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来源:东饰资讯网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可见培养阅读能力是极其重要的。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这样,不能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词汇、说话、朗读、概括、思维能力都得不到真正的提高。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浅见。

1 平时教学中注重学生读的训练,以读代教,让学生在读中学,读中悟。

通过读理解词语,通过读把握人物心理及情感,通过读学习文章的写作手法、写作顺序,通过读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把课本中的每一篇文章都当做阅读题的材料,在分析课文中教会学生怎样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怎样概括文章段意、文章内容;怎样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等。

2 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汲取课外阅读营养。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心智技能的学习与形成有赖于积累。语文学习的基本途径是积累与训练,我们要创造一切条件,帮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激发他们的读书兴趣,让他们积累尽可能多的典范语言材料,积淀尽可能多的语感经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因此,让小学生们能怀着浓厚的兴趣,把课外阅读当成一种渴求性的自我行为,不断地获得相关认识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他们的欣赏能力、审美能力、作文及语文能力,增长各种知识,激发和培养他们的课外阅读兴趣是非常重要的。“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书读的多了,阅读的能力就会增强。

3 教给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

3.1 指导预习,教方法

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

学生刚上三年级,不会预习,我就把预习拿入课堂,集中上好预习指导课,教给学生预习方法:①读熟课 文,要求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②边读边想,读后能比较准确地回答出课文的主要内容;③要借助字典 认字,理解词语。如在教学《孔子拜师》一课时,让学生按上述预习方法,学习课文,当学生熟读课文,说出 课文主要内容,并借助字典认字,理解词语,把不理解的句子划上记号以后,再让学生回顾刚才的学习过程, 让学生自己归纳出预习的方法和步骤。这样,在课堂上指导三、四篇课文,学生就基本掌握了预习方法和步骤 。

随着阅读训练项目的进行,预习要求也相应提高,在上述训练的基础上,再给学生布置方向性预习提纲, 让学生有所遵循,使预习由扶向放过渡。学生课前做了充分预习,不仅提高了教效果,为大量阅读创造了条件,而且学生通过预习,掌握了预习方 法和步骤,提高了自学能力,使阅读起步训练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

3.2 上好精读课,教学法。

集中识字后的阅读教材是按单元分组的形式编写的。教学时,要抓住本单元本组的训练重点,以精读带略 读,以课内带课外,以一篇带多篇,有重点地、有计划地训练学生,逐步提高独立阅读能力。因此,要用主要 精力上好精读课,教给学生读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4 加强阅读训练。

做好了以上几点外,我认为还要平时多做阅读题的训练,让学生在做中学会并掌握做阅读题应注意的问题及一些技巧,把学到的东西应用于做题中。

总而言之,阅读是学生以及所有人提升自身素质,提高能力的最佳方式。促进课内外阅读的有效性,是阅读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应让学生从中充分体验,入情感悟。只有这样,学生的语文素养才会得到不断的提高。这就要求我们应当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既要重视课内教学,又要抓好课外阅读。在日常学习中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行之有效的阅读技巧和技能,那么,我相信学生的阅读能力会得到逐步提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