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中地理复习新高考第2讲《地图》讲义练习题附答案

来源:东饰资讯网


第2讲 地图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内容要求 义务教育教学内容建议 1.1掌握地图上方向、比例尺、常用图例1.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常用图例与注记[水平1-4] 与注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1.2学会地图判读的基本方法[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2.1能够根据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归纳某区域的地貌特征[区域认知] 2.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等高(深)2.2能够利用等高线地形图指导人类的线和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水平1生活和生产活动[人地协调观、综合思-4] 维] 2.3能够实地观察不同的地形地貌,并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地理实践力]

[知 识 体 系 构 建]

[主 干 知 识 整 合]

一、地图上的三要素

由上图可知:地图上的三要素包括比例尺、地图上的方向和图例和注记组成。 1.比例尺

(1)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2)特点:在同样的图幅上,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实地范围就越小,但反映的内容越详细,精确度越高。 2.地图上的方向

3.图例和注记

▲珠穆朗玛峰

图中“▲”属于图例,“珠穆朗玛峰”和“8 844.43 m”为注记。

8 844.43 m

[易误辨析] 1.绘制地图时,比例尺是否可以随意选取?

提示 不可以。绘制地图时,比例尺大小的选取需要综合考虑地图所表达内容的详略、所表示地区实际面积的大小以及所绘图的图幅大小等。 二、等高线地形图

1.等高线、海拔和相对高度

(1)等高(深)线:在地图上把海拔(深度)相同的点连成的线。

(2)海拔(绝对高度):地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如图,C、F两点的海拔分别为800米、600米。

(3)相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如图,C、F两点的相对高度为200米。 2.地形部位 部位 A B C D E 地形 山顶 山谷 山脊 陡崖 鞍部 判读方法(等高线特征) 等高线闭合,等高线数值内高外低(一般图中有黑三角图例标注) 等高线向高处凸出,谷线低于两侧 等高线向低处凸出,脊线高于两侧 多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一般图中用“”符号表示 两侧均为闭合的等高线,山谷的最高处,山脊的最低处 3.地形类型判读 高原 山地 丘陵 盆地 平原 等高线特征 中间疏,四周密 较高 密集 稀疏 高,超过500米 较低,一般不高于500米(相对高度小于100米) 海拔 地表起伏程度 起伏不大,边缘陡峭 坡度较陡,沟谷较深 坡度平缓 四周高、中间低 平坦广阔 中间疏,四周密 无限制 稀疏、平直 低,0~200米 [易误辨析]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地形坡度的大小只与等高线的疏密有关吗? 提示 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地形坡度的大小取决于等高距、比例尺的大小和等高

线分布的疏密等因素。 三、地形剖面图

1.含义:地形剖面图指沿地表某一直线方向上的垂直剖面图,以显示剖面线上断面地势起伏状况。

2.意义:地形剖面图是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的。它在平整土地,修建渠

道,建筑铁路、公路和其他工程时,可作为计算土石方量的依据。

考点一 地图

【例1】 (2014·北京文综)下图(a)为某校地理小组设计的校园景观指示牌,图(b)为校园图局部。指示牌在图(b)中的位置是( )

A.① C.③

[尝试自解] ________

[错因诊断] ①不能正确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②不知道比例尺的意义。 [解题步骤] 第一步,获取信息:图像信息“校园景观指示牌和校园图”。 第二步,思维路径:根据a图的指示,找到b图中各景观的位置,指示牌上的数字,就是该位置到各个景观的距离,再按距离分析,如指示牌的位置离地理园最远,可知指示牌在上图(b)中的位置是②。 第三步,筛选答案:B

1.判断方向 常用方法 一般定向法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辨别方向的技巧

B.② D.④

指向标定向法 一般地图上指向标箭头指示正北方向 时针法 海陆轮廓法 俯视图中,结合地球自转方向,北半球逆时针指向东,南半球顺时针指向东 极地为孔雀状大陆表示南极,极地为海洋表示北极 ①东经度增值方向为东,减值方向为西; 经度法 经纬度法 ②西经度增值方向为西,减值方向为东; ③若两地分属东西经,若经度相加和小于180度,东经在东,西经在西;否则东经在西,西经在东 纬度法 ①北纬度增值方向为北,减值方向为南; ②南纬度增值方向为南,减值方向为北 2.比例尺的缩放、图幅变化判读

比例尺变化 变化后的比例尺 变化后的图幅 放大的图幅为原来的n2倍 放大后的图幅为原来的(n+1)2倍 12缩小的图幅为原来的n倍 缩小后的图幅为原来的1将原来比例尺缩小n倍 1为原来比例尺的1-n倍 121-n倍 将原来比例尺放大到n倍 为原来比例尺的n倍 将原来比例尺放大n倍 为原来比例尺的(n+1)倍 1将原来比例尺缩小到n倍 1为原来比例尺的n倍 例:将一张1∶100 000的地图的比例尺放大一倍,则新图的比例尺为1∶50 000,如果保持原来的实地范围大小不变,则此图的大小是原来的4倍(见下图)。若将一张1∶50 000的地图的比例尺缩小1/2,则新图比例尺为1∶100 000,如果保持原来的实地范围大小不变,则此图的大小是原来的1/4(见下图)。

(2018·广东七校联考)读图,完成1~2题。

1.与图乙比较,图甲所示( ) A.比例尺较大,表示的范围较大 C.比例尺较小,表示的范围较大 2.楠迪位于莫尔兹比港的( ) A.西北方向 C.西南方向

B.东北方向 D.东南方向

B.比例尺较小,表示的范围较小 D.比例尺较大,表示的范围较小

解析 第1题,两幅图的图幅大小相等,但图乙所跨经纬度大于图甲,则图甲的比例尺大于图乙,表示的范围小于图乙。第2题,楠迪经纬度大约为(18°S,178°E),而莫尔兹比港经纬度大约为(10°S,147°E),则楠迪位于莫尔兹比港的东南方向。 答案 1.D 2.D

考点二 等高线地形图中的相关计算

【例2】 (2012·全国文综)下图示意某小区域地图。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瀑布的落差为72米。据此完成(1)~(2)题。

(1)Q地的海拔可能为( ) A.90米 C.340米

(2)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 ) A.260米 C.360米

[尝试自解] (1)________ (2)________

[错因诊断] ①不能判断图中的等高距;②不会计算图中高差。

B.230米 D.420米

B.310米 D.410米

[解题步骤] 第一步,获取信息:

文字信息:(1)等高距为100米;(2)瀑布的落差为72米。 图像信息:

第二步,思维路径:

第三步,筛选答案: (1)D (2)C

1.两地间的温差的计算

已知某地的气温和两地间的相对高度,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0.6 ℃/100 m)可计算出两地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差,即:T差=0.6 ℃/100 m×H差。 2.两地间坡度大小的计算

下图AB两地的坡度:tanα=h/L。h为A、B间的相对高度(即BP),L为A、B间的水平距离(即AP)。

3.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

假设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有n条,等高距为d,则陡崖的相对高度ΔH的取值范围是:(n-1)d≤ΔH<(n+1)d。下图有三条等高线重合,所以200米≤ΔH<400米。

4.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曲线数值大小的判读

遵循“大于大数、小于小数”的等值线原理。如图中A地周围等高线数值为100 m,则该地海拔小于100 m,该区域可能为洼地(盆地);同理B区域海拔大于200 m,可能为高地(山丘)。

读下图,完成3~5题。

3.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可能为( ) A.50米 C.60米

B.55米 D.65米

4.图中①②③④附近河水流速最快的是( ) A.① C.③

B.② D.④

5.在图示区域内拟建一座小型水库,设计坝高约13米。若仅考虑地形因素,最适宜建坝处的坝顶长度约( ) A.15米

B.40米

C.65米 D.90米

解析 第3题,图示区域最高点位于东北侧,海拔大于80米小于85米,图示区域最低点位于东南侧,海拔大于20米小于25米,两者之间高差大于55米小于65米,C项正确。第4题,河水流速的快慢取决于坡度的大小,图中四处中,③附近等高线最密集,流速最快。第5题,水库应建在开口较小的山谷处,即图中①②之间的峡谷处,该处目前的河水水位约为45 m,因此该坝的坝顶海拔约为58 m,可据此在图中画出大坝的位置和长度,然后结合比例尺可算出,该坝的坝顶长度约为40 m。 答案 3.C 4.C 5.B

考点三 利用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地貌类型

【例3】 (2016·上海地理)等高线图可以反映一个地方的地貌特征。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单位:m)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主体部分表示的地表景观最可能是( ) A.新月形沙丘 C.三角洲平原

B.山地梯田 D.滨海沙滩

(2)图中河流的流向及河流与水渠的关系是( ) A.河流自南向北流,河流水补给水渠 B.河流自北向南流,河流水补给水渠 C.河流自北向南流,水渠水汇入河流 D.河流自南向北流,水渠水汇入河流 [尝试自解] (1)________ (2)________

[错因诊断] ①分不清常见地貌的等高线差异以及存在的自然环境;②不知道河流补给类型与关系。

[解题步骤] 第一步,获取信息:图像信息“等高线图”。

第二步,思维路径:第(1)题,图示地区海拔较高,等高线分布较均匀,水渠贯穿其中,判断是山地梯田;新月形沙丘的等高线是新月形的;三角洲海拔低,等高线稀疏;滨海沙滩海拔低。第(2)题,图中河流是区域的最低处,水渠是流向河流的;河谷处的等高线是向高处凸出的,可判断河流自北向南流。 第三步,筛选答案:(1)B (2)C

1.主要地貌类型的判读 地貌类型 冲积扇 河流 地貌 峡谷 地形特征 等高线特征 从扇顶端到扇缘,地势逐渐降低,等高线呈圆 厚度逐渐减小,堆积物颗粒由粗变细 形,上密下疏;等高线数值从扇顶端到扇缘逐渐减小 狭长深窄的山谷,两壁陡峻,呈V等高线密集,中间数值小,型或U型 呈锥状耸立的石灰岩山峰 没有基座,呈“簇状”分布的山峰 连座山峰,基部完全相连 有凸出的小圆弧,各地点之间高差很小,有缓坡和陡坡 等高线呈封闭新月形,迎风坡,等高线稀疏;背风坡,等高线密集 蘑菇石基座被高处蘑菇石遮顶部大,基部小,形似蘑菇 挡,用虚线表示;高处用实线表示 等高线闭合,四周数值大,中间小 等高线密集,中间的数值小,若干组环环相套的等高线,山间洼地为圆弧形等高线 两侧大 等高线环环相套,中间数值大,四周数值小 孤峰 喀斯 特地 貌 峰林 峰丛 沙丘 风沙 地貌 风蚀蘑菇 冰川 冰斗 U型分布在高山上部储存冰雪的洼地 冰川下蚀和展宽形成,谷底平坦

地貌 谷 刃脊 角峰 U型谷之间形成的尖锐山脊 冰斗之间类似金字塔形的山峰 两侧大 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凸出 等高线闭合,中心数值大,四周小 2.特殊地貌的判读 (1)火山地貌

图中等高线大致呈同心圆状分布,由示坡线可知海拔由四周向中心升高,但中心处海拔又降低,故可示意为锥状火山,中心为火山口。 (2)梯田

等高线稀疏、密集相间分布,稀疏处为梯田面,海拔相同,密集处为相邻两级梯田的高差。

(3)岱崮地貌

岱崮地貌是山东沂蒙山区特有的一种地貌景观,也称之为“方山”。外形呈圆形、山顶平展,周围山壁如削、峭壁下陡坡逐渐由陡到缓的地貌形态。远处观望,像是戴着礼帽的山头。其景观如下图。等高线由中心向四周递减,先密集后稀疏,中心附近有陡崖,中心处平坦。

(4)地上河

地上河河床底部高于河流两岸而低于两侧大堤,剖面示意图如图a,等高线、等潜水位线如图b,地上河的等高线也可以如图c所示。地上河河流水位高于地下潜水位,河流永远补给地下潜水,其等潜水位向下游凸出。

(5)岭谷相间地貌

山岭处最高点为山峰,山岭处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凸出,而山谷处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凸出,这样的等高线相间排列,即岭谷相间分布。

下图所反映的岭谷相间地貌是由五个山岭、五个山谷所组成。岭谷相间分布的地貌所对应的等高线基本上互相平行。

(6)黄土高原地貌

黄土地貌类型复杂但主要形态由塬、梁、峁组成,地表冲沟发育切割明显。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塬面的等高线稀疏平缓,表示峁的等高线圆润,表示沟谷的等高线密集、狭窄切割细碎,等高线经过谷底时,冲沟顶部弯曲,多数地区呈“V”形。 下面等高线图中,西南部和东北部等高线密集,为黄土梁和黄土沟谷;中部和最

东北部为黄土塬地貌;在黄土塬的基础上东北部还出现有黄土峁。

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局部地貌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6~7题。

6.P、Q、R等值线的数值分别为( ) A.713、714、715 C.715、713、714 7.图示地貌可能是( ) A.风力侵蚀地貌 C.流水侵蚀地貌

B.风力堆积地貌 D.流水堆积地貌

B.711、712、713 D.714、711、713

解析 第6题,Q处等高线以虚线来表示,说明其被遮挡,属于海拔较低的等高线。再根据等值线的规律可判断处Q处数值为713米,依次R值为714,P值为715,故选C项。第7题,该地貌“头大腰小脚大”,为风蚀蘑菇,属风力地貌,选A。 答案 6.C 7.A

考点四 等高线图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例4】 (2017·江苏地理)我国东南沿海某地拟修建一座水位60米的水库。下图为“拟建水库附近地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建设成本最低的水库大坝宜建在( ) A.甲 C.丙

[尝试自解] ________

[错因诊断] ①不知道大坝选址的基本要求;②等高线图判断错误。

[解题步骤] 第一步,获取信息:题干信息“我国东南”;图像信息“拟建水库附近地形示意图”。

第二步,思维路径:甲地两侧等高线为60米,且上游为盆地地形,可建成水位60米的水库;甲地位于峡谷处,大坝工程量小,建设成本低,A项正确。 第三步,筛选答案:A

B.乙 D.丁

(2017·江苏地理)河南淅川是我国南橘北种的最后一站,因其个大、质优、早熟,深受消费者喜爱。下图为“汉中、淅川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

8.与同纬度汉中相比,淅川柑橘上市较早的优越自然条件是( ) A.北部山地阻挡南下冷空气,冬季气温高 B.地处山间谷地,云雾多,气温日较差小 C.位置偏东,受东南季风影响大,降水多 D.临近水库,水体对当地气候调节作用强 9.最适宜种植柑橘的地区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第8题,读图可知,汉中和淅川都处于山间谷地、东西距离较近,北部山地都能阻挡冷空气,且都处于开口向东的山谷,A、B、C错误;与汉中相比,淅川附近有水库,对气候有调节作用,D项正确。第9题,根据“南橘北种最后一站”这一关键信息,推断影响其种植的主导因素是热量。①~④地中①地海拔最低,位于阳坡,热量最丰富,且位于水库附近,水库对气候有调节作用,故①地最适宜种植柑橘,A项正确。 答案 8.D 9.A

考点五 地形剖面图及其应用

【例5】 (经典高考题)某山区的一所学校,拟组织学生对附近公路的交通流量进行调查。读图,完成(1)~(2)题。

(1)在E、F、G三个地点中,能目测到公路上H点经过车辆的是________。 (2)试用地形剖面图解释你所作的判断,并作简要说明,图画在下面的框内。 [尝试自解] (1)________

(2)

[错因诊断] ①错误认为站在高处都能看到低处;②不会绘制地形剖面图。 [解题步骤] 第一步,获取信息:题干信息“绘制地形剖面图”;图像信息“E、F点位于山谷”“E、F与公路之间为山脊”“H位于公路上”。 第二步,思维路径:先绘制G、H两点间的剖面图,再说明理由。

第三步,写出答案:(1)G (2)从地形剖面图中可以看出H点和G点之间没有障碍,

从G点可以清晰地看见H点。

1.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步骤

第一步:确定剖面线。在等高线图上画出一条剖面线(可能为已知,如下图中的A-B)。

第二步:建坐标。纵坐标表示高度,横坐标表示水平距离。

第三步:确立比例尺。垂直比例尺一般是原图的5、10、15、20倍,倍数越大,起伏越明显;水平比例尺与原图一致。

第四步:描点。将剖面线与等高线的所有交点(或仅描关键点,如最高点、最低点)按其水平距离和高程转绘到坐标图中。

第五步:连线。用平滑曲线将各点顺次连接,注意相邻两点间的升降趋势(如下图中8′、9′两点高度相同,两者之间为河谷,地势较低)。AB间的剖面图如下:

2.地形剖面图的基本判读方法

(1)判断地形剖面图是否准确的关键点(如下图)

(2)判读地形剖面图,主要抓住以下“三看”

①看起止点海拔是否准确:A在200~250 m之间,B在250~300 m之间。 ②看极值点是否准确:a在250~300 m之间;b在150~200 m之间;c在350~400 m之间。

③看地势起伏是否一致:从A到B经过了升高—降低—迅速升高—缓慢降低的过程。

3.地形剖面图中的通视问题

通视问题可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如果过已知两点作的地形剖面图无障碍物(如山地或山脊)阻挡,则两地可互相通视。常见的有以下两种情况:

(1)根据坡度陡缓情况。从山顶向四周,等高线先密后疏,为“凹坡”,可通视;等高线先疏后密,为“凸坡”,“凸坡”容易挡住人们的视线(图1)。

(2)是否穿越较高的山丘(山脊)。如果穿越较高的山丘,山丘后的地方即使地势再降低,也会因为地形阻挡而无法看到(图2)。

(2014·上海地理)读某地区等高线示意图(单位:m)和地形剖面图(单位:m),

回答10~11题。

10.左图中剖面线AB和MN的交点在右侧两剖面图上所对应的位置分别是( ) A.①和③ C.①和④

B.②和③ D.②和④

11.若该区位于一个拟建水库的库区内,当最高蓄水位达海拔150米时,图示范围内将出现( ) A.一个岛 C.三个岛

B.两个岛 D.无岛

解析 第10题,交点为鞍部。AB线大致沿山谷到鞍部的剖面,故鞍部为最高点,选②;MN线是沿山峰到鞍部的剖面,鞍部为最低点,故选④。所以答案为D。第11题,该地区最低海拔是100米,最高蓄水位海拔是150米,蓄水区只局限在河谷地带,无岛屿出现,选D。 答案 10.D 11.D

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1.2018年10月1日上午10时(北京时间),张亮在华北地区某市一公园内游玩。甲图为公园内十字路口附近的导游图,乙图为张亮拍于此路口的照片。

据图推测张亮去往甲图中洗手间的最近路线应选择乙图A、B、C、D中的哪条线

路?为什么?

答案 B线路。根据太阳视运动规律可以知道北京时间10点太阳位于东南方向,则人影指向西北方向。乙图中人影方向与C所指2方向一致,则C指向西北方向,对照甲图可知洗手间位于西南方向,故张亮应选择乙图中的B线路。

小明在纸上绘制了所在学校的平面图(学校长500 m、宽240 m)。每周一全校师生都会在广场上举行庄严的升旗(国旗与太阳同时升起)仪式。据此完成1~2题。

1.小明所在学校( )

A.从广场向正西方向走可直达校门 C.喷泉位于办公楼的东北方向

B.教学楼Ⅰ位于教学楼Ⅱ的北面 D.夏至日升旗时旗杆影子朝向校训牌

2.小明绘制该平面图时用的纸为B3纸(51.5 cm×36.4 cm),其绘图时用的比例尺最可能为( ) A.1∶100 C.1∶10 000

B.1∶1 000 D.1∶100 000

解析 第1题,根据指向标可知,校门位于广场的东北方向,教学楼Ⅰ位于教学楼Ⅱ的东南方向,喷泉位于办公楼的东北方向,夏至日日出东北,旗杆影子朝向西南。第2题,该学校长500 m、宽240 m,要绘制在B3纸上,通过计算可知,用图上距离50 cm代表实地距离500 m最合适,比例尺为50/50 000=1∶1 000。 答案 1.C 2.B

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2.新疆牧民季节性地转场在冬、夏牧场之间。下图为新疆某地冬、夏牧场分布示意图。

分析图中四条转场线路的合理性,选出最合理的线路。

答案 路线①部分路段等高线密集,因而坡度十分陡峭,不合理。路线②经过山脊,不合理。路线④经过了山顶或山间小盆地,该地区地势起伏较大,不合理。路线③沿着山谷,有牲畜饮用水源,等高线分布比较均匀,坡度较和缓,故选③。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等高线,读图完成3~4题。

3.陡崖A处的高度为( ) A.10米 C.20米以上

B.20米 D.20米以下

4.公路选择在该地形区通过的原因是( ) A.该部位是山脊,地势较高 C.该部位是鞍部,地势较低

B.该部位是山谷,工程量较小 D.该部位岩层软弱,易于开挖

解析 第3题,陡崖A处有3条等高线重合,根据计算公式可得到其相对高度为20~40米之间。第4题,交通线路如果必须穿越山区,往往选择鞍部位置,因为其地势较低。 答案 3.C 4.C

主观题增分策略(二)

区域地形特征的描述常有以下三种情况:

地形特征的描述

一是根据区域地形图分析该区的地形特征; 二是根据区域等高线图分析该区的地形特征;

三是通过地形特征分析对地理环境影响。在高考中,常以“对气候或对河流的影响”等角度出现。

(2017·海南地理)阅读图示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图中示意巴拉圭位置及地形。

归纳巴拉圭的地形特征。(6分) [样卷评析]

[标准答案] 地势较低,海拔在500米以下;以平原为主;地势自巴拉圭河(中部)向两侧逐渐升高。

命题方向 地形 类型 满分术语 平原、高原、山地、丘①地形以××××为主; 陵、盆地 ②主要分布在××地区 ①地势××高××低、地势自××向××倾地势 斜; ②地形崎岖(平坦)或地面起伏大(小) 海岸线 特殊地貌

①岸线平直; ②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岛屿等 喀斯特地貌发育、冰川地貌发育 1.(2015·四川文综)阅读材料,回答下题。

材料 “蓉欧快铁”运行线路图(图a);甲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图b)。

据图b,描述图a中甲区域的地形特征。

解析 根据图b中的海拔高度分析,该地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结合图中经纬网判断,在西南部和东北部,等高线较稀疏,是高原分布区,山地主要分布在中部地区,地势起伏大,西南高,东北低。

答案 高原、山地为主;高原分布在西南(南)部和东北(北)部,山地主要分布在中部;地势起伏大,西南(南)高,东北(北)低。 2.(2018·北京西城区一模)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概述广西地形、地貌的分布特征。

解析 由图中海拔高度可知,图中的西北部地区大于1 000 m,是山地;中南部海拔在0~500 m之间,是丘陵、平原;该地区石灰岩广布,典型地貌是喀斯特地貌,沿海地区受海洋影响大为海岸地貌。

答案 山地分布在西北部;平原、丘陵分布在中南部;海岸地貌分布在北部湾沿岸;岩溶地貌分布广。

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地形图是地面上海拔相等的各相邻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图,是反映区域地形特征的主要形式。主要考查等高线的数值变化规律、疏密分布特点及其对应的地形类型和地势变化等知识,以虚拟区域或具体区域为背景材料考查不同区域的地形差异及其对人类生产(工农业生产、交通等)、生活活动的影响等。

[获取信息]

本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分布图,读图可以得到如下信息:①处有山峰符号;②处等高线向低值方向凸出;③处等高线向高值方向凸出;④处周围海拔数值较高,中间海拔数值较低;⑤是指向标,箭头指向北。

[解读信息]

(1)看等高距,推断数值:据图中等高线的数值,可推断等高距为200米,故乙村落海拔小于300米,大于100米。

(2)看地形部位:①处等高线闭合,中间有山峰符号,故可判断数值向里增大,推断朝阳峰的海拔大于1 300米,小于1 500米;②处等高线向低值方向凸出,为山脊;③处等高线向高值方向凸出,为山谷;④是盆地地形。

(3)辨别方向:根据指向标,可以判断河流流向及城镇村落等的相对方位,如图中AB段河流先自北向南流,后流向东南;丁村落位于乙村落的西北方向。 (4)判断地形类型:图示地区大部分海拔高于500米,故地形以山地为主。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对于所有等高线地形图来讲,其判读方法具有一致性,一般从以下五个方面判读。 读图五 方面 读数值 范围 读延伸 方向 读疏密 程度 读图内容 ①区域地势起伏大小 ②海拔最大值、最小值 区域等高线整体大致凸出方向 ①坡度陡缓——密陡疏缓 ②坡面凸凹:高疏低密判读区域地形特征,判断坡向(迎风坡、背风坡、阳坡、阴坡) 农业:陡坡种水土保持林,缓坡修梯田 工程建设:为使道路平坦,公路分析、解决问题 ——凸坡,高密低疏——尽量沿等高线修建,“之”字形凹坡 道路也是为了降低坡度 读弯曲 状况 ①山脊:凸向低处 ②山谷:凸向高处 判断河流流向: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 ③鞍部:正对的两山脊等导致局部等温线弯曲:山谷地势高线之间的空白部分 低,气温较两侧高,等温线凸向温度低的方向;山脊相反

读局部 闭合 ①山顶、山峰:中间高四判读局部海拔高度大小或高度范周低 ②盆地、洼地:四周高中间低 ③表示高度不在正常范围,判读规律:“大于大的”或“小于小的”, 围或高差等

考法一 等高线地形图与景观图综合判读

1.(2019·天津红桥一模)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和景观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C处地形部位的名称是( ) A.山峰 C.陡崖

(2)符合图中信息的是( ) A.图中最高山峰南坡比北坡陡 B.两座山峰的相对高度是200米 C.EF段河流的流向是自东北向西南 D.两座山峰的实际水平距离是150米

解析 第(1)题,图中C位于两个山峰之间的低地,应该是鞍部。第(2)题,图示最高山峰海拔为720米,该山峰南坡等高线较北坡稠密,则南坡坡度大于北坡,故A正确;两座山峰的相对高度是210米,故B错误;图中河流EF段的流向为自西北向东南,故C错误;根据水平比例尺,可知两座山峰的实际水平距离大于150米,故D错误。

B.山谷 D.鞍部

答案 (1)D (2)A

考法二 等高线地形图判读与计算

2.(2018·滨州模拟)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简图,该区域东面临海,据此完成(1)~(3)题。

(1)图中河流流向为( ) A.先由西向东,再向东南 C.先由东北向西南,再向南

B.先由南向北,再向东北 D.先由东南向西北,再向西

(2)图中村庄夏季能看到而冬季看不到海上日出的是( ) A.甲村 C.丙村

(3)图中陡崖顶部P点( ) A.海拔可能为450米 C.可直视丙村

B.距丁村的水平距离约为600米 D.距陡崖底部垂直距离可能为398米 B.乙村 D.丁村

解析 第(1)题,根据等高线,结合指向标即可判断河流方向。也可利用河流处等高线的弯曲来判断流向。第(2)题,要注意材料中说到我国某区域即确定为北半球,题干中提到的是冬季海上日出。因为北半球冬季海上日出为东南方向,丙村受山体阻挡,不能看见日出。甲位于东南坡,乙位于山脊,丁位于东坡,这三个村地势向东南方向逐渐降低无遮挡。第(3)题,P处海拔范围是500~600米;距丁村的水平距离大约700米(可借助比例尺量算);与丙村之间有山脊阻挡,不能直视;D项其实是陡崖相对高度计算,可以用(n±1)×d算;也可用顶部和底部高度范围相减计算,即(500~600)-(200~300)=(200~400),陡崖相对高度范围是200~400米。

答案 (1)B (2)C (3)D

一、单选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

(2019·南昌二中联考)如图是车载导航仪面板示意图,行驶中始终显示车头朝上,指向标箭头随行车方向而转动。据此回答第1题。

1.汽车在前方左拐弯后,导航仪上的指向标箭头朝向为( ) A.左上 C.左下

B.右上 D.右下

解析 根据图中指向标,汽车在前方左拐弯后,车辆行驶方向是西南方向。行驶中始终显示车头朝上,即指向标中西南方向朝上,导航仪面板上的指向标箭头朝向为正北方向,指向右下方,D项正确。A、B、C三项错误。 答案 D

(2018·浙江4月选考)某地理课外活动小组制作专题地图,运用GIS技术打开河流、城镇两个图层,图层中十字星的经纬度相同。完成下题。

2.如果将两个图层叠加,所得地图为( )

解析 需要注意的两幅图的图幅面积相同,但是由于比例尺不同,第二幅图的比例尺是第一幅比例尺的二分之一,因此代表的实地范围较大,所以,当两幅地图进行叠加时,两幅地图的比例尺需要统一。如果图二的比例尺扩大到与图一相同时,图示中各点之间的图上距离会增大到原来图上距离的二倍,A、C错误。结合图中河流的形状可知B错误,D正确。 答案 D

(2014·重庆文综)下图示意某GIS软件显示的某校部分建筑分布的地图窗口及其属性(如用途、建筑面积、建筑高度等)的浏览窗口(面积单位:m2;高度单位:m)。读图,完成3~4题。

3.若图中浏览窗口中的建筑物属性与地图窗口中的图形对应,此时浏览窗口中选中的对象对应的图形是( ) A.① C.③

B.② D.④

4.若在该GIS软件中量算到学校局部用地的长为300 m、宽为220 m,要将此用地的平面图用1∶1 000的比例输出,则选用纸张幅面最小的是( ) A.A4纸(29.7 cm×21 cm) B.B4纸(36.4 cm×25.7 cm) C.A3纸(42 cm×29.7 cm) D.B3纸(51.5 cm×36.4 cm)

解析 第3题,据图可以看出,浏览窗口中选中的内容为喷水池,其建筑面积最小,对比可知④为喷水池,而①为食堂,②为教学楼,③为学生宿舍。第4题,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由题干可知,平面图所采用的比例尺表示图上1 cm代表实地距离10 m,故该学校局部用地的长和宽在图上的长度应分别为30 cm和22 cm,对比各选项即可判断出B选项符合要求。 答案 3.D 4.B

(2018·江西南昌二模)下图是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及相应的地形剖面图,图中

甲、乙两图表示的实际范围完全相同(乙图等高线被省略),根据两图绘制的地形剖面图在形式上存在差异。据此完成5~6题。

5.乙图比甲图( ) A.比例尺更小 C.等高距更小

B.比例尺更大 D.等高距更大

6.在实际地面上,E、F、M、N四地海拔的关系是( )

①E、F海拔一定相同 ②E、F海拔可能不同 ③M、N海拔一定相同 ④M、N海拔可能不同 A.①③ C.①④

B.②④ D.②③

解析 第5题,图中甲、乙两图表示的实际范围完全相同,图幅相同,所以两图的比例尺相同,A、B错。根据剖面图曲线,甲图剖面线平直,乙图剖面线弯曲较多,说明乙图比甲图等高距更小,对地表起伏表示的更详细,C对,D错。第6题,根据图示中的等高线,E在550米线上,F在550米线下,M、N在同一海拔高度线上,在实际地面上,E、F、M、N四地海拔的关系是E、F海拔可能不同,①错,②对。M、N海拔一定相同,③对,④错。D对,A、B、C错。 答案 5.C 6.D

下图是黄土高原局部黄土分布等值线图,实线是黄土表面等高线,虚线是黄土底面(基岩表面)等高线(单位:米)。读图,完成7~8题。

7.甲地黄土层的最大厚度可能达到( ) A.29米

B.31米

C.39米 D.41米

8.图示区域内,进行新农村建设最合理的区位是( ) A.甲 C.丙

B.乙 D.丁

解析 第7题,甲地黄土表面高度820~840米,底面高度800~820米,最大厚度不超过40米,选项C正确。第8题,排除沟谷,陡坡因素,丁地等高线最为稀疏,地形平坦开阔,为合适的地点。 答案 7.C 8.D

(2016·江苏地理)5月初,几位“驴友”到我国东南部某山区旅游。下图为该山区地形示意图,图中①~⑥处为露营和观景的备选地点。读图回答9~10题。

9.最适宜作为露营地的是( ) A.① C.③

10.最适宜观日出的地点是( ) A.③ C.⑤

B.④ D.⑥

B.② D.④

解析 第9题,②地位于山谷附近,并且等高线稀疏,地形平坦开阔,最利于作为露营地。而①地位于河谷,易受水灾;③地位于陡崖处,不安全;④地位于山顶附近,气温较低,地势较陡。故选B项。第10题,5月初,我国日出东北方向,先根据指向标判断日出方向为东北,再由等高线可判断出⑥地地势高,其东北方向无遮挡物,是最宜观日出的地点。因此选D项。 答案 9.B 10.D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

(1)描述图示区域内的地形、地势特征。(4分) (2)说出AB河段的河流流向。(4分)

(3)某同学在登上当地最高的朝阳峰时,看不到甲、乙、丙、丁中的哪个村镇?请简述理由。(6分)

(4)甲、乙、丙、丁四个村镇中,哪一处发生滑坡的可能性更高,请说明原因。(6分)

解析 第(1)题,结合图中等高线数值的大小及其变化特点可描述出其地形、地势特征。第(2)题,根据图中指向标确定出图示区域的方位,然后判断AB河段的流向。第(3)题,某同学在登上当地最高的朝阳峰时,看不到丁村镇,因为有山脊阻挡视线。第(4)题,滑坡多发生于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的地区。丁处是四处等高线最密集,坡度最陡的地方,因此发生滑坡的可能性最大。 答案 (1)盆地地形,地势中间低四周高。 (2)先由北向南流,再向东南流。 (3)丁。有山脊阻挡视线。

(4)丁。原因:丁处附近等高线密集,该处的山体坡度大。 12.读图,完成下列要求。(20分) 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地等高线图。

(1)分析水库大坝建在P处的原因。(6分)

(2)试从气候、河流水文特征两方面分析该区域建水库的原因。(6分) (3)根据图上信息,分析图中公路选线的主要区位条件。(4分)

(4)某同学通过对该地区考察发现B地植被长势比A地好,试分析产生此现象的原因。(4分)

解析 第(1)题,坝址通常选择在“口袋”地形的峡谷口,筑坝的工程量小,且库区蓄水量大。图中P处符合这样的筑坝条件。第(2)题,水库的主要作用是蓄水。从气候分析,该地属于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大;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所以修建水库,可以在降水多的时间储存水。从水文特征分析,河流流量大,且流量变化大,修建水库可以调节径流量。第(3)题,从地形条件分析,图示公路线所经地区,地势平坦,工程量小,造价低;从社会经济条件分析,经过城镇,客、货运量大,可以满足人们的需求。第(4)题,图示区域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受东亚季风气候的影响,夏季盛行来自海洋的东南季风,降水较多。根据等高线判断,A地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坡,等高线较密集,且位于阴坡,其水分条件、光照条件较B地差,土层薄于B地,所以其植被长势较B地差。

答案 (1)位于峡谷,建坝工程量小;上游小盆地利于蓄水;集水区域较广。 (2)地处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大,河流流量大;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流量变化大。

(3)地势平坦,工程量小,造价低;经过城镇,客、货运量大;满足沿线居民出行需要;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

(4)A地位于东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B地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A地坡度较陡,土层较薄;B地坡度较缓,土层较厚。如何学好高中地

理?

一、字头记忆法

【释义】即从同类地理知识中分别提取字头,编成简短话语进行记忆,这种字头法,简化知识,利于增强记忆。 二、综合法

【释义】认识地理特点的过程,绝大多数情况下,要在分析要素特征和各部分联系的基础上加以综合。 三、用地图学地理法

【做法】首先,要利用好教师在课堂上展示的挂图。教师指图讲课时,学生一定要注意看图,不要自己看书,或是做别的事情。教师指图讲课,事先是经过充分备课的。他会把图中的知识直接指给学生,避免学生费时间走弯路地自己去查找。

四、谐音记忆法

【释义】即把枯燥的数据换成有趣的文字加以记忆。 五、识图记忆法

【释义】即通过看图、填图、用图来记忆地理知识。首先要掌握地图知识技巧,如辨方向、量算距离、识别地势高低、熟悉主要图例、了解经纬网等,练好看图的基本功。 六、简化地图法

【释义】简化地图法是根据学习的需要,把地图作简化处理,删去大量繁杂的图例,只保留有关知识的信息的方法。通过简化图的构思设计,达到突出重点、有利记忆和反映动态、易于理解的目的,并更深刻地揭示地理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规律。

七、归类记忆法

【释义】纷乱的无条理的事物是不容易记忆的。我们把事物做一点理顺和归类,记忆起来就比较方便。如山脉、河流、岛屿、湖泊等分别归类在一起,再进行记忆就比较容易。 八、比较法

【释义】它用于对同类地理事物或具有相似特点的地理事物问,进行异同比较。比较总是根据一定目的,按确定标准作比较,常用形式是列表。

比较法对理清知识很有帮助,例如学了七大洲的地形特点之后,可按海拔、地形起伏、地形种类和分布立项作比较。 比较法一般要同其他方法相结合,才能揭示事物的特征、规律和联系。例如要认识我国东部河流汛期自南向北的变化规律,用比较法易理解。

地理知识内容十分丰富,实践性强,应用性广,学习时要紧密结合、密切联系周围的事物和现象、当地和国家的经济发展、国内外的时事热点等,让学习更贴近生活实际,更为鲜活有趣。还要尽可能地走进大自然、走入社会,亲身感受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和现象,将书本、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能力在野外观察和社会活动中得到应用,培养观察分析、活学活用、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实践创新的能力。

最后我想在说一个问题,有的同学们觉得地理特别抽象和生活没太大关系,我想说,生活之中处处有地理,时时有地理,例如阴晴冷暖,昼夜更替,日长日短,抽洗脸池子按钮的旋转,冬夏季节影子长短等等,都有地理的影子,因此地理就在我们生活中,它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学好地理其实真的不难,大家一起努力加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