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创新下的职业院校“教练型”导师队伍建设
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问题提出:国务院在《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快速发展,体系建设文本推进,培养培训了大批中高级技能型人才;同时也存在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结构不尽合理,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当前,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部署,对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造更大人才红利,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具有身份重要意义。服务国家是职业院校的风向标,要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公共服务需要,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适应这一要求,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培养的是能解决技术问题的高技能人才。这就对我们的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更高要求,要求职业院校应推进导师制,因材施教,强化学生创新学习意识,这才是高职教育的魅力所在。
课题界定:“教练式”教学理念是以学员为主的辅导方式,向个人提供有的放矢、量身定制的反馈,从而加快其学习过程,这一点正契合了“互联网+”时代职业教育人培养定位和模式创新要求,也创新了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路径和方式。本课题研究针对职业教育新发展,适应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创新要求,将“教练技术”与教师融合,转换教师角色,重新诠释“双师型”教师队伍内涵,力图通过学校、企业、学生、教师协同努力,在职业院校中打造“教练型”导师(教师)团队。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世界上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职业教育,建立了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也建立了相应成熟完善的职教师资体系。①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师资由职业学校的教师和企业实践训练人员组成,职教教师是国家公务员,具有较高
规划课题、课题界定、研究现状、选题意义、研究价值、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
优秀课题申报书范文精选
的社会地位和稳定的工作环境。② 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采用的是TAFE模式,只有既懂教育又有行业背景的人才,才能成为职教教师。教师每年至少两周时间回到企业工作。③ 新加坡对职教师资要求严格,教师必须是大学(学士)及以上的相关专业毕业生,必须有三年以上的相关专业的社会工作经验,入校后还得再进入工教局师资培训计划进行培训。④ 韩国的“汉江奇迹”被西方国家总结为:廉价劳动力+高水平的职业教育韩国政府把企业的现场人才作为职教教师的重要来源。
自1998年国家教委在《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原则意见》中首次使用“双师型”教师的概念以来,此后在国务院、教育部等部门下发的多个文件中,“双师型”教师概念和表述屡见不鲜,不断强调要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并明确相关建设要求。目前,对职业院校教师以“专业理论与实践技能”并重为核心的“双师型”素质已形成共识。但实际上,由于多数高职院校在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下,普遍存在教师教学负担过重,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开展专业实践活动。2014年《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规划》中,国家对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从制度和标准层面作出要求,进一步明确职业院校专业化发展路径。本研究将师资队伍培养和人才培养、教学模式紧密结合,探索教师队伍建设路径角度。
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通过本课题研究,深入贯彻和落实国务院2014年《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适应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需求,提出构建师资队伍的具体模式,将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和教练技术结合,给予师资队伍建设新视角,重塑教师角色,以导带教,在课程改革、校企合作等方面具体实施,更切合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和学生创新技能培养。以期能进一步完善教师体制机制创新,促进高职人才培养创新发展,具有实际应用效果。
2. 课题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
理论依据:“企业教练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技术,是企业管理学中新范式,最
规划课题、课题界定、研究现状、选题意义、研究价值、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
优秀课题申报书范文精选
早是企业引入教练模式,是教练型领导给予下属建设性的反馈,提供绩效改进的建议,示范解决难题或突破困境的方法,并提供运用技术,验证这些方法的机会。这种教练型领导类似于导师,与下属保持的是日常的、双向的、持续的互动关系。被誉为20世纪最有革命性和效能的管理理念,受到世界500强多数企业的广泛推崇。美国教育咨询师安迪的“中小学教育教练式指导原则和互动课堂理念,使用了“教师教练”的概念,赋予教师以下职责:明确所布置的任务;鼓励学生对学校任务树立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鼓励学生助人自助,认真关注和积极参与小组的活动;引导学生理解领会学校内容,融会贯通;激发学生的学校兴趣和激情,调动学生好奇心中所蕴含的学习动机。
国务院[2014]19号文《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继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中进一步明确指出建立产业结构调整驱动专业,建立产业技术进步驱动课程改革机制和建立真实应用驱动教学改革机制。这些都需要建设一支具有特色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促进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在2014年6月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前,李克强总理接见与会全体代表并讲话,强调要加快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为推动经济发展和保持比较充分就业提供支撑。依托企业、贴近需求,建设和加强教学实训基地,打造具有鲜明职教特点、教练型的师资队伍。
研究目的及内容:将教练的概念导入职业院校教师建设和课程改革模式中,促使教师身份意识转变,使教师适应教育现代化下职业教育发展,教师转型为“导师”,即教练型教师,按照培养目标,激发学生潜能,指导实习实训,参与职业训练,提高技能。除具备教师资格外,应具有相关职业技能和社会实践经历;在教学模式上,适应互动教学、启发教学,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课题实施路径上,从“四方协同”、“三个平台”开展实证研究,将教练技术引入人
规划课题、课题界定、研究现状、选题意义、研究价值、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
优秀课题申报书范文精选
才培养过程中,培养教师从“教练”视角出发,与学校、企业、学生“四方联动”,通过“校企合作平台”、“课程建设平台”、“技能竞赛平台”等实践,探索基于教练技术的“导学、导能、导业”教练型导师制,建立真实驱动教学改革机制,推动课程体系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研究假设及创新之处:教练技术信念是:people is OK,每个行为背后都有积极意义,人们已具备他们需要的所有资源,人们有能力做出改变。 教练视角正好契合了高职教育当前人才培养定位和改革,适应了“做中学”、“学中做”思路,发挥“教练”引领作用,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职业指导、能力指导,形成对学生的深度关怀、持续支持学生成长和创新。
厘清概念同时,让教师能进行主体身份意识转变,由“教师”身份转为“导师”,以“导师带教”模式开展各种教学与实践。在研究过程中拟运用典型实例研究,以“技能名师”指导下,通过构建导师团队,开展技能竞赛、课程体系等“教练技术”改革,探索出“教练型”导师队伍建设路径平台。
3、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
研究方法:拟采用文献调查法、比较分析法、实证研究法、试验应用法
研究思路:文献搜集----调查现状---统计分析---提出构思---开展实验---对策建议---研究
技术路线:
规划课题、课题界定、研究现状、选题意义、研究价值、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
优秀课题申报书范文精选
1)首先进行教练型导师内涵界定和推广
2)协同创新导师平台建立:“四方协同,三平台联动”
学校——提供空间,给予政策支持,加强引导
企业——企业锻炼、企业导师带教支持
学生——认同
教师——实践
借助相关平台:
校企合作平台:企业锻炼和行业实践、企业名师带教等具备实践技能
课程建设平台:基于现代信息化手段,运用教练技术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内容、模式)
技能竞赛平台:学生实践能力锻炼,教师转化身份直接实践培养
3)教练型导师模式构建
学习导师——课堂
技能导师——实践
规划课题、课题界定、研究现状、选题意义、研究价值、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
优秀课题申报书范文精选
职业导师——思想
4)最终成果:系 列论文和部分教练视角校企课程体系实践开发
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15.07.01-2016.03.01 准备阶段
组织项目组成员了解任务,理清项目建设思路;完成项目建设书;落实责任,明确分工,开展理论和实际调研
第二阶段:2016.03.01-2016.12.30 具体实施阶段
三平台推进,与企业合作机制建设
第三阶段:2017.01-2017.07 总结阶段
系列论文写作,相关制度材料总结
规划课题、课题界定、研究现状、选题意义、研究价值、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