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来源:东饰资讯网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 学分:3 总学时:32 理论学时:32 实践学时:0 主撰人:李培海 审定人:侯延贞 一 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性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非经济管理类各专业本科段必考的公共课。 地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任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认识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正确地分析和对待各种社会经济问题,以及对所学的专业知识的理解、运用和掌握,都有直接的帮助。

二 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程是一门揭示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社会生产关系及其经济运行客观规律的科学。通过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观点,深刻认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把握反映社会化大生产客观要求的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全面认识资本运行和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基本问题,把握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趋势,以及认识在这一趋势下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变化与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新问题,从而科学认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三 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程的前续课是高等数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应在掌握基本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基础上来理解这门课,同时还要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以理解经济学上的基本公式。学习完这门课还要学习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思想、毛泽东思想概论。

四 教学时数分配表

适 教学 学 用章节分 环节 专序号 名 称 业 机马克思主义政电治经济学的形成、一一 发展和研究对象 体化 机电商品与货币 一二 体 化 机电资本和剩余价值 一三 体 化 机资本的流通过程 四 电

实训课堂课程小讨论 实验其它 讲授 设计 计 实习 4 0 0 0 0 4 4 0 0 0 0 4 3 1 0 0 0 4 3 1

1 0 0 0 4 一体化 机电一体化 机电一体化 机电一体化 机电一体化 机电一体化 机电一体化 平均利润和生产五 价格 商业利润、借贷3 0 0 0 0 3 六 利息和地租 垄断资本主义的 产生和发展 资本主义国际经3 0 0 0 0 3 七 3 0 0 0 0 3 八 济关系 垄断资本主义的3 0 0 0 0 3 九 历史作用与历史地位 马克思主义创始2 0 0 0 0 2 十 人的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2 0 0 0 0 2 总计 30 2 0 0 0 32 五 大纲内容

(一)理论教学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发展和研究对象 1、教学目的

(1)通过对马克思所处历史时代背景的分析了解马克思所要回答的历史课题,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客观必然性。

(2) 通过对马克思创立的政治经济学过程的介绍,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及特点。

(3) 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认识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教学内容

第一节 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第三节 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和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3、教学要求

识记经济学的基本概念,领会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发展,阶级性和科学性,理解马克

2

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 4、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

重点: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经济规律的主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难点:理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并用来分析现实问题,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的方法。

教学建议:理论联系实际的讲授 第二章、商品与货币 1、教学目的

(1)理解商品中劳动二重性,商品的价值量的决定,理解财富的真正源泉 (2)理解货币的本质,及货币的职能

(3)通过对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理解,学会在商品经济浪潮中分析解决问题 2、教学内容

第一节 商品与商品经济 第二节 货币 第三节 价值规律

第四节 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 3、教学要求

识记价值规律的内容、形式、作用;理解货币的本质,职能; 4、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

重点:理解价值规律的内容、形式、作用,货币的本质,职能

难点:理解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相互关系;历届市场调节与市场机制; 教学建议:理论联系实际的讲授 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

1、教学目的 (1)通过对资本家追求利润这一事实的不同看法的比较分析,认识马克思是如何以利润为突破口研究剩余价值的,从而理解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阶级性和科学性。

(2)通过对剩余价值生产及分配过程的分析,把握剩余价值理论的内容及实质,理解剩余价值理论在马克思经济理论中的基石地位。 (3)通过对剩余劳动、剩余价值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历史分析认识学习剩余价值理论的现实意义。 2、教学内容

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第二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资本的作用 第三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 第四节 资本主义的工资 第五节 资本积累 3、教学要求

识记资本总公式,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资本的本质;理解领会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4、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

重点:理解资本的本质,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划分的意义 难点:理解资本主义在生产;理解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教学建议:理论联系实际的讲授,举例让同学们讨论理解资本主义再生产 第四章、资本的流通过程

1、教学目的

(1)理解产业资本的循环,资本的周转,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

3

(2)理解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以进一步认清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2、教学内容

第一节 产业资本的循环 第二节 资本的周转

第三节 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 第四节 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3、教学要求

理解领会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理解领会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形式和实现资本正常循环的条件;理解领会资本的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理解领会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理解预付资本的总周转;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社会资本运动的核心问题;社会总产品的构成和社会生产的两大部类。 4、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

重点:理解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形式和实现资本

正常循环的条件;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社会资本运动的核心问题

难点:理解社会总产品的构成和社会生产的两大部类;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和实

现条件。

教学建议:理论联系实际的讲授,举例让同学们讨论理解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和

实现条件。

第五章、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1、教学目的

(1)理解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的本质,清楚资本家如何掩盖自己对工人的剥削本质 (2)理解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如何模糊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实质 2、教学内容

第一节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第二节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第三节 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3、教学要求

理解领会生产成本的形成及对资本主义生产的意义;领会生产成本模糊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理解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的联系与区别,领会平均利润的形成过程,生产价格形成后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势和超额利润 4、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

重点:理解生产成本的形成既对资本主义生产的意义;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的联系与区别平

均利润的形成过程

难点:理解生产价格形成后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势和超额利润

教学建议:理论联系实际的讲授,举例让同学们理解生产价格形成后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势和

超额利润

第六章、商业利润、借贷利息和地租

1、教学目的

(1)理解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资本具体形式,有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

(2)通过考察,可以认识资本主义生产总体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形态,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各个剥削阶级集团如何瓜分剩余价值,进一步揭示资本主义剥削关系的实质。 2、教学内容

第一节 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第二节 借贷资本和利息 第三节 资本主义地租

4

3、教学要求

理解领会商业资本的职能和作用;商业利润的来源和形成;商业流通费用补偿的途径;借贷资本的形成和本质;利息和利息率;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和特征;级差地租,绝对地租,土地价格

4、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

重点:理解商业资本的职能和作用;商业利润的来源和形成;借贷资本的形成和本质;利息和利息率;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和特征;级差地租,绝对地租,土地价格 难点:理解商业流通费用补偿的途径;股份公司、股票和股息 教学建议:理论联系实际的讲授 第七章、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1、教学目的

(1)了解垄断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原理,包括一般垄断,特别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

展。

(2)理解垄断阶段经济关系的特征、主要内容和形式,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实质及其历史作用。 2、教学内容

第一节 垄断资本的产生及其实质

第二节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对经济的调节 3、教学要求

懂得资本主义如何从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原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其基本形式和经济实质,当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国民经济的管理和调节,垄断资本主义及帝国主义的本质和他的历史作用 4、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

重点:理解垄断价格和垄断利润及其来源;垄断和竞争的关系;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

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

难点:理解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经济的调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和实质 教学建议:理论联系实际的讲授 第八章、资本主义国际经济关系

1、教学目的 (1)通过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和发展的探讨,特别是当代资本主义国际经济关系中的

一些重要问题,理解发达国家之间以及它们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 (2)理解垄断资本国际化的实质 2、教学内容

第一节 垄断资本主义的对外经济关系 第二节 当代资本主义的国际经济关系 3、教学要求

要求对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发展状况和趋势有所了解;对当代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多极化、区域集团化等方面内容有较全面地认识;对当代国际垄断组织的新形式,资本主义国际调解的主要内容有所了解和把握 4、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

重点:理解垄断资本国际化的实质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关系;发达资本主义同发展中

国家的经济关系

难点:理解国际经济协调与经济一体化和地区集团化 教学建议:理论联系实际的讲授 第九章、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与历史地位

1、教学目的

(1)通过对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与历史地位的了解,清楚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必然趋势。

5

(2)认清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过渡性和历史暂时性。 2、教学内容

第一节 垄断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趋势和作用 第二节 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3、教学要求

要求把握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两种趋势和双重的历史作用,认清其历史的过渡性 4、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

重点:理解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两种趋势; 难点:理解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曲折的历史过程 教学建议:理论联系实际的讲授

第十章、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1、教学目的

(1)理解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关于共产主义两个阶段的联系与区别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要尽快发展生产力和实现“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的”的理论。

(2)理解关于建立公有制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计划性与比例性的理论,关于按劳分配的理论。

(3)理解所学理论对当代社会主义经济实践的作用与意义。 2、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第二节 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基本特征 3、教学要求

要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思想有总体的、概要的把握;领会为什么要有一个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共产主义两个阶段的共同点和区别点是什么,为什么社会主义要尽快发展生产力,最终实现共同富裕;领会关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生产的计划性和比例性、按劳分配原则等基本原理 4、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

重点:理解社会经济制度的发展和更替是一种客观的历史必然性;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消灭剥

削;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共同点和区别;个人消费品的按劳分配

难点:理解经济运行和发展的自觉性、计划性和比例性,大力发展生产力的目的 教学建议:理论联系实际的讲授

六 考核方式与要求

1.课程:考试课 2.考试形式:闭卷 3.成绩的计算方法。

①平时成绩:包括出勤、提问、讨论情况等。 ②试卷成绩:期末试卷成绩占总成绩的60%

③课程综合成绩:平时成绩40%(作业20%、课堂考查20%)+期末成绩60%。

七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1.教材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编写:《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武汉大学出版

1999年9月

6

2.主要参考书

(1)马克思主义原著精选——(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毛泽东:《论十大关系》;邓小平:《改革开放使中国真正活跃起来》;十六大报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等等) (2)凯恩斯:《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 (3)萨缪尔森:《经济学》等 (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主编 张雷声 中国时政经济出版社 2004年1月

(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同步训练》主编 马晓瑜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2年9月

主撰时间:2007年3月28日 审定时间:2007年4月 6日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