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物的不安全状态
1、 装置、设备、工具、厂房等 (1)设计不良
——强度不够;——稳定性不好;——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型缺陷、外露运动件;——缺乏必要的连接装置;——构成的材料不合适;——其他。
(2)防护不良
——没有安全防护装置或不完善;--没有接地、绝缘或接地、绝缘不充分;——缺乏个体防护装置或个体防护装置不良;——没有指定使用或禁止使用某用品、用具;——其他.
(3)维修不良
——废旧、疲劳、过期而不更新;—-出故障未处理;-—平时维护不善;——其他.
2、 物料 (1)物理性
——高温物(固体、气体、液体);-—低温物(固体、气体、液体);——粉尘与气溶胶;-—运动物.
(2) 化学性
-—易燃易爆性物质(易燃易爆性气体、易燃易爆性液体、易燃易爆性固体、易燃易爆性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易燃易爆性物质);——自燃性物质;——有毒物质(有毒气体、有毒液体、有毒固体、有毒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有毒物质);——腐蚀性物质(腐蚀性气体、腐蚀性液体、腐蚀性固体、其他腐蚀性物质);——其他化学性危险因素.
(3)生物性
—-致病微生物(细菌、病毒、其他致病微生物);——传染病媒介物;——致害动物;——致害植物;——其他生物性危险源因素.
3、有害噪声的产生(机械性、液体流动性、电磁性) 4、 有害振动的产生(机械性、液体流动性、电磁性) 5、有害电磁辐射的产生
-—电离辐射(X射线、γ离子、β离子、高能电子束等);——非电离辐射(超高压电场、此外线等)。
二、人的不安全行为 1、不按规定的方法
——没有用规定的方法使用机械、装置等;——使用有毛病的机械、工具、用具等;——选择机械、装置、工具、用具等有误;——离开运转着的机械、装置等;——机械运转超速;—-送料或加料过快;——机动车超速;——机动车违章驾驶;—-其他。
2、不采取安全措施
—-不防止意外风险;——不防止机械装置突然开动;—-没有信号就开车;-—没有信号就移动或放开物体;——其他.
3、对运转着的设备、装置等清擦、加油、修理、调节 —-对运转中的机械装置等;——对带电设备;—-对加压容器;-—对加热物;——对装有
危险物;—-其他. 4、 使安全防护装置失效
——拆掉、移走安全装置;——使安全装置不起作用;——安全装置调整错误;-—去掉其他防护物。
5、 制造危险状态
—-货物过载;-—组装中混有危险物;--把规定的东西换成不安
全物;——临时使用不安全设施;——其他.
6、使用保护用具的缺陷
——不使用保护用具;—-不穿安全服装;--保护用具、服装的选择、使用方法有误。
7、不安全放置
——使机械装置在不安全状态下放置;--车辆、物料运输设备的不安全放置;——物料、工具、垃圾等的不安全放置;--其他。
8、 接近危险场所
-—接近或接触运转中的机械、装置;——接触吊货、接近货物下面;——进入危险有害场所;——上或接触易倒塌的物体;——攀、坐不安全场所;-—其他。
9、某些不安全行为
——用手代替工具;-—没有确定安全就进行下一个动作;——从中间、底下抽取货物;——扔代替用手递;—-飞降、飞乘;-—不必要的奔跑;--作弄人、恶作剧;-—其他。
10、误动作
——货物拿得过多;—-拿物体的方法有误;——推、拉物体的方法不对;——其他.
11、 其他不安全行动 三、作业环境的缺陷 1、 作业场所
-—没有确保通路;——工作场所间隔不足;-—机械、装置、用具、日常用品配置的缺陷;—-物体放置的位置不当;——物体堆积方式不当;——对意外的摆动防范不够;—-信号缺陷(没有或不当);——标志缺陷(没有或不当)。
2、环境因素
——采光不良或有害光照;——通风不良或缺氧;——温度过高或过低;——压力过高或过低;——湿度不当;——给排水不良;——外部噪声;——自然危险源(风、雨、雷、电、野兽、地形等).
四、安全健康管理的缺陷 1、安全生产保障
(1)安全生产条件不具备; (2) 没有安全管理机构或人员; (3) 安全生产投入不足; (4) 违反法规、标准。 2、 危险评价与控制
(1) 未充分识别生产活动中的隐患(包括与新的或引进的工艺、技术、设备、材料有关的隐患);
(2) 未正确评价生产活动中的危险(包括与新的或引进的工艺、技术、设备、材料有关的危险);
(3)对重要危险的控制措施不当。 3、作用与职责 (1) 职责划分不清; (2)职责分配相矛盾; (3) 授权不清或不妥;
(4) 报告关系不明确或不正确。 4、培训与指导
(1) 没有提供必要的培训(包括针对变化的培训); (2) 培训计划设计有缺陷; (3) 培训目的或目标不明确;
(4) 培训方法有缺陷(包括培训设备); (5) 知识更新和再培训不够; (6) 缺乏技术指导。 5、人员管理与工作安排 (1) 人员选择不当
—-无相应资质,技术水平不够;——生理、体力有问题;——心理、精神有问题。
(2) 安全行为受责备,不安全行为被奖励; (3) 没有提供适当的劳动防护用品或设施; (4) 工作安排不合理
—-没有安排或缺乏合适人选;—-人力不足;——生产任务过重,劳动时间过长。
(5) 未定期对有害作业人员进行体检. 6、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1) 没有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2)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有缺陷(技术性错误,自相矛盾,混乱含糊,复盖不全,不实际等);
(3)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不落实。 7、设备和工具
(1) 选择不当,或关于设备的标准不适当; (2) 未验收或验收不当;
(3) 保养不当(保养计划、润滑、调节、装配、清洗等不当); (4) 维修不当(信息传达,计划安排,部件检查、拆卸、更换等不当);
(5) 过度磨损(因超期服役、载荷过大、使用计划不当、使用
者未经训练、错误使用等造成);
(6) 判废不当或废旧处理和再次利用不妥; (7) 无设备档案或不完全。 8、 物料(含零部件)
(1) 运输方式或运输线路不妥;
(2) 保管、储存的缺陷(包括存放超期); (3) 包装的缺陷; (4) 未能正确识别危险物品;
(5) 使用不当,或废弃物料处置不当;
(6) 缺乏关于安全卫生的资料(如MSDS)或资料使用不当。 9、 设计
(1) 工艺、技术设计不当
——所采用的标准、规范或设计思路不当;—-设计输入不当(不正确,陈旧,不可用);——设计输出不当(不正确,不明确,不一致);—-无独立的设计评估.
(2) 设备设计不当,未考虑安全卫生问题;
(3) 作业场所设计不当(定置管理,物料堆放,安全通道,准入制度,照明、温湿度、气压、含氧量
等环境参数等);
(4) 设计不符合人机工效学要求。 10、应急准备与响应
(1) 未制订必要的应急响应程序或预案; (2) 未进行必要的应急培训和演习; (3) 应急设施或物资不足;
(4) 应急预案有缺陷,未评审和修改。
11、 相关方管理
(1) 对设计方、承包商、供应商未进行资格预审; (2) 对承包商的管理
——雇用了未经审核批准的承包商;—-无工程监管或监管不力。 (3) 对供应商的管理 ——收货项目与订购项目不符;
(给供应商的产品标准不正确,订购书上资料有误,对可修改订单不能完全控制,对供应商擅自更换替代品失察等造成)
——对产品运输、包装、安全卫生资料提供等监管欠妥; (4) 对设计者的设计、承包商的工程、供应商的产品未严格履行验收手续。
12、 监控机制
(1) 安全检查的频次、方法、内容、仪器等的缺陷;
(2) 安全检查记录的缺陷(记录格式、数据填写、保存等方面); (3) 事故、事件、不符合的报告、调查、原因分析、处理的缺陷;
(4) 整改措施未落实,未追踪验证; (5) 未进行审核或管理评审,或开展不力; (6) 无安全绩效考核和评估或欠妥。 13、沟通与协商
(1) 内部信息沟通不畅(同事、班组、职能部门、上下级之间); (2)与相关方之间信息沟通不畅(设计者、承包商、供应商、交叉作业方、政府部门、行业组织、应
急机构、邻居单位、公众等);
(上两条的“信息”包括:法规、标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危
险控制和应急措施,事故、不符合及整改,审核或管理评审的结果等.)
(3) 最新的文件和资讯未及时送达所有重要岗位; (4) 通讯方法和手段有缺陷;
(5) 员工权益保护未得到充分重视,全员参与机制缺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