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3届南京市高三物理三模质量分析

来源:东饰资讯网
南京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

物理学科质量分析

一、试题基本信息

1.双向细目表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题型 单选 单选 单选 单选 单选 多选 多选 多选 多选 实验 分值 3 3 3 3 3 4 4 4 4 2 4 2 3 11 实验 4 3 4 12A 选做 4 4 4 12B 选做 4 4 4 12C 选做 4 4 13 14 15 计算 计算 计算 分子动理论、晶体、液晶 理想气体、pV图象 阿伏加德罗常数 受迫振动、光的干涉和偏振 振动图象、波动图象 折射率、光的折射 黑体辐射、光电效应、原子光谱 核反应方程、结合能 动量、动量守恒定律 曲线运动、速度的分解、重力势能的增量、动能定理、摩擦力的功 考查的主要知识点 力、物体的平衡 运动的合成和分解 电容、传感器(热敏电阻)、电阻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向心力 电场强度、电势、电势能、电场的功 题目内容简述 弹秤示数判断 小船两种渡河时间比较 有光与无光下的热敏电阻电路的判断 卫星绕行星运动求行星质量 等量同种电荷的电场中概念判断 断电自感现象不明显的分析 自感、 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图象 交变电流、理想变压器、二极管 变速运动、功、机械能 实验: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ht、vt图象识读和判断 交变电流电路中的分析和判断 连接体问题的分析 打点计时器的辨认、位置的确定 纸带计算速度、加速度 电源频率减小带来的误差分析 描绘UR图象 实验: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 UR图象转为纯性图象坐标选定及斜率意义 针对实验问题进行电路设计 相关概念判断 由pV图象进行温度计算、热判断 阿伏加德罗常数计算,分子平均距离估算 现象描述对错的判断 由振动图象和波动图象求波速和时间 画光通过棱镜的光路图及计算折射角 相关史实和现象的判断 铀核衰变为钍核的衰变方程核能计算 人从船上跳出中的动量和速度的计算 绳两端牵引两个物块在不同的轨道上运动而进行的相关计算 电磁缓冲车的原理及相关计算 从放射源射出的带电粒子先在电场变速运动、安培力、感应电动势、电量、焦耳热 匀强电场、匀强磁场、类平抛运 1

动、匀速圆周运动、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 中、后在磁场中运动,对粒子在磁场中的边界确定和最长时间的计算

2.试题考查知识点分值分布

全卷120分中作为主干知识的力学和电学各占48分,其中必修一30分,必修二18分,电场8分,电路15分,磁场25分。考试说明98个知识点中本卷涉及到80%以上。

3.试卷命题导向

作为高三物理复习最后一次市级模拟考试,试卷力求对学生有激励效果,让物理学习最薄弱的学生也能上得了手,动得了笔;中等程度的学生考出信心,充满希望;优秀群体通过考试发现问题,期待提升。

试卷命制中,力求能让学生经受一次相对正规的高考演练,暴露问题,能体验高考题目的一些特点;给老师们对物理教学行为有一些反思,对今年高考趋势有一些思考,通过这样的考试,进一步找准每个学校的物理学科目标定位。

二、考试数据分析。

1、全体情况 最高分:114 分 最低分:2分

均分 53.61 难度系数 0.45 标准差 20.95 区分度 0.44 信度 0.78

2、分数段

考试 人数 14204 >=110 >=100 10 114 >=90 593 >=80 1675 >=70 3440 >=60 5776 >=50 >=40 >=30 >=20 <20 687 8183 10268 12032 13517 3、各题得分率 题号 得分 得分率 1 1.85 0.62 10 5.47 0.68 2 1.92 0.64 11 3.92 0.39 3 1.59 0.53 5.87 0.49 4 1.67 0.56 2.40 0.20 5 1.56 0.52 4.84 0.40 6 1.52 0.38 12C 7 2.68 0.67 13 5.90 0.39 8 1.42 0.36 14 4.63 0.29 9 0.45 0.11 15 2.18 0.14 题号 得分 得分率 12A 12B 三、第二卷学生典型错误及分析

2

1、实验题 第10题主要有

(1)第一空中,学生对打点计时器这种仪器名称记忆不清。对打点计时器的识辩,各种写法都有,如电子打点计时器、滑点计时器、气垫导轨、滑动变阻器、光电门、纸带打点机、电磁打电器、打点计算器、砝码计数器、计时打点器;打点测速器、弹簧秤等,有点意外。

第二空中,对最基本的实验操作不能判识,对实验意义没有一点认识,凭运气在两个确定填写项中选错误的。

(2)纸带的分析和计算相当学生不过关,不是计算错误,就是小数点保留的位数不对,甚至单位换算有问题,如第一空中有17.8;0.178;1.780;1.783;1.89;1.67;0.017等,第二空中有3.67;0.0367;3.56;0.365;0.36;0.37;0.0378;0.357;0.368;3.67×10-2等。 (3)在规定填写的“偏大”中,有学生却写“大”、“大于”、“增大”等,反应学生应试心态需要好好调整。也有部分学生对题意“频率低于50Hz”理解不清而出错。 第11题主要有

(1)描点作图在标度选择和图线的圆滑要求上都应引起老师们的重视,如下列学生描绘的情况,反应学生存在的问题有①标度不标 ②标度选取不当 ③描点不认真,出现错误 ④连图不认真,很随意地把各点连起来,线不平滑 ⑤图线没过原点 ⑥图线连得不完整。

(2)在非线性图象转化为线性图象中的坐标轴的变换上,学生的错误有很多不能理解,反应这样的学生在这些知识和能力上都需要花很大力气去解决。如第一空填写的 1/E ;E;U;1/U2;I;第二空填写的1/r;r;1/I;1/Er。 学生没有正确得出函数表达式和学生不懂什么是一次函数图线。

(3)学生设计的典型错误电路有:

3

错因分析:

这些错误的原因有①学生没读懂题目意思,无从下手 ②学生以为只能用上面给定的仪器来完成实验 ③ 学生在干路中用了滑动变阻器和电源串联,电压表能测出从0到1.5V内的任意值,此装置能测出电源电动势,但测不出电源内阻。④学生用了分压式电路,电压表能测出从0到1.5V内的任意值,此装置测不出电源电动势,和电源内阻。

本题除实验的基本规范要求仍然薄弱外,对电路设计在能力要求上也显严重不足,如何让学生从原理上理解题意,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是需要引起老师们关注的。本题中“电路在满足电流条件

时,电压表示数总是大于1.5V。为了能测出从0到1.5V范围内U的不同值”学生往往只是从前两个条件上去思考,出现把电池由串联改并联,或与电压表串联一个电阻的错误设计,而忽视从原理上分析。因为电压表示数U阻过小,使得

RE其示数总是大于1.5V,本质是由于电源内Rrr较小,才使U总接近E。因此改变E和与电压表串联一个电阻都达不到目R的。 2、选做题

第12A题主要有

⑴ 书写不规范,如“放热”写成“放出”;

3m0VAm0VA与成3;字母不加角码等。 MAMA⑵ 基本概念不清,气体分子平均距离取球型模型计算者很多。宏观量与微观量关系分

不清楚;气体体积与每个分子所占据的体积分不清楚等。

⑶ 公式记忆错误较多;如d =

m9VA;NA = 等。 NAMA第12B题主要有

⑴ 选择题单选者多。波形图与振动图的物理意义及其区别掌握不好。

⑵ 作图错误百出,光线没有箭头;无法线;没有判断是否有全反射;作图随意性大,直线画成了曲线;出射光线的拆射角明显小于入射角;折射率公式记错;入射角与折射角分不清等。

第12C题主要有

⑴ 质能方程不理解,质量亏损意义理解不清;核反应方程用等号或箭头方向写反了;元

4

素符号写错(照着题目抄的符号也写错)等。

⑵ 动量方向较乱,动量守恒系统不会选;物理量符号多了,学生分不清哪个符号与哪个量对应;运算错误等。 3、计算题 第13题主要有

前两问得分偏低,物理过程表达欠缺。对(1)典型错误及原因分析:①加速度和合力不分,写成amg ②动能定理列式错误 ③位移错误认为是(1.25-0.8)m。 (2)典型错误及原因分析:①Q上升的高度误认为是h ②误将势能的单位写成了N。 ③计算错误。④错误应用动能定理,单独对P列动能定理,但是遗漏了绳子拉力做功。 ⑤没有写出重力势能的表达式或计算式。

(3)典型错误及原因分析:①错误的认为P、Q两者速度相同,写成

m1ghm2gHWf1(m1m2)v2 2②知道要速度分解,但速度分解错误。写成

vv21sin,v2v1cos

③表达式比较混乱,看不出运用的是什么规律。④错误的认为P、Q两者上升下降的高度相同 ⑤功能关系或系统动能定理表达不正确,单独对P、Q列方程时,没有考虑绳拉力做功,或者写能量方程时,只写了P的动能 ⑥摩擦力做功不能从功的公式出发,而是与能量守恒相混乱,结果漏掉了负号。 第14题主要有

第(1)问 ①漏写线圈匝数n写成E=BLv. ②把答案E0nBLv0中的v0写成v. ③线圈匝数n写成N ④乱套公式

第(2)问 ①漏写线圈匝数n. ②认为线圈的运动是匀减速直线,进而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求解. ③在计算电热时用公式Q=I2Rt,而本题中的电流I是不断变化,不能直接

BL2用此公式来计算. ④写错公式,乱套公式 ⑤在计算电量qn时,漏写磁感应强度B.

R第(3)问 ①漏写线圈匝数n. ②没有看到题所给的初速度为v0是未知量,在最后的结果中出现v0. ③用错公式将安培力写成:F=BLv. 下面给出部分学生典型错误截图:

//学生审题不细而漏掉n,把v0写成v. 学生审题不细致而漏掉n 乱套公式

5

公式使用范围不清楚,

学生审题学生粗心 不细致而漏掉B 漏掉n 运动过程不 清,认为是匀 变速运动

乱套公

/题中的v0是未知量,要

求出来。

第15题主要有

第(1)问部分学生用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求解经电场后的速度v,不知道运用类平抛规律研究电场中的运动,认为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一定是直线运动。速度符号混乱出错,将v写成v0。解题不规范,表达不清,没有“必要的文字说明”、没有准确的图示、物理符号乱写。

第(2)问中,①学生在运算中,没有明确的轨迹示意图,没有临界角度图示和临界角度的计算。②没有粒子离开磁场的边界说明和判断。没有明确的图示。③表达乱而无章,不

6

规范。④因时间不够,相当一部分人一个字没写。

第(3)问只有少数同学有解答,但写的学生中把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公式写错,没有粒子在磁场中偏转的大角度的计算过程,直接写出表达式

2m2t107s。

3Bq3 上述错误的发生反映学生基本技能不扎实,如第(1)、第(2)问中的类平抛规律运用、第(3)问的周期公式;数学运算力差;因时间紧,考试心态焦虑紧张。需要老师们在最后阶段的复习中对最后一题的解题策略要有指导,如何在有限时间里能得到分,而不是争取了时间,却一无所获。

四、最后阶段的物理复习建议

从三模考试情况可以看出,物理学科上学生存在的问题还是相当严峻,无论是对双基的

掌握上,还是在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上,相当多的学生有待进一步提升,主要表现在

1.学生应试技巧显然不足,阅卷中,相当多的学生词不达意,随意行为,思维混乱,时间安排不合理,扫描出的内容不清晰,如小数点往往不能看出,图象的点不能识得等。除此之外,作答不规范也很突出,作图的随意性普通存在,没有文字说明,公式不写,只图结果,没有过程。

2.对多选题的训练不到位,本次试卷中四个多选题,三个题的得分率都在0.4以下,第6题只是对课堂上的一个演示实验作出分析,但统计显示漏涂和错涂的人竟达到11987人,这是一个可怕的数字。

3.选做题得分远差预期,命题中,对这部分内容几易其稿,既想贴近高考,又要反应学生实际,在难度上做了很大的控制,如3-3中的第(3)问修改后是“已知某气体的质量和体积分别为m和V,摩尔质量和摩尔体积分别为MA和VA,每个气体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分别为m0和V0,求 ①阿伏加德罗常数NA ②该气体分子间距的平均值。”最后定稿才变为现在的题目,虽然难度下来了,但得分率仍然不理想。

4.基本物理思维方法和能力还是不能适应高考的要求,试卷考查了最基本、最常用的处理物理问题的方法,如受力分析、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分析问题的整体与隔离法、连接体、物理图像法等。对基本能力的考查体现在,基本仪器的识辩,打点纸带的数据处理,误差分析,有效数字选取,图象的描绘、电路设计等。但考生对能力立意的物理学科,仍然需要很多的指导和帮助。虽然少数学生在这次考试中展现了物理能力,解答中表现出灵活应用和创新解法,但多数学生在物理学科要求的主要能力中,推理能力、实验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薄弱,如试卷15题学生解答中暴露出来的就十分明显。 对此,各学校要利用这次考试,认真做好分析,通过对这试卷的评讲,在最后时间里确实解决学生的主要问题,我们的建议是

1.备课组首先要针对此次考试情况,明确最后阶段要做的最重要的事,重点是落实好最后的二十个课时左右的时间,每一课时做什么事,达到什么目的,如何去做这样的事,由谁具体去做,如何更有效让学生改变存在的问题。只有我们教师思想上积极投入,在责任感和荣誉感驱使下我们就会办法总比困难多,才能在规范办学条件下找到出路,在江苏高考模式下求得物理生存空间。

2.加强对不同需求的学生个别辅导,针对学生错误的情况,归类进行个别补缺,有希

7

望进入A层次的学生,不能因为他考B没困难而放任,有希望进入B层次的学生,不能因为他另一科达B了而不管,不能因为达B没有希望而课堂上随意表现。

3.对相当数量的高考本科没有可能的这一部分学生,作为课任老师,无论从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还是从学生今后需要必备的物理知识,至少从教师的责任上都应该对这样的群体坚守好课堂阵地,利用这样的机会尝试教师的努力,在没有任何负担压力的情况下,无论我们的学生处在什么样的状态下,无论他们的心情对物理学习是多么的无动于衷,都要尽力发挥出自己最大限度的作用。事实上,120分总分的物理卷,让学生在高考中得到十几分,获得C等级,老师的作用是非常显著的。

4.对选择题,由于没有学生错误的分析,这里只根据统计的分数结果,提几点建议,一是要重视多选题的训练,二是不能只是让学生去猜选,碰运气式的选择,没有知识基础的猜,只能是运气好坏的一种随机状态,老师们应多从物理知识上去让学生掌握选择的技巧,要重视教材中主干知识的迁移,提升对多选题的正确率。三是要鼓励学生尽可能选全答案,不能怕多选而一分不得,如果老师说多了宁可少选,不要轻易多选,是否会压抑一部分学生求全愿望。第8 题没有多选的人,漏选的人高达9645人,虽然题目本身有三个正确项,最后D项也确有难度,但学生普遍是否存在着怕多选的心理矛盾?

5.对选做题,微观量和宏观量通过阿伏加德罗常数NA建立的联系的原理要搞清楚;针对物质不同状态建立不同模型的微观模型分类归纳。

要加强基本运算能力的训练,公式推导,写字,认真审题,看清试题在动手等一些基本习惯要进行必要的矫正。

中下等以下学生要抓基础,回归课本,争取多拿一些基本分。在全卷中这部分题目重在基础,对学生能否获得B等级十分重要。建议老师们高考前一定要舍得花时间在选考部分知识的复习上,争取在不出现难题的部分多拿一分,提高其总分。加强一些记忆性知识的记忆与巩固。帮助学生整理一些重点复习材料,减少学生复习的盲目性,多一点针对性与方向性。

6.对实验题,本次考试中的得分比命题预想偏低,反映实验复习没有到位,在最后阶段中应引起重视。最简单的实验,最重要的基本仪器要力求过关,加强对实验中科学的实验习惯的养成、操作方法的条理、实验中运算、作图能力及实验原理的理解要通过此次考试得到加强。

7.对计算题,老师们都知道能力培养很关键,问题是在最后的时间里怎样得到落实。课堂的效益如何,不一定是由老师讲得如何精彩决定的,而是取决于学生有没有收获,有没有在思维上得到发展。提高学得积极性,老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尤为重要,可以这样说,今天的中学生对教师的认同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更多的是在师生间的交流中对学生施加的影响程度。

在学生暴露出的问题中,相当多的是基础知识非常薄弱,一方面学生复习后掌握的不牢固,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们复习中对基础知识重视不够,给学生留下的是不完整、不系统的知识。重视基础,并不是对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要通过具体的问题分析让学生懂得如何去理解知识。如这次卷中的14题,就知识来讲,学生不是很困难的,障碍在题意的分析中以及应用知识的过程上,这里既有思维的要求,又有踏实训练转化而来的功底。我们的教师应该在这些方面多做一些思考和实践,这对提高学生的应试可能更有成效。

8. 努力提高物理试卷讲评课。试卷讲评,是高三最后一个阶段的一种重要课型,挖掘它的效率,非常务实,对高中物理,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加以思考,一是析,首先要对试卷作出分析,对来自学生的创新思路和解法以及典型的错误要做好记录,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老师的鼓励、赞扬和启发,让师生情感上“亲其师,信其道”,做好学生错误情况的收集与整理,提炼试卷讲评的重点和关键,重点放在能力点上,关键放在高频错误和典型错误。

8

老师要设计诸如表格之类的调查,了解学生错误的真实原因,达到讲评的有效。长期坚持这样做,必将会有很多的收获。二是评,基本方式是鼓干劲,树榜样,添信心。评的目的是激发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动机,将学习状态调整到最佳,让班级学生形成“学习场”。三是议,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本质是个人自主发起的,使个人整体投入其中并产生全面变化的活动”。学生的个别差异性与试卷上错误的多样性,决定了不同学生学习的内在需求和动机,通过自主辩错,改错的“议”,能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效益。四是讲,教师的讲一定要注意这样几个原则,针对性、糸统性、层次性、提升性、激励性和运用多媒体。五是练,评讲不是目的,要达到让学生懂,物理学科必须要练,讲得多不如适当的讲练结合。但绝不能以练代评,让学生没有情绪,没有目的的练,必会厌学无效。六是悟,指导学生对错误率高的题要从知识、思路、方法、技巧和心理方面进行错因深度分析,记入错题集;对自己的思维习惯和认知形式再认识,对行之有效的应考方法加以归纳和总结;对各类考题的大致思路、规律、得分要领要进行归纳、总结、内化;重视小结整理题目最简洁的解法。

最后的复习中,要对学生规范性训练有强化,要对解题中基本的思维过程和方法有提升,要对题中的信息如何向应用物理规律转化有总结,要对每一种题型解题谋略有归纳,要对最后计算题的第一小问有要求,有时间保证去做,要让学生有意识的在最后应试中根据自己的层次状态有拼搏和智慧。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