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PICC

来源:东饰资讯网
卫生职业教育 V0l-33 2015 No.15 PICC常见并发症及护理策略综述 刘淑丽,张凤娃,刘宗淑,马文琼 (甘肃省人民医院,甘肃兰州730000) 摘要:总结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uy inserted centr ̄catheter,PIcc)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发生原因及 其护理策略,为护理人员预防与处理PICC相关并发症提供保证,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减轻患者痛苦。 关键词:PICC;并发症;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46(2015)19—0139—04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eatheter,PICC)是指在患者肘部任选一条弹性及显露好的 渗性或黏稠性液体(如TPN)、输注刺激性药物(如化疗药)等的 患者。这项技术最早由德国医生ForssmannI 1于1929年在自己 大静脉,然后将导管从该静脉穿刺直接插入上腔静脉的导管置 人术,主要用于需长期静脉治疗(如补液或疼痛治疗)、输注高 身上置人成功,20世纪9O年代开始在我国实施[21。和其他静脉 输液技术相比,PICC操作简便,避免了反复穿刺输液带来的痛 p ) 措施,护理质量较前有了很大提高,安全风险逐步降低,患者满 意率从过去的低于85%提高至90%以上,近5个月来未发生输 液外渗事件。 3.4加强宣教沟通。优化护怠关系 4讨论 静脉输液药物外渗因素复杂,儿科患者的特点决定了药物 渗出或药物外渗难以避免。因此,注重细节管理,提高护理技术 水平,降低护理安全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非常重要。作为管理 者,在维护医疗护理安全的同时,也要从稳定护理队伍的角度 出发,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使护理人员心情舒畅,从而更好地 相对于业务水平,护士的服务态度更容易受其人格和心理 状态的影响,可能造成护患关系紧张,影响护士工作积极性,导 致护理出现纠纷和差错嘲。患儿父母会因为自己孩子人院而担 忧、恐惧、无助、焦虑和抑郁,可能采取不正确的应对方式,所以 履行职责,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和隐患,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保障患者安全。 参考文献: 他们在参与患儿的照顾过程中,需要医护人员给予支持和鼓 励,提供有关患儿疾病的信息。医护人员因为工作繁忙和过分 关注专业技术,使患儿家属的这一需求得不到满足[91。当患儿生 病时,患儿及其父母对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更加强烈,当满 足他们的生理、心理、自尊和被爱的需求时,护理质量和满意 度会大大提高【lol,这种需求的满足需要医务人员、患儿及其家 属三方的相互理解、配合及良好沟通。护理人员要针对他们的 文化层次,因人而异制定宣教方案,用患者家属能理解的语言 介绍各种诊疗技术,当满足他们的合理需要时,护理质量和满 意度会大大提高。 3.5加强培训考掇,降低安全风险 【1阔倩,李继平.护士对护理安全相关知识认知度及培训要求的调查分 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2):44—46. 【2】许芸,谢晓华,阳世伟,等.护理不良事件回顾性分析及对策阴.中国 实用护理杂志,2o13,29(1o):58-60. 【3】陈娇香,伦雪萍,谢春玲,等.我国住院患者静脉输液现状及其对护理 工作影响的调查【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21):117—119. [4】陈菲菲,代鹏,高伟,等.组织承诺及领导【J】.实用护理杂志,2015,31 (6):454—456. 【51刘义兰,张亮.对我国护理差错事故管理的思考田.中华护理杂志, 2007,42(9):827. f61高风英,王晓燕,余丽君,等.绩效考核目标取向与护士差错管理文化 的相关性研究【J1-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24):225. 【7】李乐,顾佳,汤丽萍,等.我国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研究进展[J】.实用护理 杂志,2015,31(7):543—546. 当今医疗卫生服务以提高护理质量、保证医疗安全为核 心,要求护士必须掌握规范的操作技能,各医疗单位应对护士 实行岗位培训和定期考核l111。护理技术操作是护士专业能力的 重要组成部分,规范熟练的操作使患者安全、舒适,有利于提高 护理质量,维护护患关系。对工作5年内的护士加强理论及操 作技能培训,定期考核,不定期抽查,加强高危药物知识培训, 让每位护士的护理知识及操作技能不断得到强化和完善。操作 【8]毛晶,杨威,和晖,等.综合医院护理工作满意度与护士人格及心理因 素的关系fJ】.护理研究,2013,27(12):4122-4123. 【9 文争,王蓓,林海程,等.患儿住院期间家长焦虑情绪及影响因素分 析fJ].现代预防医学,2004,3I(5):688—690. [101董宁,朱丹.医疗护理活动中的患者授权【J】.护理学杂志,2008,23 (2):16一l8. 前向患儿及其父母详细说明操作目的、注意事项、操作流程,能 有效预防不良事件,保证护理安全。要不断培养护士的心理韧 性,使护士更加人性地对待自己的工作和工作对象,不断提高 专业水平及心理素质,提高护理质量与家属满意度。 【11]鞠永和,王艳,刘玲.新医改背景下临床一线护理队伍建设难点与对 策册.现代医院管理,2011,9(1):64—66.A 139— 一苦和不便,并且相对安全、花费低口一,随着PICC护理团队的状 大以及专业化使得该项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也越来越被患 者接受_5.61。但是PICC在给患者和医护人员带来方便的同时,也 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并发症[)]。为了提高护理质量,本文将PICC 常见并发症以及相应的护理策略综述如下。 1 PICC常见并发症 周美玲等[81对中美两国数据库有关PICC文献分析的结果 表明,PICC常见的并发症主要包括静脉炎,导管相关性感染,穿 刺部位渗血、血肿和感染以及血栓形成,导管堵塞或破裂,导管 头端异位,导管漂移或脱出等。这些并发症发生的常见原因及 主要预防和护理措施如表1所示。 2 PICC并发症的常见影响因素及常规护理策略 表1 PICC常见并发症 2.1不同疾病 疗的患儿使用风险管理(指对医护人员、患者、药物、环境、设 备、程序等风险因素的管理活动)方法进行护理,可明显降低 PICC并发症发生率。邓宜雅等_3l}通过随机对照试验发现与常规 护理模式相比,PDCA管理模式,即按照P(计划)、D(实施)、C 2.1.1恶性肿瘤化疗化疗是目前最常见的肿瘤治疗手段,但 由于化疗药物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性作用,且化疗过程中反复穿 刺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血管破坏、化疗药物渗漏、静脉炎等,不 利于改善患者预后,故PICC置管在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 用至关重要 。大量研究表明,PICC置管化疗的患者比常规浅 静脉化疗和颈内静脉置管化疗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㈣。因 此,PICC已成为恶性肿瘤患者化疗输液的安全通道,但不容 忽视的是若医护人员在PICC置管过程中操作及维护不当、患 者依存性差,常可引起局部或全身性并发症,使PICC有效利 用率与患者生活质量下降。故护理人员在PICC置管前应向患 (检查)、A(处理)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可以明显减少患儿置管 后静脉炎的发生。因此,护理人员可以借鉴这种管理模式来提 高护理质量。另外,针对感染常见原因进行目标性检测和干预 可以降低患儿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 。 2.1.3脑卒中脑卒中好发于中老年患者,其病情重、病程长, 需长期静脉输液,因此也是PICC的适应证。脑卒中患者行 PICC后常见的并发症包括置管不到位、穿刺点出血、静脉血栓、 静脉炎以及导管不全脱出等[331,以导管堵塞最为常见。杭燕等 分析了23例脑卒中患者PICC导管堵塞原因得出导管堵塞与 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告知医护人 员;置管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动作娴熟,无菌操作;置管 后保证高质量的护理,从而提高PICC导管效用,减少并发症 发生例。 导管因素(如导管材质型号、留置时间、扭曲打折)、使用特殊药 物、反复采血以及护理人员操作不规范等有关;通过选择合适 的导管,培训护理人员,积极进行健康宣教以及及时发现异常 静脉炎是应用PICC长期反复化疗的肿瘤患者最常见的并 发症之一 ,主要表现为发热,静脉肿胀、疼痛甚至出现条索状 红晕。静脉炎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有研究者发现,以PICC 进行化疗的肺癌患者,提前预防性地行适当的紫外线照射可减 情况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可以降低导管堵塞发生率或使大多数 已堵塞的导管再通。 2.2不同材质PICC导管 少静脉炎发生126]。另外,行PICC化疗的患者若医护人员操作或 维护不当以及由于患者自身因素还可出现如导管破裂药物外 渗[2ol、皮肤过敏旧、深静脉血栓 噼并发症。因此,护理人员应严 格掌握置管适应证和禁忌证,评估患者的年龄、合作程度、皮肤 弹性、凝血指标以及肢体活动度;置管过程中穿刺操作应经过 李全磊等 嗵过荟萃分析表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受不同 PICC导管的影响,和硅胶导管相比,使用聚氨酯导管并发症发 生率明显增高;内径较大的导管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率相对较 高;三向瓣膜导管的导管堵塞发生率较末端开口导管低。因此, 在使用聚氨酯导管时更应注意导管维护,为减少血栓性静脉炎 正规培训,动作娴熟规范,尽量一次穿刺成功,避免反复穿刺损 伤血管内膜,导丝送入血管不易过长(进入1/3~1/2);置管后对 发生应选择内径较小的导管,为减少导管堵塞应多选用三向瓣 膜导管,此外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导管也可以减少 并发症发生。 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发现异常情况及时维护179]。 2.1.2新生儿PICC因可以避免反复穿刺引起的疼痛刺激,提 高患儿生存质量,以及减少医护人员日常工作量,已被广泛应 2.3不同穿刺血管 PICC穿刺血管通常为肘部大静脉,包括贵要静脉、头静脉 和正中静脉。因这些静脉管壁的厚度、弹性,血管走形,静脉瓣 用于新生儿疾病的治疗中。杜小群等 研究发现,对行PICC治 以及小分支的数量不同,所以对PICC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不 同。赵锐玮等【 9l通过回顾性研究表明贵要静脉因血管较粗、直, vention of intravascular 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s『J1.Am J Infect Control, 201l,39(Suppl 1):34. [14]Liu Y,Gao Y,Wei L,et a1.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throm— osibs incidence and risk factors in cancer patients:a double—center 静脉瓣以及小分支相对其他两个静脉少,穿刺成功率高,且导 管异位和静脉炎的发生率最低,其次为正中静脉,而头静脉导 管异位与静脉炎的发生率最高。因此,在选择穿刺血管时,一般 情况下使用贵要静脉,尽量避免头静脉穿刺。 3减少PICC并发症的特殊护理策略 为减少PICC并发症的发生,除了常规护理策略之外,一些 特殊的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式对PICC并发症发生率也会产生 重要影响。有研究者通过随机对照试验证实了集束化护理(根 据循证医学指导,由医护人员针对在难以避免的风险下治疗的 prospective investigation[J].Ther Clin Risk Manag,2015(1 1):153-160. [15】陈萍,吴桂梅,黄和平.PICC导管部分脱出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l1l一112. [16】杜萍,何佩仪,何美清,等.两种PICC体外测量法的比较研究[J】.护理 学杂志,2008(2):41—43. 【17]宋葵,戴雪松.PICC在肿瘤患者应用中的护理问题与对策『J1.中华护 理杂志,2007(8):742—744. [18]冯毕龙,姚述远,周素军,等.PICC置管过程中腔内心电图的变化及 患者提供的一系列安全有效的护理干预集合)能够明显降低 PICC并发症发生翠3q。按照PICC临床护理路径,即在PICC置 管前、中、后分别采取不同护理策略可明显降低PICC并发症发 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371。另外,品管圈的应用也降低了PICC 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了护理质量p捌。总之,标准化的培训和管理 可以提高PICC导管插入效果,减少PICC相关并发症㈣,从而 延长PICC导管使用时间 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Kalso E.A short history of central venous catheterization【J].Acta Anaes- thesiol Scand Suppl,1985,8(1):7—10. 【2】骆小京,康继红,白志荣,等.经外周静脉穿刺植入中心静脉导管在 NICU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1999(4):39—40. [3]Periard D,Monney P,Waeber G,et a1.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 vs.peripheral catheters for middle duration in-hospital intravenous therapy[J】.J Thromb Haemost,2008,6 (8):1281—1288. [4]Tejedor S C,Tong D,Stein J,et a1.Temporary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u— tilization patterns in a large tertiary care center:tracking the“idle central venous eathetel‘”【J].Infect Control Hosp Epidemiol,2012,33(1):50—57. [5]Meyer B M.Developing an alternative workflow model for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lacement[J1.J Infus Nurs,2012,35(1):34—42. [6]Moraza—Dulanto M I,Garate—Echenique L,Miranda-Serrano E,et a1. Trasound-guided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in cancer patients:success of the insertion,survival and complications .Enferm Clin。2012,22(3):135—143. [7]Sundriyal D,Shirsi N,Kapoor R,et a1.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our experience from a cancer research centre[J].Indian J Surg Oneol,2014,5(4):274—277. 【8】周美玲,李惠萍.中美两数据库中有关PICC并发症及异常情况的文 献分析【J】.护理!学报,2008(8):14—17. 【9】顾丽丽.喜疗妥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10]Gao Y,Liu y,Ma X,et a1.The incid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pefipher— la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 among cancer patients[J】. Ther Clin Risk Manag.2015(11):863—871. 【ll】李丽.PICC穿刺点出血预防处理措施的临床应用【J].职业卫生与病 伤,2015(1):62—64. 【12】张淑华.PICC置管后并发症7O例的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西医结合 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1(2):161—162. 【13]O'Grady N P,Alexander M,Bums L A,et a1.Guidelines for the pre— 其对置管操作的指导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0(1):26—28. 【191赵锐玮,谢彩琴,曹素娟.25例PICC异位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J】.中华护理杂志,2009(6):526—528. [2o]沈艳芬,霍燕.PICC导管体内破裂致化疗药外渗1例临床护理[J1. 齐鲁护理杂志,2015(4):104—105. 【211付丹.23例PICC导管堵塞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继续医学教 育,2015(I):94. 【22]潘嘏,王颖,姚源,等.PICC置管在化疗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进 展『J1_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12):458—459. [23】昌吉梅月中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分析及护理对策[J1. 中外医学研究,2015(3):87—89. [241张莹.胃肠癌术后化疗患者PICC并发症的护理干预【J].中国现代药 物应用,20l5(4):153—154. [251董卫红.肿瘤患者实施PICC出现静脉炎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干预[J】.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4(8):1009—1012. 【26]何丽,周菲菲,唐茜.紫外线局部照射对化疗患者P1CC导管静脉炎 预防作用的观察研究【J1.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15(1):66—67. 【271张晓玲,汪丹,周晶,等.两种不同方法处理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皮 肤过敏的疗效分析L刀.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3):5869—5871. 【28]Huang Z P,bu X J,Zou B X,et a1.The complete recanalization of PICC-related venous thrombosis in cancer patients:A series of case re— ports[J】.Exp Ther Med,2013,6(2):411-412. [29]杨秀梅,唐晓,关琼瑶 中瘤患者PICC置管致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 因分析及预防护理fJ】'中国医药指南,2015(1):282—283. 【301杜小群,陈妙玲.新生儿PICC护理中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J].当代医 学,2015(3):112—113. f31]x ̄宜雅,刘秋华,艾艳,等.PDCA管理模式对NICU患儿PICC置管 后静脉炎的发生及护理质量的影响口l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3(3):236— 238. [32]黄冠新,廖丹,赖细芬,等.目标性监测和干预对新生儿导管相关血 流感染发病率的影响【J].广西医学,2015(1):109—110. [331侯俊丽,陈淑云.174例脑卒中PICC置管合并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对策咖.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1):354—355. 【34]杭燕,姚璐.23例脑卒中患者应用PICC发生堵管的护理干预【J】.实 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2):20—22. [351李全磊,颜美琼,张晓菊,等.不同PICC导管对并发症发生影响的系 统评价叨.中华护理杂志,2013(5):390—395. 【36除春鹤,朱娟娟.集柬化护理预防白血病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的效 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2(4):49—51. 【371lf1 ̄爱花,郎晓敏.临床护理路径在PICC中的应用研究【J】.临床医药文 ..141.. 卫生职业教育 VoI.33 2015 No.19 .. 理干预在惊恐障碍急诊处理中的应用 王春梅,王臻蓉,张艳 (张掖市人民医院,甘肃张掖734000)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惊恐障碍患者急救处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在急诊就诊的120例惊恐障碍患者随机分为 干预组和对照组。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在治疗前后即时评定患者情绪变化,判断疗效。结果治疗后干预组SAS评分及 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图分类号:R493 心理干预结合药物治疗能有效缓解・凉恐障碍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治疗效果。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1246(2015)19~0142—02 关键词:心理干预;惊恐障碍;急诊 惊恐障碍(panic disorder,PD)又称急性焦虑障碍,其特点是 减分率≥50%为显效,>125%为有效,<25%为无效。 1.4治疗方法 发作的不可预测性和突然性,患者突然感到一种突如其来的惊 恐体验,伴有濒死感或失控感,有严重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 状…。发作时患者十分紧张恐惧,反复就诊于急诊科,夜间尤甚, 这就对急诊科医生处理惊恐障碍的能力提出了挑战。本文应用 1.4.1对照组吸氧、输液等一般对症处理。 1.4.2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配合心理干预。 (1)即时关注。医生以热情诚恳的态度,关心体贴并尊重患 心理干预结合药物治疗惊恐障碍60例,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 者人格的语言行为,密切关注患者,对患者的躯体症状予以理 解、同情,同时鼓励患者对感到困扰的问题进行表达和自我探 1.1对象 随机选择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于急诊科就诊且由 索,主动描述躯体不适及心理感受,如濒死感、失控感、发疯感 等,帮助其改变错误的价值观与信念,摆脱心理困扰,走向心理 成熟。积极必要的对症处理,对惊恐发作患者有很好的暗示治 疗作用。 (2)积极倾听。倾听是心理干预的第一步,也是建立良好关 精神科医生确诊,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一10)中关于 惊恐障碍诊断标准的惊恐障碍患者120例,其中女81例,男39 例,平均年龄(37±2)岁。将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 60例。两组患者人组前经实验室、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 系的基本要求。急诊科医生应积极、认真、关注地倾听患者诉说 主观感受,鼓励其表达内心体验及急需解决的问题,使其感受 到被关注,体验到温暖及安全感。 (3)指导放松训练[31。接诊时,医生、护士沉着冷静、热心陪 脏彩超及相关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年龄分布、性别及病情严 重程度无显著性差异。 1.2工具 采用北京瑞格心理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统V3.0医疗版焦虑 自评量表(SAS),专人指导后患者自己作答。数据由计算机自动 转换处理,得出标准分。 1.3判断标准 伴患者,耐心倾听其诉说,对其感受表示理解和同情,指导其掌 握放松心身的技巧,让患者把注意力集中在身体肌肉的活动及 保持心境平衡方面,养成随时放松、抵御外在刺激干扰的习惯, 一般6~10次,每次30秒,使全身肌肉迅速进入松弛状态。具 1.3.1 SAS SAS由美国杜克大学医学院Zung于1971年编制, 包括2O个条目。得分≤25分为无焦虑体验,26~50分为轻度 焦虑,51~75分为中度焦虑,76~100分为重度焦虑。 1.3.2疗效评估两组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SAS测评,根据总 体方法[41: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依次收缩和放松头面部、上肢、 胸腹部、下肢各组肌肉,达到减轻焦虑的目的,有利于即刻缓解 症状。也可根据不同个体采用缩唇腹式呼吸、腹式呼吸放松训 练。 1.5统计方法 分的减分率进行疗效评估12]。 减分率=(治疗前总分一治疗后总分)/治疗前总分×100% 应用SPSS 13.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x 检验。 ≯ ; 献杂志,2014,1(2):2230—2232. 【39]Zhang J,Tang S,He L,et a1.Effect of standardized PICC training and management on the clinical effect and complication of catheterization fJ】. [38]张宏,于蕾,朴日红,等.品管圈活动在降低PICC导管留置期间并发 症发生率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o15(3):103—104. ——Zhong Nan Da Xue Xue Bao Yi Xue Ban.2014.39(6):638—643.△ 14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