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通过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熟悉科学探究的几个主要环节。 教学目标 ⑵了解识别不同物质的一些方法,建立密度的概念,认识密度公式及单位的由来。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 教学过程 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 密度概念、意义的理解 铁块、铜块、铝块、木块、煤油、水、烧杯、量筒、托盘天平等 教师活动 联系生活,情景铺垫 学生活动 让几个学生来鉴别,用时 (1)展示两个体积相同,被染成白色的正指出哪个是铜块,哪方形的铜块、铝块,然后用纸包起来,让几个是铝块。 个学生来鉴别哪个是铜块,哪个是铝块? (2)你们是根据什么怎样鉴别的? 导入新课 生答:铜块和铝块的质量不同 3min (3)出示两个质量相同、被染成白色的正学生来鉴别, 讨论 方形铜块和铝块,用纸包好,让几个学生来鉴别哪个是铜块,哪个是铝块? 师:你们是根据什么怎样鉴别的? 生:铜块和铝块的体积不同 师:如果铜块和铝块的质量和体积都不同, 又如何鉴别? 板书,出示课题 思考 自主探究 出示自学提纲,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1)如何使用天平称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根据自学提纲中的问题, 5min (2)如何使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和固体交流 的体积; 讨论 (3)密度的意义、定义、计算公式、是什回答 么?密度的基本单位是什么? (4)如果铜块和铝块的质量和体积都不同,又如何鉴别? 学生自主设计鉴别的方案。 交流 (5)在不注明哪一杯是纯水,哪一杯是盐回答 水的情况下,如果不允许品尝味道,如何鉴别纯水和盐水? 思考发表见解 巡视指导,重点关注学有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看课本查资料等。 1.合作探究 引导学生展示各自设计的实验方案 其他同学对他们的方案有什么修改的意见? 点评学生的方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最合作探究展示提高 展示各自的设计方案,包括仪器的选择,实验的方法等 其他学生对上面的方案提出改进意见 佳方案(其中包括要测量的物理量、器材、根据实验方案,学生实验步骤、以及设计实验记录表格),指导分组进行实验,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各实验小组展示自己的实验结果 提问:大家的实验非常认真,你能从你们的实验数据中找出什么规律吗? 2.揭示规律,给出概念 归纳点拨:非常好,因此我们可以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来鉴别物质,我们也把这个各实验小组展示自己的实验结果 总结回答: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 相互交流并在老师20min 比值叫做密度,你能给密度下一个定义吗? 3.密度的定义式 问:根据密度的定义你能写出密度的公式吗? 引导归纳出公式:ρ=m/V 4.密度的单位及其单位换算 由此你能确定密度的单位吗? 引导学生进行单位换算1g/cm3 =103kg/m3 拓展延伸 反思完善 达标检测 达标测评题 一、单选题
1.关于物质的密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某种物质的密度是这种物质单位质量的体积。
结合公式“ρ=m/V”,说说你们是如何理解“密度”这个概念的。 回顾实验过程与方法,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以及换算关系 指导学生完成达标测评题,抽评 的点拨下总结出密度的定义: (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生答:ρ=m/V 生答:kg/m3 交流讨论自己的观点 总结方法,谈收获,提出新问题。 做题,组内互评,纠错 5min 2min 10min B、将一杯水分成两杯,则每个杯中水的密度都为原来的1/2。 C、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征。
D、根据密度公式ρ=m/v,可知密度ρ与m成正比,密度与V成反比。 2.小红有一只能装下1kg水的瓶子,她的这只瓶子还能装下1kg的( ) A、白酒 B、盐水 C、食用油 D、煤油 二、填空题
3.铝的密度为2.7×103kg/m3,其物理意义是 。 4.物理学里,把某种物质 的 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其定义式为 在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 ,常用的单位
还有 。 三、实验探究题
5.某同学为测“蒙牛”牌牛奶的密度,现有天平、玻璃杯、量筒等器材和一盒牛奶,设计方案如下:
A、用天平称出玻璃杯质量m1
B、将适量牛奶倒入杯中,测出总质量m2 C、将玻璃杯中牛奶倒入量筒中测得体积V D、根据数据算出密度ρ=(m2-m1)/V (1)你认为这个方案有哪些不足之处?
(2)请你提出改进这个方案的办法。
达标测评题参考答案 一、 1.C 2.B 二、
填空题: 单选题:
3.每m3铝的质量为2.7×103kg; 4.单位体积 质量 ρ=m/V 三、
实验探究题:
5.(1)不足之处:实验步骤C的操作中由于杯壁中会沾附牛奶倒取不净,会导致体积测量值偏小而导致密度测量值偏大; (2)改进方案:
A、将适量牛奶倒入杯中,测出总质量m1 B、将玻璃杯中牛奶倒入量筒中测得体积V C、用天平称出玻璃杯和剩余牛奶的质量m2 D、根据数据算出密度ρ=(m1-m2)/V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