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物理教学如何培养中学生创造性思维

来源:东饰资讯网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物理创造性思维

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民乐三中 柴国涛 邮编:734500 摘要:在当今社会的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作,教师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主动性,使他们学会发现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完美坚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观察力、培养。

人在初中时期创新思维最为活跃,对一切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常常会产生一些疑问,希望得到合理的解释。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物理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不但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而且是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关键。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要培养敏锐的观察力,要善于发现问题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首先必须要有敏锐的观察力。有的专家认为:“问题是人们认识链节上的缺失”。也有人认为:“问题是人们对自然界、人类社会的思维疑虑、困惑”。现代汉语词典中,问题是指“要求问答或解释的题目”。另一层含义是指“人们不知道的事物或道理”。问题还可以延伸为任务、重要等方面意思 。我在这几年的教学中发现初二学生不敢发问、不懂发问、不会发问、提不出问题;偶尔提出问题,与我们所的期盼的相差甚远。究其原因,长期以来处在传统教学中模式是:老师问,学生答;教本设问,设问下就解答;学生问题被抹杀,被泯灭了。面对课堂出现“卡壳”现象,相当部分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不讲究方法,不给学生思考时间,又滑到传统教学老路上。这样培养不了学生提出问题能力,也不符合新课改的精神。我认为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能力,可进行如下尝试:

(1) 教给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如顺序观察法、对比观察法、重点观察

法、全面与重点观察法、归纳观察法、换位观察法等。学生了解诸多观察法,就会有所选择,有方向,有步骤,有目标的观察。观察才会留心、细致,观察敏感性才会提高,问题意识才会水到渠成。这样提出问题才有客观依据。

(2) 创设物理背景,诱发学生浓厚兴趣的问题意识。例如将铁皮牙膏空

瓶卷成一团放入水中立即沉下去,但把同一铁皮牙膏空瓶吹鼓会浮成水面上,为什么会出现如此不同现象呢?加热纸盒水,水已沸腾,为什么纸不会燃烧呢?用小试管装入大试管中,中间装进适量水,

把大试管倒过来,为什么水试管不但没有丢下去反而徐徐上升呢?类似课堂实验现象与学生想象中情况相反,学生感到惊讶,欲言不能,激发他们好奇心。

二、抓住目标 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是个发散思维的过程,它涉及范围广泛,有自然界的、有日常生活的、也有课堂实验的。对此如果不加以引导,学生经过一段训练就像脱僵野马,不着边际,表面上轰轰烈烈,实质上空空洞洞,流徒形式,收获无几。这里涉及提出问题价值取向的培养。我们虽然不能压抑学生的积极性,但是也倡导抓住课题提出问题。例如黑板上写着粉笔字,有时坐在前侧面同学会觉得看不清字体,是什么原因造成呢?也许同学们会提出问题,粉笔字为什么会粘在黑板上?这样 的问题本身是个好问题,但在研究光现象时,它就算不上有价值的问题。因此,我们所提的问题要针对研究课题才有意义,才能体现价值,当然体现价值问题是多样性、还有科学性、现实性、新颖性、这里不展开。提出问题策略可以有多种分类,这里暂且引用两种类型: (1)逻辑关系式

对某一常见的科学现象,可依照知识学科内在逻辑关系提出问题,一般可进行如下方面进行提问: ①这个现象发生的条件是什么? ②这个现象有什么特征或规律? ③这个现象可分几种情况?

④这个现象或规律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⑤这个规律适用条件和范围?

(2)探究切入式:人们思维角度不同,对某一事物现象探究切入方式不同,

体现人类思维的广阔性。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可引导学生提问。

①用因果法提问,为什么在光屏上会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象? ②用扩展法提问,除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象,还成怎样的像? ③用类比法提问,当成正立、放大的像时,是实象吗? ④用规律法提问,不同色光通过棱镜,偏折程度成不同的像时,有什么规

律?

总之,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初期,还可以让学生各备一本专门问题笔记本,把每节课自己或同学提出问题记下来,通过老师评讲,同学的比较,自己的课后总结反思,我想将有助于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三、坚持不懈寻求问题的完美解决

面对一个物理问题,学生总是在他们已有和能够达到的认识状态中,猜测或探索出一些概念、规律和方法,尝试在问题的目标和条件之间寻找联系。一旦确定某一或某些概念、规律和方法可能建立起这种联系时,便将其

应用于求解这个问题,从而得到一个结果。然后将这一结果反馈检验,若结果是肯定的,则问题解决;若结果是否定的则进行矫正,即修改或重新猜测,搜索出新的概念、规律和方法,再次去求解。这是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一般模式。从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模式中可以看出,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过程中包含着各种不同的活动,因此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也是一种包罗广泛的能力。

其次,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就是应用所学物理知识和原理,将问题给出的物理情景,抽象或简化成各种概念模型和过程模型,用数学化的公式或方程表达出来,最后用数学知识解得结果,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这种意识非常重要,很多学生只知道背公式、方程,解题时简单的套用公式,有时候问题解决了,也不知所以然,这次能得出结果,过一段时间再遇到又不会做了。有了数理结合的意识,分析、思考问题会比较透彻,容易抓住问题的实质,能将解过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形成“问题原型”能够做到举一反三。

再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教学生学会学习,很多问题一定要让学生亲自体验,教师绝不能什么都讲;但教师要具有高度的概括能力,将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在每种类型都能进行思考。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培养学生读审物理问题和创设“问题原型”的能力。读审物理问题要在讲将解习题时带领学生分析题目中的关键词和句,创设“问题原型”要让学生在完成一种习题后,能自主改变题目条件或问题陈设出新的问题。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训练,才能有效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消除学生怕学物理的心理,学生只有具备这些能力,才能喜欢物理,才能学好物理。

总之,培养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关键。当然,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很简单,甚至是错误的,但是必须维持这种积极性,不拘泥于课本上的解题方法,以及对定理或公式的补充和推广等。

参考文献: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敖汉旗新惠职业高中 梁淑艳 浅谈在初中数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西南师范

大学 重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