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t3-03 经验交流 试析/l\学数学练习水平提高的有效途径 文/李婷旭 摘 要:知识的巩固离不开练习,它是提高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一条必不可少的途径。 关键词:教学;提高;有效性 小学数学课堂要想提高有效性离不开练习的有效性,我们尽 不但要培养学生的动脑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一 量让学生进行高效的练习,目的是让学生快速而又深刻地掌握所 定的操作,帮助大脑思考,让抽象的知识变成可观察、可操作的知 学习的知识,掌握学习技能,使思维得到发展,综合能力得到提 识。小学生都喜欢活动,对于动手操作都很喜欢,对于形象思维占 高。那么,我们应怎样设计练习,提高教学质量呢。 主导的他们来说,枯燥而又严肃的数学,让他们学得练习非常枯 一、有针对性地上好练习课 燥。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把练习以作业的方式给学生, 在练习课上,只有抓住教学重点,才能实施有针对性的练习, 这样,学生就有了观察、操作、验证的机会。比如,在“正方体的认 练习的设计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教材内容或者说是本节课的内 识”教学之后,经常会有一些相似的题目,如“用边长是1分米的小 容,另一个是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正方体摆成1立方米的正方体或者长方体时,需要至少多少个小 练习的难度与多少要针对有个体差异的学生需要。比如,在“异分 正方体?”等等,虽然这样的练习看上去很简单,其实,里面包含的 母分数加减法”的一节教学时,其主要任务是将几个分母不同的 知识很多,如果学生凭空去想象,或者计算,可能不会很好地理 分数进行通分,接下来才能进行同分母的加减法的计算。我们抓 解,这时,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动手练习,认真观察 住了本节课的重点:(1)通分,既运用分数基本性质,把分母不同 思考,问题很简单地解决了。 的分数转换成分母相同的分数;(2)计算,通分之后的计算就变得 四、练习的方式要多样 简单了,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就可以了;(3)约分,如果计算出 数学知识体系是很复杂的,存在着很多要素,各要素之间具 来的结果不是最简分数,要进行约分。根据这一教学特点,我们在 有一定的逻辑结构。而不是我们所得到的一个个简单的概念,也 练习时,先不要求计算,而是先重点学会通分,先列出一组以通分 不是简单的知识叠加,而是有机结合的,当学生把数学知识看成 为教学目标的练习题,通过这种题组的对比练习,学生掌握了通 是一个完整的网络构造时,说明他们已经对数学有了一个正确的 分的方法,加快了通分的速度,提高了通分的能力。把通分这一问 认识。所以,在数学练习题的调进时,要根据基本练习的特点,多 题解决了,接下来就是进行计算了,此时的计算就很简单了。 一二、提高练习水平要注重发展思维 些问法,让同一个问题变得具有丰富的内涵,学生才能游刃有 在小学数学练习课上,我们的重要目标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 余地掌握并利用数学知识解决不同情况下的问题。这样,练习的 力,这应该是主要目的。所以,要把握好教材,关注每个学生的思 效率提高了,学习的练习水平提高了,他们的思维深刻性与广阔 维不同与动态生成。另外,学习困难的学生我们不能放过,要加强 性都得到了提高。如,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时,教师设计了这样 一这部分学生的练习,他们的思维敏捷性与灵活性等都有一定的欠 组题:(1)用铁丝围一个长方体框架,长7厘米、宽5厘米、高3 缺,他们产生顿悟思维的时间较其他学生更长。所以,教师要对这 厘米。至少要用多长的铁丝?这个长度是长方体的什么,试列式。 部分学生实施教学或者练习时要放慢速度,不能以优生的思维速 (2)在这个长方体外表面贴上胶片,胶片的面积是多少,这个面积 度为标准,这样就会留给学困生多思考的机会。比如,在教学《分 是长方体的什么,试列式,等等。这样的组合练习,就会把简单的 数意义的练习》时,我设计了一个这样的练习:请大家任选一幅 长方体与正方体等许多基础知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图。用涂色的方法表示“1”。练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 参考文献: 力,选择不同的图来表示这个分数。有兴趣的学生用一幅图来表 [1]郑圣发.借练习题组之利促新知有效建构[J 卜学教学参 示这个分数,还可以选择第二幅、第三幅,甚至是第四幅。这样的 考,2009( 15). 练习是一种开放的练习,把思考的权力交给了学生,学生可以运 [2]范文贵.小学数学反思性教学研究[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用自己的思考能力选择自己的练习,这样照顾了不同层次的学 学报,2010(02). 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了共同发展的机会。 [3]王平萍.数学学习中的“非主流生活”:数学练习设计浅探 三、练习教学要让学生多动手操作 [J].江苏教育研究,2009(05). 数学是一种抽象的学科,很多都是通过推理来完成的,我们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题。对于能力较强的学习小组,教师应积极鼓励他们分工交流,人人 有吸引力。正如美国当代著名教育评论家埃利斯说的那样:“合作 参与,也可根据学生年龄、能力等特点把交流过程组织得更精彩。 学习如果不是当代最大的教育改革的话,那么它至少也是其中最 合作学习策略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除了它的有 大的之一。” 效性外,对教师来说,合作学习法是实际而可操作的,对师生都具 (作者单位江苏省太仓市科教新城南郊小学) 一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