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伴性遗传专题练习(有解析答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1.抗VD佝偻病是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下列哪项不是该病的遗传特点( )
A.患者女性多于男性
B.男性患者的女儿全部发病
C.患者的双亲中至少有一个患者
D.母亲患病,其儿子必定患病
2.右图是某家族红绿色盲的遗传系谱图,正确的分析是( )
A.父亲是色盲,女儿一定是色盲
B.双亲色觉正常,子女色觉一定正常
C.图中1、4是色盲基因的携带者
D.图中2、7是色盲基因的携带者
3.下列细胞中,一定不含同源染色体且可能含X染色体的是
①男性的口腔上皮细胞 | ②精子 | ③极体 | ④初级精母细胞 | |
⑤次级精母细胞 | ⑥受精卵 | ⑦卵原细胞 | D.①②③④⑤⑥⑦ | |
A.③④⑥ | B.②③⑤ | C.②③⑤⑦ |
4.人体的性别决定始于( )
A.受精卵的形成B.原肠胚期细胞分化 C.胎儿出生时D.青春期发育[来源:学#科#网]
5.一对夫妇都正常,他们的父母也正常,妻子的弟弟是色盲,则他们生的男孩是色盲
的概率( )
A.1/2 B.1/3 C.1/4 D.1/8
试卷第1页,总7页
6.某种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的下列杂交结果,相关基因最不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
项是
A、一只直毛雄性与一只卷毛雌性杂交,产生1只卷毛雌性和一只直毛雄性
B、一只长毛雄性与多只短毛雌性杂交,产生3只长毛(1雄2雌)和4只短毛(2雄2
雌)
C、一只白毛雄性与多只黑毛雌性杂交,后代中雄性全部白毛,雌性全部黑毛
D、一只花斑脚雄性与一只非花斑脚雌性杂交,后代雌性和雄性全部为花斑脚
7.某男子既是一个色盲患者又有毛耳(毛耳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则该男子的次级精母
细胞处于分裂后期时,色盲基因及毛耳基因的存在情况是 ( )
A.每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都含有一个色盲基因和一个毛耳基因
B.每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只含有一个色盲基因或只含有一个毛耳基因
C.每一个次级精母细胞都含有两个色盲基因和两个毛耳基因
D.有1/2的次级精母细胞含有两个色盲基因,也有1/2的含有两个毛耳基因
8.人类红绿色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秃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结合下表信息
可预测,右图中Ⅱ-3和Ⅱ-4所生子女是( )
A.非秃顶色盲儿子的概率为1/4
B.非秃顶色盲女儿的概率为1/8
C.秃顶色盲儿子的概率为1/8
D.秃顶色盲女儿的概率为1/4
二、综合题(题型注释)
试卷第2页,总7页
10.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是一对同源染色体,但其形态、大小却不完全相同,下图为某人X和Y染色的比较图解,其中A与C为同源区段。请回答:
(1)在A段上的基因在C段可以找到对应的,此区段的基因遗传遵循定律。
(2)色盲和血友病的基因最可能位于X 染色体的 | 段上。 |
(3)如果某病只能由男性传给其儿子,则致病基因位于 | 段上。 |
(4)某人D区段有一致病隐性基因,若与一不携带致病基因的正常女性结婚,所生的后
代中发病机率是 | 。 |
| |
11.果蝇的繁殖速度很快,25℃条件下,10~12天可繁殖一代,成虫存活大约15天。控制长翅(B)与残翅(b)、正常体色(E)与黑檀体色(e)、红眼(R)与白眼(r)三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图所示。
(1)正常情况下,雄果蝇产生的配子所含的染色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用图中表示染色体的符号回答)。
(2)某次杂交实验获得的子代果蝇中,若只考虑眼色性状,红眼∶白眼=1∶1,则亲本果蝇的基因型组合是_______________或者_________________,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遵循基因____________定律。
(3)现将一只基因型为BBEEXRXR的果蝇与一只基因型为bbeeXrY的果蝇放入盛有合适培养基的培养瓶里,交配产卵后移走亲代果蝇。三周后,培养瓶中出现了一些长翅黑檀
体 | 色 | 白 | 眼 | 的 | 雄 | 果 | 蝇 | , | 这 | 些 | 果 | 蝇 | 的 | 基 | 因 | 型 | 有 |
试卷第3页,总7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它们最可能属于子
________代。
12.金鱼是由灰色野生鲫鱼经人工选育的一种常见观赏鱼。
Ⅰ.金鱼的体色与体内黑色色素细胞、橙黄色色素细胞和淡蓝色反光组织的组合密切相
关。研究表明,金鱼的体色受4对基因控制且独立遗传,4对基因隐性纯合时,金鱼体
色表现为紫色。育种人员用紫色金鱼和灰色野生鲫鱼进行的杂交实验及结果如下:
A组:紫色金鱼雌雄交配,后代均为紫色个体;
B组:紫色金鱼与野生鲫鱼杂交。无论正交、反交,F1代均为灰色(非紫色)个体;
C组:用B组中的F1与紫色金鱼杂交,统计后代中灰色(非紫色)个体为2867个,紫色个体为189个,比例约为15∶1。
(1)B 组实验结果说明 | 是显性性状。 |
(2)B组实验所得F1自交,后代为紫色金鱼的可能性是_________。(3)若C组的正反交实验结果相同,说明这4对基因位于_________。
Ⅱ.一条雌性金鱼的眼型表现为异型眼(甲),甲与双亲及周围其他个体的眼型都不同。
让甲金鱼与正常眼雄鱼杂交,得到足够多的F1个体,统计发现F1表现型及比例为异型
眼雌∶异型眼雄∶正常眼雌∶正常眼雄=1∶1∶1∶1。
(4)若该眼型由核内显性基因E 控制,则该变异来源最可能是 | 。 |
(5)甲金鱼与正常眼雄鱼杂交结果说明异型眼金鱼为 | (纯合子/杂合子),但 |
无法确定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6)请利用甲金鱼与正常眼雄鱼杂交得到的后代作为实验材料,设计一次交配实验,
证明该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
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预测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已知果蝇长翅和残翅、红眼和棕眼各为一对相对性状,分别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且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为了确定这两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以及控
制它们的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表现为伴性遗传),某同学
让一只雌性长翅红眼果蝇与一雄性长翅棕眼果蝇杂交,发现F1中表现型及其分离比为
长翅红眼:长翅棕眼:残翅红眼:残翅棕眼=3:3:1:1。
回答下列问题:
( | 1) | 根 | 据 | 以 | 上 | 信 | 息 | , | 能 | 得 | 出 | 的 | 结 | 论 |
是 。
试卷第4页,总7页
(2)某同学分析上述信息,发现无法确定控制眼色的显隐性及相关基因到底是处于常
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于是进一步进行实验:让F1中的红眼果蝇自由交配,F2中既
有红眼也有棕眼,
则 眼是显性;对不同性别的果蝇眼色进一步统计:
如果 ,则控制红眼的基因位于 染
色体上;
如果 ,则控制红眼的基因位于 染
色体上。
(3)经研究证明控制翅型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长翅由A基因控制,残翅由a基
因控制。基因型原本为Aa的受精卵,因某种原因,导致染色体上的A基因缺失,也会
导致个体最终发育成残翅果蝇。某同学将一只雌性长翅果蝇与一雄性残翅果蝇杂交,后
代绝大多数为长翅,但出现了一只残翅雄果蝇。对此现象,该同学作出了三种假设:基
因突变所致;染色体缺失所致;环境所致。为探究其原因,该同学将此残翅雄果蝇与一
只正常发育的残翅果蝇杂交,后代全部在正常环境中培育:
若 ,
则 ;
若 ,
则 。
注:假设染色体上的A基因缺失不会降低配子的活性,也不会导致配子或受精卵死亡。
14.下图一为某动物毛色(由基因A、a控制)和眼色(由基因B、b控制)的杂交实验,
图二为该动物细胞中X和Y染色体的结构模式图,在同源区段Ⅰ上基因成对存在,非同
源区段Ⅱ–1和Ⅱ–2上分别含有X和Y特有的基因。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由图一实验结果推断 性状可能由Ⅱ–2上的基因控制。
(2)F1的基因型为 ,F2雌性个体中纯合子占 。
(3)为验证(1)中的结论是否正确,现提供若干只该动物的纯合个体,欲通过一次杂
试卷第5页,总7页
交实验判断该基因是位于Ⅱ–2上还是位于Ⅰ上。
请写出杂交组合的相关性状的表现型: 。
结果与结论:
①若 ,则该基因位于Ⅱ–2上。
②若 ,则该基因位于Ⅰ上。
15.下图为某家族的遗传系谱图,Ⅰ-1同时患有甲病(A-a)和乙病(B-b)。已知Ⅲ-5没有携带这两种病的致病基因。
(1)如果只考虑甲种遗传病,Ⅲ-6的基因型: ,A和a的传递遵循 定律。假设该地区正常女性中甲病基因携带者概率为0.2,若Ⅳ-14和Ⅳ-15婚配,出生的Ⅴ-16为男孩,患病的概率是 。
(2)如果只考虑乙种遗传病,Ⅳ-12的基因型: ,基因型一定与Ⅱ-3相同的有 。
(3)若只考虑甲病,Ⅲ-5和Ⅲ-6生出患病孩子的概率 ;若只考虑乙病,Ⅲ-5和
Ⅲ-6生出患病孩子的概率 。Ⅲ-5和Ⅲ-6生出同时患两种病孩子的概率远远大于各自概率的乘积,这说明这两对性状之间不遵循 ,不遵循的原因是
。
16.摩尔根的学生布里奇从纯合红眼的果蝇种群中发现一只缺刻翅的变异雌蝇,为研究该变异类型,布里奇进行了如下实验:
(1)用该缺刻翅雌果蝇与正常翅雄果蝇杂交,下一代雌性缺刻翅、正常翅各一半,雄性只有正常翅,且雌雄比例为2:1。布里奇根据实验结果做出假设一:缺刻翅是由一种伴性的显性基因所控制,缺刻基因使雄性 。
试卷第6页,总7页
(2)布里奇又用该缺刻翅红眼雌蝇同正常翅白眼雄蝇杂交,其子一代情况如下:
①F1缺刻翅雌蝇都是白眼。
②雄蝇中无缺刻翅。
③雌雄比例为2:1。
若用假设一解释①现象,F1缺刻翅雌蝇的眼色应为 ,这与事实不符。因此,布里奇又做出了假设二:缺刻翅这种变异并非基因突变引起的,可能是发生了
变异,使 基因消失。含有这种变异的雌性个体在杂合状态下 (能/不
能)生存,含有这种变异的雄性个体 (能/不能)生存。
(3)上述两种假设可以通过 观察,最终证明假设二是正确的。
试卷第7页,总7页
文章来自网址: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试题分析:抗VD佝偻病是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那么女性患者多余男性,故A正确;男性
患者的X染色体上有患病基因,一定传给女儿,故女儿一定患病,B正确;患者的双亲一定
有患病基因,故C正确;母亲患病,可能是携带者,所生儿子可能正常,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特点,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
系的能力。
2.C
【解析】
3.B
【解析】
受精卵、体细胞和原始的生殖细胞以及初级性母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其余的细胞,如刺激
性母细胞,生殖细胞等一定不含同源染色体,因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实质是同源染色体分离;
故选B。
4.A
【解析】
5.C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意可知,妻子的基因型为1/2XAXA,1/2XAXa,丈夫的基因型为XAY,则他们
生的男孩是色盲的概率为1/2×1/2=1/4。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
内在联系和推理计算的能力。
6.C
【解析】AC选项亲本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全部与性别相关;可能是x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遗
传。但A选项调查个体少,说服力差;相关基因最不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项是C选项。
7.D
【解析】
答案第1页,总7页
文章来自网址:
试题分析:由题意该男子的X染色体上有色盲基因,Y染色体上有毛耳基因,则该男子的次
级精母细胞处于后期时,由于着丝点分裂,因此细胞中含有两条X染色体或两条Y染色体,
即一半的次级精母细胞含有两个色盲基因,另一半的次级精母细胞含有两个毛耳基因,故D
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伴性遗传和减数分裂的综合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
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
的结论能力。
8.C
【解析】
试题分析:据图可知II3基因型应是BbXAXa,II-4基因型应是BBXaY,非秃顶色盲儿子BBXAY
的概率是1/2*1/4=1/8,故A错误。非秃顶色盲女儿的概率是1*1/4=1/4,故B错误。秃顶色
盲儿子的概率是1/2*1/4=1/8,故C正确。秃顶色盲女儿的概率是0,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分析能力。
9.(1)显 紫花自交后代发生了性状分离
(2)①不能判断位于哪条染色体上。如图中甲图所示,A位于常染色体上,则紫花自交后
代性状分离比为3∶1。如图乙图所示,A位于X染色体上,也符合紫花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
为3∶1。无论紫花突变基因(A)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常染色体上,后代都会出现3∶1的
性状分离比,所以不能判断紫花突变基因位于哪条染色体上。 ②选白花植株作为母本,紫
花植株作为父本,人工授粉,观察后代的性状。如果后代中雌性植株全开紫花,雄性植株全
开白花,则该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如果后代中开紫花和开白花的植株既有雌株又有雄
株,则该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解析】杂合体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而纯合子可以稳定遗传。题中紫花自交后代出现
了性状分离,则说明突变后的紫花植株是杂合体,杂合体表现出的性状为显性性状,所以该
突变为显性突变。判断突变性状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性染色体遗传,一般情况下,可以看杂
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是否与性别有关,如果不同性别中的比例不同,则突变性状可能为性染
色体遗传,本题只看到了性状分离比,没有给出不同性别中的比例,所以无法判定。如果要
答案第2页,总7页
文章来自网址:
探究是性染色体遗传还是常染色体遗传,最好的方法是用隐性的雌性个体与显性的雄性个体
杂交。
答案:
10.(1)等位基因或相同基因 分离定律 (2)B段 (3)D段 (4)1/2
【解析】
试题分析:(1)A与C为同源区段,存在等位基因或相同基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2)
色盲和血友病的基因只在X染色体,Y染色体没有该基因和等位基因,故色盲和血友病的基
因最可能位于X染色体的B段,即非同源区段。(3)该病是男传男,致病基因只在Y的非
同源区段,即D段。(4)致病基因在Y的D段,只传给男性,故后代男性都得病,概率为
1/2。
考点: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
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
11.(1)X、Ⅱ、Ⅲ、Ⅳ或Y、Ⅱ、Ⅲ、Ⅳ
(2)XrXr×XRY XRXr×XrY 分离
(3)BbeeXrY BBeeXrY 二
【解析】
试题分析:(1)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所以产生的配子中无同源染色体,雄
果蝇的性染色体有XY两种,所以产生的精子中染色体组成是X、Ⅱ、Ⅲ、Ⅳ或Y、Ⅱ、Ⅲ、Ⅳ;(2)
由图可知,控制眼色的基因Rr位于X染色体上,由于后代红眼∶白眼=1∶1,可推出双亲
为XrXr×XRY或XRXr×XrY,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3)由双亲的基因型可
知,子一代基因型为BbEeXRXr、BbEeXrY,子一代个体互相交配产生的子二代中即有长翅黑
檀体色白眼的雄果蝇(B_eeXrY)出现。
考点: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
内在联系的能力。
12.(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9分)
I(1)灰色性状(2)1/256(3)常染色体上(2分)
II(4)(显性)基因突变 (5)杂合子
(6)实验方案①:让F1中的正常眼雌金鱼与异型眼雄金鱼交配,观察子代的眼型(1分)
结果预测及结论:
答案第3页,总7页
文章来自网址:
若后代雌金鱼全是异型眼,雄金鱼全为正常眼,则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1分)
若后代中雌、雄金鱼都既有正常眼也有异型眼,则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1分)
实验方案②:让F1中的异型眼雌金鱼与异型眼雄金鱼交配,观察子代的眼型(1分)
结果预测及结论:
若后代雌金鱼全为异型眼,雄金鱼既有正常眼也有异型眼,则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1分)
若后代中雌、雄金鱼都既有正常眼也有异型眼,则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1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无论正反交子一代都是灰色性状,说明灰色性状是显性性状。
(2)紫色金鱼是全隐性,子一代是灰色,子一代应是4杂合子,其自交后代中能出现4对
全是隐性的紫色性状应是1/4*4*4*4=1/256。
(3)正反交结果相同说明是位于常染色体上。
(4)新基因产生的根本途径是基因突变,故是基因突变得来的。
(5)正常眼雄鱼肯定会提供给子代一个隐性基因,故子代都是杂合子。
(6)要验证该突变基因是常染色体还是性染色体上可以采用让F1中的正常眼雌金鱼(aa
或XaXa)与异型眼雄金鱼(Aa或XAY)交配,观察子代的眼型(1分)
结果预测及结论:
若后代雌金鱼全是异型眼(XAXa),雄金鱼全为正常眼(XaY),则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1分)
若后代中雌、雄金鱼都既有正常眼也有异型眼(Aa,aa),则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1分)
考点:本题考查遗传定律和实验设计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和对
信息的提取分析能力。
13.
(1)长翅对残翅为显性
(2)红眼;
如果雌性均为红眼,雄性有红眼也有棕眼; X
如果雌性和雄性中均有红眼和棕眼; 常
(3)如果后代全为残翅; 由于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缺失所致
答案第4页,总7页
文章来自网址:
如果后代既有长翅又有残翅;由于环境所致
【解析】
试题分析:⑴根据题干中,长翅:残翅=3:1,可知长翅为显性。⑵红眼果蝇相互交配,子代
出现棕眼,表明红眼为显性,棕眼为隐性;常染色体遗传时,性状与性别无关,伴X染色体
遗传时,性状与性别相关联。即若子代雌性均为红眼,雄性有红眼也有棕眼,表明控制红眼
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若子代雌性和雄性中均有红眼和棕眼,表明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中。⑶
由环境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改变,因此检测某个体的基因型采用的方法是测交;若测
交结果后代都是残翅,则为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缺失导致;若后代既有长翅又有残翅,表明含
有A基因,因此是由环境导致。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遗传方式的判断和设计实验,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和具有对一
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
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的能力。
14.(1)眼色(2)AaXBXb 1/4
(3)白眼♀×红眼♂ ①后代雌性全为红眼,雄性全为白眼 ②后代雌、雄个体均为红
眼
【解析】
试题分析:(1)由图一实验结果推断眼色性状可能由Ⅱ–2上的基因控制,由于眼色在F2
雌雄个体中表现不一致,毛色属于不完全显性,在雌雄个体中表现一致。
(2)F1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F2雌性个体中纯合子占(1/4+1/4)×1/2=1/4。
(3)杂交组合的相关性状的表现型:白眼♀×红眼♂。
结果与结论:
①若后代雌性全为红眼,雄性全为白眼,则该基因位于Ⅱ–2上。
②若后代雌、雄个体均为红眼,则该基因位于Ⅰ上。
考点:本题考查遗传规律,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答案第5页,总7页
文章来自网址:
15.(1)XAXa 基因的分离 10% |
(2)XbY Ⅲ-6,Ⅲ-8,Ⅲ-10(每个1分,答全3分)
(3)1/4 1/4 自由组合定律 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均位于X染色体上,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解析】
试题分析:(1)由56可知,二人表现型都正常,且5不携带两病的致病基因,故两病都是隐性遗传病,6号因其父亲是甲病患者故6号带有甲病致病基因,而其孩子中患病的都是男孩,故两病都应是伴X隐性遗传病。III-6是携带者应是XAXa,A和a是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II-14是甲病患者,基因型是XaY,Ⅳ-15是XAXa的概率是0.2,生个男孩患病的概率是0.2*1/2=0.1.
(2)由第(1)问可知乙病也是伴X隐性,故12基因型是XbY,3号个体没有病生出的孩子7和9有乙病说明3是乙病的携带者,在该系谱图中6、8和10都是乙病的携带者,基因型相同。
(3)若只考虑甲病,因5号没有致病基因,Ⅲ-5和Ⅲ-6生出患病孩子的概率1/4,只考虑乙病,Ⅲ-5和Ⅲ-6生出患病孩子的概率仍然是1/4,Ⅲ-5和Ⅲ-6生出同时患两种病孩子的概率远远大于各自概率的乘积,这说明这两对性状之间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因为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同源染色上的非等位基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考点: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和伴性遗传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对图形的分析能力。
16.(共9分)
(1)致死(1分)
(2)红眼(1分) 染色体变异(缺失)(1分) 红眼(1分) 能(1分) 不能(1分)
(3)显微镜/显微/染色体(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缺刻翅雌果蝇与正常翅雄果蝇杂交,下一代雌性缺刻翅、正常翅各一半,雄性只有正常翅,且雌雄比例为2:1,说明有关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正常情况下,雌雄比例1:1,现在雌雄比例为2:1,说明由于基因突变,使部分雄性致死。
(2)如果缺刻翅是由一种伴性的显性基因所控制,缺刻翅红眼雌蝇基因型是VvXWXW,正常
答案第6页,总7页
文章来自网址:
翅白眼雄蝇杂交,基因vvXwY,子一代基因型是:VvXWXw、vvXWXw、VvXWY(死亡),vvXWY,F1 |
缺刻翅雌蝇的眼色应为红眼,与事实不符。如果缺刻翅这种变异是由于发生了染色体变异,
使红眼基因消失,含有这种变异的雌性个体在杂合状态下能生存,含有这种变异的雄性个体
不能生存,符合上述实验结果。
(3)证明是否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可用显微镜观察识别。
考点:本题考查可遗传的变异及伴性遗传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
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
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答案第7页,总7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