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送元二使安西》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教材解析
《送元二使安西》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这一切,都仿佛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这首诗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离别情绪,而是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和祝福。这首诗以情意殷切、韵味深永,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独树一帜。后来纳入乐府,成为流行,久唱不衰的歌曲。
教学目标
1.借助教材,结合课外资料,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2.咀嚼和体悟重点词语的情味,体会作者语言的精妙。 3.有感情地诵读和背诵这首诗,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意。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诵读和背诵这首诗,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意。 教学难点
咀嚼和体悟重点字词的情味,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象,感悟诗人离别的情怀。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词,搜集诗人王维的相关资料,朗诵古诗。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我们先来听一首歌曲《送别》,在这样的一种音乐声中,能不能激起情感的浪花,想起送别的古诗。(播放音乐《送别》)
其实,友情是每个人心中永久的歌。在古人眼里,友情是江上一叶舟,友情是月夜独登楼,友情是庭深小径幽……那么,在诗人王维眼里,友情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诗人王维笔下的一首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
1
2.教师板书课题——送元二使安西。 3.理解课题。
元二:姓元,排行第二,作者的朋友。 使:出使。
安西:指唐代安西都护府。 二、初读古诗 1.了解作者。
王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2.写作背景。
此诗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诗题又名“赠别”,后有乐人谱曲,名为“阳关三叠”。它大约作于安史之乱前,元二奉命出使安西都护府,王维到渭城为之饯行,写下这首诗。
3.结合注音,读通古诗。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4.结合注释,理解古诗。
渭城曲:另题作《送元二使安西》,或名《阳关曲》或《阳关三叠》。 渭城:秦时咸阳城,汉代改称渭城,在今陕西咸阳东北,位于渭水北岸。 朝雨:早晨下的雨。 浥(yì):湿润,沾湿。 客舍:旅店。
阳关:古关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5.反复读古诗,了解古诗大意。
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客舍周围青青的柳树格外清新。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饯别酒吧,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三、感悟古诗
1.宋代大诗人苏轼曾经说过,王维的诗有一个最大的特点“诗中有画”。所以读他的诗一定要一
2
边读一边想象画面。请你读诗的前两句,思考: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你的脑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雨、轻尘、客舍、柳;如烟如雾的蒙蒙细雨,瓦楞青青的旅舍,清新嫩绿的杨柳。
2.这样的画面带给你最直接的感受是什么?从这幅画面中你还品出了别的滋味吗?你是如何体会的?
细雨也好,客舍也罢,总能勾起离人心中淡淡的愁绪,特别是这依依杨柳更是让人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3.作者为什么都不约而同地选择“柳”来表达离别之情呢? 资料拓展:
送别诗 【隋】佚名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送别 【唐】王之涣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这两首诗里出现了相同的景物——柳树,表达了同样的情感——离别。古人赠柳,寓意有二:一是柳与“留”谐音,折柳相赠有“挽留”之意,不忍分别,永不忘怀。二是柳树和其他树木相比,其特点是随地可活,人之去乡犹如木之离土,望其随处皆安,一如柳之随地可活,为之祝愿,而纤柔细软的柳丝则象征着情意绵绵。
诗人王维也正是借柳惜别,借景抒情啊!明白了诗人笔下暗藏着的如此深意, 4.在这样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清晨,诗人王维要送自己的朋友元二到哪里去?
安西;安西与渭城相距3000多公里,横穿了大半个中国。如果用当时最先进的交通工具——马车行驶,需要半年。(出示安西到渭城的地图。)
5.想象元二到达安西之后的境况是怎样的呢?(出示安西阳关的图片。)
3
也许渭城这儿春雨绵绵,安西那儿呢?黄沙满天!也许渭城这儿生机勃勃,安西那儿呢?满目荒凉!渭城这儿有饮不尽甜甜的故乡水,听不完浓浓的家乡话,安西那儿呢?举目无亲,乡音不再有!
6.这幅画中还有人呢,是谁啊?他们正在干什么呢?诗中怎么写的?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7.怎么理解“故人”?结合资料说一说。 故人——老朋友。 资料拓展: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过故人庄》
8.作为好朋友的王维,友人即将离开家乡去到这样的地方不免有些不舍与担心,此时此刻,离别在即,王维是怎么劝酒的呢?为什么?
劝君更尽一杯酒,更——再,尽——完;安西距离渭城3000公里,就算是坐马车,元二也要走上大半年才能到达,更何况这一路去都是茫茫戈壁,人烟荒芜。离别在即,王维的不舍、担忧、祝愿都化作了这杯中的酒,酒有喝尽的时候,可不尽的是王维对元二的深深不舍以及切切担忧。
9.人生自古伤离别,让我们一起闭上眼睛,用心去感受王维对朋友的款款深情吧!再读古诗。 五、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诗人在分别之际写下的诗,我们叫它送别诗。除了我们今天学的这首《送元二使安西》,你还知道哪些送别诗?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4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六、作业布置
背诵《送元二使安西》。
2021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含教学进度表
一.指导思想
本册教材构建了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中以兴趣为先导,时刻注意培养学生对语文喜欢的态度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本学期以此为教学设计的主体理念,在分析教材.学生的基础上制定学期计划。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35人,男生17人,女生18人。从整体来看,我班学生学习热情较高,基本功较扎实,书写端正,朗读有感情。特别是像李响等学生成绩优秀能独立思考问题,常常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但我班差生较多学习上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发挥师生.家长的共同合力,来帮助他们进步。本学期重点针对班级学生特色进行有效的教学,让学生都能认真.细心地学习,提高学习成绩。
三.教材分析 1.内容和编排
本册共有课文十九篇,精读课文十二篇,略读课文五篇,综合性学习两篇。这六个单元,每组由“导语”“课文”“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快书吧”这些部分组成。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口语交际”“习作”各自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语文园地”由三个栏目组成,“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是固定栏目。
本册要求会写120个字。要求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后,以方格的形式排列。教材后附生字表。为便于复习检测生字和积累词语,在课本最后设有词语表”。
2.教材的主要特点
(1)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教学目标。
(2)加强整合,使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
(3)加强导学功能,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口语交际”“习作”的编排,加强指导,明确要求。
(5)语文园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加强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四.教学目标及学习方法
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操;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如何
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品味优美的语言,通过背诵.练笔等形式不断丰富语言的积累。
2.让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着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并为自己
5
是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更为祖国的日益强盛而骄傲。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感悟.表达自己的爱国情,强调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培养学生的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让学生阅读课文,感受文中人物的美好心灵,体会真情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感动,树立讲诚心,动真情,乐意用自己的爱心帮助别人的风尚。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学习作者通过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抒发真情的写作方法。
4.一是感悟人类的生存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密切联系,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引导学生注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运用“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鼓励学生积极行动起来,为地球家园美好的明天,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5.欣赏音乐.绘画.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学习作者是怎样在叙事时展开联想和想象的,是怎样把眼前看到的和内心的想象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学习作者表达感受的方法: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从实际出发,根据各自条件,通过阅读和其他渠道尽可能多地了解各种艺术。
6.初识鲁迅,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懂得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
五.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养成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和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3.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4.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5.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6.学会理解和运用“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读课文时能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等读写方法。
7.能够珍视自己的个人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修能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
8.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做简单的发言。
9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
(二)教学难点
1.继续加强阅读基本功的训练。 2.发现语言规律,学习表达方法。
3.把握每个单元丰富的人文内涵,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落到实处。 4.加强平时练笔的指导,让学生学写活动总结。 六.教学措施
1.教学中努力体现新课标的理念,注意把握同组各部分内容的内在联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且注意结合教学实际情况,使理论和实践融合为一体。
2.在教学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不同的学习情况,适当地有针对性地分层次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杜绝以往简单的“一刀切”的做法。
3.上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内容,广泛参阅教学资料和最新的教研成果,并与备课组的
6
其他老师共同商讨,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的教案。
4.授课过程中,依照设计好的教案,灵活多样地采取各种教学方法,在课堂上营造一种轻松的教学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始终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变为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以提高学习效率。
5.课后,注意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集体辅导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及时复习好所学的新知识
6.认真.及时地批改学生的作业。
7.平时注重向别的老师学习,积极参加备课组的集体备课和教研组的各种教研活动,以此丰富个人的教学经验。
七.后进生转化和优秀生提高措施 (一)后进生转化措施
1.取得任课教师的协助,学生家长的配合(经常上门家访) 2.感情投资
(1)多与后进生交流,了解后进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 (2)对他们取得的成绩及时表扬,让他们树立起信心。 (3)对他们所犯错误和缺点及时指出和批评。 (4)多关注后进生的学习
A.课堂提问.练习多给机会(难度较浅的) B.课后作业的布置与众不同。 C.作业尽量面批
D.利用课余时间辅导功课。 3.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后进生的思想波动较大,各方面表现反反复复,这样教师必须经常不间断进行转化。我相信只要我们教师有一份爱心和耐心后进生一定能迎头赶上
(二)优秀生提高措施
1.加强对优秀生的思想教育。
优秀生学习成绩好,经常得到学生的赞扬.敬慕,家庭.学校宠爱.呵护,这样易使他们产生优越感,总觉得自己已经是很好了,而忽视了自我提高,自我超越的过程。因此,我们要在本学期加大对优秀生的理想教育.人际关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各方面的工作,加强对优秀生的培养和教育。
2.要适当评价,正确引导。
教师对优秀生的评价要有针对性和适当性,对优秀生学习成绩的评价要适当,不能好到极处,也不能不予理睬,要具体公正。对优秀生其他方面的成绩要多注意留心,并指出哪点好,为什么好。教师要有意识地经常和优秀生谈心.沟通,传输一些观念,让他们知道教师赞扬什么推崇什么。如,奉献爱心.关心同学.帮助后进.平等待人.谦虚谨慎.志存高远都是老师推崇和向往的。
3.培养优秀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优秀生应作为班级体中的普通一员,不能越出界外,要树立班级的集体感和荣誉感,要经常组织他们参加集体完成的项目和活动,感受到集体意识和成功的喜悦,让优秀生与他人一道为共同的目标而奋斗,让他们在人与人的不断交流与合作中感受伙伴的友谊和真情,感受到个人力量的微薄,使优秀生愿意与同学交往,取长补短。
4.鼓励学生质疑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牛顿指出:“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安排给学生提问题的环节,
7
创遣造一个让学生积极思维的气氛,让他们不断地去探索.学习.提高。
5.在教学中渗透课外知识
成绩好的学生,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不满足于课内的知识掌握课外的知识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积极性。根据这一特点,可结合课本的知识,适当插入相关的课外知识,并与课内知识融会贯通。使他们在熟练掌握课内知识的同时,扩大知识面,尽量满足优秀生的求知欲望。
6.课余时间为优秀生作学习指导
优秀生在学习中喜欢质疑,可利用课下时间对学习方法进行指导,使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持续,能在无教师指导的情况下,也能学习更深的知识,自己解决疑难问题。
九、教学进度 序号 日期 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3.1-3.5 一 1.北京的春节2 2.腊八粥2 3.8-3.12 二 3.古诗词三首3 4.藏戏1 3.15-3.19 三 习作2 语文园地2 流记(节选)2 3.22-3.26 四 骑鹅旅行记(节选)1 7*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1 3.29-4.2 五 口语交际2习作2 4.6-4.9 六 语文园地2快乐读书吧2 4.12-4.16 七 8.匆匆29.那个星期天2 4.19-4.23 八 习作例文2习作2 4.26-4.30 九 10.古诗三首311.+六年前的回忆1 5.6-5.10 十 12.为人民服务213*.金色的鱼钩1 5.11-5.14 十一 口语交际2习作2语文园地2 5.17-5.21 十二 14文言文二则2 15表里的生物2 16.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2 5.24-5.28 十三 17: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1 口语交际2 5.31-6.4 十四 习作2语文园地2 综合性学习:回忆往事 6.7-6.11 十五 综合性学习:依依惜别 6.15-6.18 十六 期末复习 6.21-6.25 十七 期末考试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