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析童年经历对狄更斯心理及创作的影响

来源:东饰资讯网
2013年第4期 (总第1 4 O期)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I OF MUDAN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 NO.4,2O13 Serial NO.140 浅析童年经历对狄更斯心理及创作的影响 张 科 463000) (黄淮学院,河南 驻马店[摘要] 查理・狄更斯是世界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他创作了大量的非常优秀的作品。然而在狄 更斯的成长经历中,不幸成分居多。狄更斯的童年经历对其心理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童年经历;查理・狄更斯;心理;创作 [中图分类号]I207.4 一[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2323(2013)04—0010 02 双刃剑。一方面,它是查理・狄更斯遭受家庭危机期间的 、查理・狄更斯的童年创伤 大部分狄更斯的评论家都不会错过《大卫・科波菲尔》 当中的一个主要事件——大卫被送进工厂区给空瓶子贴标 签,该事件和狄更斯童年的经历非常相似。 由于一场家庭变故,1824年2月中旬,仅仅在12岁生 日两天后,狄更斯就开始lT作,自己养活自己。从此,他就 在华伦鞋厂从事每周一先令的工作。曾经的神童,现在不 慰藉来源(尽管只是从精神层面而言);另外一方面,这成为 查理・狄更斯更深痛苦的直接来源。他所需要的温暖、安 全感、家庭关心和父亲指引在家庭危机期间全部消失殆尽。 查理・狄更斯对父亲的信仰和尊重变成了迷惑不解、怀疑 和不满。查理・狄更斯丧失了一份过于完美的父爱,一份 只能由约翰・狄更斯给予的父爱。 (二)被抛弃感和耻辱感 得不在脏乱不堪、老鼠肆虐的工作间内从周一工作至周六 (早上8点至晚上8点)。当工厂搬迁至考文垂花园的钱多 斯街后,查理・狄更斯和其他男孩儿被命令在窗户旁边丁 作,仅仅是为了供路人观看。而在一年之前,狄更斯的姐姐 梵尼,以每年38基尼的成本成为皇家音乐学院的学员。其 父事发后,梵尼仍然在那里学习。这笔钱占她父亲领取的 海军抚恤金的十分之一,债主没有碰这笔钱。即使狄更斯 的父亲在五月份被释放后,狄更斯依旧额外工作了一年。 童年所经历的创伤对狄更斯影响深远,即使在晚年和家人 在圣诞节玩记忆游戏时,狄更斯仍然对于这段痛苦的经历 讳莫如深。 二、童年经历对狄更斯心理的影响 (一)信仰危机 查理・狄更斯的母亲比他父亲的想法更为实际。她无 法坐视家庭逐步走向衰落而无动于衷,尝试办学失败的经 历使她相信,某些人必须站出来拯救家庭危机。假如此人 既不是丈夫又不是她自己的话,就只能是他们的长子一一 查理・狄更斯。 因此,l2岁时,查理・狄更斯被他的父母尤其是母亲 抛弃了。父母对查理・狄更斯自身情感的故意无视导致他 陷入深深的绝望和痛苦当中。然而,作为一名“绅士”以及 家中的长子,他希望家庭危机尽早结束并将抱怨深深地掩 藏起来,此事在其后来的自传式写作当中亦有所体现: ”It is wonderful to me,that,even after my descent in— to the poor little drudge I had been since we came to Lon don.no one had compassion enough on me・・・” 狄更斯的父亲约翰・狄更斯对他品格及少年时雄心的 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约翰・狄更斯启发年幼的查 理・狄更斯产生成为一名真正绅士的想法,然后无情地将 这一梦想毁灭。约翰・狄更斯给予狄更斯无微不至的父 爱,然后残酷地将其收回。 这段讽刺的话出自一名严重受伤,觉得被抛弃、被背叛 的少年之口。查理・狄更斯因自己的天赋无人欣赏而饱受 伤害。更为糟糕的是,查理・狄更斯的父母,尤其是他的母 亲,对他的情况选择了无视。父母的选择性无视导致查 理・狄更斯内心当中滋生对他们的仇恨,同时也充满了怀 才不遇的感伤。 查理・狄更斯对这段经历的刻意隐瞒的确帮助他逃避 了现实,渡过了难关。然而,被抛弃感和耻辱感在查理・狄 更斯人格,尤其是自卑情结的形成过程当中起到了重要作 用。 (三)狄更斯童年创伤的本质 查理・狄更斯对其父的依赖不仅是生理上的,作为一 名未成年人,更多的是精神上的依赖。就事论事,约翰・狄 更斯不仅是整个家庭的主心骨,同时他还是童年狄更斯学 习的榜样。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约翰・狄更斯是查理・狄 更斯的精神支柱与导师。 查理・狄更斯直到11岁才感觉到家庭当中的焦躁氛 围。家庭经济状况持续恶化,家人与肉贩及面包师的关系 亦变得越来越恶劣。不难推断,查理-狄更斯当时肯定已 开始怀疑他父亲的理财能力,并开始分享父母的焦虑。当 查理・狄更斯的父母下定决心将他送往工厂之时,他的怀 疑变成了事实。痛苦的怀疑和强烈的被抛弃的感觉交织在 一根据如上材料,我们可以推断年轻的查理・狄更斯在 家庭危机中遭受了如下创伤: 第一,查理・狄更斯强烈感到自己被父母甚至社会给 抛弃或者背叛了。看起来,查理・狄更斯非常难以理解为 何在家庭遭遇债务危机的时候自己的天才被父母刻意无 视,反而是自己的姐姐,即便在父母被关进(下转第104页) 起,转化成了他对父母的隐性仇恨。 父子间的血缘关系在查理・狄更斯遭受创伤期间是把 [收稿日期]2013一Ol一16 [作者简介]张科(1984一),男,河南泌阳人,黄淮学院教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和英语教学。 ・ 10・ 例5:求不定积分J arcsin T(2z一5)dx 解:设 一_厂(z)=arcsinx,则z—f一 ( )一siny, 利用反函数的积分来求某函数积分的方法可简化很多 g(z):2z一5的原函数为G(z)=z。一5x,G[_厂 (y] 一sin y--5siny 函数求积分的过程,关于利用反函数求积分的方法还有很 多技巧值得我们去探讨与研究。 [参 考 文 献] [1]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数学分析:上册[M3.3版.北京:高等教 育出版社,200L 则由定理5得:J arcsin z(2x一5)dx—arcsin z( 一 5x)一2 J.)'(sinzy--5siny)dy =arcsin2 Lu( 2—5x)一专 + y- siny+÷c。s2 + 1Osin —lOycosy4-C [2]刘玉琏,傅沛仁,等.数学分析讲义:上册[M].4版.北京:高等 教育出版社,2003. [3]孙涛.数学分析经典习题解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arcsin。z( 一5x)一÷arcsin。z4-z、/ +T1(1—2z )4-10 一10 ̄/T arcsinx [4]吴良森,毛羽辉.数学分析习题精解[M].北京:科学出版社, arcsinz+c ・9 ,:j j r・9 },9 ・盘,9 2003. 譬—9 出9・ ,9‘ [责任编辑:丛爱玲] ・jk},9‘},9 }—9妊,9k,9 ,9k 夸妊—9 j譬・9 ・: —9 ・ 9・kr—j 妊・j 9;er,9‘}夸kr・9kr-Ne 9, , , :・I ,9 jkr,9 业(上接第1O页)监狱后依旧在皇家音乐学院接受教育。查 理・狄更斯对姐姐强烈的嫉妒感,稍后就被遭父母抛弃所 带来的负面情绪所替代。 第二,查理・狄更斯遭受了信仰危机 一幻灭感,随之 而来的就是耻辱感。自从约翰・狄更斯被判进监狱,他在 查理・狄更斯面前树立的完美榜样就破灭了。这对查理・ 狄更斯而言,不啻于一场灾难,因为他根本就没有足够的时 间来找到新的学习榜样。 第三,查理・狄更斯以一种矛盾的心情遭受着孤独感。 一方面,这对他而言是无法预料的自由;另一方面,在享受 到这种自由带来的狂喜的同时,查理・狄更斯遭受着因为 缺乏家庭关爱和温暖而带来的极度孤独 事实上,查理・ 狄更斯受够了孤独感,以至于他从此之后养成了一个和家 人共度圣诞节的惯例,这可以被解读为查理・狄更斯惧怕 孤独。 最后,查理・狄更斯极有可能遭受了之前从未体会过 的体力劳动。他过去和父母一起过着舒服的生活,因此他 可能身体不太强壮。然而,一旦靠自己为生,查理・狄更斯 头脑聪明,反应敏捷。这也是查理・狄更斯后来能够成为 一名出色作家的原因。 三、童年经历对狄更斯创作的影响 (一)塑造孤苦儿童群像 童年是生命的起点和全部人性的最初阶段,虽然这一阶 段比较短暂,但却会给人留下终生难忘的回忆。特别是对艺 术家来说,童年的经历会给他们的创作打下难以磨灭的印 记。通过对狄更斯童年经历的考察,可以发现爱的缺乏和经 济的贫穷是狄更斯童年经历中最重要的两方面创伤体验,这 对他的人格气质和文学创作的形式有着显著的影响,甚至成 为其早期艺术创作的内在动因。童年所经历的创伤,在狄更 斯的性格中留下了鲜明的烙印,并且随着他年龄的增长和人 生阅历的不断丰富越来越深。所以狄更斯在他的文学作品 中,为我们描绘了很多生活不幸的儿童形象。从取材上讲, 这些形象遭受的穷困命运和他相似;从艺术审美感受上讲, 由于他深切地体验过穷困的滋味,所以在心理上和作品中的 形象能够达到一种更为严密的契合。比如童年时期狄更斯 家里因为没有足够的房租,就全家都住在监狱中,狄更斯的 《小杜丽》就描述了这种”监狱家庭”中的故事。 童年时期的狄更斯有过短暂的上学经历,但是上学并 没有让狄更斯感到开心和幸福。学校的校长喜欢体罚学 生——用手杖敲打学生,狄更斯在这里看到了儿童不幸的 一面。后来他在《大卫・科波菲尔》等作品中详细描写了学 校的这种恶劣情景。另外狄更斯把对爱的渴望和对理想的 追求也写入了多部作品中。 童年的经历给狄更斯心里留下了永远不能抹去的伤 痕。在世界文学史中,狄更斯是第一个在多部作品中以被 遗弃儿童为主人公的作家,他从心灵深处产生了对于儿童 的怜悯心,他深深地意识到:没有人比无依无靠的儿童更苦 了。他在后来的著作中总是表现出对儿童浓厚的爱怜之 情。对童年的关注贯穿狄更斯的整个创作生涯,他坚持用 儿童的视角来反映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生活。狄更斯的童 年情结源于他本人交织着美好与梦魇的童年,尤其是在鞋 油厂做童工的那一段恶梦般的经历。狄更斯在作品中把个 人的苦难升华为对所有弱小贫困者的悲悯,对罪恶压迫的 愤慨,通过笔下的儿童群像极大地改变了英国文化中儿童 的概念,对同时代和后世的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写作模式单一 幼年的狄更斯过早进入社会,见识到社会各阶层的黑 暗。资本家对童工的压榨、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劳动人民 的苦难生活给狄更斯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同时为他的 创作积累了大量真实的素材 狄更斯以其卓越的才能描绘 了一幅资本主义社会中人民苦难生活的真实画卷,描绘了 “穷人和受轻视的阶级”的“生活和命运、欢乐和痛苦”,使得 他的小说有着强烈的现实性。童年时的困苦经历使他对饥 寒的儿童、贫穷的劳动人民产生了深深的同情。 狄更斯是位富于幻想的乐观主义作家,他希望用爱和 善战胜丑与恶,以此来拯救社会,以至于他的小说形成了一 套同有的模式:苦难一转机一幸福。小说的主人公往往是 孤儿,自幼生活悲惨受到压迫却有着一颗善良的心,在困境 中挣扎,后来由于偶然的机会得到好心人的帮助,获得一笔 遗产,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 《雾都孤儿》是完全按照这样的模式来结构的。主人公 奥利弗自幼失去双亲,在济贫院受尽折磨,后又在棺材店里 受到迫害。他苦苦挣扎,逃离给他带来痛苦回忆的地方只 身去往伦敦,梦想着那里会是一片净土,会给他一个柄身之 地。然而阴谋与苦难并不因为他的离开而远离,在伦敦他 过着非人的生活。在目睹了一次偷盗后他意外被一位绅士 收留,而这位绅士恰好是他亡父的挚友。后来又发生了好 些事,而他都是在好心人的帮助下化险为夷。最终他们战 胜阴谋,坏人得到应有惩罚,奥利弗得到双亲留给他的遗 产,从此过上了幸福生活。 四、结论 查理・狄更斯是l9世纪最伟大的文学家,这在一定程 度上要归功于其童年所拥有的经历。虽然狄更斯的童年有 过短暂的幸福,但更多的是不幸。这些不幸的遭遇造成了 狄更斯的自卑心理,但为狄更斯的创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 在生活中狄更斯对自己不幸的遭遇保持沉默,但他在自己 创作的作品中却敞开心扉,融人了自己的思想。独特的人 物形象、创作风格和结构特点使他成为世界文学史上一位 不朽的人物。 [参 考 文 献] [1]John Foster.The Lire of Charles DiekensEM2.London:Cecil Palmer,1972:74. [2]赵炎秋.狄更斯长篇小说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 社,1996. [3]郑克鲁.外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 996. [责任编辑:毕橹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