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
以下词语中加下划线字注音无误的一项〔 〕
A. 拮 据〔jū〕 亵渎〔xiè〕 朴刀〔pō〕 恪尽职守〔ɡè〕 B. 别 墅〔shù〕 扶 掖〔yè〕 恣睢〔zì〕 一 抔黄土〔póu〕 C. 襁褓〔qiánɡ〕 教 诲〔huì〕 谮害〔zèn〕 味同 嚼蜡〔jiāo〕 D. 旁 骛 〔wù〕 带 挈 〔qiè〕 陨 落〔yǔn〕 舐 犊之情〔tiǎn〕 以下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严肃其事 头晕目眩 吹毛求疵 红妆素裹 B. 歇斯底里 悠游自由 精血诚聚 家谕户晓 C. 一代天骄 不知所措 正襟危坐 不言而喻 D. 有例可援 润如油膏 简明扼要 重蹈复辙
以下句子中加下划线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有这种诗人灵魂的传统民族,应当有 气吞斗牛的表现才行。 B. 在学问不断更新的今日,努力学习是增添自身本事的 不二法门。
C. 陈丹青教授能言善语,常能 断章取义,拓展延长,在《退步集续编》的签售会现场,他常常是妙语连连。
D. 越是大智者越有 自知之明,决不会被赞誉冲昏了头。 以下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为了防止再出事故,各个单位都加强了平安保卫工作。 B. 在备战中考的过程中,我们不能缺乏的,一是自信念缺乏,
第 1 页
二是学习方法不当。
C. 由于全社会厉行节省之风,对高端餐饮企业和星级酒店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D. 20xx兰陵半程马拉松竞赛于4月25日上午在兰陵县文化广场召开。
以下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范进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
B. 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C. 要不然大家做了羲皇上人,垂手而天下治,做人也太腻了。 D. 阿呀呀,你放了道台了,还说不阔? 二、文学作品阅读 文学常识、名著阅读填空。
〔1〕“喊声未绝,曹操身边夏侯杰,惊得肝胆碎裂,撞到了马下……马似山崩,自相践踏。后来有诗赞曰:长坂坡头杀气生,横枪立马眼圆睁,一声好像霹雳震,独退曹家百万兵。”该段文字选自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 。 〔2〕《水浒》是中国第一部歌颂农夫起义的长篇〔_______〕体小说,是〔_______〕。小说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生动地描写了梁山英雄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 三、名句名篇
第 2 页
补写出以下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______________,童稚携壶浆。〔白居易《观刈麦》〕 〔2〕疑怪昨宵春梦好,_______________,笑从双脸生。〔晏殊《破阵子》〕
(3)______________,枳花照驿墙。〔温庭筠《商山早行》〕 〔4〕酒困路长惟欲睡,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浣溪沙》
(5) _________________,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6〕陈涉太息曰:“嗟乎!___________________!”〔司马迁《陈涉世家》〕 四、综合性学习
依据下面供应的情境,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中考前夕,学校预备进行一次爬山活动。你正想放松一下,爸爸知道后,对你说:“中考一结束,随你想去哪儿玩都可以。” “爸爸”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劝说爸爸,“你”说: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应用
仿照下面句子,另写一个句子,要求句式、结构与例句相同,内容符合语境。
例句:假如我是一个画家,我就要用缤纷的颜色,来描绘春天的五彩斑斓。
第 3 页
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诗歌鉴赏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孤独开无主,已是黄昏单独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词的上阕通过驿站、断桥、黄昏、风雨等意象,营造了 〔__________〕的意境。下阕则写出了梅花 _____、 _____的品质。 (2)“零落成泥碾作尘”中的“碾”字有何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文言文阅读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 ,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唐雎不辱使命》
【乙】郑同北见赵王。赵王曰:“子南方之传士也,何以教之”
第 4 页
郑同曰:“臣南方草鄙之人也,何足问虽然,王致之于前,安敢不对乎臣少之时,亲尝教以兵。”赵王曰:“寡人不好兵。”郑同因抚手仰天而笑之曰:“兵固天下之狙①喜也,臣有意大王不好也。臣亦尝以兵说魏昭王,昭王亦曰:‘寡人不喜。’臣曰:‘王之行能如许由②乎许由无天下之累,故不受也。今王既受先王之传;欲宗庙之安乎’王曰:‘然。’‘今有人持万金之财,时宿于野,内无孟贲③之威,外无弓弩之御,不出宿夕,人必危之矣。’今有强贪之国,临王之境,索王之地,告以理则不行,说以义则不听。王非战国守圉之具,其将何以当之王若无兵,邻国得志矣。”赵王曰:“寡人请奉教。” 〔《战国策赵策三》,有删改〕
注:①狙:狡猾,文中指狡猾的人。 ②许由:尧舜时代的贤人。 ③孟贲〔bēn〕:战国时期卫国人,是古代有名的武士。 1.解释以下加点词。
〔1〕秦王色挠 〔_________〕 〔2〕寡人谕矣〔_________〕 〔3〕许由无天下之累〔_________〕
2.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子南方之传士也 B.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臣亦尝以兵说魏昭王 C. 休祲降于天时宿于野 D. 若士必怒王若无兵
3.以下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第 5 页
A. 唐雎不为秦王的谎言所动,也不为他的威逼所屈,始终处于主动地位。
B. 秦王企图用“易地”的方法吞并安陵,由此引出安陵君派唐雎出访秦国一事。
C. 秦王的哄骗没有得逞,于是企图以“天子之怒”来恫吓唐雎。
D. 面对秦王的.恫吓,唐雎起初有些慌张,但最终还是驳斥了秦王,维护了安陵国的利益。
4.请分别概括唐雎和郑同的性格特点。 5.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
〔1〕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非战国守圉之具,其将何以当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现代文阅读 为什么不读经典 彭程
①“所谓经典,就是大家都认为应当读而没有读的东西。”马克·吐温这句话道出了经典的尴尬境况——没有人否认应当读经典,但真正去读的却寥寥无几。为什么人们会对经典敬而远之呢? ②由于经典本身是纯粹的,它不准备讨好人,不千方百计诱惑你去读它。作家在写作时,只是要写出他对生活的所感所思和他自己
第 6 页
的欢欣与痛苦。他是写给自己看的,至多是写给他认为可以与之对话的人看的,并没有准备让大量的读者成为自己的粉丝,也没有其他的动机。曹雪芹在“举家食粥”的窘境中写《红楼梦》,只是想写出“一把辛酸泪”,并没有想到把它做成畅销书,赚它个盆满钵满。因此,经典不会时刻想着为你供应便利,不会挖空心思哄你逗你,不会由于你理解不了而降格以求。
③由于经典关注的是事物本质的东西。对于同一个轰动一时的新闻大事,经典总能深化其中,烛照大事背后人性的晦明;而平凡的作品只会对那些喧闹的戏剧性的过程趋之若鹜,对于故事之外的东西,它没有耐烦,更没有力量去做更深化的分析。《安娜·卡列尼娜》和《 包法利夫人》都取材于当时沸沸扬扬的桃色大事,这类故事都足以吸引眼球,受到报纸花边新闻的追赶,但在这些地方人们发觉不了那些驱动故事萌生和进展的动力。只有列夫·托尔斯泰和福楼拜这样的作家,凭借他们天才的洞察力,精确地描绘了一个人的热忱和幻想、挣扎和无奈,揭示了人性的丰富和局限。经典就是这样,瞩目事物的内部,触及到事物坚硬的内核,揭示诞生活的本质。
④由于经典太留意那些本质的东西,所以经常会忽视表层和详情,在表现形式上,有时会显得呆滞笨重,不以轻快妩媚的姿容愉悦人。就像很多真正大智若愚的人,经常会在小事上犯糊涂,会因某种笨拙的举止而被取笑。倒是那些乖巧机敏的人,待人接物八面玲珑,但假如试图从他们身上发觉独特的人格和精神,往往是缘木求鱼。在并不那么具备欣赏性的背后,经典表达的是真正的深刻和独特的禀赋。
第 7 页
⑤以上这些特征,使那些渴望阅读之“轻”的读者对经典产生隔膜,使他们无缘共享出自人类杰出头脑的感受、才智和发觉。 ⑥由于阅读经典需要充分的时间和沉着的心境,而匆促的生活节奏,过于丰富乃至泛滥的信息,培植了现代人浮光掠影的阅读习惯。面对铺天盖地的碎片化、消遣化信息,人们没有时间沉潜到情韵悠长的大部头文学作品中;人们静不下心去观赏一段风光描写,揣摩一种细腻的心理改变过程;人们没有耐烦细细品尝节奏、韵律、布局谋篇的微妙之处,享受纯粹的文字之美。
⑦我们还可以有这样那样疏远经典的理由,这些理由让我们面对人类精神的优秀成果却漠然视之,让我们和深刻、和睿智、和经由艰苦求索而获得的精神愉悦等美妙而宝贵的收获无缘。领悟了这些,我们就应当有所行动。
1.请结合全文内容,从两个方面概括人们“对经典敬而远之”的缘由。
2.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下面哪一则材料适合作为第⑥段的论据?请简述理由。 材料一 传媒学家尼尔·波兹曼在《消遣至死》中揭示,这是一个泛消遣化的时代,深刻的思
考在快速地销声匿迹,我们变得匆忙和浮躁,只能以一种消费的心态,消受那些等而下之的粗浅的读物了。
材料二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学校可能什么都齐全,但假如没有为了人的进展和精神生活的丰富而必备的书,或者假如大家不
第 8 页
宠爱书,对书冷淡,那么,就不能称其为学校。” 其实很简洁 戴希
“抓强盗——抓强盗啊!……”女人歇斯底里地叫喊着。 光天化日下,一个歹徒正在抢劫,旁若无人;被抢的女人舍命抱紧自己的坤包,死活不放。
大街上人来人往。有的视而不见,有的驻足远观,有的且看且退。谁也不敢制止歹徒行劫。不仅不敢制止,连呵斥一声的举动也没有;不仅不敢呵斥,就是静静用手机报个警也无人肯试。 静默。好一阵可怕的静默。
静默过后,有个戴着眼镜、弱不禁风的小伙突然一声怒吼,像狼一般冲向歹徒。
歹徒大惊,马上掏出一把尖刀,目眦尽裂地瞪着小伙:“狗咬耗子是吧?再不识趣老子捅了你!”
小伙愣怔一下,仍旧像狼一般猛扑上去。
很快,小伙摇摇摆晃,蹲了下去;但片刻,又咬紧牙关站立起来。虽然被锐利的尖刀刺中下腹,但小伙强忍剧痛,没有倒下。他一手紧紧抓住刀柄,不让尖刀深化;一手像钳子,死死钳住歹徒的手腕不放。
女人趁机摆脱,嗷嗷大叫,挥拳砸向歹徒。 歹徒的脸红一阵白一阵,一时不知所措。
众人被小伙的英雄壮举深深感染,群情激愤,一窝蜂地射向歹
第 9 页
徒,七手八脚,将歹徒摁倒在地。 有人抓紧掏出手机报警。
警车风驰电掣般地赶到,快速给歹徒戴上了手铐。 人们当心扶住小伙,送上警车。
“儿子,我的儿子!”听到小伙吃力的呻吟,人们才发觉小伙的身旁还站着个小男孩。小男孩五六岁的样子,被刚刚惊心动魄的一幕吓呆了。
警车一路鸣笛,将小伙送到医院。
幸亏没有刺中要害。几天后,小伙的伤情得到缓解。 有关部门要给小伙评见义勇为奖,消息传来,小伙所在的单位竟炸开了锅。
“他可是我们单位最胆小怕事的人啊!” “平常谨小慎微得不敢踩死一只蚂蚁!”
“说歹徒不费吹灰之力抢劫了他,我们还信!他会赤手空拳与扬着凶器的歹徒搏斗,太邪!” ……
这样的谈论传出,记者深感蹊跷。
“当时,那么多人鱼不动、水不跳的,你一个文弱书生,何来胆识挺身而出?特殊令人震动的是,面对歹徒凶恶的尖刀,你为什么还敢奋勇向前?”记者找到病榻上的小伙,奇怪 地探问。 小伙迟疑道:“你是想听真话,还是……” “当然想听真话!”
第 10 页
“那好,只是我的话你千万不要对外报道。”小伙的脸上飞过一朵红云。
记者仔细地点点头。
“当时,我的儿子憋不住拽了一下我的手,‘爸,抓歹徒、抓歹徒呀!’我的儿子才6岁,还是稚气未脱的小毛孩,我堂堂一个大男人,总不能在他面前装孬种,让他都瞧不起吧?” 记者一愣:“就这一点?” “对,就这一点!” 〔选自《小说界》,有删改〕
1.依据小说内容,将以下情节补充完好。
歹徒在光天化日下抢夺女士坤包,现场的人们都害怕静默→___________,围观的群众合力制服歹徒救助小伙→__________,记者感到怀疑,去医院探访后才真相大白。
2.结合语境,品尝以下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大街上人来人往。有的视而不见,有的驻足远观,有的且看且退。谁也不敢制止歹徒行劫。〔这个场面描写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众人被小伙的英雄壮举深深感染,群情激愤,一窝蜂地射向歹徒,七手八脚,将歹徒摁倒在地。〔加点词语妙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支配小伙单位里谈论纷纷这一情节有何用意? 4.有人认为小说写的是勇斗歹徒的故事,却取名为“其实很简
第 11 页
洁”,这是文不对题,你怎么看?请简述理由。 九、命题作文
在我们的记忆深处,珍藏着许很多多来自亲人、伴侣、师生甚至是生疏人的动人表情。这些表情或兴奋,或苦痛,或惊异,或生气……触动着你的心灵,描画着爱的感动,传递着正能量,鼓舞我们直面人生,振作精神,昂然前行。
请以“最是难忘那表情”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抄袭,不套作,写出真情实感。②文中不得消失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③ 不少于600字。
第 12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