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 课 装扮美丽的花园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第 7 课“装扮美丽的花园”,学生已学会用基本绘画工具画出任务线
条、直线及一个弯、两个弯和多个弯的曲线,并能进行简单的综合绘画,本节课
设计主要以“装扮美丽的家园”为主线,继续学习闭合曲线的画法,以及“放大
镜”、“取色”、“彩色橡皮”工具的使用。这些工具常常用于对图形进行细致的修
改,因此,本课内容的学习,对学生修改图形、美化作品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教学重点:闭合曲线的画法。
教学难点:“彩色橡皮”工具与背景色的关系。
(二)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面向的是小学三年级学生,在上一课已学会了一个弯、两个弯和多个弯
曲线的画图,并且已学过“橡皮”工具、“用颜色填充”工具、前景色与背景色
的设置等,能够使用这些工具作画和修改图形。但在绘画过程中,他们经常容易
出错,迫切希望掌握“放大镜”、“取色”和“彩色橡皮擦”工具的使用。学生通
过前一阶段的学习,作画积极性高,乐于尝试,渴望掌握电脑绘画的更多技巧。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能够画出闭合的任意曲线。
(2) 能使用“放大镜”工具放大和缩小图形。
(3) 能使用“取色”工具选取颜色。
(4) 熟练使用“彩色橡皮擦”修改画图。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尝试,互动交流,掌握综合应用“彩色橡皮”、“放大镜”、“取色”
工具修改图画作品的方法和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自主探究和互动交流中,养成积极思考、大胆质疑的学习习惯。
(2)体验用计算机画图和创作的成功感。
(四) 教学策略
本课以“做中学”为指导思想,在教法上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以“装
扮美丽的家园”活动为主线,设置了 “绘画小树”、“清除多余线条”、“综合创
作”三个不同层次、梯度的任务来开展教学。同时,设置了“学习反思表”,让
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巩固与内化新知,从而达到知识的意义建构。
教学过程中设置了“复习旧知——自主探究,学习新知——完善作品,学以
3
致用——综合创作——总结提升”5 个环节来开展教学,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 以通过看书,上机探究进行自主学习,也可以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完成任务。
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帮助者。
本课力求学习贴近学生生活,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学习 的乐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媒体
多媒体电脑室、教学广播软件、制作教学范例。 (六)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在画图中,打开上一节课设计 的房子外景图,添加一丛小草。 复习 旧知 启动图画完成练习 巩固上节课所学 知识,为本课的新知 学习做铺垫 1. 展示贝贝所设计的家园外景 创设情境,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引 入本节的学习内容 自主 探究、 引导学生观察,山坡上的小树也 是用曲线画的,这条曲线有什么 对比、观察,思 特点?闭合的曲线怎样画?线 考发现特点 鼓励大胆反复尝 条的起点和终点在什么位置? 试,让学生掌握错误 的修复方法。 明确任务,思考 方法 学习 2. 布置任务:仿照范例,在山坡上 新知 画几棵小树。
3. 指导尝试: 参照课本第 49-51 页 与同位交流 自主尝试 4. 汇报演示,教师归纳画法并板 书: 单击鼠标画出第一个点 单击鼠标画出第二个点形 成一条直线
注意撤销,反复尝试 看、听、记 设计弹性任务, 巩固新知
拖动鼠标画出合适的闭合
曲线
5. 继续完成任务,并画出更多形
状 的小树。 1. 展示经过贝贝完善美化后的家
园场景图,对比观察
对比观察,发现 目标
完善 作品、
学以 致用
引导自学:要达到这样的美化效
果,课本为我们提供 3 个好帮
自学教材,感知 新技术
通过互相说一 说,检验所学,借助 课本学习新知。
手,请阅读课本第 51-53,并 与同桌讨论,互相回答以下问题
你学会了哪几个画图工
具?
他们分别能帮我们达到什
么功能?
这几个工具如何使用?
2. 布置任务:为山坡上的小树填充 按需选择技术完 学会分析应用需
上与草地、山冈相同的绿色,并 成任务
擦除多余的线条。 求,合理选择技术完
成任务。
3. 自学尝试完成任务,小组共教互 学
4. 汇报展示
5. 教师总结,突出使用时机与技巧 1. 展示部分范例
综合
创作
综合创作
激发创作,引导 将技术运用于生活 中。
2. 综合运用所学技术,完成课本第
53 页的试一试及第 54 页的显身 手,并保存作品
总结 提升
点评学习要点,分析技术效果,总 结本课学习情况。
自我评价,查缺 补漏
问题总结,树立 自信。
七教学反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