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应对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重要性,掌握具体了解途径;掌握内部控制及相关要素的含义;掌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含义;了解与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及治理层的沟通的主要内容;掌握针对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采取的总体应对措施;掌握针对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采取的进一步审计程序的含义、性质、时间和范围;掌握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的含义、性质、时间和范围。本章的重点是内部控制,难点是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和应对。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一)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目的及风险评估程序 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目的;风险评估程序。 (二)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注册会计师理应从行业状况、法律环境、被审计单位性质等方面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三)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 1.内部控制的含义和要素
内部控制的含义;内部控制的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过程、信息系统与沟通、控制活动和对控制的监督。 2.对内部控制了解的深度
评价控制的设计,并确定其是否得到执行。
3.内部控制的局限性 第二节 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一)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层次以及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的审计程序;可能表明被审计单位存有重大错报风险的事项和情况;识别两个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控制环境对评估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影响;控制对评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影响;考虑财务报表的可审计性。 (二)特别风险
特别风险的含义;非常规交易和判断事项导致的特别风险;考虑与特别风险相关的控制。
(三)仅通过实质性程序无法应对的重大错报风险 (四)沟通
注册会计师理应就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与被审计单位的治理层和管理层沟通;就重大错报风险的控制与治理层沟通。 第三节 针对重大错报风险的应对措施
(一)针对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总体应对措施
向项目组强调在收集和评价审计证据过程中保持职业怀疑态度的必要性;分派更有经验或具有特殊技能的审计人员,或利用专家的工作;提供更多的督导f在选择进一步审计程序时,理应注意使某些程序不被管理层预见或事先了解;对拟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作出总体修改。
(二)针对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进一步审计程序
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总体要求:包括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性质;时间;范围。
(三)控制测试
控制测试的含义和要求;控制测试的性质;控制测试的时间;控制测试的范围。
(四)实质性程序
实质性程序的含义和要求;实质性程序的性质;实质性程序的时间;实质性程序的范围。
(五)审计证据的评价与记录
评价列报的适当性;完成审计工作前对进一步审计程序所获取审计证据的评价;形成审计意见时对审计证据的综合评价;审计工作记录。 三、考核知识点
(一)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三)针对重大错报风险的应对措施 四、考核要求
(一)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1.识记:(1)内部控制;(2)控制环境;(3)控制活动;(4)风险评估。 2.领会:(1)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目的和程序;(2)实施风险评估程序的作用;(3)内部控制的要素;(4)内部控制的目标;(5)内部控制的固有局限性;(6)控制环境对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的影响。 3.应用:内部控制的应用(包括健全性和合理性等); (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1.识记:(1)特别风险;(2)非常规交易。
2.领会:(1)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的审计程序;(2)识别两个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3)仅通过实质性程序无法应对的重大错报风险。 (三)针对重大错报风险的应对措施
1.识记:(1)控制测试;(2)实质性程序;(3)进一步审计程序。 2.领会:(1)控制测试的要求、性质、时间和范围;(2)针对特别风险实施的实质性程序;(3)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4)形成审计意见时对审计证据的综合评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