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柳敬亭传(节选)阅读附答案 柳敬亭传〔节选〕 黄宗羲
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本姓曹。年十五,犷悍无赖①,犯法当死,变姓柳,之盱眙市中为人说书,已能倾动②其市人。久之,过江,云间有儒生莫后光③见之,曰:“此子机变④,可使以其技鸣⑤。〞于是谓之曰:“说书虽小技,然必句⑥性情,习方俗,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敬亭退而凝神定气,简练揣摩,期月而诣莫生。生曰:“子之说,能使人欢咍嗢噱⑦矣。〞又期月,生:“子之说,能使人慷慨涕泣矣。〞又期月,生喟然曰:“子言未发而哀乐具和乎其前,使人之性情不能自主,盖进乎技矣。〞由是之扬,之杭,之金陵,名达于缙绅⑧间。华堂旅会⑨,闲亭独坐,争延之使奏其技,无不当于心称善也。 【注释】①无赖:刁钻,不讲道理。②倾动:使人倾倒动容。③莫后光:人名。下文的“优孟〞也是人名。④机变:机敏灵活。⑤鸣:扬声名。⑥句:同“勾〞,勾画。⑦欢咍嗢噱:欢快大笑。⑧缙绅:指官绅。⑨旅会:大聚会。 小题1: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1〕柳 敬 亭 者 扬 之 泰 州 人 〔2〕使 人 之 性 情 不 能 自 主
小题2:写出以下句子中加线词的意思。〔4分〕 〔1〕犯法当死〔 〕 〔2〕之盱眙市中为人说书〔 〕 〔3〕习方俗〔 〕 〔4〕期月而诣莫生〔 〕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4分〕
1 / 17
争延之使奏其技,无不当于心称善也。
小题4:文中画线句是否可以删掉?为什么?〔3分〕
小题5:柳敬亭最终能够技艺精熟、被人“称善〞的原因有哪些?〔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2〕使人之性情/不能自主 小题2:〔1〕处死 〔2〕到,去 〔3〕熟悉 〔4〕满一个月
小题3:〔人们〕争着请柳敬亭表演他的技艺,没有人不发自内心地说他演得好的。〔延、使、当于心、善四个词必须准确翻译出,句子不通顺酌情扣分〕 小题4:不能删去,这几句话写出了柳敬亭的名气越来越大,从侧面表现了他的技艺越来越精湛。
小题5:〔1〕有天赋〔2〕有高人指点〔3〕自身刻苦勤奋〔也可摘引文中相应词句作答,答出两点即可得总分值〕 小题1:
试题分析:先题解句子的意思,再分析句子中主要人物的行为〔抓住动词〕,把句意几层分清楚即可划分节奏。 小题2:
试题分析:注意此题中词的多义变化,如“习〞有练习的意思,在本句是“熟悉〞,“期〞有相约的意思,在本句中是“满〞。“之〞的意义很多,在本句中是动词“去、到〞。小题3:
试题分析:争:争先;延:请;之:代柳敬亭;使:让;奏:表演;技:技艺;“当于心〞:发自内心;称:称赞;善:表演得好。 小题4:
2 / 17
试题分析:先理解此句的文字意思,再分析它在文中的作用,即侧面表现柳敬亭技艺高
超名声传扬,这是文中的一种写作方法,不可删去。 小题5:
试题分析:“年十五??已能倾动②其市人〞,指柳敬亭天资聪明;“敬亭退而凝神定气,简练揣摩〞写柳敬亭刻苦努力。 篇二:中考文言文阅读复习课学案 中考文言文阅读复习课学案 一、练习与积累
近五年泰州中考文言文阅读真题 2022年
〔二〕阅读黄宗羲的《柳敬亭传》(有删节),完成13—16题。〔12分〕 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本姓曹。年十五,犷悍无赖,犯法当死,变姓柳,之盱眙市中为人说书,已能倾动其市人。久之,过江,云间有儒生莫后光见之,曰:?此子机变,可使以其技鸣。?于是谓之曰:?说书虽小技,然必句性情,习方俗,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敬亭退而凝神定气,简练揣摩,期月而诣莫生。生曰:?子之说,能使人欢咍嗢噱矣。?又期月,生:?子之说,能使人慷慨涕泣矣。?又期月,生喟然曰:?子言未发而哀乐具和乎其前,使人之性情不能自主,盖进乎技矣。?由是之扬,之杭,之金陵,名达于缙绅间。华堂旅会,闲亭独坐,争延之使奏其技,无不当于心称善也。
【注】①无赖:刁钻,不讲道理。②倾动:使人倾倒动容。③莫后光:人名。下文的“优孟〞也是人名。④机变:机敏灵活。⑤鸣:扬声名。⑥句:同“勾〞,
3 / 17
勾画。⑦欢咍(hāi):欢快。 嗢(wā)噱(jué):大笑。⑧缙绅:指官绅阶层。⑨旅会:大聚会。
13.解释以下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之盱眙市中为人说书( ) . (2)可使以其技鸣( ) . (3)句性情,习方俗( ) . (4)期月而诣莫生( ) ..
14.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使 人 之 性 情 不 能 自 主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4分〕 (1) 由是之扬,之杭,之金陵,名达于缙绅间。 译文:
(2) 争延之使奏其技,无不当于心称善也。 译文:
16.读完上面的选文后,说说柳敬亭最终技艺精熟、被人“称善〞的原因。 答: 2022年
〔二〕结合图示阅读沈括的《梦溪笔谈?泽国长堤》,按要求完成11—15题。〔23分〕
①苏州至昆山县凡六十里,皆浅水,无陆途,民颇病涉。久欲为长堤,但苏州皆泽国,
②③无处求土。嘉祐中,人有献计,就水中以籧篨刍藳为墙,栽两行,相去三尺。去墙六丈又
4 / 17
④⑤为一墙,亦如此。漉水中淤泥实籧篨中,候干,那么以水车汱去两墙之间旧水,墙间六丈皆
土。留其半以为堤脚,掘其半为渠,取土以为堤。每三四里那么为一桥,以通南北之水。不日堤成,至今为利。 3尺 3尺 6丈 【注】①病涉:苦于往来涉水。②籧篨〔qúchú〕:
古代指用竹或苇编的粗席。③刍藳〔gǎo〕:草把。 ④漉:捞取。⑤汱〔quǎn〕:本意是河水降落,这里 引申为排水。 堤 ⑧⑨⑦⑤⑥②③④①渠 11.解释以下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苏州至昆山县凡六十里〔 〕 〔2〕久欲为长堤 〔 〕 ..泽国长堤剖面示意图
〔3〕漉水中淤泥实籧篨中 〔 〕 〔4〕每三四里那么为一桥 〔 〕 .. 1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 以 水 车 汱 去 两 墙 之 间 旧 水 13.翻译以下句子。〔4分〕 〔1〕去墙六丈又为一墙,亦如此。 译文:
〔2〕留其半以为堤脚,掘其半为渠,取土以为堤。 译文:
14.读完上面的选文后,请你说出古人造堤方法的巧妙之处。〔2分〕 2022年
〔二〕阅读刘向的《苏秦之楚》 一文,完成8 一11题。〔14 分〕
5 / 17
苏秦①之楚,三日乃得见乎王。谈卒,辞而行。楚王曰:?寡人闻先生假设闻古人,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②不肯留?愿闻其说。?对曰:?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谒者③难得见如贵鬼,王难得见如天帝。今令臣食玉炊桂,因④鬼见帝。?王曰:?先生就舍③,寡人闻命⑥矣。?
【注】①苏秦:战国时著名策士。②曾:竟然。③谒者:古代掌管进见的人〔国君的近臣〕。④ 因:依靠。⑤ 就舍:回到馆舍。⑥ 闻命:敬辞,指明白对方的意思。〔选自《 战国策》 〕
8.根据要求,完成以下两小题。〔6 分〕 ⑴解释以下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
①三日乃得见乎王〔 〕 ②不远千里而临寡人〔 〕 .. ③愿闻其说〔 〕 ④今令臣食玉炊桂〔 〕 ..
⑵以下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2 分〕〔 〕 例句:苏秦之楚
A.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狼》〕B.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C.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9.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 分〕 寡 人 闻 先 生 假设 闻 古 人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4 分〕 ⑴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 译文:
⑵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判论战》〕 译文:
6 / 17
11.试说说文中苏秦和楚王的言行给了我们哪些有益的启示。〔2 分〕 2022年
(二)阅读《魏公叔痤病》一文,完成8—11题。(14分)
①②魏公叔痤病,惠王往问之。曰:?公叔病,即不可讳,将奈社稷何??公叔痤对曰:?痤
③④⑤有御庶子公孙鞅,愿王以国事听之也。为弗能听,勿使出竞。?王弗应,出而谓左右曰:
⑥?岂不悲哉!以公叔之贤,而谓寡人必以国事听鞅,不亦悖乎!?
公叔痤死,公孙鞅闻之,已葬,西之秦,孝公受而用之。秦果日以强,魏日以削。此非公叔
⑦之悖也,惠王之悖也。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
【注】①公叔痤(cu6):魏相。②即:如果。不可讳:意为不幸去世。③御庶子:家臣。公孙鞅:即商鞅。④为:如果。⑤竞:同?境?。⑥悖:糊涂、昏聩。⑦固:原来。
8.根据要求,完成以下两小题。(6分) (1)解释以下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公叔痤对曰 ( )②愿王以国事听之也( ) .. ③秦果日以强 ()④悖者之患 ( ) ..
(2)以下各句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 例句:出而谓左右曰
A.学而不思那么罔(《 论语 八那么》) 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愚公移山》 ) C.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D.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7 / 17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此 非 公 叔 之 悖 也 10.翻译以下句子。(4分) (1)西之秦,孝公受而用之。 译文:
(2)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予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 译文:
11.读史可以使人明智,文中的惠王之“悖〞给了我们怎样的借鉴?(2分) 2022年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1题。(14分】
明末高邮。有袁体庵者,神医也。有举子举于乡,喜极发狂,笑不止,求体庵诊之,惊曰:?疾不可为矣,不以旬数矣臭,子宜急归,迟恐慌不及也。假设道过镇江,必更求何氏诊之。?遂以一书寄何。其人至镇江,而疾已愈,以书致何。何以书其人,曰:?某公喜极而狂,喜那么心窍开张而不可复合,非药石之所能治也。故动以危苦之心, 惧之以死,令其忧愁抑郁,那么心窍闭,至镇江当已愈矣。?其人见之,北面再拜而去。吁!亦神矣。 〔节选自《广阳杂记》〕
【注】①高邮:地名,在江苏。②旬:十天。③药石:治病的药和石针.也连指药物。
8.根据要求,完成以下两小题。(6分) (1)解释以下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8 / 17
①笑不止 ( ) ②子宜急归 ( ) .. ③其人至镇江( ) ④何以书示其人( ) ..
(2)以下各句与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 例句:惧之以死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蛱》〕 B.皆以美于徐公〔《邻忌讽齐王纳谏》〕
c.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 D.以中有足乐者〔《送东阳马生序》〕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遂 以 一 书 寄 何①②③ 10.翻译以下句子。(4分)
(1)其人见之,北面再拜而去。(2分) 译文:
(2)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核舟记》〕〔2分〕 译文:
11.请你概述文中袁体庵医术的神奇之处。〔2分〕 二、整理与归纳
1. 中考文言文阅读常见考点: 2.实词考点: 3.常考虚词: 4.节奏停顿的划分: 5.文言特殊句式: 6.理解感悟题注意点:
9 / 17
三、运用与提升 练习一
阅读《景清借书》一文,完成8—11题。(14分)
景清倜傥①尚大节,领乡荐②,游国学。时同舍生有秘书③,清求而不与。固请,约明日还书。生旦往索。清曰:?不知何书,亦未假书于汝。?生忿,讼于祭酒④。清即持所假书,往见,曰:?此清灯窗所业书。?即诵彻卷。祭酒问生,生不能诵一词。祭酒叱生退。清出,即以书还生,曰:?吾以子珍秘太甚,特以此相熙耳。?
[注释]①倜(tì)傥(tǎng):洒脱,不拘束。 ②领乡荐:科举制度在各省举行的叫乡试,乡试考中的称为举人,也叫领乡荐。③秘书:少见的珍贵书。④祭酒:国子监的主管官员。
8.根据要求,完成以下两小题。 ⑴解释以下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 ( ) ② ( ) ③ ( ) ④ ( )
⑵以下各句中与例句中“ 〞的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 〔 〕 例句: A.() B.() C.() D.(《 》)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4分) ⑴
译文: ⑵(《 》)
10 / 17
译文:
11.问题:(2分) 答案:练习二、
阅读《董遇“三余〞读书》一文,完成8—11题。(14分)
〔董〕遇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兴平中,关中扰乱,与兄季中依将军段煨。采稆负贩,而常挟持经书,投闲习读,其兄笑之而其兄笑之而遇不改。?? 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又善《左氏传》,更为作《朱墨别异》,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领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从学者云:?苦渴无日。? 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三国志》 2022(二)(12分)
13.(4分)(1)给(2)凭借(3)熟悉(4)过了一个月(每处l分) 14.(2分)使/人之性情/不能自主(每处l分)
15.(4分)(1)于是柳敬亭就到扬州、杭州、南京等大城市说书,声名显扬于达官贵人之中。
(2)人们争着邀请柳敬亭表演他的技艺,而且没有人不从内心感到满足,说他表演得好。(每句2分,意对即可)
16.(2分)勤学苦练,精益求精。(每点l分,意对即可) 2022〔二〕
11.〔1〕总共,一共〔2〕修筑,建造〔3〕充实,充满,填实〔4〕就〔每题1分〕
12. 以 水 车/ 汱 去 / 两 墙 之 间 /旧 水〔在“去〞后划斜线得1分,在“车〞或“间〞后划斜线可得1分〕
11 / 17
13.〔1〕“在距离墙六丈的地方,也用同样的方法再筑一道墙。〞或者“在距离墙六丈的地方再筑一道墙,也用同样的方法〞〔“去〞、“ 此〞译句时须落实〕〔2〕保存它〔河床〕的一半作为堤基〔脚〕,把它的另一半挖成河渠,挖出的土用来筑堤〔身〕。〔也可表达为:保存它的一半,把它作为堤基,把它的另一半挖成河渠,挖土,用挖出的图筑堤。“其〞、“以为〞译句时须落实〕 14.运用了系统思想与统筹方法,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答到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综合考虑、节省人力物力财力等意思皆可得分〕〔2分〕 2022
8.〔1〕①能够,可以;②到,到??跟前;③听;④吃。〔4分〕〔2〕B〔2分〕
9.寡人/ 闻先生/ 假设闻古人〔2分〕
10.〔1〕楚国的粮食比珠玉还贵重,柴草比桂木还贵重。〔2分, 食 于 译句时须落实〕
〔2〕大大小小的案件,〔我〕虽然不能一一了解清楚,也一定根据实情来处理。〔2分, 狱 、 察 、 情 译句时须落实〕
11.做事要有耐心,说话要有技巧〔1分〕;要懂得尊重别人,善于接受别人的意见〔1分〕。 2022(二) (14分)
8. (6分)(1) (4分)①答复 ②希望③一天天 ④错误 (2) (2分)C
9. (2分)此/非/公叔之悖也
10. (4分) (1) 〔公孙鞅〕向西到了秦国,秦孝公接纳并重用了他。
12 / 17
(2)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拜。这就是所谓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11. (2分)①作为领导者应该虚心纳谏,更要有一双慧眼,任用贤能②做事不应该太武断,而要三思而后行。 2022
8.(1)停止(2)应该(3)到达 (4)拿给??看(2)C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字词含义的理解和把握。(1)考查对文言实词的把握,完成时,可联系课内文言文。(2)考查对文言虚词的把握。例句中的“以〞为介词,解释为“用、拿〞。C项中的“以〞与之同义。A项中的“以〞为动词,解释为“认为〞;B项中的“以〞为动词,解释为“认为〞;D项中的“以〞为连词, 解释为“因为〞。 9.遂/以一书/寄何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文语句停顿的把握。完成时注意划分两处。 10.(1)那人看了这封信,面向北面拜了两拜,然后就回家了。 (2)没有一件不是依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解析:此题考查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语句。翻译时,注意抓住关键字词,同时注意句式。
11.①了解病人的病因,对症治疗。②不用药物治疗,而是用精神疗法。③能够预知病情痊愈的时间。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完成时,应先大致理解文章的内容。医术的高明是从书信内容表达出来的。
【附译文】明朝末年,高邮有一个叫袁体庵的神医。有一个应举的人在乡试中考中了举人,快乐地发了疯,大笑不止,找袁体庵诊治,裳体庵大惊,说:“你这病已经不能治
篇三:泰州市2022年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试卷
13 / 17
2022年泰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试卷 语 文 考前须知:
1.本试卷共25题,总分值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点名称、考场号、座位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土,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号、姓名是否与本人的相符合;
3.答选择题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
4.考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第一局部 选择题(共10分)
一、在以下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选出(每题2分) 1.以下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选项是 ( ) A.汲取(jí) . B.澎湃(pāi) .
C.倔强(jué) .闪烁(su?) .差使(chāi) .别墅(shù) .
驾驭(yù) . 抖擞(sǒu) .寒噤(jǐng) .绮丽(qǐ) . 聘请(pìn) .惦记(diàn) .憧憬(ch?ng) .斟酌(zhu?) .狭隘(yì) . D.恬静(tián) . 2.以下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选项是 ( )
A.我们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继续保持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开展。
14 / 17
B.一千万万,你一口气数下去,得数一千多年!
C.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藕为“灵根〞,是寓含深意的。 D.不少人想知道粽子与端午节到底有什么关系? 3.以下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选项是 ( )
A.每到双休日,国家体育场鸟巢格外热闹,里里外外人声鼎沸、人流如潮。 ....
B.“戒烟一小时,健康亿人行〞的建议发出后,一些烟民对此默默无闻。 .... C.不少学者认为《读点经典》丛书对中学生的影响将是潜移默化的。 .... D.今年世界环境日主题的表述言简意赅——“你的地球需要你:团结起来应对气候变化〞。 ....
4.对以下句中加点词的理解全部正确的选项是 ( ) A.不耻下问(以??为耻) . B.无冻馁之患矣(祸患) . C.几欲先走(跑) .
D.苛政猛于虎也(比) .驴不胜怒,蹄之(用蹄子踢) .落英缤纷(花) .百废具兴(同“俱〞,都) .自度其足(他的) . 斗折蛇行(北斗星) .晴初霜旦(早晨) .肉食者鄙(卑劣) .橘生淮南那么为橘(就) . 5.将①~④句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是 ( )
漓江的水,是出奇的清的,恐怕没有一条河流能有这样清。,顺着水的方向向前漂移。
15 / 17
①河底的水草,十分茂密。 ②看到河底的卵石,石上的花纹,沙的闪光,沙上小虫爬过的爪痕。 ③长长的、像蒲草一样的叶子,闪着碧绿的光。 ④清到不管多么深,都可以看到底。
A.④②①③ B.④①③② C.②④①③ D.②①③④ 第二局部非选择题(共140分) 二、按要求答题(共30分)
6.以下词语中共有4个错别字,一一找出并改正在田字格里。(4分,要求书写工整、规 范、美观)
(1)辩别(2)记忆犹新(3)喜出望外 (4)自力更生 (5)纯粹 (6)背道而驰 (7)史无前列 (8)推陈出新(9)矫健
(10)翻天复地 (11)不可思议 (12)血气方钢
7.根据提示补写名旬或填写课文原句。(10分,前六题每题1分,后两题每题2分)
(1)他山之石, 。(2) ,濯清涟而不妖。 (3)海内存知己, 。(4) ,不亦乐乎?
(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此之谓大丈夫也。
(6)这正如地上的路, ,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故土》)
(7)《使至塞上》中将塞外景象写得开阔鲜明、气势雄浑,被人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是: , 。
16 / 17
(8)多情的秋天,常常是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请你写出描写秋天的古诗词(连续两句)。, 。 8.名著阅读。(5分)
(1)“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这几句话
17 / 1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