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材:冀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单 元:走进大自然 板 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和潮来后的景象,突出展示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十一个生字,掌握十个要求会写的字。理解“笼罩、沸腾、 水天相接、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风号浪吼、霎时”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作者按一定顺序、抓住事物特点的观察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积累优美词语。 过程与方法:
1.借助电教手段(录像等)采用“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即让学生入境界,进角色,动真心,吐真情来体会潮来时宏伟的气势,从而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力量。
2.根据整体推进,立体发展的教学思路,在读中学,在读中悟,从而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在钱塘江大潮的震撼中,陶冶身心,从而激发学生对钱塘江大潮、乃至祖国的大好河山、锦绣风光的无比热爱。
重难点分析:
潮来时的壮丽景象是教材的重点部分,也是教学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重点理解好这一段。运用电教手段,创造情境,激发情感。在本课教学中,对于这种孩子们不太熟悉的情景,要充分进行朗读训练,让学生从读中感悟钱塘江大潮在潮来前江面的平静,潮来时的壮观和潮来后的水涨江面。给孩子们充分的时间去感受,去想象画面,如本设计中让孩子们想象,充分利用此处进行说话的训练。在过程中的渗透远远胜于最后的升华,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在说的过程中领悟。
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通过默读课文,思考课文的写作顺序。
课前准备:
课件、搜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图片。
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1.展示学生收集的资料、图片。学生介绍自己收集的资料和图片。 让学生通过收集资料,从而对钱塘江大潮有了了解,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设计说明 2.教师播放录像,并介绍钱塘江能力。 的地理位置。展示课件。 3.请学生谈谈观看钱塘江大潮的感受。 运用电教媒体,让学生直接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磅礴雄壮的气势,学生的4.过渡: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激情马上被调动起来,既激发了学生的特殊的壮丽景象,这一课就写了一次钱学习兴趣,也利于学生理解词句。 塘江大潮的过程。 二、学文。 (一)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给学生自读自1.自读课文。展示课件自读提示。 2.检查自学结果 学的空间。 (1)指名读生字新词。展示课件介 绍一下你的记字方法。 (2)指名读课文。学生评价。 三、默读课文,谈感受。 学生之间互相评价。使学生懂得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别人。 1. 谈谈钱塘江大桥给你留下了什 么印象。 2.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1.边读边想,作者在描写这个奇观时,先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2.完成填空。(展示课件) 小结: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板书) 五、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入。 采取多种方式的读,让学生反复读文,引导学生交流读文后的“第一感觉”。 在学生自读、感知全文后,理清文章思路。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你了解 了什么? 二、理解课文内容。 (一)边读边思考:为什么钱塘江 在学生自读、感知全文后,引导学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勾生感悟课文内容。 画语句。学生交流。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 2.放映观潮时“人山人海”的镜 头。指导朗读。展示课件 (三)重点学习课文第三段。 通过语言文字,想象文章所描写的 1.找一找描写潮来时景象的语句。 情景,并将自己的感悟和想象朗读出 2.读读自己最喜欢的语句,努力来。 把它读得有气势些,然后读给大家听。 3.指名读,师生共同评价后再齐 读。 在交流中随机抽出3个句子进行重 点指导: (1)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 闷雷滚动。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练习朗读。 教师指导:闷雷的响声是怎么样 的?(低沉的)指导读好这句话。 (2)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 通过这些重点语句,体会大潮的壮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观,学习文章生动的语言。 腾起来。 理解“水天相接”的意思(看图片 指出位置)。看到白线出现时,人群有 什么反应?这个场面可以用哪个词来 形容?(人声鼎沸)指导朗读。 (3)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 引导学生感悟打比方句子在表达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效果上的作用。 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 被震得颤动起来。 理解“齐头并进”、“浩浩荡荡”的 意思。想象一下“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 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是怎样一 种壮观的场面!再想想加上“山崩地裂” 的声音,大潮是怎样的一种气势!(再 看录像感受) 指导朗读:个人准备后指名读,评 价后小组赛读,最后齐读。 4.读大潮过后的语句。 5.指导背诵。 (1)出示句子,作者是用哪些词语 作者随时间的推移和潮水位置的把这几处描写连接起来的,并把它记下改变来描写潮水的变化。指导学生注意来。课件展示。 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有助于学生背诵 (2)引读这段话(教师读括号里面课文。 的词,学生读后面的句子)。 三、词语的积累和运用。 教师启发:刚才学的这两个自然段 中很多词语用得十分精彩,你们想不想 把它们积累起来?老师投影出示词义,学生知道的就站起来说该词语。 四、课后延展。 (一)背诵第三自然段。 (二)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利用自己手中所收集的图片或资料,介绍时可用上书中好词佳句。
将学生在课上的情感延伸到课外,既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将书中的好词佳句识记下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