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个体化膀胱功能训练对尿潴留的影响

来源:东饰资讯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19卷 黔 南 民 族 医 专 学 报 . 第3期 个体化膀胱功能训练对尿潴留的影响 李 晶 (黔东南州人民医院 贵州凯里556000) 【关键词】 个体化;膀胱功能训练;留置导尿;尿潴留 【中图分类号】R 694.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983(2006)03—0150—02 留置导尿是临床常用的一项基本操作,广泛 人,检查到膀胱充盈平脐,此时膀胱处于充盈状 用于排尿困难、麻醉手术以及危重病人的尿量观 察等。在脑外科病房,由于病情观察和治疗的原 因,经常要为病人留置导尿管,且留置时间较 长,拔出尿管后易引起尿潴留。常用的对策为热 敷、诱导及针灸等, 但仍有20%左右的病人需 要再次导尿…,既增加病人的痛苦又增加尿路 感染的机会。为减少拔管后尿潴留的发生率, 2003年9月一2005年8月,我们选择40例需留 置导尿的病人采用个体化膀胱功能训练,取得 显著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选择8O例病人均无泌尿系 器质性疾病,无尿路感染,且为右侧颞顶部急性 硬膜外血肿,血肿量约50—80ml,需开颅手术 治疗并留置导尿。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 40例,男2l例,女l9例,年龄l8—68岁,平 均46.8岁,留置导尿管时间<7d 26例,一14d 8例,一21d 6例,平均留置尿管时间11d。对照 组40例,男18例,女22例,年龄16—67岁, 平均45.2岁,留置导尿管时间<7d 24例,一 14d 9例,一21d 7例,平均留置导尿管时间 12d。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留置导尿管天数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 两组病人留置导尿操作 j J、膀胱功能 训练、记录留置导尿管时间及拔除导尿管后排尿 情况均由本病区接受过统一训练的护士统一规范 操作执行。导尿管统一使用苏州新区文教医疗用 品厂生产的一次性使用无菌导尿包,内配12一 l8号尖头气囊导尿管。 1.2.2 对照组病人采用间歇性夹闭尿管放尿。 即夹闭尿管每2h开放1次。观察组病人采用个 体化膀胱功能训练按需排尿方法:①对昏迷病 ・黔南民族医专教学医院 ・150・ 态,为放尿时机;②对意识恍惚病人,当膀胱充 盈时常表现为烦躁,下腹部抓摸及手抓导尿管 等,检查下腹部膀胱区判断放尿;③对清醒的病 人,自述有尿意时开放尿管,并嘱病人做排尿动 作,减少膀胱残余尿量。 2结果 见表1 表1 不同膀胱功能训练与发生潴留的关系 注:{P<0.05。 比较两组中拔除尿管后尿潴留的发生率,经 统计学分析,x 检验,结果显示采用个体化膀 胱功能训练可明显减少拔除尿管后尿潴留的发生 率。 3讨论 3.1从生理学上分析,膀胱平滑肌和尿道括约 肌受脑、脊髓中枢神经系统控制,并产生排尿反 射。膀胱内容量的改变和腔内压变化的比例称为 顺应性,膀胱具有很高的顺应性。膀胱空虚时并 不是一个腔闭塞的挛缩球形,而呈萎陷的囊袋 状,当尿液流人膀胱时,萎陷的囊袋逐渐展开贮 存尿液,因膀胱具有顺应性,当贮存尿液400— 500ml时而产生排尿反射。在尿管持续开放状态 下,膀胱处于无张力状态,失去了生理状态下的 平滑肌和尿道括约肌规律性收缩和舒张,久之易 导致膀胱挛缩,在拔出尿管后,常出现尿潴留而 需再次留置尿管。 3.2夹闭尿管定时放尿,可使膀胱平滑肌和尿 道括约肌定时得到舒缩而维持膀胱的顺应性。但 由于病人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即膀胱对尿液的贮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19卷第3期 黔南 民族 医 专 学报 V0l_I9 No.3 2006年9月 Journal of Qiannan Medical College for Nationalities Sep.2006 存量和膀胱充盈所需时间存在个体差异,则膀胱 人早日康复。 功能训练程度和时机不尽相同。按需放尿,也就 参考文献 是膀胱做功时膀胱顺应性在最佳状态,膀胱得到 [1] 张佩君,王锡唯,钱受君,等.留置导尿管拔出 最佳的训练,这样就能减少拔除尿管后出现尿潴 前注入红录预防尿潴留的临床观察[J].实用 留的发生率。 护理杂志,2003,19(5):4l 3.3 脑外科病人有很大部分存在不同程度的意 [2] 许俊芳.气囊尿管留置导尿的护理进展[J].实 识障碍,病人不能完全正确表达尿意的感觉。经 用护理杂志,2001,17(11):58—59 [3] 吴钟琪主编.医学临床“三基”训练护士手册 过对两组病人不同膀胱功能训练所得到的结果, [M].第3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采取按需排尿拔除尿管后尿潴留的发生率明显减 2002.156—160 少,避免再次留置导尿,缩短留置导尿管时间, (2006—03—20收稿) 并减少因留置导尿所带来的相关并发症,促进病 【上接第158页) 数情况下应与动态血压值相符。近年来,对动态 3讨论 血压的研究结果显示了它在指导用药、观察药物 收缩压与舒张压之间的差称为脉压。通常, 疗效等方面的重要意义,但因它尚无统一的诊断 人们在测量血压时往往只注意血压的高低,很少 标准,价格昂贵不能普及,测压时间较长影响了 关注脉压的大小。近年来关于脉压与心、脑血管 病人的正常生活,这些决定了它目前还不能取代 病关系的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随访结果引起人们 偶测血压法。在最新的高血压防治指南中仍指出 重视,研究提示,脉压越大,心、脑血管病发生 偶测血压是诊断高血压病的主要标准。 率越高,脉压增大与心血管病危险之间存在显 总之,在高科技的今天,医务工作者在掌握 著、独立的密切关系。本研究结果显示单从收缩 和合理运用动态血压监测法的同时,仍然要重视 压、舒张压看,仅属1级到2级水平,但平均脉 并必须掌握偶测血压监测法,切记它是诊断高血 压却大于7.98kPa,这与本研究所选病例中多病 压病的主要方法。偶测血压法简便易行且价廉, 并存,且以心脑血管病占主要的病情是相吻合 对于患者家庭来说可节约医疗费用,对于社会更 的,体现了脉压是评价心、脑血管病的独立 有着非常大的深远意义。 因素。 参考文献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老年人运用如上两种测压 [1] 刘丽芳,谢晋湘,晋库根,等.14例偶测血压的 法脉压的对比研究,进一步了解两种测压法各自 常动态血压升高病人临床分析[J].高血压杂 的重要性。一般认为,动态血压值较偶测血压值 志,2003,11(4):305 低,事实上动态血压可高于或低于偶测血压。表 [2] 刘力生,龚兰生,刘国仗,等.中国高血压防治 2显示了本研究中两种测压法的平均收缩压、平 指南(试行本) [J]._高血压杂志,2000, (80):94—102 均舒张压及平均脉压差异均无显著性,笔者认为 (2006—05—24收稿) 这与规范的偶测血压监测密切相关,研究的样本 量偏小可能亦有,严格规范的偶测血压值绝大多 ・15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