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CN 213005809 U(45)授权公告日 2021.04.20
(21)申请号 202020905605.6(22)申请日 2020.05.26
(73)专利权人 广东中建新型建筑构件有限公司
地址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东部工业园莞
城园区江南大道东(72)发明人 汪嫄全 麦嘉桥 郑万桥 (74)专利代理机构 东莞领航汇专利代理事务所
(普通合伙) 44645
代理人 高辉(51)Int.Cl.
B28B 7/00(2006.01)B28B 23/02(2006.01)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通用的叠合板模具(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通用的叠合板模具,包括模具,所述模具包括顶层模具和底层模具,所述顶层模具的底部和底层模具的顶部活动连接,所述顶层模具包括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所述第一侧边的侧面和第二侧边的侧面压接,所述顶层模具和底层模具之间形成出筋层,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该通用的叠合板模具,模具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分又分为相邻之间相互连接的四部分,实现模具分层的效果,通过分层达到不需要通过传统的定位槽对钢筋进行限位,可以根据需要对钢筋的位置进行调节,只需根据规格对钢筋的位置进行调节,便可实现对不同叠合板进行生产,解决了现有叠合板模具在不同项目之间实现不了共用的问题。
CN 213005809 UCN 213005809 U
权 利 要 求 书
1/1页
1.一种通用的叠合板模具,包括模具(1),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1)包括顶层模具(11)和底层模具(12),所述顶层模具(11)的底部和底层模具(12)的顶部活动连接,所述顶层模具(11)包括第一侧边(111)和第二侧边(112),所述第一侧边(111)的侧面和第二侧边(112)的侧面压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用的叠合板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层模具(11)和底层模具(12)之间形成出筋层(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用的叠合板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边(111)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固定板(3),且固定板(3)的底部通过螺栓与第二侧边(112)的顶部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用的叠合板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边(111)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斜板(4),所述第二侧边(112)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斜板(5),且第一斜板(4)的侧面和第二斜板(5)的侧面压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用的叠合板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层模具(11)的底部压接有海绵条(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通用的叠合板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海绵条(6)的底部与底层模具(12)的顶部压接。
2
CN 213005809 U
说 明 书一种通用的叠合板模具
1/3页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通用的叠合板模具。
背景技术
[0002]叠合板是由预制板和现浇钢筋混凝土层叠合而成的装配整体式楼板,叠合楼板整体性好,板的上下表面平整,便于饰面层装修,适用于对整体刚度要求较高的高层建筑和大开间建筑,叠合楼板整体性好,刚度大,可节省模板,而且板的上下表面平整,便于饰面层装修,适用于对整体刚度要求较高的高层建筑和大开间建筑。[0003]在一个项目叠合板模具设计过程中,因考虑到不同尺寸叠合板之间的出筋问题是否适合共模,导致在保证生产供货的情况下叠合板的数量相对增加,而且现有叠合板模具只能使用于一个项目,待该项目完成生产后不能沿用于下个项目继续生产,叠合板模具的使用未能达到使用的寿命就只能报废处理。
实用新型内容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通用的叠合板模具,解决了现有叠合板模具在不同项目之间实现不了共用的问题。[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通用的叠合板模具,包括模具,所述模具包括顶层模具和底层模具,所述顶层模具的底部和底层模具的顶部活动连接,所述顶层模具包括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所述第一侧边的侧面和第二侧边的侧面压接。
[0006]优选的,所述顶层模具和底层模具之间形成出筋层。[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侧边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固定板,且固定板的底部通过螺栓与第二侧边的顶部固定连接。[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侧边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斜板,所述第二侧边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斜板,且第一斜板的侧面和第二斜板的侧面压接。[0009]优选的,所述顶层模具的底部压接有海绵条。[0010]优选的,所述海绵条的底部与底层模具的顶部压接。[0011]有益效果
[001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通用的叠合板模具。与现有的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3]1、该通用的叠合板模具,通过在模具包括顶层模具和底层模具,顶层模具的底部和底层模具的顶部活动连接,顶层模具包括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第一侧边的侧面和第二侧边的侧面压接,顶层模具和底层模具之间形成出筋层,模具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分又分为相邻之间相互连接的四部分,实现模具分层的效果,通过分层达到不需要通过传统的定位槽对钢筋进行限位,可以根据需要对钢筋的位置进行调节,只需根据规格对钢筋的位置进行调节,便可实现对不同叠合板进行生产,解决了现有叠合板模具在不同项目之间实现
3
CN 213005809 U
说 明 书
2/3页
不了共用的问题。[0014]2、该通用的叠合板模具,通过在顶层模具和底层模具之间形成出筋层,通过出筋层实现可以调节钢筋位置,实现统一模具可以生产大量不同叠合板的效果,增加统一模具的使用率,保障不会因变更叠合板规格导致模具不能使用,减少投资,节省生产时间。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00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00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0018]图中:1、模具;2、出筋层;3、固定板;4、第一斜板;5、第二斜板;6、海绵条;11、顶层模具;12、底层模具;111、第一侧边;112、第二侧边。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0020]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通用的叠合板模具,包括模具1,模具1包括顶层模具11和底层模具12,顶层模具11的底部和底层模具12的顶部活动连接,顶层模具11包括第一侧边111和第二侧边112,第一侧边111和第二侧边112均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一侧边111与两个第二侧边112交错分布,两个第一侧边111与两个第二侧边112组成为一个矩形结构,第一侧边111的侧面和第二侧边112的侧面压接,顶层模具11和底层模具12之间形成出筋层2,出筋层2钢筋笼放置在与出筋层2同高位置,第一侧边111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固定板3,且固定板3的底部通过螺栓与第二侧边112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一侧边111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斜板4,第二侧边112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斜板5,且第一斜板4的侧面和第二斜板5的侧面压接,第一斜边4和第二斜边5之间为生产叠合板的区间,顶层模具11的底部压接有海绵条6,海绵条6的底部与底层模具12的顶部压接,海绵条6,上层模具11和底层模具12之间使用柔软适中的海绵条6填充防止漏浆。
[0021]同时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0022]工作时,在使用模具1进行生产之前,预先把底层模具12放置在工作位置,使用螺栓固定,把钢筋笼放置在底层模具12上面,海绵条6放置在底层模具12上面,上层模具11压在底层模具12和海绵条6上面,第一侧边111通过螺栓与固定板3进行固定,然后通过螺栓对第二侧边112和固定板3进行固定,完成第一侧边111和第二侧边112之间的固定,对上层模具11和底层模具12进行固定,然后开始生产,生产不同叠合板时,只需根据规定调节钢筋笼即可。
[0023]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
4
CN 213005809 U
说 明 书
3/3页
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0024]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5
CN 213005809 U
说 明 书 附 图
1/2页
图1
图2
6
CN 213005809 U
说 明 书 附 图
2/2页
图3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