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综课: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欣赏《四小天鹅舞曲》
课题名称:人民音乐出版社第六单元《跳起舞》
课型:唱综课《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欣赏《四小天鹅舞曲》
教学年级:二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是一首波兰儿童歌曲,乐句运用了旋律重复变化
《四小天鹅舞曲》——管弦乐,选自柴科夫斯基的芭蕾舞剧《天鹅湖》中的第二幕。
学情分析:
舞蹈与音乐是一对亲密的姊妹艺术。音乐是“听得见”的舞蹈,舞蹈是“看得见”的音乐。二年级的学生还属于低年段,比较活泼好动,让学生在游戏、律动和音乐声中感受舞蹈的形体美,感受根据音乐的情绪用肢体塑不同的音乐形象,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教学目标:
1、会唱且能随《洋娃娃和小熊跳舞》音乐进行律动,分角色舞蹈
2、用多种体验方式欣赏《四小天鹅舞曲》体会舞曲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去理解乐曲,感受音乐美。
歌曲1 3 5和1 3 1处的辨音
教学准备:
录音、录像、课件、乐器(响板、串铃)
教学过程:
师生问好歌
欣赏《四小天鹅舞曲》
听辨游戏导入:舞会上播放的每段音乐 它们的情绪是怎样的?(生)
师:这三段旋律都出自经典芭蕾舞剧《天鹅湖》,是由【俄罗斯】著名的作曲家柴科夫斯基创作。
一、 初听音乐
完整聆听一遍活泼欢快的《四小天鹅舞曲》,感受这快乐的气氛吧!师总结:干净利落的节奏表现了四只小天鹅在湖面快乐的玩耍。
二、 分乐段学习
A部分 1、让我们再听音乐,听听老师在乐曲中加入了什么声音?
师:下面让我们拿起乐器,边听边演奏 轻轻把乐器放到你的右侧
B部分 接下来继续欣赏,听听这段音乐与之前相比 情绪上发生了什么变化?(优美)
师:这段音乐使你想到了什么?(生:天鹅飞、落;天鹅翩翩起舞)
C部分 让我们稍作休息, 静静聆听第三段音乐,如果你听到旋律像第一段就用小乐器表现;听到第二段音乐旋律时就用优美的舞姿来表现(生) 【教师手拿乐器同时表演】
师:刚刚我们听到的是管弦乐《四小天鹅舞曲》,是典型的A+B+A’三部曲式结构。
再次完整聆听,运用乐器和动作表现《四小天鹅舞曲》欢快的节奏
三、 视频学习
师:观看四只小天鹅到底是怎样跳舞的?
芭蕾舞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女演员表演时以脚尖点地,所以又称为脚尖舞。
学唱《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过渡语:刚刚欣赏完优雅的芭蕾舞表演,舞会上还有更有意思的舞蹈呢!同学们看!
一、初听音乐 师:是谁在跳舞?(生)
二、分角色跳舞
师:视频中小熊是个怎样的形象? 师生模仿小熊的动作。
洋娃娃和小熊的舞蹈特别可爱!老师也想让同学们来跳一跳,下面我们分分角色,男生是小熊扮演者;女生扮演洋娃娃。接下来老师把动作教给大家,请男生仔细看!(间奏处让男生起立表演)
洋娃娃又是怎样的形象呢?谁来模仿一下?有裙摆、美丽、笑容
请女生仔细看!男生为女生拍手伴奏吧(间奏处让女生起立表演)
师:同学们,动作学会了吗?那下面让我们全体起立,一起模仿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师:舞蹈跳得好,歌曲也要唱的好。下面跟随老师琴声,我们把歌曲来学唱。注意坐姿!
三、按节奏读歌词
师:首先玩儿一个节奏读歌词游戏,红色部分同学们来,其余部分老师来。 互换角色
四、 加歌词演唱
色块处教给同学们来唱,其余部分老师来,听好前奏。
师:对比黄色方框处 曲谱中每乐句的最后一小节有什么特点?有什么特点?(歌词不一样、旋律不一样、节奏一样)
第一段:听琴声演唱 期间指导声音和难点 分辨几个音 ,听135 131 声音轻巧“休止符”
(像上山还是下山感觉?) 131(跳舞要轻快,唱的时候要有跳跃感)
第二段:接下来请同学们自己来唱第二乐段,听好前奏
想象一下开心的感觉,注意面部表情,声音要有弹性。我们再唱试试
五、完整表演歌曲
师;最后让我们边唱边跳一起来表现这欢快的旋律吧!
师评价:此时的洋娃娃和小熊都禁不住给同学们点赞了,声音表现的真棒!
六、拓展
歌曲编创(小猫、小狗、小鸭子……)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完成设计。
结束语:
同学们,今天我们欣赏了芭蕾舞《四小天鹅舞曲》,学习了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那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什么类型的舞蹈是你见过或者学过的呢?生:民族舞、街舞、广场舞、课间舞……
音乐和舞蹈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愿同学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收获更多的音乐知识!音乐舞会马上就要结束了!伴着愉快的旋律结束我们的课程吧~齐唱《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下课!同学们再见!
《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善于模仿,身心可塑性强。但注意力不够专注,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该主要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玩中体验、创造,注意采取趣味性、知识性并重的原则。
教学中,我设计了小的音乐游戏,加入乐器的演奏。在讲解时,用充满趣味性的语言来讲解枯燥的音乐知识,同时我还侧重低年龄学段课堂教学中的律动教学,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创编大量的简单、适合、易学的律动动作让学生边唱边跳。让他们享受到音乐带给大家的快乐。以此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本课在设置时紧密结合二年级学生的生活实际,课堂内容突出趣味性、游戏性,注重过程,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性,教学活动力求符合儿童的心理发展和艺术学科能力发展的
需要,适合小学生认知的规律,激发儿童的兴趣,培养其想象力和创造性。
《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效果分析
新课标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的凸显,在教学中我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多形式活动,让学生充分的融入课堂,鼓励积极参与,大胆表现,让自己成为学习中的小主人。
“音乐是聆听的艺术。”本课伊始,我通过邀请孩子们合着音乐跳简单的舞蹈动作等活动,在多种形式的聆听中,学生逐渐熟悉了乐曲《四小天鹅舞曲》旋律。在《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歌曲教唱时,先跳再唱,于是便有了在后面的首次歌词学唱时,都能情不自禁的随着录音唱出来。
在学唱歌曲环节中,我遵循新课标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的教学原则,采用师生对唱、齐唱等多种形式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唱歌的积极性,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很快的学会了歌曲,孩子们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
为了让孩子们感受歌曲的情绪,我把歌曲的旋律贯穿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无论是随音乐跳舞,还是舞会参与,都以歌曲旋律作为背景,让孩子们反复熟悉歌曲旋律,从而感受歌曲的情绪。
最后引导学生给歌词编创,这一设计旨在最大限度的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当他们靠自己的力量完成歌曲编配节奏时,他们就收获了成功和自信。
《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是人音版二年级上册第六课《跳起舞》里的一首歌曲,2/4拍子,大调式。有四个乐句构成一段波兰儿童歌曲。
歌曲以明快舒畅的旋律,活泼可爱的节奏,生动的表现了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时的憨厚、可爱的神情。歌曲四个乐句运用了旋律重复变化的手法,歌曲结构方整。
《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评测练习
评测练习:
借用音组13 1 13 5听辨、角色互换练习等形式,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活动,感受“0”休止符等的实际效果,轻松解决了歌曲节奏难点。在欣赏曲教学中用乐器响板和串铃演奏进行旋律感知,
孩子天生好强、好胜,游戏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带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同学们都跃跃欲试。
《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课后反思
《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是一首富有童话色彩的儿童歌曲,旋律简洁流畅,节奏明快,舞蹈性很强,适合于边表演边歌唱。本课我不单单停留在这一首歌的教学上,增加了舞蹈表演内容,形式活泼,引导学生加深对歌曲的认识,并从中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实际,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一、学生能用活泼、欢快的歌声演唱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掌握歌曲中的节奏型。
二、培养学生动作协调性,能跟着音乐有表情地进行律动,并能模仿洋娃娃和小熊的动作大胆进行歌表演,体验与他人合作的快乐。
基于以上教学目标,我把教学的重点定为:有表情演唱,把难点定为:大胆进行歌表演,体验与他人合作的快乐。
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等优点,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的学习,感受音乐的美,实施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策略。
音乐课应重视学生对音乐的实践,所以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自由发挥,学生自主发现歌曲旋律和节奏的特点,解决歌曲学习中的一些问题。在创编与表现的教学环节中,学生通过情境练习、讨论创编、舞蹈排练、合作表演等方法,主动参与课堂音乐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课标分析
课标分析: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能够用轻快、活泼的声音表达快乐和高兴的心情,积极参与音乐活动,体验学习音乐的乐趣,感受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合作的愉快。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中能积极、主动地聆听、体验结合歌曲的演唱,以歌词接龙等多种音乐体验形式接唱歌曲,并能够在教师指导下为歌曲编创舞蹈动作。
三、知识与技能:
学生会唱《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并能跟着音乐有表情的进行律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