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 枣庄学院学报 Dec.2016 第33卷第6期 JOURNAL OF ZAOZHUANG UNIVERSnY V01.33 N0.6 超越魔幻现实主义 一莫言笔下的怜悯现实主义 柳寒星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北京100871) [摘要】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瑞典文学院颁奖辞的关键在于“魔幻现实主义”。但是这种解释不足以说明莫言的文 学世界,而且“魔幻现实主义”本身有其内在的局限性,所以莫言获诺贝尔奖后的研究应该超越“魔幻现实主义”。莫 言作品一直带有对弱势群体的怜悯,这种怜悯造就了莫言作品的独特风格,即怜悯现实主义。最能体现莫言的怜悯现 实主义的一点就是他一直在作品中对残缺人物的着力描写,因此通过对莫言小说中残缺人物的研究,可以探索出“怜 悯现实主义”诞生的可能性。 [关键词】莫言;魔幻现实主义;怜悯现实主义;残疾人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077(2016)06—0045—07 2012年10月10日,中国作家莫言获 莫言文学的独特性产生疑问。在对这种疑 得诺贝尔文学奖,瑞典文学院表明莫言获 问的解释当中,认可度较高的主张如-V: 得诺贝尔奖的根据在于莫言的魔幻现实主 “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是中国特色的魔幻 义④,评价的要点是:“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 现实主义,在中国传统文学艺术中就有非 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 常强的魔幻现实主义特点”。“中国特色 莫言的作品当中评价最高的是《丰乳肥 的魔幻现实主义”还是从瑞典学院的评价 臀》,因为《丰乳肥臀》最能体现魔幻现实 依据下发展而来的,但是“魔幻现实主义” 主义。《丰乳肥臀》本来是文学界非常有 其本身具有内在的局限性,最有代表性的 争议的作品,以前也没有得到十分肯定的 局限女口-V: 评价,所以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研究 ①马尔克斯因魔幻现实主义成名,并 者应该重新审视他的作品。莫言获得诺贝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把非常丰富的南美文 尔奖后,“魔幻现实主义”已经成为其研究 学定型化和典型化。在世界上依据魔幻现 的关键词,“魔幻现实主义”在定义莫言文 实主义而被定型4t:的南美文学需要超越, 学时是恰当的吗?笔者将从这个疑问开 这种影响让后代南美作家也一直面临着深 始,寻找莫言获得诺贝尔奖的明确的合理 深的焦虑。 I生。 ②马尔克斯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和 魔幻现实主义的备受关注,反映出以西方 一、超越“魔幻现实主义” 为中心的东方主义(Orientalism)式的偏 2012年瑞典文学院对莫言的评价颇 见。 受争议。除了批评莫言是官方作家以外, 将这些局限与莫言获奖联系起来的 最有争议的是,魔幻现实主义来源于马尔 话,我们能预测今后的两大问题,即: 克斯的作品,因此这种评价会导致读者对 ①莫言的中国特色的魔幻现实主义使 [收稿日期12016—09—29 【作者简介】柳寒星(1979一),女,韩国首尔人,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博士在读,主要从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45・ 枣庄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 中国文学在世界上受到瞩目,但是IN时会 和“人道主义”表达个人感情,但是二者与 导致在世界舞台上中国文学的定型4k:。比 如电影《卧虎藏龙》式的中国武侠片在西 方获得成功,但这部电影的成功导致中国 电影的印象被代表化和定型4t=,致使许多 莫言的作品风格有很大的距离,对莫言的 手法最合适的定义还是“怜悯现实主义”。 那么“怜悯”到底是什么呢?怜悯是对 弱者产生的一种情感,是把自己跟弱者视 丰富多彩的其他类别的中国电影被忽视。 ②以西方为中心的东7J"主义(Orien・ talism)式的偏见使得莫言获得诺贝尔奖。 为同一从而产生可怜的情感。有时对他者 的怜悯会成为对自己的怜悯,怜悯本就基 于对人类的爱。莫言一直对非主流群体怀 在这样的语境之下,我们在莫言的作品世 界里继续强调中国的国家性或者地域性已 经具有内在的局限。 魔幻现实主义本身就具有其不可忽视 的局限性,因此需要超越魔幻现实主义的 研究。莫言文学的整体风格还是现实主义 的,民间和非主流生活在他的笔下被描写 得很透彻,但是他独特的Nt,格能以“魔幻 性”来解释吗?莫言作品里的确有“魔幻” 的性格,但反观莫言历来的作品,可发现一 以贯之的侧重点是他对非主流和弱势群体 的关・ 。 他所塑造的人物中被历史排斥的弱势 群体,包括女性和残疾人等,一直反映出对 弱者的怜悯,他的这种怜悯也扩大到了 ̄,-j- 整个人类的爱,这一点就是莫言现实主义 的精髓和特点。他对人类的爱和怜悯达到 与以前的人道主义作品不一样的境界。所 以莫言作品的重点不在于“魔幻性”,而在 于他的“怜悯性”。而且诺贝尔奖本来的 创立理念在于x,l-整个全人类的爱,在阐释 莫言获奖的根据时,“怜悯现实主义”比 “魔幻现实主义”更加合理。 二、怜悯现实主义的诞生 “怜悯现实主义”是在莫言笔下诞生 的独特的现实主义,也许有人质疑如何能 将“ I ̄'IN”和“现实主义”两个词结合在一 起,毕竟两个词语在语义上的确有相冲的 地方然而“魔幻”和“现实主义”也是完全 相反的概念,但是并不妨碍两个概念的结 合,诞生了独特的文学手法。而且,严格来 讲“现实主义”是没有任何感情的,他只将 世界的真实客观地描写出来,“浪漫主义” ・46・ 有怜悯之心,现在他虽是成功的作家,但仍 明确自己是属于民间的、属于普通老百姓 的。他的怜悯不是由精英意识所生发,而 是从跟弱者平等的IN理心而生的,所以更 有价值。莫言的作品里一直有社会的最弱 者——残疾人的登场,他作品中的残疾人 积极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从中能看到 莫言对残疾人的怜悯。他对残疾人不作伦 理道德上的要求,反而刻画他们自私的一 面,所以诞生了暖和孙不言这样的人物。 莫言曾在《捍卫长篇小说的尊严》里解释 过,他-/A为的长篇小说的关键在于“大悲 悯”,原文如-V: 大苦闷、大抱怨、大精神、大感悟, 都不必展开来说,我只想就“大悲悯” 多说几句。近几年来,“悲悯情怀”已 成时髦话语,就像前几年“终极关怀” 成为时髦话语一样。我自然也知道悲 悯是好东西,但我们需要的不是那种 刚吃完红烧乳鸽。又赶紧给一只翅膀 受伤的鸽子包扎的悲悯……《圣经》 是悲悯的经典,但那里边也不乏血肉 模糊的场面。佛教是大悲悯之教,但 那里也有地狱和4"-人发指的酷刑…… 《金瓶梅》素负恶名,但有见地的批评 家却说那是一部悲悯之书。这才是中 国的悲悯,这才是建立在中国的哲学、 宗教基础上的悲悯……只有好人的小 说不是小说。即使是羊羔,也要吃青 草;即便是小鸟,也要吃昆虫;即便是 好人,也有恶念头。站在高一点的角 度往下看,好人和坏人,都是可・t4"-的 人。小悲悯只同情好人,大悲悯不但 柳寒曼超越魔幻现实主义——奠言笔下的怜悯现实主义 同情好人,而且也同情恶人。③ 华编造出来的。描写政治、战-q,-、灾 荒、疾病、意外时间等外部原因带给人 莫言在这里一直强调他坚持的悲悯跟 的苦难。把诸多苦难加诸弱小善良之 通常意义上的悲悯不同,所以在他的笔 身,让黄鼠狼单咬病鸭子,这是煽情催 -V,因感到低人一等而施加暴力的恶人孙 泪影视剧的老套路,但不是悲悯,更不 不言-tO,令人同情。这就是没有虚假的、现 是大悲悯。只描写别人留给自己的伤 实上的真正的悲悯,也是莫言一直对待自 痕,不描写自己留给别人的伤痕,不是 己小说里人物的态度。笔者把莫言要体现 悲悯,甚至是无耻。只解释别人心中 的这种悲悯看为怜悯,这就是“怜悯现实主 的恶,不袒露自我心中的恶,不是悲 义”成立的基础? 悯,甚至是无耻。只有正视人类之恶, 至于“现实主义”,则是把现实客观化 只有认识到自我之丑,只有描写了人 后,不带任何情感、真实地体现社会现状的 类不可克服的弱点和病态人格导致的 手法。莫言对社会的观察很透彻,女性这 悲惨命运,才是真真正ay_的悲剧,才可 一弱势群体和残疾人的残酷历史在《丰乳 能具有“拷问灵魂”的深度和力度,才 肥臀》里被描写得非 ̄4--/=细,所以有人说莫 是真正的大悲悯……悲悯,是一4"-极 言带有残酷现实主3Z.的倾向,但是这种残 其复杂的问题,不是书生的臆想。 酷也是从他的怜悯中生出的,他意在揭露 弱势群体所面临的被排斥的残酷现实。 这里能看到莫言所构想的的悲悯跟理 所以“怜悯现实主义”的前提是作者 想主义差得很远,而且也能看到他关注“人 在现实主义的手法下,x,l弱者带有情感地 类不可克服的弱点和病态人格导致的悲惨 进行人物创造时而成立的。所以说,非残 命运”,因此他自然关注社会边缘人和弱势 疾人的莫言写残疾人,还是符合怜悯现实 群体,产生独特的“怜悯现实主义”。 主义的条件的。而且这跟“人道主义”不 一样,人道主义里面有绝对性的含义,也带 三、怜悯现实主义和残缺人物形象 有些精英主义的色彩,而且很感性化。如 莫言笔下的怜悯现实主义成立的最大 戴厚英的《人啊,人》,主人公即使受苦,x,l 依据,便是作品中残缺人物的形象。从他 他人也不会怨愤,这是极其理想化的描述。 早期到现在的作品当中,一直有残缺人物 莫言的作品风格跟这些人道主义氛围完全 的登场。其实在写实主义的基础上出现的 相反,他的人物总是对善恶没有完全的把 长篇小说,若没有残疾人物登场的话,这-'I"- 握,渴望满足自己的欲望,自私自利,就是 小说便已经不真实了。因为在人类的历史 一般老百姓的真实写照。莫言小说里体现 中,残疾人一直以来都是存在的,只是隐秘  ̄x,-j-人类的爱,不是从人道主义的角度而 地被排斥,不出现在我们的眼中而已。非 来,而是从怜悯的角度而来。莫言在《捍卫 残疾人作家莫言的厉害之处便在这里,他 长篇小说的尊严》 中还说道: 没有排斥残疾人,而是揭露残疾人所面临 的困境。而他本人也承-/A,有时残缺人物 编造一d'-苦故事,对于以写作为 的出现是没有特殊意图的@。因为从他的 职业的人来说,不算什么难事,但那种 幼年开始,残疾人就在周围,自然而然地接 非在苦难中煎熬过的人才可能有的命 触到残疾人,这种经历也就自然而然、密不 运感,那种建立在任性无法克服的弱 可分地存在于他的这一作品创作根源—— 点基础上的悲悯,却不是能够凭借才 故乡记忆之中。 ・47・ 枣庄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 莫言作品中出现的残疾人物形象如下图统计: 作品名 发表年度 残疾人物 残疾的性格 《民间音乐》 1983 小瞎子 双日艮失明 《透明的红萝卜》 l985 黑孩 语言障碍 暖 后天性一只眼失明 《白狗秋千架》 1985 暖的丈夫和孩子 哑巴 《金发婴儿》 1985 瞎眼婆婆 失明 苏社 受伤军警,缺一只手腕 《断手》 1986 留嫂 先天性一只胳膊畸形得小 《红高粱》 1986 大个,,乙 哑巴 《天堂蒜薹之歌》 1988 方一君 瘸腿 《屠户的女儿》 l992 香妞J乙 先天性没有脚 《战友重逢》 1992 钱英豪的父亲 战争中失去了一条腿 《梦境与杂种》 1992 柳树辛艮 大头 乙 《酒国》 1992 余一尺 矮人 上官玉女 先天性失明 剥、不言 先天性哑巴,后天性没有 下半身(战争英雄) 独乳老金 先天胸部残疾 龙青萍 后天性独臂,战争英雄 徐仙 盲人 《丰乎LJI巴臀》 1995 日艮方金 独日艮老人 陈瞎子 失明 上官金童 精神残疾 来弟 精神残疾 领弟 精神残疾 吕婆婆 精神残疾 《三十年前的一 1998 朱总人 驼背的残疾人 次长跑比赛》 《红树林》 1999 秦书记的傻儿子 智力上存在问题 赵一卜甲 精神残疾 《檀香刑》 2001 聋子周 聋子 《四十一炮》 2003 罗小通 精神残疾 《生死疲劳》 2006 盘千岁 大头 乙 由以上图表可知,莫言确实一直对残 《断手》里,他对残疾人的真正幸福进行了 疾人关注有加。其中,在《白狗秋千架》和 有问题意识的提问。《白狗秋千架》直接 ・48・ 柳寒星超越魔幻现实主义——莫育笔下的怜悯现实主义 揭穿残疾女性在婚姻上所面临的被排斥现 里能看到残疾人在婚姻上所面临的社会排 象,也提出了受双层差别对待(非残疾者对 斥。《丰乳肥臀》中的盲人上官玉女是神 残疾者的差别对待和男性对女性的差另q对 圣化的一个具体例-T-,残疾人在传统社会 待)的残疾女性如何能找到自己幸福的思 里有受到歧视的一面的同时,也有引人悲 考。《断手》里的苏社虽然失去了手,但是 悯和同情的善良者这一形象,此夕I-,也可能 得到了战争英雄的荣誉,这是一种权力,苏 被认为“特别”的人往往具有超能力,而因 社凭这个权力做出流氓式的行为,但是他 此成为被敬畏和憧憬 ̄x,l-象。在诸多社会 终于明白所谓战争英雄的荣誉是虚伪的, 里盲人被认为拥有预知能力,这来源于失 跟自己真正的幸福无关,于是把自己的勋 去视觉能导致第六感高度发达的非科学思 章送给了恋人的女儿。 想∞,《丰乳肥臀》里x,-J上官玉女描写即如 残疾人物不但在数量上,而且在作品 此,书中将其描绘成近乎善和美的象征,并 整体上均占有重要地位。其中,瑞典文学 与司马家的盲人姑娘的传说结合,使其神 院最重视的《丰乳肥臀》当中残疾人物的 圣4t=。对上官玉女的死的描写也是如此: 出现最多,在整个作品中,形而上的主题和 “你八姐是怕拖累我才走的……你八姐是 形而下的描写运用得非.g-好。《丰乳肥 龙王爷的闺女到咱家脱胎,现在限到了,她 臀》已经被概括为“民间的历史”和“女性 一定是回她的东海做龙女去了……” 这种 的Y)j史”,笔者在-自己2010年的硕士论文 叙述直接反映出了人类社会所残存下来的 上把《丰乳肥臀》概括为“残疾人的历史”。 对残疾人加以神化的偏见性记忆。《丰乳 莫言肯定是没有接触过程度较深的文化人 肥臀》里有两位受伤军警登场,孙不言和龙 类学的理论和概念的,但在《丰乳肥臀》里 清萍,他们的形象展示出了20世纪产生的 对许多残缺人物的困境所进行的非常真实 新的国家权力机制——“战争英雄化”。 的描写,与文化人类学和社会学的研究不 国家为了巩固民主主义意识形态,把受伤 谋而合,似乎具备了高度现实主义的面貌。 军人树立为英雄,给他们荣誉和特权,《丰 残疾人这个概念是在社会政治上巧妙地形 乳肥臀》里能详细地找到当时国家对这批 成的,残疾人的历史是被非残疾人利用的 战争英雄赋予的各种权力。村干部拼命地 历史。社会学者Meyerson说过:“所谓残 帮助孙不言和来弟的婚姻,开车撞孙不言 疾,是不论对于该者与事实是否有充yj-的 的军官拼命地道歉,似乎不敬孙不言就等 理由,均社会性地对其加以不利的制裁的 于不敬国家,描写得仔细而讽刺。孙不言 条件”⑦。我们社会按照“正常性”这一模 凭“战争英雄”的荣誉实施暴力,成为让人 糊的标准区分残疾和非残疾,长久以来差 恐惧的新贵族;龙清萍是蛟龙河农场的领 别化地对待残疾人,这种差别通过政治、经 导,虽然身上有断臂的残疾,但有能力有权 济、社会机制(mechanism)的方式来精致地 力,她是利用自己的权力实现自己的欲望 被构造化。莫言笔下的残疾人形象在文化 的恶人,但她最大的意愿并不是这些欲望, 人类学和社会学的基础下能被分成三大 而是身为女人被爱的普通人的人生,自暴 类,传统社会里残疾人受到差别对待,这种 自弃选择自杀的龙清萍最后说:“龙清萍啊 差别大致表现为“排斥”和“神圣化”的方 龙清萍,你三十九岁了还是/b-#J:: ̄z-,别人只 式,而到了现代5L加上了受伤军警的“战争 知道你是个女英雄,不知道你是个女人,你 英雄化”固。哑巴孙不言和他的哑巴兄弟本 这个一辈子,算是白活了呀?” 国家成功地 来没有名字,他们的残疾特征代替了名字, 把她偶像化,但是却导致不幸,这是因为残 这就是无名的残疾人 也是传统社会排斥 疾人被战争英雄化后跟“平yt,的普通人” 残疾人的一种方式,《丰乳肥臀》里的残缺 离得更远。孙不言和龙清萍同为国家政治 人物独乳老金和陈瞎子也如此;至于婚姻, 的牺牲羔羊,虽然他们是恶人,但因为身有 孙不言要娶来弟时,来弟露骨、激烈地反对 残疾得不到爱情才变得那么暴力,这里能 婚事,而且在受伤军警孙不言娶了领弟后 明确地看到莫言对残疾人的怜悯,这怜悯 说道:“畜生,你毁了我妹妹娘,你糊涂啊, 与本文前面所提到的莫言在《捍卫长篇小 三妹是只凤凰,你却把她嫁给了哑巴!” 这 说的尊严》里对“悲悯”的解释一致凹。所 ・49・ 枣庄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 以通过以上对《丰乳肥臀》中残缺人物的 希望对莫言的评价为魔幻现实主义所限。 探索可以发觉,莫言在对残疾人的怜悯之 莫言的作品充满个性和张力,他获奖以后 心下,对他们所面临的社会命运认识地很 的研究应该超越魔幻现实主义。而m-j-于充 透彻,这种命运不是偶然的,而是我们的社 满生命力、个性丰富、在中国当代文学里有 会为了利用残疾人设置意识形态而导致了 一定地位的作品,应该在试图找出作家的 他们必然的悲惨命运。要么因需要受罪羊 个性和特殊性的同时,也注重其x,-J-人类普 而被排斥,要么因在不安的时代需要超人 遍感情的反映。就像美术方面的“顽世现 而被神圣化,要么为了巩固爱国意识形态 实主义”‘那样,莫言的文学也需要新的名 而被战争英雄化。《丰乳肥臀》里残缺人 称。“怜悯现实主义”目前虽只是笔者A'- 物的悲剧直接反映了人类学和社会学所提 人的解说,但是今后有得到发展的可能性。 到的对残疾人的社会机制,所以小说更加 维特拉娜・阿列克谢耶维奇的报告文 有真实性,也获得了高度现实主义的风貌。 学之所以获得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也是 这种文学和人类社会学具体的交叉是由莫 基于对全人类的爱。诺贝尔文学奖越来越 言对残疾人的关怀和怜悯而生的。2010 注重对人类普遍情怀的反映。所以今后研 年笔者在论文中提出对莫言获奖的可能性 究魔幻现实主义的同时,也需要超越单纯 评价应该放在他对人类的爱和对残缺人物 以中国地域性为依据的研究,中国文学若 的关怀上,所以他的作品当中《丰乳肥臀》 得到普遍性的认可,其地位也会随之提高。 被给予最高的评价。在福利制度尚不健全 笔者试图以世界普遍的感情为依据来解释 和对残疾人的关心尚且缺乏的社会和时代 莫言的文学,提出“怜悯现实主义”这种说 中长大的莫言,却能写出这样的作品,这使 法也属于这种研究工作之一。 其有充分的获奖理由,这是笔者一直以来 的观点,跟瑞典学院的评价依据有所不同, 四、结语 但笔者认为这种解释更加具有说服力。 以上文章对瑞典文学院关于莫言的评 X,-J弱者带有怜悯,在写实主义的基础 价带着疑问,进行了超越“魔幻现实主义” 上创作的莫言的作品中,诞生了怜悯现实 定义莫言文学的独特风格的探索。诺奖评 主义。从1985年的《白狗秋千架》开始,莫 委用“魔幻现实主义”来解释莫言的文学 言的怜悯现实主义趋向非常明显。残疾人 世界,确有以西方为主的“东方主义”式的 暖不顾道德、寻求自己的幸福,正是莫言的 偏见,所以应该转换观点。莫言获奖的根 怜悯让她积极寻求自己的爱。同时该作品 据应该放在他作品中一直以来对弱势群体 也揭露出残疾人应该嫁给残疾人的社会偏 的关怀和怜悯上,这角度更符合诺奖的建 见和拘束,莫言把残疾人所面临的社会排 立理念。笔者认为莫言叙事上的独特性不 斥已经看得很透彻,作品也体现出现实主 在于“魔幻”,而在于“怜悯”,主要根据在 义的面貌。 于莫言对自己作品里“悲悯”的解释和在 如果怜悯现实主义能得到认同的话, 他作品里一直登场的社会中最被歧视的弱 除莫言以外,有残疾人登场的、能进入“怜 势群体——残缺人物身上。莫言带着怜悯 悯的现实主义”的作品还有毕飞宇的《推 写残疾人,直接体现出人类社会差别对待 拿》。《推拿》当中盲人按摩师的故事也具 残疾人的历史,这些细节和残缺人物的命 有“怜悯现实主义”的特色。本人认为“怜 运跟3c4- ̄人类学和社会学里说的残疾人的 悯现实主义”能成为中国特色的现实主义, 样貌有一致性,这意味着他作品的“真实 在中国文学研究上有很大的得到发展和扩 性”非常高,具备了高度现实主义的面貌。 大的可能性。 因此笔者通过本文提出了莫言笔下“怜悯 身为爱惜莫言作品的研究者,笔者不 现实主义”诞生的可能性。 注释 ①诺奖评委授奖词当中最关键的部分是:“……hallucinatory realism merges folk tlaes,history and the contemporary……”。 这里的“hallucinatory realism”的说法只是换个词汇而已,语义上跟以马尔克斯文学作品代表的“Magic realism”没有 ・50・ 柳寒星超越魔幻现实主义——奠育笔下的怜悯现实主义 多大的差别,而且整个授奖词当中也直接提出“马尔克斯”的名字,所以说瑞典文学院说的“hallucinatory realism”整 个脉络上本身的意思是曾有的文学流派名称“Ma c Realism”。因此中国文学界把“hallucinatoyr realism”翻译成“魔 幻现实主义”无可非议. ②奖词翻译来源:陈晓明.“在地性”与越界[J].当代作家评论,2013年第1期. ③莫言.捍卫长篇小说的尊严.第2—4页.王德威等.说莫言[c].山海书店出版社,2013. ④莫言.捍卫长篇小说的尊严,第4—7页.王德威等.说莫言[c].山海书店出版社,2013. @2oo6年笔者采访莫言时,针对笔者的提问,莫言回答道他笔下的残缺人物是无意识当中被创造出来的。该内容及具 体根据在本人2010年发表于韩国的硕士论文《莫言(丰乳肥臀)里的残疾人形象研究》中也已有提及. ⑥在《莫言王瑶对话录》[M](莫言・王瑶著.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里能发现,莫言幼年的记忆当中有各个不同的残 疾人,这些残疾人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人2010年在韩国发表的硕士论文《莫言(丰乳肥臀)里的残疾人形象 研究》中具体谈到了莫言对残疾人的记忆如何影响到他作品里的残缺人物形象. ⑦转引于[韩]Jung Gunsik.r为对残疾的新认识儿c].Kim Cangyup外.r我想做坏残疾人』.Sam—in.2002.第171 页. ⑧笔者2010年的论文《莫言(丰乳肥臀)里的残疾人形象研究》里已经用这三个概念把《丰乳肥臀》里的残缺人物具体 类型化。对残疾人的“排斥”和“神圣化”两个概念应不难理解,但对于“战争英雄化”这一概念或许比较生疏,这不 是传统的概念,而是现代以后出现的一种政治现象。2O世纪以后,政府为了巩固民族主义的意识形态,为受伤军警 提供各种福利的同时,也赋予他们“战争英雄”的形象和荣誉。受伤军警是战争英雄,战争英雄即爱国者,在将其与 民族主义相结合的语调下,国家创造出了新的特权阶层,也自然给了他们权力.([韩]Kim Cangyup外.『我想做坏残 疾人』[C].Sam—in 2002.第3O页与50—51页.) ⑨莫言.丰乳肥臀[M].中国工人出版社,2003,第110页. ①[韩]You Myunggi.r少数者,那无籍的逻辑j[c].『韩国的少数者,其实况和前景』.Han—U1 academy.2004.第15 页. ⑩莫言.《丰乳肥臀》[M].中国工人出版社,2003,第305页. ⑩莫言.《丰乳肥臀》[M].中国工人出版社,2003,第292页. ⑩“站在高一点的角度往下看,好人和坏人,都是可怜的人。小悲悯只同情好人,大悲悯不但同情好人,而且也同情恶 人。”(莫言.捍卫长篇小说的尊严.第4页.王德威等.说莫言[c].山海书店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吕艳] Beyond Hallucinatory Realism ——A Study on MO Yan§Sympathetic Realism RHEW Hanbyul (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fo Peking University,Beijing 100871,China) Abstract:The Swedish Academy ascribed MO Yan§being awarded 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to hallucinatory realism in his work.However,this explanation does not fully underpin the literary philosophy of MO Yan,and also hallucinatory realism in— trinsically has its limits.Thus.a post—Nobel Prize MO Yan stray should aim for transcending the existing notion.MO YaI1§ works continuously contianed sympathy for minorities.This sympathy has shaped the writer ̄unique writing style and technique —Sympathetic Realism. The new concept is best described through the characters with disabilities in his writings.Therefore, the possibility for the creation of sympathetic realism can be searched by analyzing the attirbutes of the disabled in MO Yang novels. Key words:MO Yan;Hallucinatory Realism;Sympathetic Realism;The disabled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