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哈尔滨学院十三五学科建设规划2016

来源:东饰资讯网
哈尔滨学院“十三五”学科建设规划

为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推进学科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 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学校办学层次,为实现 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哈尔滨大学奠定基础。依据《哈尔滨市 “十三五” 发展规划纲要》 和《哈尔滨学院 “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 , 制定《哈尔滨学院“十三五”学科建设规划( 2016-2020 年)》。

一、“十三五”学科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一)学科建设目标

以基础学科为支撑, 以应用类学科为重点, 构建多学科协调发展、 相互支撑的学科结构布局。建设 10 个左右具有优势特色的重点学科, 形成 30 个左右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研发能力的学科团队,建立 20 个 左右具有较强研发承载力的学科基地,为学校排名进入全国同类院校 前列提供学科支撑, 学科建设各项指标达到 《国家关于大学设置标准》 。

力争在“十三五”末,学科内涵建设成效显著,科学研究实力和 社会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实现人才培养与办学层次提升,工科优势进 一步扩大,艺术设计和教师教育学科特色更加鲜明,学校核心竞争力 得到提升。

(二)学科建设任务 1.

学科发展定位

学科(学术) 方向的确立是学科建设平台和学科队伍建设的前提。 学校各个学科,要以“十三五”学校发展总目标要求和学科发展规划 总体部署,根据各自学科实际和发展趋势,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 求,充分论证、进一步凝练学科(学术)方向,明晰学科(学术)优 势,确定学科发展定位(学科方向)和学科发展目标。

2. 重点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是申获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的主要基础,取得硕士专业 学位授权点是学科建设的标志性成果。

制定和实施《重点学科建设计划》,建成 10 个左右具有优势特色 的重点学科,力争在艺术、教育、工程等学科专业实现申获硕士专业 学位授权点突破,学位授权点达到 10 个。 3.

学科队伍建设 依托“丁香学者”计划,引进和遴选高水平领军人才、学

科带头 人和学术骨干;制定和实施《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队伍建设计划》,遴 选 10 名左右学科带头人,打造 30 支左右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研发能 力的学科团队。

加强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支持“省级教育研究培 育团队”和“市级领军人才梯队”建设。

4. 学科发展基地建设 在确定优势学科发展方向的基础上,制定和实施《学科发展基地 建设计划》,建立 20 个左右具有较强研发承载力的学科研究基地,实 现省级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研究中心,研究基地)突破,力争达 到 5 个左右,为高质量高水平科研成果产出提供支撑。

进一步加强“省级校企共建(软件服务外包)工程技术研发中心” 和“黑龙江省中小学教师教育研究基地”建设。

5. 科学研究 制定和实施《高层次科研项目支持计划》、《高水平科研成果奖 励办法》、《科技合作项目与成果转化支持计划》,力争实现国家自 然科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获突破,达到

1至3项;获批教育部

10项

等科研项目(规划项目)5至10项,获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左右,获批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0项左右,获批哈尔滨市科学技术项 目25项左右,其中科技攻关项目 5项左右;力争“十三五”期间,科 研经费总量达到1亿元以上。

发表学术论文1000篇左右,其中高水平论文200篇左右,出版学 术专著50

部左右,获得发明专利 50项以上,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 励达到20项以上,力争获得国家级科研奖励 2项。

通过承担一批高层次科研项目,获得一批高水平研究成果,使学 校整体的科学研究实力和社会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得 到提升。

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的主要目标一览表

类别 建设项目 增列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学科建 设 省级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研究中心,研究基 地) 指标 10个 3个 1000 篇 20项 2项 年均 科研经费(包括横向经费) 2000 万 元 二、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坚定目标。

学科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龙头。学科建设始终坚持学校“十三五” 事业发展总目标不动摇,即“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哈尔滨大 学”。加快推进学科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和 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学校办学层次,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学科建 设各项指标达到《国家关于大学设置标准》。

(二)加强组织,健全体制。

学校成立校长任组长、主管副校长为常务副组长的学科建设领导 小组和专业

学术论文(咼水平论文 200篇) 省部级科研奖励 科学研 究 国家级科研奖励 硕士培养部常设机构,由科研、教务、人事、财务、研究 生培养等职能部门协同参与,负责学科建设的规划落实、政策制定、 协调检查和考核考评等。

二级学院成立由院长、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参与的学科建设领 导小组(或学术委员会),负责二级学院学科建设规划的审定、政策 制定、措施落实和检查考评等。协调和处理学科建设过程中的矛盾和 问题,为学科建设营造良好的环境。

(三)保证投入,注重落实。

经费投入是学科建设的重要保证。围绕重点学科,加大经费筹措 和投入力度,实施重点投入和重点建设。集中力量对重点学科研究方 向、重点学科带头人、重点学科团队、重点实验室和重点研究基地实 施重点投入和建设,确保建设取得成效。

推进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采取有力措施,拓展合作院校、加强 生源基地、锻炼导师队伍、积累管理经验。按照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的建设要求,做好基础性工作,认真研究专业硕士培养方案和教学计 划,认真遴选和培育专业学位的合作领域。

开展“丁香学者”支持计划,加大高层次急需拔尖人才的支持力 度,引进和培养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鼓励和支持申报和承担重大 科研项目研究,推荐拔尖人才入选国家、省百千万人才计划,推荐青 年拔尖人才入选国家、省市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开展“丁香团队”行动计划,依托重点学科团队,重点实验室和 重点研究基地,拓宽申报渠道,鼓励学科交叉,开展国家和省部级中 的科研项目的申报,联合进行自主创新研究,力争产出一批标志性的 科研成果。

开展“丁香基地”建设计划,加强学术机构建设,稳定学科团队, 分类型设置研究室、研究所和研究中心,肩负起学科建设的责任和使 命,承担所在学科的建设任务。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与行业企业共 建产学研战略联盟与合作基地,

参与重大项目的研发攻关,联合申报 高层次的科研项目,加快推进科研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应用。

(四)完善机制,激发动力。

创新和完善学科建设的各项管理制度,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学科 评价体系和竞争激励机制,消除体制、机制性障碍,落实重大科研项 目经费配套和科研成果奖励政策,建立更加规范、更加灵活的学科经 费管理制度,创造有利于科研创新的环境和氛围,充分发挥调动全校 教师参与学科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