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篮球大作战教案

来源:东饰资讯网
一、课的设计理念

篮球运动是由运球、传球、投篮等技术动作,结合人体跑、跳等基本活动组成的综合性体育活动。具有对抗性、集体性、综合性、游戏性和实践性较强的特点,是深受中小学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经常参与篮球与游戏的活动,能较好的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培养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团队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水平二学段的学生(四年级)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跑、跳和控制身体姿态的能力。本课所安排的内容就是在学生已有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再延伸、再提高和再发展。

本课旨在通过各种有效辅助手段和情景导入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模仿、体验、游戏中掌握篮球原地运球的动作技能,在练习中以游戏的形式贯穿,做到玩中学、学中玩。在主教学过程中,采用了闯关的游戏体验,调动孩子的好胜心,使孩子主动去学,丰富了学练手段,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为学生更好的学习原地运球动作技能创设了有利条件。根据体育课程标准的理念,在技能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小组学习的组织、师生的评价,让学生在学练中懂得肯定同伴,在游戏中学会诚信,让体育教学真正做到促进学生“身”“心”“社”和谐发展。

二、教材分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篮球原地运球,动作技能规格是:两脚屈膝前后站立,运球手同侧脚在后,异侧臂体前平屈。五指分开掌心空出,手臂带动手腕手指按压球的中上部,运球高度到腰部,膝关节随手臂运球节奏上下起伏。根据技能动作的特点,在课的开始,我引入篮球——“球球大作战”的闯关游戏,我采用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练形式,准备部分第一关“球球的苏醒”——先让学生尝试并学会五指分开掌心空出的持球动作,然后让学生体验手腕带动手指拨地滚球的感觉。基本部分两关“球球的联盟”、“翻滚吧球球”——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依次体会运球的动作技术要领;然后跟着音乐的节奏改变运球的高度,先坐姿体验五指分开掌心空出,手腕带动手指按压球的中上部的运球感觉,接着跪姿体验小臂带动手腕手指按压球动作,然后站姿体验膝关节随手臂运球的节奏上下起伏,全身协调用力的感觉。最后设计了“球球之决战巅峰”的游戏提高学生的控球能

力。在教学过程中辅以双手同时演示正误动作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更直观对比出技能动作学习中的问题,有效提高学生掌握正确动作技能的效率,在方法选择中尝试探索新途径。在技能教学的过程中,巧妙设计了组织形式和评价环节,让学生在学练中学会交往、懂得肯定和诚信,让技能教学过程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有效载体。

三、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初级阶段,各方面还缺乏持久性、稳定性和连续性,活泼好动。所以我采用了分组合作的形式,以闯关的游戏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技能学练的过程中始终集中注意力,提高学练的效率。四年级的学生普遍肌肉力量较差,动作不易协调,在体育活动中或多或少接触过篮球,但没有系统的学会篮球技能,球性不熟。因此在教学过程的准备部分设计了大量熟悉球性的活动,在技能教学环节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力求打好篮球基础,在学练中提高兴趣,感受成功。

四、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合作运球中,乐于和同伴积极配合,友好相处;游戏中讲诚信、守规则。

过程与方法:通过情景导入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做到学生想学,老师乐教。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篮球的乐趣。

知识与技能:知道并能做出篮球原地运球五指分开、掌心空出的运球手型和动作,体验运球时上下肢协调用力的感觉。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五指分开、掌心空出的运球手型。 难点:手臂带动手腕手指,上下肢协调用力。 六、本课的教学组织策略

本课的教学从课的开始到结束始终围绕篮球运球这一主题。设计了单手托球,双手接球(体验正确的持球手型);多种姿势的拨地滚球(体验手腕带动手指拨球的感觉);坐姿、跪姿、站姿三种高度的原地运球(随着运球高度逐步增高,身体参与运球的部位逐步增加。让学生从体验手腕带动手指按压球开始到手臂带动手腕手指按压球,到最后膝关节随球的运动节奏上下起伏,全身协调用力。整

个学练过程的设计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当学生初步掌握原地运球的要领后通过“球球大作战”的游戏形式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巩固提高控球能力。

为了达成运动技能目标,本课我通过提问法,示范法、双手同时展示正误动作对比法,引导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动作要领,通过让学生自主体验,初步掌握动作技术。

对于学生体能目标的达成,本课主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双脚贴地跳动作,发展学生下肢快速、灵敏、协调能力。另外用球上支撑俯撑等静力性练习来发展学生的上肢及腰腹力量。

这堂课练习密度较大,最后我通过语言引导,动作示范帮助学生肌肉放松。通过提问帮助学生回顾本课的重点。本课在具体内容的安排上,组织形式的确定上,学练形式的设计上,评价内容、方法的选择上,都是以学习目标、教学重、难点为中心。力求教学目标达成度的最大化,教与学过程的实效,学生能力发展的高效。

七、运动负荷预计

1.心理负荷预计:本课的学练形式大部分是以游戏活动的形式表现的,预计学生将会以比较兴奋的心理状态,热情高涨的完成本课内容的学习,心理满足感和愉悦感得到充分体验。

2.生理负荷预测:运动量:中偏上 平均心率:110~120次/分 练习密度:50%左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