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
园林景观设计的形式法则
沈斌斌
浙江(杭州市城乡建设设计院有限公司,
杭州
310000)
摘要:园林景观设计越来越受到国人的重视,其理论发展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本文对景观设计美形式法则进行界
对比与调和原则、定,从不同的方面论证美的规律,比如从多样与统一原则、韵律与节奏原则、均衡与稳定原则以及比例与尺度原则之间的对美进行具体的解释和说明。
关键词:园林景观;形式法则;
设计1园林景观中形式法则的定义
形式法则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为了营造美的环
境塑造景物外形,逐步发现一些形式中有关美的规律。在设计中,运用人的直观感受为审美尺度,将审美活动作为审美核心的精神生产。
在中国传统的园林景观设计中,
经常采用一种依据中国画所独有的构图特征以及将人类的渴望与自然相结合的美
好愿景作为设计的最基本的表现方式,所强调的是“天人合一”的理想模式。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简单的形式美地表达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形式上的美作为一种设计语言的表达方式,应该是以整个社会能够接受的普遍且具有的意识形态与审美标准加以整合的结果,是若干具有实现可能的形式美要素归纳成的一种人们最理想的情感对应物。
2多样与统一原则
多样与统一原则,即统一和变化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世界上,任何一门造型艺术,包括景观设计,都是由若干不同
的部分所组成的,
而这些组成部分之间,既有区别,又存在联系。只有把这些部分按照一定的规律有机地组合成一个整体,才可以从各部分的差异,找出统一和变化;并且从各部分
之间的连接和影响,看出它们之间的协调和秩序感。因此,人们一定要把握各个元素之间相互统一和相互协调的关系,只
有掌握了多样统一的原则,景观设计才能在形式上和思想上达到真正的和谐。
为了保持园林景观设计的视觉美,我们需要在设计中时
刻把握材料、质感、色彩和肌理的相互统一,但也要顾及多样性。
3对比与调和原则
在园林景观设计的平面布局中,
任何园林景观构成元素之间都存在区别,构图时要充分把握不同设计元素的特点,尽量缩小差异,使之协调,并随着程度的不同,各自的特点就会更为显著。在园林景观设计的静态构图中,
景点有主有次。在对比主景与配景的过程中、
配景以自身的调和手法烘托和陪衬主景,进而统一画面。在连续的构图中,主景必须有一个主基调;连续的配景也要有统一的基调。尤其在植物种植中,
基调贯穿全园,
才能达到主景突出的效果。单独意义上点的特征,是代表重心的意思;而同一视域或空间范围内存在2个点则会形成对景的效果,除此之外,还有借景和框景等造
景的处理手法。一般在作为主要的树种比如行道树的选择时,可以以某种树种作为基准,将各区用树阵的方式统一起来,同时根据不同的功能分区利用不同色彩和树形的树种及灌木进行不同形式的造景,此时,可选择不同基调的树种以保持统一性,加入其他树种作为点睛,这样才能使全园既统一又具有变化。
4韵律与节奏原则
除以上的美学原则以外,
韵律与节奏是用来表达美学思想的规律性原则。韵律与节奏一般是用来强调节奏起伏的变
化规律,把韵律美抽象化,然后运用到园林景观设计中,就可以概括成:均等的韵律、交替的韵律、渐变的韵律、交错的韵律和旋转的韵律。其中,均等的韵律是等距离反复出现的具
有连续性的韵律特征。如等距的行道树、等宽的栏杆、等高的台阶等。而交替的韵律和均等的韵律有所区别,主要是交替2字,并没有强调物种的单一性,可以利用2种以上的植物进行交替排列,这样更具动态感和变化。其他的韵律表现形式基本类似,
只是在表达对象的侧重点上有一些差异。5其他原则
在实际园林景观设计中,除了应用以上原则外,我们还
将重点考虑尺度与比例(黄金分割比例)
,均衡与稳定原则。均衡与稳定主要是遵循静态均衡
(对称形式和非对称形式的均衡稳定)原则,而尺度与比例原则往往需要将人们惯有的
习惯纳入设计考虑,比如利用尺度和对比来表现景观设计的特点。
园林景观设计这门学科所追求的是,为人类创造出其需
要并可直观感受到的优美宜人的健康环境。而园林景观设计美学,则是通过研究园林景观设计的不同方法所达到营造人居环境的人性化的终极体现,并寻求美的居住状态和手段,最大化地体现园林景观设计的人性化价值。
但是要把园林景观设计美学所运用的法则进行归纳较为繁琐,因此应该从园林景观设计的构成元素研究入手,对美学法则先行研究,然后从“形”
到“神”的论证,最终整合一体,构成园林景观设计的美学研究体系。
参考文献
1张雪松.景观设计要注重美学价值[J].中国花卉报,20092
苏加群.浅析园林艺术意境[M].广州:广东建材,2011
(责任编辑荷初)
-83-
.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