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
作者:陈淑琼 张宝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2年第23期
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对偏远学校的老师和学生来说,困难重重,学生在知识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原因在于留守儿童较多,由于监护人知识水平、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等存在的缺陷,以及“留守儿童”精神缺乏依托,生活单调,接受不良影响的机率大大高于正常家庭儿童。面对这些困难,对教师来说责任更重大。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遵循因材施教原则,让每个孩子都在学校享受到家的温暖,从老师身上感受到父母般的关爱。
一、深入了解,进行合理分层
分层教学的目的是根据每一位学生的不同需求,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做到分层教学,尽可能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指导策略,对不同程度、不同层次、不同性格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让“不同的人在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理念。现在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要得法。”即做到教学方法灵活化,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施以不同的教学方法。即对A组学生与B组学生是以自学、小组讨论为主,通过学生自学、质疑、讨论,教师适时点拨,完成每节课所规定的任务。对C组学生是以学生自学、教师辅导相结合,通过学生自学,教师启发诱导,必要的讲解,学习新知,理解把握所学知识。前者是以“放”为主;重在指导自学,后者则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教师指导下学习。
1.分层提问 为了保证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各个层次的学生学习机会均等,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积极思考,我在设计问题时有意识地把它分成上、中、下三层,其中基础性问题以复习类、基本类的问题,面向C组学生;中档题则面向B组学生;难度大的问题,如通过用比较、分析等思维方法才能解决的问题,面向A组学生。
2.艺术评价 在课堂提问中,教师对学生答错问题的情况应因势利导,让其他学生帮助纠错,这样又增加了其他层次学生的学习机会。同时,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评估,教师要在情感激励上给予分层对待,当学生作出富有创造性的、有独到见解的回答时,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对于质量不高的回答则用“好的”、“是吗”等词语来表明还不完全正确,尚有讨论的余地;对不能作出答案或回答有错误的,我则投出期待的眼神,说:“请先坐下,听听别人的意见,好吗?”。这样做使学习有
困难的学生也能面向全班同学大胆地答问,增强学生主动参与的自信心。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二、有效地个别辅导
个别辅导是分层教学的重要环节。因此,教师要从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后进学生学习爱好入手,对后进生耐心辅导,让他们完成力所能及的作业,体会到付出努力后获得成功的喜悦,逐步恢复自信心,激发学习积极性,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逐步克服学习过程中碰到的困难,逐步形成学习自觉性,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对中等生的辅导,要注重启发他们的思维,能将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逐步提高自学能力;对优等生我注重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丰富他们的思维、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尊重学生差异,分层评价
学生学习行为的发展,很大程度依靠于教师的评价,分层评价是反馈教师教学思想,教学行为的表现。因此,教师应准确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尊重学生的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而分层评价尤为重要:对A等生采用竞争性评价,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我。对B等生采用激励性评价,促使他们积极向上,通过评价,使成绩进步的学生上升到高一层次;对C等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从而在班级中形成竞争意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功的可能。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转换教育观念,要更注重学生个体的发展,让学生的个性能力得到张扬。 不但让优等生综合能力得到发挥提高、而且也要让较低层次学生的潜在能力得到提炼和延伸,使素质教育在教学中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黎奇主编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教育个性化和教学策落》 史爱荣 孙宏碧主编, 山东教育出版社 [3]《教育心理学——献给教师的书》 吴庆麟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