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三角形内角和说课稿

来源:东饰资讯网


《三角形内角和》说课

尊敬的各位评委、领导、老师,您们好!我是来自本溪县草河

口中心学校的老师,我叫车丽。我说课的题目是《三角形内角和》。

教材分析

《三角形内角和》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学好它有助于学生理解三角形内角之间的关系,为今后掌握多边形内角和及解决其他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教材在呈现教学内容时,不但重视体现知识形成的过程,而且注意留给学生充分进行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间,为教师灵活的组织教学提供了清晰的思路。主要体现在:概念的形成不直接给出结论,而是提供丰富的动手实践的素材,让学生通过探索、实验、发现、讨论、交流获得。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概念、分类,熟悉了钝角、锐角、平角这些角的知识。对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学生是不陌生的,因为学生有以前认识角,三角形分类的基础,学生也有提前预习的习惯,所以不难回答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但是他们却不知道怎样才能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因此,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成为本节课的难点。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我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操作的方法,探索并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º,在实验活动中,体验探索的过程和方法。

2.能运用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培养操作能力,启发数学思考。渗透猜想、验证、观察等数学思想方法。使孩子们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并能运用该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结合我们班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及年龄特征,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知识形象化、生动化、具体化。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式,师生互动式等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特别是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这一结论的过程,教师点拨、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尝试用多种方法来证明这个结论,使整个课堂生动有趣。

教学过程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在其原有认知基础上的主动建构,因此我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将教学过程分为以下三个环节:

(一)旧知巩固 激趣引入

我利用多媒体的动画演示对三角形的旧知进行复习,并揭示课题。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好奇心理我以两个三角形争论的动画表演引入(请欣赏课件),通过三角形兄弟的争论,提出到底谁的内角和大这个问题,富有挑战性,充满了极大的吸引力,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二)动手操作 探索新知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为此,本节课我采用了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和学生的动手操作相结合的方法。我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在小组内动手测量三角形三个内角并求和,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接近180度,然后我再演示课件量角的过程,这样不仅牢牢地吸引了学生,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而且初步确定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180度。接着让学生想办法验证结论,我适时地利用多媒体课件巧妙地将难点突破(下面是我上课时的片段,请欣赏)。在我直观的演示下学生很容易就学会了撕拼的方法,然后动手验证,得出任意形状的三角形的内角都能拼成或折成平角这一结论。

学生通过量一量,拼一拼,折一折等活动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经历猜想-探索-得出结论-再验证的过程,恰恰符合了儿童好学的年龄和认知规律,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巩固练习 拓展新知

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也运用于生活。在本着有坡度,由简单到复杂的设计原则的同时,又创设了贴近孩子生活的情境,如放风筝一题的设计使课堂气氛再次活跃起来(请欣赏我的教学片段),孩子们在兴趣盎然中运用新识解决了问题。

评价和反思

《三角形内角和》一课,内容很抽象、枯燥无味,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原本枯燥无味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了,适应了农村孩子见

得少、好奇的特点。本节课通过学生动手量一量、拼一拼、折一折和多媒体课件的直观演示,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数学探究互动中来,学生不仅学到探究的方法,而且体验到探索的甘苦,领略了成功的喜悦,享受到远程资源带来的新鲜与刺激。利用农远资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化解了学生的思维障碍;突破了教学重难点;提高了教学效率。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将农远资源更加合理地应用到我的课堂,让我们农村的孩子也能够“同在蓝天下,共享好资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