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2月JournalofHunanInstituteofHumanities,ScienceandTechnologyDec.,2004
试论教育评价观念的转变与评价模式的改革
李尚益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湖南 娄底 417000)
摘 要:教育评价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建设性措施;是加强学校科学管理,实现整体优化的重要环节;是促进教育改革,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是教育决策科学性的前提和基础。教育评价观念的转变与评价模式的改革是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前提条件。为此要从质量观、人才观、学生观三个方面坚持正确的教育评价观,同时改革教育评价模式,在评价的实践方法上突出三项改革。关键词:教育评价;教育改革;应试教育;素质教育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712(2004)06-0036-03
OntheChangesofIdeasandModelsofEducationalAssessment
LIShang2yi
(HunanInstituteofHumanities,ScienceandTechnology,Loudi,417000,Hunan)
Abstract:Educationalassessmentisaconstructivemeasuretocarryouteducationalpolicythoroughly,andimportantlinktostrengthencolleges’optimization,aneffectivemethodtopromoteeducationalreformandimproveeducationalquality,thepremiseandfoundationtomakescientificallyeducationaldecisions.Thechangesoftheideasandmodelsofeducationalassess2mentaretheprerequisitetorealizequalityeducationswitchedfromexamination2orientededucation.Therefore,thecorrectideasofeducationalassessmentmustbeadheredtosuchasideasaboutquality,talentsandstudents’.Atthesametime,themodelofeducationalassessmentmustbereformed.
Keywords:educationalassessment;educationalreform;examination2orientededucation;qualityeducation
1 教育评价观念转变的重要意义
1.1 从教育评价的意义和作用看观念转变的重要性
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和质量观。
1.1.2 教育评价是加强学校科学管理,实现整体优
化的重要环节
通过教育评价可以准确及时地为学校领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提供教育管理的反馈信息,及时调节,及时完善,改进工作,不断提高学校各项工作的管理水平。特别是通过形成性评价,在动态过程中实施评价,有利于各系统反科学化。而且多指标综合评价与目标管理相结合,有利于实现整体优化的效益。
1.1.3 教育评价是促进教育改革,大面积提高教育
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运用可行的科学手段,对教育现象进行价值判断,从而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也就是说,教育评价不但是确定教育目标实际上达到程度的过程,而且是为教育决策提供信息的过程,它激励、改进等多种功能,它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1.1 教育评价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建设性措施
以价值判断为中心,以科学的评价技术为手段,具有导向、馈畅通,有利于目标管理和民主管理,促进学校领导管理
通过制定以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为依据的工作质量指标体系,并用这个指标体系作为评价学校质量的尺度,就能使学校和各级教育行政领导明确办学方向和质量标准,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导向功能。因此,教育评价的效果必须导致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端正办学思想,树立
质量的有效手段
教育评价的实施本身就是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教育评价运用于学校教育、教学,应用反馈原理和形成性评价的功能,可以大面积提高质量。同时,由于任何一种教改实验都有设想方案,包括预期目标和标准,所以教改实
收稿日期:2004-06-14.
),男,湖南邵东人,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副院长。 作者简介:李尚益(1957-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总第81期 李尚益:试论教育评价观念的转变与评价模式的改革
验,整体改革实验都需要有一个评价过程,用以推动、调节和控制,以使教育改革不断得到发展,强化,从而达到预期目的。由此来看教育评价是衡量教育改革实验成果的尺度。
1.1.4 教育评价是教育决策科学性的前提和基础。
37
质量观就是如何评价一个学校的办学质量,教育的工作质量,归根结底是如何评价培养学生的质量问题。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教育,其教育目标体系的确立有三个基本着眼点:一是社会对人的素质的基本要求;二是人的基本素质发展的需要,合理结构及发展规律;三是学校的类型和培养目标。因此,与这—教育目标相适应的质量观,应是把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能力素质、审美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水平,作为衡量教育工作质量和学生质量的标准。这就要求评价者转变以考试分数、升学率作为唯一标准的教育质量观,树立以各种基本素质全面提高,个性特长充分发展的综合评价教育质量观。
2.1.2 树立多元的人才观
通过教育评价获得各种信息,这些直接来自学校实际的资料,就是领导决策的依据。
总之,在当前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历史条件下,教育评价不但是加深教育管理的手段,而且是适应新技术革命,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大措施。它既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又反映了提高全民族素质,保证人才质量的迫切要求,是使教育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手段。
1.2 从传统的教育评价观对素质教育的负面影响看人才观,即什么是人才的问题,它涉及到教育的培养目标,也决定着如何评价教育质量的问题,传统的评价观念认为人上了大学,成了专家、教授、学者、发明者,才称得上“人才”。这种狭隘的人才观,易把教育引向只重视少数尖子学生,忽视大多数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邪路,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所以,我们评价者必须在思想上牢固树立起各种途径都能成才,行行可以出状元的多元人才观。
2.1.3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观念转变的必要性
目前,国内基础教育的评价,无论是社会舆论评价(教育的外适质量),还是教育系统内部(包括教育行政部门)的评价,仍然采取以分数记分和升学率高低的方式来评价,这种传统的教育评价手段把分数和升学率作为衡量教育成就的最重要的甚至唯一的根据,这严重阻碍了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首先,因为原始分数是一种抽象地表明程度的评价形式,是一组等定义数字,全靠得分者自己理解和解释所得分数的含义,不可避免理解和解释上的主观、盲目和片面性。其次,分数掩盖了学生各种心理品质和差异以及学生个体之间的心理品质差异,不利于反馈学习详情,降低了反馈信息量,同时学生不清楚得失分原因,不利于反馈调整、激励,降低了学习的有效性和效率。再次,以细小的分数差异来确定学生的不同发展水平,不符合实际情况,造成不公正评价。这种片面的以分数作为评价标准的局部评价,重视学习的结果,忽视学生学习的行为;重视学习中的智力因素,忽视学习中的情感因素;重视书本知识,忽视完善、健全学生的人格品质,这势必导致学校追求升学率,教师为分数而教,学生为分数而学,分数成为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为分数而学代替了真正的求知。这种教育评价观念和手段不转变,不利于授知、育德、益身、益心的有机统一;不利于师生的感情交流,从而学校无力端正办学思想,素质教育无法得到真正的实施。
评价者在评价过程中对学生的基本看法就是学生观,评价者的学生观直接关系到教育评价的导向与激励功能的效果。可以说,什么样的学生观就导致培养出什么类型的学生。传统的思想把学生看作是被动接受知识和教育的对象,忽视学生的主动性,看不到每个学生都是具有主动精神的活生生的个体。有些甚至对学生“独出心裁”、“与众不同”等主动性的表现,表示厌恶,以致造成学生独立性和创造性的泯灭。特别是许多教师喜欢“唯书”、“唯师”“、唯上”的学生,尽一切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唯唯诺诺”的人。这种扼杀学生个性发展的学生观,严重影响学生全面发展,阻碍素质教育的实施。当今,特别要从两个方面来重新审视我们的学生观:一是要明确我们所培养的学生将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蓝图第三步任务的承担者,从而明确这一代新人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二是明确我们现在面对的这—代中小学生所处的时代特征,他们生活在改革开放社会,各方面变化最为深刻迅速的时代,他们接受的新事物更多,生理、心理成长速度加快,从而更容易具有批判意识和强烈的改革愿望。因此,我们应该从培养学生“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的目标出发,来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2.2 改革教育评价模式
2 树立正确的教育评价观
改革教育评价模式
从教育评价的意义与作用不难看出,没有教育评价观念的转变和评价模式的改革,就不能真正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为此
2.1 要树立正确的质量观、人才观和学生观2.1.1 树立适应素质教育目标要求的质量观
如何改革评价模式,笔者认为应在旧的模式的基础上扬弃,在建立新的教育评价模式时,注意如下事项:
第一,要以素质教育目标为依据,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使目标系统和评价系统之间形成对应的关系,确保目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38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总第81期
反面,并注意到正反两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在评价学生时,要认识到青少年处在成长过程之中,成熟与幼稚,长处与短处总是并存于一身。评价过程出现的“晕轮效应”“,首因效应”定势偏差,感情投射偏差、中心化偏差
第二,坚持普遍联系的观点。从评价对象内部与外部的纵横交错联系中做出正确的评价。青少年学生既是先天与后天、生理与心理、智力与非智力、理性与情感等多种因素相互联系的完整个体,又是与他人、群体、集体、家庭和社会等外部环境有着广泛而密切联系的现实的人。因此,在评价时,一方面全面评价学生,切忌只顾一点而不及其余的片面做法,另一方面应在广阔的背景下考察学生个体发展,尽可能的区分阻碍学生发展的各种负面因素并采取相应对策予以克服。
第三,坚持事物永恒发展的观点,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素质教育评价不以形而上学的机械的观点看待学生,相信学生的发展潜力,它不但要考察学生即时状态,更着眼学生今后的发展。因此,要做到积极评价应多于消极评价;发展评价多于静心评价;过程评价多于终结评价。最终目的是增强学生发展的内部动力,形成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达到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
最后,在评价的实践方法上应突出三项改革。第一,变单一的分数评价为“等级十评语”的学生课程学习评价“,等级+评语”课程学习评价,是用“等级+评语的形式来检查,评定学生课程学习的学业成绩和教学效果。等级、重点是对学生智力和情感品质的价值判断,即把学生在练、测、考中智力、情感品质水平的表现记为A、
B、C、D四等。评语,是对学生个体间在练、测、考中的智
标系统的导向规范作用和检测、调动功能的充分发挥。
第二,根据素质和素质教育的特点,在评价手段上,注意运用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发挥这两种手段在养成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综合评定。特别是进行总结性评价一定要按素质功能的综合性特点做评定。
第四,在评价方法上,力求做到多种方法综合运用,使考试内容具有全面性,评价结果具有准确性。在考试制度上应淡化升学考试的选拔功能。
其次在评价过程中应强调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注重基础。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以培养人的基本素质为出发点,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目的是使每一位学生都具备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等方面的最基本的素质,为其身心发展奠定基础。学生素质评价强调基础性,主要评价学生是否已经具备最基本的素质。
第二,着眼整体。人的各项素质之间有着有机的联系。素质教育是一种结构性的教育机制,它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素质评价不能孤立评价学生某个单项素质,应从整体视角考察,看其各项素质及结构是否合理,是否全面和谐发展。必须全面实施各项评价内容,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促进学生各项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
第三,重视发展。人的素质除其有相对的稳定性,还具有发展变化的性质。随着人生活在其中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变化以及自身实践活动发展,人的素质也不断变化着。素质教育也是一个动态的教育过程。因此评价学生素质,不仅看其现有质量水平,还要看其发展的潜在可能性。应该让其发挥主动性、创造性,不断丰富其素质内涵,逐步提高其素质水平。
第四,强调实践性。人的素质形成的过程,是人从外界获取的物质、能量、信息加以内化,逐步积淀为自己身心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的过程,是一个实践活动的过程。可以说实践活动是素质内化和外显的中介。所以,评价学生素质水平,要看其在实践活动中外显行为和持久发挥作用的程度,用实践检验、评价学生素质情况,才能正确反映起初的素质水平。
第五,承认差异。人的先天禀赋不同,接受的环境和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和谐统一的教育。素质教育是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依照各自的条件得到其可能得到的最佳发展,在基本素质全面发展的同时发展自己的个性。学生素质评价也应从这一观点出发,评价其全面素质和个性发展。
再次,在评价思想方法上要坚持以下原则:
第一,坚持两点论为指导,力求对评价对象做出全面而辩证的评价。即不但要看到事物的正面,也要看到它的
第三,在评价内容上,也要注意德、智、体的全面考核、等均是评价者主观偏见表现,应予以克服。
力、情感品质水平的表现差异、个体智力、个体心理特点和情感水平所作的文字表述。这种评价比原评价更注重评价目的性转变。由单纯的划分数段的作法变为把评价作为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手段,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反馈功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化学生学习的内部驱动力,更注意评价向完整性转动。由单纯的评价学科课程转变为既评价学习结果又评价学习行为,既评价参与学习的智力因素,又评价情感因素。由单纯的定性或定量的评价转为把定性与定量结合起来的评价,而且在结合起来。因此可以说“,等级+评语”课程学习评价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第二,变单一的“论任教成绩”为“全面素质”的教师评价。
以分数论教绩是教师头上的“紧箍咒”,逼着教师背离“两会”,只追分和率。因此,转向素质教育,必须改革教师评价。根据素质教育要求,改革教师评价应在评价指标体系中突出两个体现:(下转第44页)
教育不同,其素质发展特点、水平和潜在可能性存在差异。重视他人评价的同时,重视自我评价,把他人评与自我评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44
了错误解释而产生的笑话。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总第81期
)寻找所谓“对意义的解释”就可以了。
上世纪80年代初,马来西亚国父东古・拉赫曼率宗教代表团访问中国。他在访问期间一次轻松愉快的宴会上谈到了自己的青年时代。他说“:WhenIwasyoung,Iwas
aplayboy.”翻译当时机智地译成“:我年轻的时候,很喜欢
即时的解释是译者根据本人的理解而做出的表述,同时也是使对方达致理解的唯一手段。为此,维根斯坦揭示了一条很重要的口译认知“作用链”:
体育活动。”代表团中的华人把翻译的内容告诉了他。拉赫曼见到我使馆人员便说“:你们的翻译不愿意说我不好,不愿意说我是花花公子。”他善意地理解了翻译的误译。在社交场合,这种机智还是很有必要的。
几年前,中方领导人会见一个美国议会代表团。在谈到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时,中方领导人介绍说中国政府鼓励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一位平时聪明伶俐的译员却突然反应迟钝,译得也不顺。事后问其原因,这个译员说,我国的独生子女政策并不是自愿的,政府不是“鼓励”,而是“强迫”人们生一个孩子。她觉得这位领导说得不对,所以没立即翻译出来。由此可见,译员对党和国家的内外政策如果不是发自内心地拥护,就不可能痛痛快快、不折不扣地完成翻译任务。
可见,译员自身的素质如果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是很难做出准确的解释的。
维根斯坦说:
“Themeaningofawordiswhatisexplainedbyexplana2
tionofthemeaning.”i.e.Ifyouwantedunderstandtheuseoftheword“meaning”,lookforwhatarecalled“explanationsofmeaning”.
(“一个词语的意义即被意义的解释所解释的东西。”
(norms这一条认知作用链既阐述了“解释的规范性”ofinterpretation),又对如何进行解释进行了操作指引,归
纳为以下五点:意义始终是交流、传播的目的;
意义存在于用法中,受在场和不在场语境的制约;把握了用法,就理解了意义;
理解是通向解释的钥匙,二者之间既有手段与目的关系,又有因果关系;
解释(TL)体现意义(SL),意义(SL)寓于解释(TL)之中。
译者如果能做到以这样的解释进行规范操作,就能充分掌握表述的准确度和自由度,将口译的基本策略———解释,发挥得恰到好处,实现交流双方良好的“合作关系”。
参考文献:
[1]刘宓庆.口笔译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4.
[2]Grice,Paul.Studiesinthewayofwords[M].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Press.1998.
[3]朱植德.情报所英语口译人员必备的素养[M].2004.[4]王岚.直通英语专业八级考试———综合[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1992.
也就是说,如果你想理解“意义”一词的用法,那么你就去
(上接第38页)
1)体现素质教育对教师素质的新要求上,即评价教师
作质量综合评价。
传统的教育评价常以“升学率”的高低来衡量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从而把学校教育导向“应试教育”,素质教育要求对学校工作质量办学水平的评价应是一个从办学方向和目标、领导班子制度建设、教师和职工队伍建设、各项工作管理、学生质量及办学效益等各方面进行考核的全面的综合评价,只有这样的评价,才能有效的把学校教育导向素质教育。
首先看教师是否具有:德能正其身,才能称其职,言能明其志,笔能成其文的基本素养;2)在评价其“绩”的要素位置上,应体现三个特点:一是既有教书成绩,又有育人成绩;二是变成绩标准为效率标准;三是教学成绩的指向上面向全体。
第三,变单一的“升学率”评价为“多级指标”的学校工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