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培养中学生的概括能力

来源:东饰资讯网
【民主教学】 浅谈培养中学生的概括能力 曾 庆 (湖北省武汉市博学初级中学,湖北武汉430000) 摘要 :培养概括能力,一要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二要授以方法,概括的方法包括删繁就简 提取要点,理解文字材料包含的深层含义,求同析异。 关键词:问题情境;删繁就简;求同析异 培养概括能力,应注意以下几个环节:一要设置问 的大意,然后再对有关句子进行斟酌。如《莺》的第三段, 题情境,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二要授以方法,概括 的方法包括删繁就简,提取要点,理解文字材料包含的 能概括全段内容的句子恰好出现于段的中部:莺雀的羽 毛暗淡而缺少光彩。我们将这个句子抽取出来,就是此 段的大意。 深层含义,求同析异。 面对不同的文章怎样来概括呢?首先,确定文体;接 ④用“内容求同法”对课文第五六两段进行概括。 “内容求同法”或“内容求异法”都可以用于对多个段的 比较与概括。这种方法的运用能从另一个层面锻炼我们 着,根据文体特点理解内容。记叙部分的内容主要是应 理解人物、时间、地点和事件过程等记叙的要素。议论抒 情部分的内容主要是应根据表达方式的运用特色理解 的阅读能力。如《莺》的第五段与第六段,我们可以轻易 地分别概括出它们各自的段意:第五段写莺胆小而又快 乐,第六段写黑头莺唱歌的声音最好听。然而如果要问 这两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我们便得“求同”,对两段进 行比较阅读,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这两段写了莺的歌唱 与歌声。 这样,全课的教学就以“概括”这种学法为线,这条 感受理或情,议论性语句提示生活哲理,抒情性语句抒 发作者情感。其他文体的内容理解,也要根据文体特点 进行。如小说,其内容不外乎小说的三要素和主题。第j 步,研究形式特点并理解其作用。可指导学生通过分析 文章结构层次概括文章内容。譬如阅读分析议论文时, 要抓住段、句等形式来理解其内容。篇有中心段,找到了 中心段,也就把握了文章的内容。段有中心句,也就把握 了段落的内容。 线串起了课文的所有的内容,极有效益地突现了课文内 含的最佳信息。 阅读情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创设问题情境是这一 动态链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把 若干新知识渗透到有趣的情节、场景、故事或特定的氛 围之中,以情境中的问题解决为需要,生成问题,引导学 生积极地分析,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探寻解 《莺》的教学,这篇课文要求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 我们就可以以此为线,设计概括式阅读的技能训练课。 ①用“分层归纳法”概括第一段、第四段的大意。 对段落进行概括,首先要看这个段写了哪几个方面 的内容。如果一个段落有几个层次的内容,那么最简洁 明了的是“分层概括”,这样,每个内容要点都不会漏掉。 决问题,从而完成教学过程。下面以《老王》一课为例来 阐述阅读教学中的“问题情境”。 1.创设第一个问题情境,认识老王。情境:学生默读 《莺》的第一段由两个方面的内容构成,可以被划分为两 个层次,那么这一段主要写的是:冬天萧条冷落,鸟类的 回归带来了初春的信息。同样运用“分层概括法”,可以 概括出《莺》第四段的三个层次的内容:莺的居住习惯、 相互关系和“爱情”生活。 《擦皮鞋的老人》《菜农》等几首抒写弱势群体者的小诗, 体味忙碌在我们身边的劳动者的生活处境及内心情感。 当学生沉浸在这种凝重的氛围中并为之同情时,引领学 ②用“借词组合法”概括第二段的大意。有的段落, 其主体内容可由段中的词语来表现,这时我们可借用段 中能够表现其主要内容的词语,将它们进行适当的组 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句子,用以概括段落的意思。如《莺》 的第二段,我们就可以这样概括:莺是活跃、灵巧、好动、 歌声欢畅的鸟类。 生认识文章的主人公——老王。 思考:老王过着一种怎样的生活? 在凝重的情感氛围中,学生自然而然地说出了老王 过的是物质贫乏、精神凄苦的生活。 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激 起他们的情感火花。 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③用“抽取句子法”概括第三段的大意。在段的句子 中,很多的时候第一句即段的首句可以总括全段的内 容,有时候最后一句即段的尾句也可以总括全段的内 它是对学生阅读能力、抓住重点能力和提炼能力的一个 综合训练。在阅读教学中,多角度、有针对地训练,由浅 容。当然,有时也会出现段“中”的句子恰到好处地点出 了全段主要内容的情况。这些都需要我们先试着概括段 入深,层层深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相信他们的 概括能力将会得到提高。 5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