧,偶然想起这句话,才真正解读出个中真谛。 现在想来朋友当时应该是深爱着她的恋人吧。虽然年纪还很小,但是却认为此生都不会与他分开,那么自己此生的恋情便已然不会再有什么意外。因而对于未来还充满无限可能的我,她自是有一份艳羡。 这幅神秘画作中的女

孩亦同样拥有无尽灿烂的未来。什么都可能遇见、什么都可以拥有,可能性像一剂甜蜜的毒药,而女孩也将展开一段既美妙又痛苦的旅程。 或许人生的每个阶段都会拥有与之相应的可能。现在的你虽还如此贫乏,但那正意味着丰富的可能。若是现在的我还能如往昔一般——年轻、贫乏的心中充满期待与渴望,为了能更好地遇见未来,充实、欢快地享受自己的孤独,那么即使于平淡中亦能感受到日日的不同吧。

章节31:有谁懂得凝视你的背影(1图)

有谁懂得凝视你的背影 查看原图 维尔姆·哈默修依《室内》 1899,布面油画,64.5×58.1cm,伦敦泰特美术馆

章节32:有谁懂得凝视你的背影(2)

准备与他分手的那天。为了让他也做好分手的心理准备,这段时间我对他的态度冷到了冰点。伤心、痛苦、不忍是一定的,但是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必须选择离开。 送我到家的他,在门口漆黑的小路上向我道别然后转身离开。他原本就不是那种会说“你先进去,我看你进去后再走”之类言语的人。 他匆匆走远,脚步声很急,微垂的肩膀泄露着内心的沮丧。在梦中大概也不曾想过如何扮酷的他,衣角随风飘起。 直到他消失在小路尽头,我才意识到自己一直在幽幽地望着他的背影。也就是在那时,我第一次了然原来自己是爱着这个人的。 丹麦画家哈默修依生前十分喜欢描绘自己妻子的背影。这幅《室内》便是如此。妻子的背影如静物一般悄然呈现于画面。在空无一物的素净室内,唯见白色的门板,而此时背过身去的妻子究竟在做什么却无从得知。或许是正在阅读手中的书信,又抑或是瞬时陷入了孤独的沉思。 画家应该是很爱自己妻子的。凝视一个人的背影即是对她关注程度的另一番境界。即使在无任何语言交流的时候,还会从另一个角度珍视她的存在,证明心中是时刻留有对方位置的。 一般而言,人们是不会对观察他人的背影有太多兴趣的。因为

我们通常都希望面对面,通过对方的表情变化来解读“自我”的存在,说到底我们是希望从对方的表情中看到自己的价值。因而,关注他人的背影便意味着对自我的暂时忘怀,从而彻彻底底地欣赏对方的存在。 看着这幅画作时,仿佛能够感受到画家在妻子的背后,屏住呼吸,幽幽凝望。在这似乎连眨眼都会被瞬间感应的空间中,妻子的身影宛如整个宇宙。 若是有谁懂得凝视你的背影,那该是一种多么难得的幸福啊!

章节33:记忆仿佛是春日里的旅行(1图)

记忆仿佛是春日里的旅行 查看原图 克劳德·奥斯卡·莫奈《虞美人》 1873,布面油画,50×65cm,巴黎奥赛美术馆

章节34:记忆仿佛是春日里的旅行(2)

他是一位贫寒的画家。无法得到世人的欣赏,只有靠父亲的接济才能勉强度日。然而这样的他身边却一直伴着一名女子——在他作画之时充当模特的卡米尔。 他们坠入情网,未举行婚礼便成为了夫妇。始终坚决反对这门婚事的画家父亲,一怒之下连那仅有的生活费也停掉了。 他们在极度困苦的状况下热烈地爱着,坚持作画,并生下一个可爱的儿子。他将儿子取名为让,心中万分欢喜。 那是一家三口出门郊游的一日。连绵的草场上仿佛下了一夜红色鹅毛的大雪,四处盛开着红色的虞美人。迷人的风景使他心驰神往,于是掏出画具,将那奔跑在花丛中的妻儿描绘下来。充溢着色彩与香气的自然界中有着挚爱的人儿,这已是美的极致,是生活的目的和本质,而他只需要在画布上随性涂抹,便定格了这份幸福。 “爸爸!快看呀!我给妈妈摘了一朵花!” 听到儿子云雀般的清脆喊声,他微笑着挥挥手,继续将视线停驻于绚烂的色彩中。那唯有无视世俗、随真性情靠画笔和爱情而活的人才能尽情享受的漫天火红,仿佛就要从画布中满溢出来。 这正是经济上极端困苦时期的莫奈在阿让特伊卖画为生时的作品。他的妻子卡米尔在不久之后就丢下他们离开了人世,看到

这幅画作,我心中不由得浮现出“记忆”这个词。与其说这是一幅面对美景一笔笔描摹而成的画作,毋宁说其中更有记忆之河在神秘流淌,那风景因着记忆之川的滋养而永恒。比起事物的形态,莫奈更重视色彩,他的独特画风唤起一阵阵忧伤的想念。 有人说人生是一串串记忆连缀而成的链条。奔波着的芸芸众生,其实每人心中都有小心翼翼的珍藏,而它们的集合即是人生。画作中那一天,现实中或许小儿子让曾经调皮淘气被爸爸训斥,又或许在花丛中行走的妻子不小心踩到了牲畜的粪便而沮丧不已。人生大抵如此。然而莫奈却决定只撷取那一日中最灿烂的部分,将他们以画作的形式永久珍藏。而那盛放的虞美人该让妻子如花般凋落的悲伤更加鲜明与浓郁吧。 静下心来仔细观察平日的我,似在无喜无悲的平淡中消磨时光。然而10年后再回头,应该不会觉得那只是虚掷光阴的一段空白。它并非消逝在空中,而是以记忆的形式成为意义。若是一串串记忆的品质可以成就人生的品质,那么人生的哪一个阶段都不该疏忽轻慢,唯有热烈地去爱和拥抱。 像在最苦痛的日子里仍然能够留下美好记忆的莫奈一样,今天我也要以春日花田之旅的喜悦心情留下人生的美丽记忆。

藏海阁文学网 是 免费小说阅读网站,最新章节(TXT下载)请看:http://www.canghaige.com/books/2134/

另外推荐小说《遮天》:http://www.canghaige.com/books/442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