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病媒生物预防控制服务资质A级评估标准
一、资质与场所
1.具有有效的营业执照或登记证书。
2.有固定的和功能健全、布局合理的工作场所。
3.有独立的药械库房,通风条件良好,防火、防盗等安全设备齐全,药械摆放整齐、有序,符合安全存放要求。
二、药品与设施设备
1.有适合不同场所和环境使用的杀虫灭鼠药剂与器械。
2.药品应使用具有农药登记证、生产许可证、药效与毒性检验报告等证件齐备的合格产品。
3.不购买及使用国家禁用的药品。
4.药品进货渠道正规,防止假冒劣质药物的购进。
5.配备的办公设备能够满足工作需要。
6.配备的设备设施能满足不同环境和特殊场所的施药要求。其中,不少于10台常量压缩喷雾器、2台电动超低容量喷雾器、3台机动超低容量喷雾器、2台热烟雾机、1台手推式大功率机动喷雾机、1台车载超低容量喷雾机。
7.定期对设施设备进行适当维护、保养,确保设备始终处于完好有效状态,达到规定的技术指标。
8.配有粘鼠板、粘蟑纸、粘蝇条、诱蝇笼、诱蚊蝇灯(器)等害虫与鼠密度监测用器具。
9.操作人员应配有适于不同季节穿着的工作服、工作帽、工作鞋及防护口罩(面具)、护眼镜、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以及手电筒、工具箱等检查与操作用器具。
10.服务用机动车的数量应与防制服务人员数量相匹配,至少每10人配备1辆服务用车。
三、防制人员
1.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不少于6人,其中至少3人具有相关专业(公共卫生、昆虫学、植保学或农药学)大专以上学历,从事有害生物防制工作5年以上。防制操作人员不少于20人且具有初中以上学历,其中至少5人从事有害生物防制工作3年以上。
2 .防制技术人员至少3人经专业技术机构培训取得培训合格证,防制操作人员至少2人经培训取得高级职业证书,至少3人经培训取得中级职业证书,至少5人经培训取得初级职业证书。
3.防制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应通过体检取得健康合格证。
4.全体人员每年接受专业技术机构组织的继续教育学习不少于16学时,公司内部每月员工继续教育学习不少于4学时。继续教育学习的情况应有完整记录。
四、组织管理
1.组织机构健全,设有人力资源、财务、质量控制、药品采购与库房管理、客户信息管理等相对独立的部门,能保证管理和服务工作有效进行。
2.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健全,有关要求明确具体。
a) 各类人员工作职责和岗位责任说明书;
b) 人力资源、财务管理、人员聘用、劳动保护、安全与奖惩等规章制度;
c) 药械管理和使用制度,对药械名称、出入库日期、药械来源、贮存量、使用量、使用场所等内容记录详尽; d) 实验室、饲养室和配药室管理制度,有关实验仪器使用操作说明书;
e) 药品采购与质量保证制度;
f) 设施设备维护与保养制度;
g) 员工继续教育与培训制度;
h) 服务项目、收费标准说明书;
i) 中英文对照有害生物防制服务合同书。
3 .按国家有关标准或规定,制定病媒生物防制服务的各项操作规范和技术要求。
a) 病媒生物防制服务流程;
b) 各类害虫防制服务操作流程与技术规范;
c) 所用药品和器械使用指南与操作技术规范;
d) 各类害虫密度监测技术规范;
e) 害虫抗药性监测技术规范;
f) 服务场所药效及防制效果评估技术规范;
g) 服务场所有害生物防制方案制定指南;
h) 防制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药械引进与使用管理规定;
i) 预防杀虫灭鼠药剂污染环境管理措施。
4.建立起完善的服务质量保证体系,包括服务质量环、质量文件和记录、内部质量审核等内容。
a) 制定服务质量方针和服务质量目标;
b) 规划和确定企业的服务形象和质量信誉;
c) 制定服务质量标准;
d) 编制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如:质量管理手册、程序性文件、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记录表格、报告等; e) 建立服务质量责任制,有完善质控措施和质量管理措施;
f) 设置专职质量监督员,有质控监督记录和抱怨投诉记录;
g)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体系;
h) 建立服务质量客户评定体系;
i) 建立客户服务信息管理系统;
j) 其他证明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的证书或文件。
五、防制能力
1.从事有关部门许可或评定的并,病媒生物防制服务资质B级至少2年以上。
2.具备的人员、技术、药品和设备等条件至少能够承接蚊、蝇、鼠、蟑螂、蚂蚁、跳蚤等8类有害生物的防制服务。
3.具备从事三星级以上(含三星级)宾馆(饭店)、高档写字楼、大中型餐饮店、食品加工厂、医院、学校、商场、娱乐场所,下水道,外环境等不同类型场所与环境的有害生物防制服务的能力,并通过现场防制处理技术考核。
4 .连续两年有害生物防制服务营业额不少于100万元人民币。
5. 能够对服务场所的害虫密度情况及防制效果进行系统监测与评估。
六、服务质量
1.防制操作人员服务时应符合上岗要求,着装整齐,仪表端庄、大方。服务过程中应主动向客户介绍有关防制知识及注意事项,对客户提出的有关技术问题予以耐心解答,不推诿和应付。
2.实施防制前,要对服务场所的害虫密度进行监测,根据监测结果、施药场所的环境状况以及客户的需求,制订防制方案和作业计划,并提前告知客户,征得客户同意和配合。
3防制过程中,防制操作人员能严格按制定的操作规程进行防制, 至少有1名经培训合格的防制技术人员在现场督导,并负责填写服务操作记录,内容包括:施药环境、施药范围和区域、防制虫种、害
虫密度状况、防制方法、所用药物及器械、使用浓度与剂量、施药面积、防制效果和用户意见等。
4.实施防制后,要定期对服务场所的害虫密度情况及防制效果进行监测与评估,以便适时调整防制措施,持续保持和巩固防制效果。
5. 建立各类不同杀虫灭鼠剂现场药效评估档案,为减缓抗性发生,制定轮换用药等科学合理用药措施提供依据。
6.注重引进防制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药械,在防制服务中能优先选择对环境和人体影响最小、无痕迹、无刺激性气味,技术含量高的新型环保药品,高防制科学水平和防制效果。
7.服务质量保证体系运行良好,使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与服务质量标准等措施能予以落实。能通过自查、抽查、客户评价等方式发现防制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收集的有关意见、建议与投诉进行分析和研究,有针对性地制定具体的改进方案和措施,从而使服务质量能得到不断改进与提高。
8.设有固定的24小时服务热线电话。对客户投诉能认真听取、记录,在24小时内对情况进行调查核实,予以答复,并提出处理意见。在48小时内,对核实调查的问题予以圆满解决。
9.防制服务三个月以上,应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相关法规与客户签订服务合同,明确双方责任和义务。合同中应注明防制虫种、防制区域、防制方法(包括用药)、防制标准、防制预期效果以及服务费用的计算依据等。
10.热心参与社会公益性有害生物防制活动,防制服务以质量和信誉赢得客户,不以欺诈、威吓、假借政府部门名义、压低价格等不正当竞争手段取得客户。有关宣传应客观、真实。对外宣传和广告内容应经有关部门审核。
11.所有被服务单位和场所的鼠及害虫密度等指标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12.客户对防制效果和服务质量的满意率能达到95%以上,并有相应记录。
注:全国病媒生物预防控制专家委员会审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