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企业之声 加强 设备 ■管理 旦T●_=_・,‘■JL ■■E E一 提高经济效益 ■浙江/孙翔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二工程局创建于1956年,以建设我 国第一座自行设计、自制设备、自行施工的大型水电站—— 新安江水电站而著称于世。十二局现在的机械设备固定资产 近3亿元。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十二局也由原来单一承建 水电工程到现在承揽交通、能源、水利、建筑、港口和市政等 工程。针对施工企业工地点多面广,管理难度大的特点,局领 导将设备管理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列入局长任期责任目标, 由一名副局长分管设备管理工作,设立了设备管理的专门机 构——设备处,将设备纳入从购置到报废的全过程管理。 设备作为企业的一种资源投入,必须建立科学的、严密 的、围绕企业经济效益的决策体制,以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 率,以机械设备报废为终结,实行全过程的标准化、规范化、 系统化的科学管理。如何使企业的机械设备做到既能适应施 工生产的要求,又能尽量减少固定资产的投入,这就需要在 管理上下工夫。 1.机械设备的购置管理。为了有效地控制机械设备投资 的过快增长,减轻企业的压力,同时又能满足施工生产的需 要,十二局根据企业的发展规划,首先制定施工机械设备的 购置计划和更新计划,均衡使用机械设备购置资金。其次采 用分级管理办法,即大中型机械设备由局统一购置、统一管 理、统一调配,中小型机械设备由二级单位或项目部购置、管 理和使用。如5万元以下的中小型机械设备由二级单位或项 目经理部自购,列入项目经理部固定资产管理,实行快速折 旧,将购置费在该工程竣工前摊销完毕,工程竣工后由二级 单位或经理部自行处理(或转场或出售)。三是鼓励项目二级 单位购置十二局的闲置处理设备,不需审批,可按购入价计 算保值增值指标。四是由参加该项目施工的外协队伍自购机 械设备(或由项目经理部代购,在以后的竣工计价中逐步扣 回)。五是项目工程施工所必须的而企业一时拿不出资金或 企业在以后的工程施工中不经常使用的机械设备可向社会 租用。通过这些措施,大大减轻了企业在国家资产投资上的 压力,加快了资金周转。 2.机械设备的合理配置及管理。十二局根据企业的内部 结构和工程承揽情况等因素,坚持统一调配,配套齐全,相对 稳定的原则,建立了内部机械设备信息管理系统。 (1)根据二级单位或施工项目所涉及的专业范围和所在 地区,以二级单位或施工项目为单位进行分散配置。过去,机 构设备集中在少数的几个施工单位或项目上,由于项目工地 的频繁调迁,不仅造成资金的重大浪费,而且扯皮现象严重。 由于机械设备在此过程中丢件失修,无人管理,所造成的损 失是无法估计的。企业因此规定了在设备从一单位直接调到 另一单位时,拆除、装车由退库单位负责,安装由租用单位负 责;使用期内因运输、保管不当而造成的经济损失由使用单 位负责。十二局汲取以往教训,对机械设备实行专业化配置 与综合配置并重,特殊设备配置专业队,一般设备综合配置, 尽量扩大配置面,这样就有利于队伍成建制调动,人随机走, 保持机械设备管理的相对稳定。 (2)特大型、特殊设备由局集中管理。由于施工的需要, 企业往往需要配置一部分特大型或特殊的机械设备,这些机 械设备由于专业性较强,利用率较低,而一旦需要,就要求其 发挥重要作用。所以对这种设备制定了集中管理措施,由设 备部门直接负责并配备专人管理。为了防止在存放过程中造 成丢件失修以及人员的浪费,管理人员加强了维护保养,使 它们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以便能及时地投入使用。 3.机械设备效益管理。随着承担工程项目的增加,企业自 身的设备能力往往与所承揽的工程项目不相适应,特别是某 些重点工程机械设备缺口大,而且资金严重不足。在不能拿 出资金来添置新设备条件下,主要依靠发挥现有设备的潜在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效益,即在管好、用好现有设备上做文章。 (1)租赁管理把技术、经济、管理三者结合起来。十二局 在未实行设备租赁前,设备管理分散,利用率不高。实行租赁 后,设备产权一律归机电设备公司所有,并有偿租给局属各 单位,抑制了各单位对用不着的设备长期占有的现象。租金 的经济手段使各单位由追求“小而全”的设备结构转为重视 成本核算,发挥设备的使用效益,促使各单位重视设备现场 管理,增强了设备操作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使设备达到 最佳的技术状态和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由于广泛采用了机 械设备租赁,设备利用率都超过80%,并且有效地制止了挪 用维修费的现象,实现了专款专用。同时通过租金收取解决 了设备更新、大修费用的不足,加快了设备技术进步。另外, 对重点设备做到定员定岗,实行单机核算是提高机械设备完 好率和利用率的重要途径。上述的制度、措施充分证明,管理 是一种资源,同样的条件如管理得好,可l;tt,l造更多的财富, 如管理得不好,已有的财富也会丢失。 (2)技术改造创效益。十二局里有一台液压凿岩台车,以 其性能优良成为地下施工的主要设备。但它又是一种使用面 较窄的特殊专用设备,且价格昂贵。在局龙岩万安项目中标 后,将其大修改造,改造费180万元,而新购设备当时市场售 价约600万元。由此可见技术改造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综合 效益。实行进口设备的配件、材料国产化也至关重要,它的节 约潜力极大,仅润滑油一项每年可节约十几万元。另外,在易 损配件的采购过程中,能在本地采购的一律采用零库存。 (3)设备管理工作要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服务。局机电管 理部门不仅负责设备存量管理,而且承担盘活存量的某些职 能。即根据生产经营任务和设备利用情况、设备技术状况,提 出盘活存量的意见,把一批利用率不高、多年闲置且尚有使 用价值的设备调剂出去,将性能好的设备出租收取租金,而 对技术老化、效率低下的设备则将其淘汰,收回残值,使实物 管理和价值管理很好地结合起来。 十二局还采用计算机技术对租金核算进行科学化管理, 根据设备新旧程度及无形磨损状态对租金实行动态管理,改 变了过去新旧设备租金相同的静态管理方式。另外还建立了 一套完备的设备技术、管理档案和台账资料,对设备的全过 程进行静态与动态管理,提高了设备管理的质量。 4.维修管理。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必须降低设备维修工 作中的材料和能源消耗,即转变维修方式,用最少的费用取 得最好的修理效果。如按6OOO小时的修理周期,对一台日本 多田野50吊机进行大修,发动机全部解体,结果检测发现曲 轴主轴颈、连杆轴颈磨损几乎等于零,缸套、活塞都在使用公 差范围之内。底盘检测各总成也表明根本无需大修,这不仅 增加了维护的工作量和成本,而且零件提前更换过多。经过 长时间摸索发现,定期维修模式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局根据自身的实际和各种设备的特点,制定各种类型的修理 模式,多数土石方机械和动力设备,液压、电子技术较先进的 进口设备以状态监测的维修模式为主。而砼设备中的一些小 型机械,如钢筋加工机械、木工机械、地质钻探设备等,因其 构造简单,发生故障后损失不大,采用事后维修模式。对有关 砼浇筑的设备,如砼拌合楼、搅拌运输车、砼输送泵等发生故 障后将对生产及产品质量产生严重影响,就采用计划和预防 为主的维修模式,根据生产情况适时安排有计划的维修,以 保证生产过程中的设备完好率。对于事关人身安全的设备及 机械(如转向系、制动系)采取计划和预防的维修模式。另外, 设备发生故障后,要求机电维修人员和操作者相互配合,能 够及时准确地找出故障发生的原因,迅速排除故障,这样既 可以防止故障的重复发生,又使操作者学会了如何处理一般 故障的技能,大大节约停机检修时间,同时还可以培养一批 “全才”型维修人员以适应复杂设备维修的需要。另外,随着 科学技术的进步,大型及进口的先进设备越来越多,设备自 动化程度高,机、电、仪高度一体化,只有对其维修集中管理, 才能加强对设备检修工作的统一领导和集中检修力量。 5.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随着设备的技术水平向电子 化、自动化、高精度方向发展,对操作者及管理人员知识面的 要求越来越高。十二局加强骨干技术力量的培训,送他们到 学校深造或现场培训。在培养技术骨干的同时,对于维修队 伍整体素质的提高给予同样的重视,努力使检修的质量管理 建立在全员、全过程、全环节、全方位的基础上。专业技术人 员和有关管理人员经过培训后通过技术交流、传帮带等多种 方式,有计划地组织维修工人学习专业知识,激励他们不断 钻研业务,掌握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的积极性,造就了一支 素质较高、技术较精的队伍。企业充分调动设备管理人员特 别是工程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吸收技术人员参与设 备管理决策,激励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创新,使企业始终处于 同行业先进技术的前沿,保持具有竞争力的技术优势和技术 装备。另外,实行科技人员的经济收入与其创造的效益挂钩 的激励机制保持了人员的相对稳定。 十二局通过ISO90o0系列标准的贯彻实施,改革了旧的 设备管理模式,使设备管理更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 性,从而达到了以最低的管理成本持续提高整个过程质量管 理水平的目的。企业不仅需要拥有足够的机械设备,而且更 重要的是应对机械设备实施科学有效的管理,并且针对本单 位的实际情况,使机械设备管理逐步趋于标准化、规范化和 科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