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画教育中的不足及应对策略
作者:李九生
来源:《美术文献》2017年第04期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代表的是具有中华民族独特气质的文化,它是经过历史沉淀后形成的精神文化,而中国画作为其中的一部分,代表的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气质。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中国画的教学体制已经慢慢建立起来,但建立起来的时间尚短,又被各方面因素所制约,导致其在教学实践中出现许多问题。因此,想要中国画传承下去,必须对中国画教学采取相应的策略进行完善,从而提高中国画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中国画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 应对策略 一、引言
中国画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近几年来,国家大力提倡传承、发扬传统文化,故在各大高校实行中国画教学,但是在实施这一项计划的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严重阻碍了中国画的传承与发展。因此,本文对中国画教学在实践中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具体的应对策略。 二、中国画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国内,高校学生是中国画教育的主要对象,大部分学生在进入高校之前对中国画并不是很了解,在进入高校后,也只有对中国画感兴趣的学生才会进行更深层次的中国画课程的学习。之所以将高校学生作为中国画主要的教育对象,是因为高校学生有一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基础,在理解中国画理论上会有一定的优势。即使是这样,在中国画的教学过程中还是有很多问题,阻碍了中国画的发展。
(一)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匮乏,影响学生的传统文化修养
在全国范围内,学校对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课程并不重视,不论小学还是中学,都没有开设相应的课程。即使一些学校有中国画的课程,也没有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有个别学校进行过试点,最后也以失败告终。现在的教育最注重的是学生的成绩、技能,而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审美意识、创作追求等方面的相关培养并没有给予相应的重视,同样也没有要求。由于高考制度存在的弊端,大多数的学生重视追求考试分数,而对传统文学名篇缺少深刻的理解和感悟,这直接导致学生对书、诗、印、画并没有深入的研究和学习,只有浅显的认识。想要创作出有价值的、可以体现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的中国画,创作者必须具备丰富的文化素养,只有精湛的技艺是不够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已经席卷了世界各地,对各国的经济和文化也有一定的影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一部分的中国画同样会受到世界文化的影响,因此想要将中国画发扬光大,就要在保留中国画本质的基础上,不断地与西方绘画融合发展。但是由于中西方在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如民族理念、历史发展等,这导致两种绘画在本质上就有较大的区别,从而使在绘画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表现手法、技术特点等有所不同。这些差异对中国画的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中国画中体现出来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在绘画过程中着重体现的是自然美,人们在中国画作品中可以感受到创作者对“神”的崇敬和追求山水的一种自然的状态。而西洋画讲究的是严格的比例关系以及逼真的光影效果,比较偏重于对极具客观性质的东西的追求。假使中国画和西洋画同时描绘自然风光,两者所呈现出来的作品绝对是迥然不同的,尤其是在绘画方式及表现手法上。因此两种绘画文化在相融时一定会出现很多的问题和矛盾。 (三)美术高考招生制度及教育模式存在问题
现如今,国内高校的招生标准以及制度导致学校和学生不够重视国画方面的基本功培养,从而使国画教学处于被动状态。各地高校在招美术类专业的学生时,要求所有的学生必须考的科目是色彩和素描,这使得所有的考生将主要精力都投入到色彩和素描的学习中,而对国画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失去了学习和训练的热情。最近几年,艺术类考生的文化课高考录取分数已经有所提高,但是相对于普通考生来说,他们的文化课成绩还是偏低的,故艺术类考生的入学门槛较低已然是事实。有一部分艺术类考生之所以学习艺术只是为了进入大学,其自身对艺术并不是很感兴趣,也并不具有艺术特长。
我国关于国画的教学还是采用的传统模式,被动性是其主要的特点。首先,由于在中小学阶段,学校并没有过多地设置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基础教育课程,使学生在后期进行国画的学习时很被动。其次,针对传统国画的教学,教师还是采取“满堂灌”的老套方法,使学生变得不善于思考和创新。另外,在世界多元文化的冲击和融合下,各大高校都建立了西洋画专业,考生们为了顺利考进大学,都去学习西洋画的相关技能和知识,直接导致传统国画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即使有学习国画的学生,也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忽略了国画的精神实质。 三、中国画教育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个国家的实力依靠的不仅仅是经济实力,更重要的是精神文化软实力。如果中国画没有表现出国家的精神和民族的气质,那么“中国画”这个名字就没有实际的意义了。针对传统文化和中国画的教育,我们必须肩负起这个重任,努力构建出一个适合中国画发展的教育体制。 (一)加强传统文化理论教育
将学习经史典籍作为国画教学中必修的一项,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国画的精髓和内涵。如果学生不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就无法理解国画的精神内涵,也就不能体会和掌握国画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艺术精髓。现代国画专业的学生旨在追求绘画技艺的精湛,和他们不同的老一辈国画大师在潜心研究画作的同时,对书法诗文也有很卓越的成就。与西洋画的绚烂多彩相比,中国画重视的是笔墨写意,国画的精髓与核心是笔墨,创作和欣赏国画的重点是意境。所以,对笔墨的教学在国画教学中占着重中之重的地位,在领会国画知识的基础上,掌握其中的“道”,是国画教学的目的。创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要使用笔墨来表达国画的文化内涵和核心思想,而笔墨也可以反映出创作者的思想境界。另外,书法和中国画是相辅相成的,训练和掌握书法,对国画也有很大的帮助。训练书法可以锻炼学生的运笔技法,也可以锻炼学生如何很好地刻画和表达情境。所以笔墨、书法等中国传统技艺可以作为中国画教学的基础课程。 (二)建立完善的中国画教学体制
在国内的教育中,中国画的教学体制已经慢慢建立起来,但由于建立起来的时间还尚短,所以被各方面因素所制约,因此健全和完善中国画的教学体制是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将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国画教学的基础,必须要为学生传授中国文史相关的知识,使学生在学习中国画之前具备良好的文化基础,可以让他们更好地了解、表达中国画的内涵。但由于中国画遭受到世界文化的影响,故想要将中国画发扬光大,在保留其本质的基础上,还要学习一些西方的历史文化知识。学生在了解了中西方文化与绘画理念的差异后,才可以更好地区分开中国画和西洋画。
(三)改变中国画的教学模式
中国画的教学模式和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息息相关,所以中国画的教学模式是目前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广大教师需要运用新型的教学方式,勇于创新,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新型的教学方式有很多种,如情景教学法、激励教学法、兴趣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同时要使用书画真迹的影像资料、文献材料等,将传统文化与中国画的教学融合在一起。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梅花的作品和绘画梅花的相关技法时,可以让学生们先学和梅花相关的古诗词,讲解诗词的意义和内涵,了解诗人的情感,以此来提升学生们对梅花的认识。采用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真实、具体地感受到中国画的艺术真谛,从而培养出新时代的绘画人才。 四、结论
中国画是一种文化传承的符号,同样也是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瑰宝,它不仅可以生动地体现祖国的大好河山,也可以体现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原则和方法,还能够表达民族精神和理想信念,并反映真实的现象。但现在,学生们在进行中国画的绘画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如审美肤浅、修养缺失、画理缺乏等。想要改变这些现状,必须要注重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理论教育,还要建立合理、科学、创新的中国画教育机制,从而使得中国画得以传承和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