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积极开展隧道风险评估,认真加强风险管理

来源:东饰资讯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7卷第4期 2007年8月 隧道建设 Tunnel Construction 27(4):6,11 Aug.,2007 积极开展隧道风险评估,认真加强风险管理 毛儒 410083) (中南大学,长沙摘要:指出最近宜万铁路野三关隧道于2007年8月5日发生特大突水突泥事故,其实早在04年5月在铁道部的指示之下,在成都 曾召开过铁道部历史上第一次的隧道风险评估会议。在会中提出了突水突泥是野三关隧道的最大风险。这正说明,工程风险评估 的必要性,也提出评估后风险管理的重要。 关键词:风险评估;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U455.1 文献标识码:C Assessing Tunnel Risk and Strengthening Risk Management MAO Ju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Changsha 410083,China) Abstract:Tremendous water and soil burst accident happened on August 5 ,2007 at Yesanguan tunnel(L=13.8 km) of Yichang~Wanzhou railway.Three years ago,under the instruction of MOR,a conference on tunnel risk assessment inprecedented in Chinese railway history was held in Chengdu.In the conference, ̄xperts pointed out that water and soil burst is the most serious risks of Yesanguan tunne1.The accident proves that project risk assessment is of great necessity and that the risk management until the end of the project should be raised. Key words:risk assessment;risk management 1 风险评估的必要性 野三关隧道全长13 841 m,是新建宜万铁路的最 长的隧道。由于隧道位于碳酸盐岩地区,岩溶强烈发 的风险比较特殊及显著。 会上,与会专家充分讨论了该隧道可能存在的各 项风险,也认同会议主持单位提出的报告中的基本风 险——隧道涌突水、突泥。 该风险是一项对安全性影响较为严重的风险,有 二种风险形式: 育,有多条暗河管道流,岩溶水丰富,还有瓦斯、高地应 力等问题存在,是全线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最为 复杂的隧道之一。 2007年8月5日凌晨1时,野三关隧道疑因爆破 ①岩溶暗河系统突水、突泥(如3号地下河,4号 地下河、5号管道河)。 后发生突水突泥的严重事故,导致52名工人被困。经 现场救援抢险,现已陆续把绝大多数工人救出。另一 方面正对隧道内的变形部份进行加固、清淤,并继续疏 通隧道通往外部的泄水通道。 这是一件隧道特大突水突泥事件。 ②断裂带涌突水、突泥(共有12处断裂带)。 三年后,该隧道在施工过程中真的发生了当初预 估的风险,而且产生了严重的后果。这既是侥幸,也 明风险是可以预测的、预估的,也证明风险评估的必 要性。 其实早在2004年5月,当野三关隧道设计已完 成,根据铁道部的指示,明确要求将该隧道所存在的风 险作一客观的评估。 为此,铁道部工程管理中心及中铁西南科学研究 院在成都召开了“宜万线野三关隧道工程风险评估及 控制”的专家会议。这是我国铁道部历史上首次就某 一最近,铁道部正在着手制订“铁路隧道风险评估 指南”。这对今后隧道建设在预防风险、控制风险工 作中将发挥积极作用。 2 一定要做好评估后的风险管理 三年前的成都会议上,也曾提出该隧道施工时应 设立风险管理小组,以达到减低风险、控制风险的目 的。  .(下转11页) 工程所举行的工程风险评估会议。既说明铁道部开 始重视工程风险评估及管理,也说明野三关隧道存在 收稿日期:2007—08—13 作者简介:毛儒(1930一),男,从事隧道及地下铁路事业已逾五十年,现任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高级顾问、中南大学客座教授。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4期 钟世航等 隧道掌子面前方地质预报的进展 层的结构、裂隙的连通及粘结咬合情况等。 有使用方面的问题,还需要投入很大力量去研究和开 ②要充分了解并在工作中随时注意每种物探方法 资料的多解性。要了解所使用物探方法的长处和不能 完成的任务,合理地选择采用的方法和综合物探。没 有万能的物探方法,物探技术也只能解决它所能解决 发。对此已产生共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围绕雅砻江 开发已列了并启动了有关隧洞施工地质预报的重点基 金课题,就是个好兆。 的问题,不能强使它们完成超出工作和能力范围的任 务。例如,对目前我们所能达到的精度,对使用的方法 目前只能解决的问题,除物探工作者自己有清醒的认 识外,还应向业主说明。目前一些工作者用地质预报 的物探资料去提交和预报围岩分级是不合适的。隧道 围岩分级是要考虑各种因素综合确定,不是依据并不 准确的弹性波速或物探资料等图件就能确定的;其次, 围岩分级是设计单位的职权范围,并牵涉到工程费用 的变更,围岩分级的变更需要设计方按一定的程序报 参考文献: [1] 何振起,武思玉,钟世航,等.隧道施工掌子面前方地质预 报[G]//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物理与中国建设编委 会.地球物理与中国建设.北京:地质出版社,1997. [2]钟世航.陆地声纳法及其应用效果[J].物探与化探, 1997,21(3). [3] 钟世航.隧道中用陆地声纳法在开挖的岩面或衬砌表面 测围岩松弛带深度[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24 (10):1722—1727. 批,不能越俎代庖,引起纠纷。 ③要重视综合物探和综合地质调查。 ④要充分认识地质工作的渐进性。人们对事物的 认识需要经历实践一认识一再实践一再认识……的反 复过程,对复杂的地质情况的认识更不例外。勘查阶 段对地质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深化,施工地质预报也如 [4] 钟世航.大型地下洞室衬砌质量及背后空区的一种检测 技术[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23(1):5181— 5183. [5] 钟世航,孙宏志.隧道施工掌子面前方地质预报应遵循的 原则探讨[G]//中国铁道学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茅以 升科技教育基金会、西南交通大学.中国交通土建工程学术 会议论文集.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OO6:142—146. [6] 钟世航.陆地声纳法的原理及其在铁路地质勘测和隧道 施工中的应用[J].中国铁道科学,1995,16(4):48—55. [7]钟世航,孙宏志.LDS一1虚拟型浅层高频工程地震仪 [G]//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昆 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1:156. [8]李貅.瞬变电磁测深的理论与应用[M].西安:陕西科学 技术出版社,2002. 此。每次预报时对重要地质结论多作推敲是必要的,一 次预报提交报告后,根据在隧道掘进过程中揭露的地质 情况,加深我们的认识,对原有结论作必要的补充和修 改也是正常的。特别是对较长的隧道,在工作一段时间 后,对隧道的地质和地质预报在认识上定会有所加深, 注意反馈、总结是必要的。忌讳预报时匆匆而来,匆匆 交预报报告后急急离去,下次再来又是如此匆匆。 ⑤用物探技术作隧道地质预报,开始系统研究才 十多年,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技术问题基本解决后还 (上接6负) [9] 傅良魁.电法勘探教程[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3. [10] 何继善.双频激电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进,则往往等于空白、形成事故。 ④工程风险管理是工程科学管理的一环,它与工程 监理一样能使工程建设健康发展。但前者与后者不同 的是更具前瞻眭,要善于发现问题并敢于处理好问题。 ⑤工程风险管理小组既要有丰富的技术经验,又 要有决策能力。因此,应由相当负责的干部出任组长。 我们不希望再次发生像这次野三关隧道的突水突 泥事件,相信国内隧道工程界会在工程风险管理中逐 步积累经验。 风险管理小组应包括业主代表、设计及施工单位 技术负责人及聘请有关专家。 这个建议是非常重要的。相信在该隧道施工过程 中已起到了很有效的作用。 至于,为何既有了风险评估,又有长期风险管理, 还是发生这次特大突水突泥事件? 问题是:风险管理工作是否有值得探讨之处。 ①对风险管理的原则,按ALARP的原则(As Low As Reasonable Practica1)即合理地尽量减低风险。不 能以太大的代价去换取减轻风险。要平衡风险、利益 及成本代价之间的关系。 ②风险管理小组要随时注意风险的变化。很多有 经验的工程风险管理单位,将各类大小风险登记列表, 随时考察其变化。 ③风险评估是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部份,但不是 风险管理的全部,若评估中发现的问题,事后无人跟 最后,我在此建议铁道部在“铁路隧道风险评估 指南”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如何加强“风险管理”, 使工程建设在安全稳妥的情况下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铁道部工程管理中心,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宜万线野三 关隧道工程风险评估和控制的研究[R].北京,20O4.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