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拟行路难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来源:东饰资讯网
《拟行路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结合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门阀制度,理解词的内容。 2.体会作者怀才不遇的悲愤与无奈。 3.体会文中“比兴”手法的作用。 二、学习重点:

理解本词的字面意义,体会作者的愁心。 三、学习难点:

结合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门阀制度,感悟作者所说的“命”,即愁的原因。

四、学习过程: 一、导入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诗仙李白,以其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侠士的气概、文人的谈吐,傲立于中国文学之巅,引后世顶礼膜拜,粉丝无数。我们都推崇他、仰慕他,他无愧是我们在诗歌领域的老师,那我有一个疑问,那谁又是李白的老师呢?

杜甫曾写了一首诗抒发自己对好友的想念之意,《春日忆李白》其实这首诗也兼有鉴赏之意,其中有这么两句“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看来李白的诗风深受庾信和鲍照的影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白的老师鲍照的《拟行路难》。 二、作者简介:

鲍照,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鲍照本籍东海,出身寒微,一生沉沦下僚,很不得志,但他的诗文,在生前就颇负盛名,与谢灵运、颜延之并称“元嘉三大家”,对后来的作家更产生过重大影响。诗、赋、骈文都不乏名篇,而成就最高的则是诗歌,其中乐府诗在他现存的作品中所占的比重很大,而且多传诵名篇。最有名的是《拟行路难》18首。鲍照擅长诗赋和骈文,尤善乐府,作品风格俊逸,对唐代诗人李白等很有影响。 三、预习检查: 1.朗读查字音 2.翻译查文意

倾倒水于平地,水向东西南北四方流去。 人生也自有命数,怎么能成天叹息哀愁。

喝点酒来宽慰自己,举起酒杯停止歌唱《行路难》。

人心又不是草木石头,怎么会没有感情。只是忍气吞声、想说不敢说啊! 四、整体感知

【问】诗中哪一个字最能表达诗人心中的情感?——愁

【问】诗中哪一个字又是这种情感产生的原因?——命 五、以意逆志,体会愁

【问】诗中哪些句子泄露了作者的行为?这些行为塑造了怎样的作者形象(表情、心情)?

酌酒以自宽 举杯断绝歌路难 吞声踯躅不敢言 表情:愁眉苦脸 心情:郁闷、悲伤、愁苦

一个为愁所煎熬,却不敢申诉的作者形象。 六、知人论世,感悟命

【问1】联系作者的生活背景,思考诗中为何有愁不说?

(1)门阀制度:由于政治、经济等多重原因,魏晋南北朝时期施行以九品中正制为核心的门阀制度,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

(2)鲍照出身于一个贫寒的农耕家庭。从小才华出众,青年时便为自己定下了非常远大的政治抱负,他曾浪迹天涯,到过山东、江苏、江西等地。但始终不被朝廷重用,只能做一些小官,一辈子愤愤不得志,最后死在战乱中。

魏晋南北朝不合理的用人制度,使鲍照一生怀才不遇,酿成了他才富名寡的悲剧,同时这也是一个时代文人悲剧命运的共同写照。

【问2】作者把自己的这种不公平的命在诗中比作什么?找出含有比喻的这几句诗。 水

泄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补充】这两句运用比兴手法,说明“水依照地势的高低流向不同的方向,人按照门第的高低分为不同的命运”,化抽象的政治命运为可感的水的流动,让人读来印象深刻。 七、主题小结

面对这种因门阀制度的重压所造成的个人怀才不遇的时代悲剧,作者表现出了什么态度? 无奈与愤慨

无奈:泄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吞声踯躅不敢言

愤慨:酌酒以自宽 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飞木石岂无感 九、课堂延伸——乐府旧题《行路难》

【问】结合这首诗,理解标题:“行路难”字面意思是什么?又有什么深沉的象征意味? 字面——道路难行

象征——人生之路(仕途)艰险坎坷,才华埋没,壮志难酬 十、巩固训练

【问】从写作缘由、表达情感、语言风格三个方面比较鲍、李《行路难》的异同。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作品 鲍照《拟行路难》 写作缘由(同) 情感(异) 怀才不遇 (门阀制度) 悲愤+无奈(时代不公) 语言风格(同) 俊逸:形状写物之形象精美 (愁:酌酒以自宽 举杯断绝歌路难 吞声踯躅不敢言) 李白《行路难》 壮志难酬 (赐金放还) 悲愤+自信(乐观基调) 俊逸:形状写物之形象精美 (苦: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

十一、作业:查找阅读李白和杜甫化用或引用鲍照诗歌的作品。 十二、教学反思:经过引导学生结合魏晋南北朝的门阀制度,掌握了鲍照于本首诗中抒发的情感,解读了诗中的“命”与“愁”,运用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方法有效学习了这首诗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