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能力的医生不再需要依靠药品来增加收入,也能让市场淘汰那些只会开药而没有诊 疗能力的医生。 .- 第五,改变现行医联体模式。 现在的医联体其实是进一步强化了大医院而非小医院和基层医疗。很多大医院在 和一二级医院组成医联体后,将小医院变成其康复部门和获取用户的手段,并产生了 优秀人才从小医院向大医院倒流的现象。这完全违背了医联体的初衷,反倒削弱了小 医院的发展能力,最终只能沦为大医院的附庸。现在的医联体模式实质成为大医院变 相扩张的方式。因此,医联体更多的应该是同一层级的医院的联合,而非大医院与小 医院的联合。对于小医院来说,只需要和大医院形成双向转诊的合作机制即可,无需 形成医联体。如果能为小医院的合作带来品牌和服务以及诊疗规范的标准化,这样的 医联体要比现行的模式有意义的多,也能真正强化基层医疗的能力,进一步预防和控 制疾病的发生,降低整体的医疗费用。 第六,拆分过于庞大的公立医院。 在过去的十年,很多公立医院获得了超高速度的发展,很多医院的规模已经达到 了世界前列 但很多这类医院主要解决普通门诊,其实是抢了本该属于基层医疗的市 场份额。这也是大医院过于拥挤的原因之一。将大医院的门诊部门部分拆分出来,成 为日间诊所,而原来的急诊则仍然保留在大医院。这样做的好处是让大医院能够集中 精力主要关注急重症和疑难杂症。而日间诊所则可以主要关注一般疾病,并实施医药 的彻底分开,真正能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服务。这将降低整体的医疗费用。 当然,如果在大部分医院都上调了诊疗费用后,远程医疗的发展也应该纳入扶持 的行列。远程医疗是有效降低诊疗费用的有效手段。通过上述这些方法应该在一定程 度能缓解目前的医疗费用过快增长的问题,但核心仍然要依靠医保政策导向的改变和 商保的壮大。 互联网突破传统医疗服务短板缓解‘‘看病难”顽疾 赵宇飞韦慧 【编者按】随着移动通信技术不断发展,通过远程医疗、可穿戴便携式设备等方式 进行医疗服务的互联网医疗产业正逐渐壮大,接连获得腾讯、百度、阿里巴巴等互联网 巨头及其他产业资本的投资青睐。而在医疗体制改革举步维艰的大背景下,互联网医疗 有望通过提高医疗机构效率、让患者掌握主动权、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等方式突破 传统医疗服务短板,并对传统医疗服务模式产生颠覆性影响,成为撬动医改顽石的重要 杠杆。有业内人士称,2017年我国移动医疗市场将达到125亿元左右规模,而互联网 《医院领导决策参考》2015年第03期 33 医疗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仍然是政策壁垒。 资本“扎堆"涌入颠覆传统医疗模式 医疗机构、移动运营商、医疗设备制造商、终端厂商、软件方案商等借助互联网 积极参与医疗模式的改革创新。借助手机、电脑等互联网终端,公众去医院看病、挂号、 缴费不再需要排队,甚至直接在家中“求医问药”已经成为现实。 在北京朝阳医院,一位医生早晨打开随身携带的平板电脑,登录浏览当天住院病人、 新入住病人整体情况。点中其中一位病人的名字,这个病人的姓名、床号、入院时间、 主管医生等基本情况都显示在屏幕上。而在北京友谊医院,借助一款名为“未来医院” 的服务平台,只要下载安装了支付宝钱包,其“服务窗”中搜索“北京友谊医院”, 并绑定诊疗卡号后,就可以在手机上进行挂号、交费、查取报告等操作,大幅缩短了 就医准备时间。 目前,在北京、上海、杭州、成都等大城市,越来越多的公立医院,借助手机等 移动设备提高医疗效率。这些变化让患者从挂号、门诊、检查、手术以及住院等各环节, 都能更加便捷。 记者采访了解到,截至201 3年,我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约为2 2亿多元,预计 2O1 7年达到12 5亿元左右规模。未来我国移动医疗行业将加速发展。据艾媒咨询数据 显示,近年来我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年均增幅是1 8%以上。中国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总 经理方佩表示,201 3年全球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已经增长到45亿美元,预计未来3到5 年年均增长达到5 0%,当前,我国移动医疗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具有更大空间。 互联网医疗产业的美好“钱景”吸引了资本大量涌入。2014年以来,互联网企业 掀起了投资移动医疗的热潮。5月阿里巴巴推出“未来医院”计划;8月中旬“春雨移 动健康”宣布完成5000万美元融资;9月“丁香园”获得腾讯投资7000万美元;1 0月, 挂号网获1亿美元融资。这一领域频繁的融资行为引起广泛关注。另据了解,目前市 场上面向医院开发出来的APP产品已经达20O0多种。 缓解“看病难’’顽疾让患者掌握主动权 “造成老百姓看病难、挂号难的重要原因是信息不对称,而互联网大数据可以让 患者在选择医院和医生时‘耳聪目明’,从而缓解‘看病难’顽疾。”四川省卫计委 主任沈骥表示。 记者在多地采访了解到,通过监控、远程医疗、可穿戴便携式医疗设备等移动通 信技术,提供医疗服务的新型医疗模式,正逐步形成五大优势。 提高医疗机构效率,通过网络实现及时有效的传输。互联网将医生与患者相 连接,就医数据相连接,实现查房、输液、诊断、挂号和化验等环节的数据快速共享。 ——让患者掌握主动权,利用网络实现远程“求医问药”。我国传统医疗服务具 有垄断性、专业性强等特点,医生掌握很强的信息优势,这是导致患者看病难、看病 贵问题难以解决的原因之一。在互联网上,患者可以同时向多位医生咨询,选择回答 最为迅速,或最细致耐心的医生,掌握更大的主动权。 ——34 《医院领导决策参考》2015年第03期 ——全方位采集个人信息,提供个性化服务。通过智能手环等各类可穿戴设备, 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采集自身体征数据并传输到医疗中心,实现对个人健康状况的不间 断监控,并给予及时的就医指导。 有利于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至基层,让百姓不出远门就能获得更好医疗 ——保障。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老少边穷地区医疗条件仍然很落后,网上医疗、远 程就诊等方式能快捷地将优质医疗资源覆盖到这些地区。 ——有利于主管部门对医疗机构更有效的监管。以往医院的处方、病例资料都是 零散保存于各个医院,医生“过度医疗”、开“大处方”的情况时有发生。通过搭建 互联网监管平台,医生的医疗行为实时呈现在网上,有利于主管部门遏制“大处方”、 缓解老百姓“看病贵”。 互联网医疗产业还将对传统医疗服务模式产生颠覆性影响。北京市医改办主任韩 晓芳等认为,随着移动医疗产业的快速发展,对患者信息的掌控,将推动医院从提供 医疗服务,扩展到提供更符合患者需要的个性化健康服务。预计到2017年,我国将成 为全球第二大移动医疗市场,我国普通群众就医方式也将发生巨大变化。 打破公立医院“围墙’’成医改突破口 在互联网医疗推动下,优质医疗资源突破区域分布限制,以网络数据形式重新配置, 看病的繁、难、慢现状得到大大缓解,按照病情轻重缓急科学分诊即将成为现实,互 联网医疗很可能成为下一步医改突破口。 记者在杭州呆访看到,以前想在杭州几所大医院挂上专家号要排队数小时,而现 在杭州市民可以轻松地随时使用手机APP预约一周后的专家号,并且可以得到医生的 专业用药指导——这得益于杭州市率先尝试的“智慧医疗”项目:利用信息化手段优 化就医流程,并将移动互联网引入挂号、诊疗等环节,为患者就医、医生问诊提供更 便捷、高效服务,在优化就诊环境的同时,使有限医疗资源利用最大化。 “群众反映最集中的问题就是三长一短:挂号、收费、候诊时间长,就诊时间短。” 杭州市卫计委主任滕建荣说,作为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杭州利用信息化手段优化 就医流程,用互联网思维重新配置医疗资源,建立了全市统一的双向转诊平台,具有 转诊预约、病历上载下传、转诊满意度评价等功能,连接起所有市级医院和城区45家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同时,大力加强影像、心电会诊中心的联网建设。基层单位遇到 疑难病例可让大医院医生帮助做出诊断。 目前,我国的互联网医疗已经形成了以医生工具、患者自诊平台、单科健康管理、 与硬件结合的远程诊疗与健康管理、医疗联合体挂号预约等平台、医药电商、医疗新 媒体七大不同领域,而它们共同构建的互联网医疗产业,打破了公立医院的“围墙”, 让优质医疗资源的潜力得到进一步释放。 “‘累坏老专家,饿坏小大夫’是目前公立医院的现状。”开发“春雨医生”软 件的春雨天下软件有限公司CEO张锐说,现在医生的薪酬跟职称挂钩,而职称知学术 成果挂钩,因此很多医生“都在埋头写论文,不想专心看病人”。 “春雨医生”的运 营模式将挑战传统医生的薪酬评价体系。 《医院领导决策参考》2015年第o3期 35 “春雨医生”现有用户370O多万,签约医生3.6万多名。 “春雨医生”目前采取 的一星到五星的打分方式,则是根据病人对医生服务来评定。春雨再根据打分给予医 生薪酬。移动医疗将医生和患者交流的场景搬到了网上,使得预约挂号、医学咨询、 导诊服务“移动”起来。 “在我们网上服务的许多医生,在医院里的职称并不高,月工资待遇只有几千元。” 张锐说: “但是网上他能提供优质的咨询服务,每周每个签约用户收费20O元,有的 医生有2 0多个签约用户。” “春雨医生”的“野心”还不仅仅是“买下”医生们的零碎时间开展互联网健康咨询, 其早已计划打通民营医院导医服务。 “政府做的事是配置医疗资源,而互联网公司可 以配置患者资源,让医疗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张锐说,他们设计的导医模式,是 将民营医院的诊疗内容、收费情况、就医环境等要素全部列表出来,让医院的收费和 诊疗更加透明公开。 多位专家学者和基层医务工作者认为,互联网医疗发展面临最大的问题仍然是政 策壁垒。由于公立医院处于卖方市场,因此对于给体制内的医生“松绑”、接受互联 网医疗企业合作方面缺乏动力。 啦 2 IE卫前沿2 砖/。恿, , 、 医改探路“深水区’’ ——盐池县“创新支付制度、提高卫生效益”试点项目综述 王玉平 【编者按】2 009年是中国医改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年。 这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 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 ,国务院 随后下发了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标志着破解人民群众“看病难、 看病贵”突出问题的攻坚战全面打响。 这年,宁夏自治区党委、政府也在寻找破解医改这一世界性难题的路径和办法。 这年,美国哈佛大学萧庆伦教授、英国牛津大学叶志敏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提出, “通过改变医保支付方式,运用经济杠杆原理,调动基层卫生资源积极性,合理分流 病人就医流向,最终提高基层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和服务效率,实现病人就近看病”医 改试点项目思路。这与宁夏提出的“从农村开始、从基层启动,先解决农民的看病难、 看病责问题,重在创建基层卫生运行新模式,让农村群众首诊在基层,首选在乡村, 实现医保基金可持续保障,实现90%农村群众小病不出乡、9 0%大病不出县”的医改 目标高度吻合。 36 《医院领导决策参考》2015年第O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