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 A、B、C、D、E 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食品良好生产规范是A 2、细菌内毒素的特征是 A.只有革兰阴性细菌产生 B.少数革兰阳性细菌产生 C.细菌在生活状态下释放 D.抗原性强 E.不耐热 A
3、下列激素中,属于下丘脑调节肽的是 D A.促甲状腺激素 B.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C.促性腺激素 D.生长抑素 E.促黑素细胞激素
4、AR的计算公式是 B
5、不属于儿童心理健康“标准”的是C A、心理特点与年龄相符 B、行为协调,反应适度 C、智力发育超常 D、人际关系良好 E、情绪稳定
6、流行病学工作深度的三个范畴是 A.揭示现象,找出原因,提供措施
B.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流行病学、实验流 行病学
C.观察法、实验法、数理法 D.传染病、非传染病、伤害 E.设计、测量、评价 B
7、前壁心肌梗死并发短阵室速 D
8、拟用于食品的化学品,其LD50小于人 体可能摄入量的10倍,则
A.毒性较大,应放弃,不用于食用 B.可考虑用于食品,并拟定其ADI C.应进行慢性毒性试验 D.应进行遗传毒性试验 E.应由专家作出取舍决定
9、水体污染物吸附于悬浮物和颗粒物后, 逐渐下沉进入水体底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 可转变成毒性更大的、理化性质完全不同的 新的化学物质,这种情况最常见于水体
A、镉污染 B、有机氯污染 C、多氯联苯污染 D、酚污染 E、汞污染 E——环境
10、使机体的氧消耗易进入稳定状态的劳动 是
A.登山 B.手工锻造 C.手工搬运 D.缝纫作业 E.潜涵作业 D
11、由于地壳表面元素分布的不均一性,使 得该地区土壤、饮水中某种(些)微量元素含 量过多或过少,通过饮水、摄食等途径使当 地居民体内这种(些)元素过多或过少而导致 的特异性疾病,称为 A.公害病 B.流行性疾病
C.慢性营养缺乏病 D.自然疫源性疾病 E.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E
12、某地曾在上世纪60年代建一有机氯农 药厂,数年后,附近居民反映增多,有的说 空气中有难闻的气味,有的说鱼体中有煤油 气味,为了判断该有机氯农药厂对当地居民 健康是否产生损害,其最有效的指标是测定 A.空气中有机氯 B.饮水中有机氯 C.水产品中有机氯 D.茶叶中有机氯 E.母乳中有机氯 C
13、健康促进规划设计中社会诊断的起点是 评估E
A、社会经济 B、生态环境
C、卫生服务状况 D、人群生活质量 E、人群卫生知识
14、一项胰腺癌的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组
17%的病人被诊断为糖尿病,根据年龄、性 别配对的对照组4%有糖尿病,由此推断糖 尿病在胰腺癌发生中起了病因作用,该推论 A.正确
B.不对,因为没有可比人群
C.不对,因为该研究不能提供糖尿病和胰 腺癌发生之间明确的时间顺序 D.不对,因为没有做假设检验
E.不对,因为17%和4%不代表人群的发 病率 E
某年某社区开展为期一年的糖尿病普查,该 社区年初人口数9500人,年末人口数10500 人。年初有糖尿病人100人,年末有糖尿病 人130人,普查期间有10名患者死于糖尿 病并发症。
15、程序外DNA合成试验的遗传学终点为E 16、采用K值宋评价食品早期腐败变质时, 若鱼体绝对新鲜,则K值可能等于 A.19% B.23% C.25% D.28% E.31% A
17、妇女劳动卫生的问题主要涉及C A、生殖功能和体力劳动能力
B、月经和生育功能 C、生殖和生育功能 D、对新生儿和乳儿的影响 E、对胚胎和胎儿的影响
18、根据健康教育的知信行理论,下列表述 中不正确的是
A.健康教育的目标是行为改变 B.知识是行为改变的基础
C.一旦掌握了知识就意味着行为改变 D.态度反映了行为的倾向性 E.信念是行为改变的动力 C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健康相关行为,健康 相关行为的基本理论
19、CO:在血中运输的最主要方式是 A A、形成碳酸氢盐
B、形成氨基甲酸血红蛋白 C、形成去氧血红蛋白
D、形成碳酸血红蛋白 E、物理溶解
20、在糖尿病的病因研究中,选择100名糖 尿病病人,同时选择200名在年龄、性别、 职业和受教育程度方面相似的非糖尿病病 人,然后比较两组肥胖的比例。这是一种 A.病例对照研究 B.回顾性队列研究 C.前瞻性队列研究 D.生态学研究 E.实验性研究 A
美国BostonVincent纪念医院妇产科医师 Herbst注意到:于1966-1969年间该院诊断 了7例年轻女性阴道腺癌病例,这是一种罕 见的女性生殖系统癌症,且多发生于50岁 以上的妇女中。为详细了解这些病例从胚胎 期至发病前的情况,以及她们的母亲在妊娠 期的情况,Herbst将1969年Boston另一所 医院发生的一个阴道透明细胞癌的20岁女 子也包括在内。这样8个病例,每个病例配 4个非该病病人作对照,要求与病例在同等 级病房中出生时间前后不超过5天的女婴作 为对照候选人,优先选择与病例出生时间最 近者为对照。对病例、对照以及她们的母亲 进行随访调查。通过对8个病例与32个对 照的研究,Herbst等做出结论,母亲在妊娠 早期服用己烯雌酚使她们在子宫中的女儿 以后发生阴道腺癌的危险性增加。
二、多项选择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 A、B、C、D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或多个。 )
21、辐射事故伤员进行初步分类原则有()。 正确答案:ABC A:伤情 B:放射性污染
C:辐射照射情况 D:患者主诉 E:患者表情 22、《青岛市卫生局有害生物扩散事件卫生应急预案》规定怀疑可能由生物恐怖袭击引发的传染病流行异常现象有( ) 正确答案:ABCD A:病种异常 B:传播途径异常 C:流行季节异常 D:职业分布异常
23、个案调查的调查对象() 正确答案:ABCD
A:共同饮食史的指导患者和非患者 B:食用和未食用过的可疑食品 C:其他情况 D:原料处理人员和食品采购人员
24、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经有以下几种:( )。 正确答案:BCD
A:通过接吻 B:性接触传播 C:血液传播 D:母婴传播
25、埃博拉出血热的诊断的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ABCD
A:流行病学史主要是21天内接触过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及排泄物 B:仅具有流行病学史即可诊断疑似病例
C:临床表现主要是发热、出血伴严重头痛、肌肉痛、呕吐、腹泻及腹痛等 D:疑似病例具备诊断依据中实验室检查任一项检测阳性者可以确诊
26、楼房失火,当楼层不高时可以如何逃生:( )。 正确答案:ABC
A:可用绳子或床单,窗帘等撕成条状,连结起来,紧栓在门窗栏上,顺势滑下 B:利用室外的落水管等逃生,还可利用阳台或晒台,用木板,竹竿等搭在邻居家的阳台,晒台上,爬过去逃生
C:利用建筑物阳台,避难层,室内布置和缓降器,救生袋,应急逃生绳等逃生 D:直接从楼上跳下逃生
27、关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初次信息报告的要求包括( ) 正确答案:ABCD A:每起事件的初次报告有且只有一个 B:只收集初次报告必须要报的内容,其他可暂不报
C:初次报告的发病数和死亡数由填报人直接录入 D:具体内容强调及时 E:具体内容要求准确、全面
28、到达现场前,抢救人员应做好( )。 正确答案:ABC
A:个人防护,如穿戴防护衣具、配备辐射剂量仪、酌情使用稳定碘和抗放射药物等 B:根据地面照射量率和规定的应急照射水平,确定在污染区内的安全停留时间
C:时刻牢记应急工作人员通用防护导则和返回导则 D:填写伤员登记表 29、突发公共事件的救护人员包括( )。 正确答案:ABCD A:消防官兵 B:武警官兵
C:医疗救护人员 D:其他救护人员
30、对出现死亡、严重残疾或者组织器官损伤、群体性反应或者引起公众高度关注的事件时,在调查结束后由调查组撰写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 正确答案:ABCD
A:对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描述,对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初步判定及依据 B:对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病例的诊断、治疗及实验室检查
C: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发生后所采取的措施,撰写调查报告的人员、时间 D: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原因分析
31、MERS病毒的感染来源可能是:( )。 正确答案:BCD A:人类 B:蝙蝠
C:骆驼 D:家畜 E:以上都不对
32、衡量心肺复苏有效的指标包括:( )。 正确答案:ABDE A:摸到大动脉搏动 B:口唇发绀减轻
C:收缩压在80mmHg以上 D:散大瞳孔开始缩小 E:出现自主呼吸动作
33、下列属于生物恐怖袭击事件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应急响应工作有( ) 正确答案:ABCD
A:启动市级生物恐怖袭击事件卫生应急指挥部 B:启用市级生物恐怖袭击事件定点救治基地
C:提出划定隔离区域范围建议,报请同级政府批准 D:按照专业操作规程开展标
本采集送检、消毒杀虫灭鼠、检诊检疫、食品供水监督等各项现场处置工作 34、调查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经过包括:() 正确答案:ABCD A:确定食物中毒病例 B:查明中毒食品
C:确定中毒致病因素 D:查明造成食物中毒的原因
35、洪水到来时,以下做法中正确的有( )。 正确答案:ABCD
A:转移时先人后财物,先老幼病残后其他人员; B:尽量向屋顶、大树、高墙等高处转移;
C:设法发出求救信号; D:利用船只、木板、木床等漂浮物转移; E:被洪水围困或落水后,不要漂浮在水中,要尽力游到安全地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