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外国文学史论文(一)
题目:
俄狄浦斯王
——悲剧中的典范
学生姓名 李霜
学号 2009221435
指导教师姓名、职称 廖四平 教授
专业名称、年级 09中文2班
论文提交日期2011-10-24 俄狄浦斯王——古希腊悲剧典范
一.作者简介
索福克勒斯(约前496—前406),雅典人,雅典三大悲剧作家之一,被誉为“戏剧艺术的荷马”。亚里士多德称其“最完美的悲剧”,他的创作反映了雅典奴隶主民主制繁荣时
期的社会生活,也标志着希腊悲剧发展进入了成熟阶段。
索福克勒斯出生于雅典西北郊的克罗诺斯,父亲是兵器作坊主,早年曾受过良好的教育,擅长音乐、体育及舞蹈,这极大的影响了童年时代的索福克勒斯。公元前480年,希腊人于萨拉米斯海战中击败波斯人后,年轻的索福克勒斯曾因貌美和音乐天赋而被选为庆祝胜利的朗诵队领队少年。后来索福克勒斯进入政界。他于前443年出任以雅典为盟主的“德利亚联盟”的财政总管,后来又两次担任重要的将军职务。公元前440年,当选为雅典十将军之一,进入雅典的最高层。当时,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同斯巴达为首的同盟正在进行战争,他曾经与伯利克里一起指挥雅典海军镇压过企图脱离提洛同盟的萨摩斯人。公元前431年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翌年雅典流行瘟疫,他曾担任祭司一职。公元前413年,他进入雅典的“十人委员会”。总体来说,在政治上索福克勒斯是个温和的民主派。索福克勒斯在希腊各城邦中都享有极高的声誉,他死时,正逢雅典与斯巴达之间战争期间,斯巴达将军闻讯,下令停止战争,让索福克勒斯的遗体归葬故里。”
他擅写悲剧,一共写过 120多部剧本,得过24次奖,跻身于世界上最伟大剧作家的行列。现存完整的剧本7部:《埃阿斯》、《安提戈涅》、《俄狄浦斯王》、《埃勒克特拉》、《特拉基斯少女》、《菲罗克忒忒斯》、《奥狄浦斯在科洛诺斯》。索福克勒斯生活时期适值雅典民主制全盛时期,因此他的剧本反映的也是雅典民主制繁荣时期的思想意识。他拥护民主制度,主张公民平等,法律治邦。他赞扬人的自由意志,赞扬人在同恶运斗争中的坚韧精神。他的宗教观念偏于保守,主张维护传统的宗教观念。他善于刻画人物,人物个性鲜明,语言简明有力。他使剧中演员增加到3个,从而增加了对话的作用,但歌队仍然是剧情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索福克勒斯早年就盛名远扬,在戏剧竞赛中总能获得胜利,自从公元前468年在戏剧比赛中赢了埃斯库罗斯,到72岁后败给欧里庇得斯,其间罕有人能与之匹敌。
索福克勒斯最初以埃斯库罗斯为样板,但很快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他首先引进了第三个演员,便于更充分地表现剧中人物的冲突。在他的悲剧中,合唱队的重要性大大减低,戏剧对话和动作的重要性大大增强,对话成了戏剧中第一位的东西,成了刻画人物的有力手段。他把许多可怕的剧景引介到剧场,比如埃阿斯当众自杀、俄狄浦斯刺瞎双眼后再度登台等等。①
二.作品分析
(一)题解:《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悲剧的典范作品,是一本不可不读的经典好书。古希腊索福克勒斯的戏剧代表作之一。约公元前430~前426年首演。这部剧被亚里士多德推为戏剧艺术中的典范。俄狄浦斯竭力逃避神谕所示的命运,而这逃避本身恰恰在实践着神谕。《俄狄浦斯王》不仅在艺术上给后世留下了典范,而且经由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阐发,更引申出了一个新名词———俄狄浦斯情结。
(二)主要人物:
祭司——宙斯的祭司。
俄狄浦斯——拉伊奥斯的儿子,伊奥卡斯特的儿子与丈夫, 忒拜城的王,科任托斯城国王波吕波斯的养子。
克瑞昂——伊奥卡斯特的兄弟。
歌队——由忒拜长老十五人组成。
特瑞西阿斯——忒拜城的先知。
伊奥卡斯特——俄狄浦斯的母亲与妻子。
报信人——波吕波斯的牧人。
牧人——拉伊奥斯的牧人。
(三)故事梗概
平静祥和的忒拜城突然遭到了厄运,土地荒芜,庄稼欠收,牲畜瘟死,妇人流产,全城到处是求生的歌声和苦痛的呻吟。国民正生活在水深火热中,令爱民如子的国王俄狄浦斯忧心如焚。俄狄浦斯王派他的堂兄克瑞翁请来了阿波罗的神示:由于多年前一个人所犯的杀死前王拉伊科斯的罪孽,城邦才遭此劫难。只有严惩凶手,才能拯救城邦。于是剧情围绕着寻找凶手而进行。随着全文的推进,有两处作者埋下了伏笔。第一,忒拜牧人曾说拉伊奥斯死在三岔口,是由于被强盗劫杀,其妻子伊奥卡斯特曾提到拉伊奥斯的相貌、年龄、侍从人数以及被杀的时间。这一切细节证明俄狄浦斯是杀死拉伊俄斯的凶手,但俄狄浦斯并不知情。第二,科任托斯牧人告诉俄狄浦斯,他并非波吕波斯的儿子。当这两个牧人相遇时,两条线索交织在一起,真相也就大白了。索福克斯勒用倒叙的手法,环环相扣,一步步地把戏剧冲突推向高潮,悲剧气氛也随之趋于顶点:伊奥卡斯特自杀之后,俄狄浦斯自刺双目后离开忒拜城,自我流放,祈求心灵的宽恕。
(四)人物分析
1.俄狄浦斯王
作为剧中的主人公,俄狄浦斯王当之无愧是悲剧中的极品。俄狄浦斯是希腊神话中忒
拜的国王,是国王拉伊奥斯和王后伊奥卡斯特的儿子。俄狄浦斯出生时,神谕表明他会杀父娶母。为了逃避命运,他的父亲刺穿了新生儿的脚踝,并将他丢弃在野外等死。然而奉命执行的牧羊人心生怜悯,偷偷将婴儿转送另一个国家的国王波吕波斯,由他们当作亲生儿子扶养长大。俄狄浦斯长大后,有一次在一个岔路上与一群陌生人发生冲突,失手杀了人,那人正是他的父亲——拉伊奥斯。俄狄浦斯由于回答对了斯芬克斯出的难题,拯救了忒拜,他便继承了王位,并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娶了自己的亲生母亲为妻,又生了两儿两女。本来幸福平静的忒拜国不断有灾祸与瘟疫,俄狄浦斯便向神祇请示,想知道为何会降下灾祸。最后在先知提瑞西阿斯的揭示下,俄狄浦斯才知道他是拉伊奥斯的亲生儿子,终究应验了他之前杀父娶母的不幸命运。震惊不已的伊奥卡斯特上吊自杀,而同样悲愤不已的俄狄浦斯,则刺瞎了自己的双眼。
“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之所以被推为古希腊戏剧的典范,它忠实地表现生活中最黑暗的一面,却又不让人感到压抑和沮丧;相反的是,让观众从有限的人体与无限世界的冲突中体会生命的激情和对真理的渴望。主要表现于主人公以下几方面的独特的抗争和矛盾:
①.智慧与无知的矛盾
俄狄浦斯虽然集英雄人物的勇敢、无私、智慧于一身,但对于自身的命运,他始终是无知的。在对外部世界的关系上,他处于被欺骗的地位,他始终想要离真相近一些,即使隐约预感到结果的可怕,他还是不顾劝阻,用自己的智慧解开了斯芬克斯的谜语谜底,却对自己的身世一无所知,和自己的生身母亲结婚,他成为和他同住的儿女的父兄,他生母的儿子和丈夫,他父亲的凶手和共同播种的人。全剧最后俄狄浦斯刺瞎双眼有着双重寓意,一方面预示只有靠刺瞎双眼进行自我惩罚,他才能看清这个无法令他接受的世界;另一方面暗示他在命运中其实早就相当于一个盲人,对一切茫然无知。在古希腊神话中,俄狄浦
斯是自我反思的第一个例证,是阿波罗神庙墙上的箴言“认识你自己”的第一次实现。
②.自我与伦理的抗争
俄狄浦斯的出生就是同伦理相悖的,这也是该剧主要的矛盾之一。女妖斯芬克斯的谜语谜底是“人”,俄狄浦斯猜到谜底,也正是他自我理性的强烈表现。他是忒拜城的国王之子,一出生即面临被亲生父亲杀死的厄运。也就是说,他的自我是有罪的,与他人冲突的。而他的亲生父亲则是自私的,为了保全自己,意图杀死刚出生的亲生儿子。如果俄狄浦斯死去,这个可怕的神谕可以避免,但是他的父亲老国王则犯了伦理大罪。希腊神话体系中一向有杀父夺权的传统,例如宙斯就是杀死自己的父亲之后成为众神之主的,但是俄狄浦斯的杀父行为却是无意的。为了保护养父母,同时也保存自我,他回到了忒拜城,但他更快地陷入了杀父娶母的命运。追查杀害老国王的凶手时,他完全是想按照自我意志,依靠自我力量完成,但是已经无法从进退两难的窘境中脱身,因而使得自我的个性毁灭。当使者从科任托斯带来老王波吕玻斯病逝的消息时,俄狄浦斯感到的是很大的安慰。并不是他真的不悲痛,而是他害怕犯伦理禁忌,这个消息毕竟让俄狄浦斯感到逃脱了杀父的命运。这是西方伦理学上DILEMMA(进退两难的困境)的一个最典型例子,这也说明,当时希腊社会中的伦理体系刚刚建立,尚未完善。
③.接受与逃脱的抗争
希腊人看到人间的苦难,命运的残酷,但是他们没有像佛教徒一样对现世否定,而是做出悲壮的反抗。英国美学家斯马特认为:“悲剧全在于对灾难的反抗。陷入命运罗网中的悲剧人物奋力挣扎,拼命想冲破越来越紧的罗网的包围而逃奔,即使他的努力不成功,但在心中却总有一种反抗。……如果苦难落在一个性格懦弱的人头上,他逆来顺受地接受了苦难,那就不是真正的悲剧,只有当他表现出坚毅和斗争的时候,才有真正的悲剧,哪怕
表现出的仅仅是片刻的活力、激情和灵感,使他能超越平时的自己”。面对命运,俄狄浦斯也竭力逃脱,但是他越是挣扎,越是被步步紧逼,被命运的绳索捆得无法呼吸。无论怎样逃避,神谕仍然一步一步地实现,而俄狄浦斯本人始终是盲目的,他的每一个努力都使自己反而更加接近厄运,尽管没有任何道义上的责任,可他却无法逃脱这命运的最后审判。人类的英雄的悲壮的抗争在神谕的力量下显得那么渺小。至此他已经完全陷入了人生最大的悲剧之中,但是最可悲的还在于,命运让他亲自来揭穿这个悲剧。尽管他的母亲在揭穿悲剧的过程中已隐隐地察觉到了什么,而且极力地阻止他揭穿这个事实,但他还是固执己见地让真相大白于天下,俄狄浦斯惊慌、恐惧,但是他始终不曾退缩过,所以他的抗争具有了普遍性。俄狄浦斯的命运让人感到恐惧,他的无知令人同情,而他的英勇又无畏的抗争则令人深深体验到《俄》剧的独特魅力。正如亚里士多德在《悲剧理论》中指出的,恐惧与怜悯带给人的震撼正是悲剧的快感。”②
(五)主题
索福克勒斯通过刻画俄狄浦斯王从小便被神谕安排了命运,在自己知道后却极力想摆脱这个命运,努力主宰自己的命运的故事,向我们传达了人在与神共同抗争命运的时候,人往往是无助的,是渺小的,是单薄的,是无可奈何的。典型的古希腊文学中关于人与命运的矛盾冲突。虽然俄狄浦斯王在很小的时候被自己的亲生父亲送走,想摆脱神谕,但是最后还是应了验,老国王的煞费苦心最终还是被自己的亲生儿子扼杀了。俄狄浦斯在知道真相后,发出了一声悲鸣,最后也无奈敌不过命运的魔爪,刺瞎了自己的双眼。读了此剧,不免心中充满了气氛与悲凉,不禁让人感慨命运是多么强大,人在它面前是多么渺小,多么无力!俄狄浦斯正是想摆脱这个厄运,才会流亡国外,面对天灾人祸,他一次又一次的拯救人民于水火之中,就连可怕的斯芬克斯的刁难他也对答如流,可他却无法拯救自己的命运。
(六)艺术特色
①“回顾式”的结构方式。
②在展开剧情时,作者成功地运用了“发现”和“突变”的艺术手法。
①
摘自百度知道 ②
摘自百度百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