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探讨
【摘 要】在土木工程的施工中,混凝土的施工技术直接关系到土木工程的质量和安全使用。随着建筑物高度的增加和建筑行业的发展,土木工程对混凝土的施工技术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施工技术逐渐满足不了建筑功能的需求,需要提高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来满足土木工程的需要。本文主要介绍土木工程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工程质量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种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作为土木工程的混凝土施工技术由于容易成型、输送能力大和可以连续作业的特点,在高层建筑中的使用具有明显的优越性。需要我们不断改进混凝土技术和保证施工质量来满足现代土木工程的需要。
一、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重要性
混凝土是土木工程中应用最为广泛也是做基础的材料,是由砂子、石子和水泥按照一定的比例调配而成,较其他建筑材料具有造价低的特点。按照国家规定,土木工程必须使用混凝土。混凝土在生产和应用过程中必须要按照国家的标准和规定进行控制,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如果混凝土的强度不足没有及时发现,必将给建筑主体结构带来安全隐患。 二、混凝土施工技术 1、混凝土原材料的控制。
水的质量要求。在土木工程施工中,混凝土的拌制调配过程中,禁止使用未经处理的污水、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预应力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结构也不能使用海水和含盐量比较高的水,拌制混凝土的水还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拌制混凝土用水的质量控制 项目 指标 含有影响水泥的凝结 和硬化油类等有害物质 禁止 ph值不小于 4.5
硫酸盐等容易发生电离的盐类 1%
2、水泥的控制质量标准。水泥按照性能和用途分为专用水泥、通用水泥和特种水泥。在土木工程中通常使用通用水泥,主要是普通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在使用水泥前需要区分水泥的强度和品种、性能和使用方法。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水泥,必须要保证工程质量。
3、骨料的质量控制。混凝土的骨料主要是砂石,im3 的混凝土使用1.5m3的松散砂石骨料,对于混凝土用量的土木工程,砂石骨料的需求也非常大,骨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的强度,进而影响工程的质量。骨料必须做好储量。物理性能、杂质的含量和加工各个环节,选材要充分考虑经济和便利的原则,可以选用人工骨料和天然骨料。
三、混凝土的配制和搅拌
混凝土的配制就是根据既定的配合比,将水、水泥和砂石以及外加剂通过机械的搅拌手段制成匀质的混凝土,拌制前需要对各种材料做好质量控制措施,各项指标必须符合土木工程的标准规范,对于有怀疑质量问题的材料要做好复验工作。
1、配合比。混凝土必须要通过现场试验进行配合比,做好性能测试工作,保证各项技术指标满足工程的需求,禁止采用经验配合比,同时,混凝土的配合比要保持经济和合理的原则。在现场施工中一旦出现错配、少配和漏配的混凝土禁止使用到工程当中。在混凝土的拌制前应该测定砂石的含水率调整用水量来解决实验和实际情况的差异性,找到合适的配合比。
2、搅拌。在拌制混凝土的过程中,要选用合适的搅拌机,还要建立严格的搅拌制度,确定材料的投入量、投料顺序和搅拌时间,对于不同类型的搅拌机要严格遵守机械的操作使用说明,禁止出现搅拌机超载和超负荷运转,以免影响混凝土的均匀性。搅拌混凝土原料的过程中,根据不同配比的材料计算一次投料量,按重量投料。混凝土的搅拌时间也要做好控制,搅拌时间过长会出现分层离析的情况,搅拌时间过短,混凝土会出现不均匀。总之搅拌时间不合理都会影响混凝土的质量。
3、混凝土的运输。混凝土的运输是将搅拌好的混凝土从搅拌机中出料到浇筑入模的过程、时间和距离。运输前要充分预计运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做好预备措施。
在混凝土的运输过程中必须要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避免运输过程中出现离析、砂浆流失、流动性降低等现象,混凝土运输要减少转运次数和运输时间,混凝土在初凝前要完成浇筑工作,混凝土的浇筑必须要连续进行。
混凝土的运输分为垂直运输、地面运输和楼地面运输三种,地面运输机械通常是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自卸汽车、双轮手推车、小型机动翻斗车;垂直运输的机械通常采用塔式起重机、快速提升架和混凝土泵;在楼地面运输一般使用双轮手推车运输。 四、混凝土的施工技术
1、浇筑。在混凝土浇筑前,需要检查模板的位置、尺寸、标高、刚度和强度是否符合要求,钢筋和预埋件的位置、保护措施是否到位,并做好工程施工记录,同时清理模板内的杂质等污物,将模板的空隙和孔洞做好封闭措施,木板做好清水湿润工作。 在进行地基混凝土浇筑时,首先清除淤泥和杂物,以及做好防水、排水措施。干燥的非粘土用水湿润,未风化的岩石,也要做好清洗和清理措施。对于雨雪天气不得进行混凝土施工。浇筑程序应该从低处向高处分层浇筑,每一层的厚度应根据捣实的配筋的结构、方法等因素进行确定。
在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前,必须在结构的底部填入和混凝土的砂浆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浇筑过程中禁止出现分层离析的情况,当浇筑的高度超过3米之后,可以采用溜管、串管和振动溜管等方法是混凝土匀速下落。浇筑过程中必须观察模板、钢筋、支架和预
埋件等结构措施是否发生移位和变形等情况,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应该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必须要保证混凝土均匀和密实,将整个模板空间充满,混凝土的结合部位要良好,拆模之后对混凝土做好平整光洁措施。混凝土必须连续浇筑来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如果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得不间歇的时候,间歇的时间也必须要缩短。总之混凝土的浇筑和运输过程中,必须要在在混凝土的初凝前完成。 2、施工缝。在土木工程的现场施工过程中洪,通常会由于技术上的原因和人力的限制等因素的影响,混凝土的浇筑过程往往不能够连续进行,中间的间歇时间可能会超过初凝时间,需要预留施工缝,施工缝的位置必须要在混凝土的浇筑前,按照施工技术方案和设计要求来确定。新旧混凝土的结合部位的结合力比较差,是整个混凝土结构的薄弱环节,施工缝的位置必须要设置在剪力比较小的部位。
3、捣实。混凝土的捣实就是将已经入模的混凝土进行成型和密实的过程,从而保证混凝土的结构外形的准确和表面平整,保障混凝土的强度和各项性能符合土木工程的设计要求。混凝土在浇筑之后立即进行充分振捣操作,使得浇筑的混凝土充满整个模板的空间,排除混凝土中存在的气泡,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 混凝土的振捣操作分为机械振捣和人工振捣。人工振捣是利用振捣材料用人力对混凝土的成型进行振捣。采用机械振捣的混凝土结构的强度比较高,加快模板的周转速度,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提
高土木工程的质量,在振捣施工中应该大力使用。
在混凝土的浇筑完工之后,要采取一定的养护措施,防止混凝土的成型过程中出现不正常收缩和产生裂缝等病害,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结语: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国内土木工程的种类越来越复杂,而作为土木工程基础的混凝土结构,需要我们适应社会的发展,不断研究和创新混凝土施工技术和工艺水平,从而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质量,保证土木工程的质量。在混凝土结构浇筑完成之后需要做好养护和保养措施,避免出现结构的破坏和存在病害,影响整体工程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刘琛,刘启兵. 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的施工温度应力分析及养护[j]. 科学之友(下旬) , 2011
[2]江昔平、王社良、段述信、杨建伟、韩佳,大体积混凝土优化时应注意的一些关键问题[j].混凝上.2009,(1).
[3]蒋旭. 简述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j]. 大科技: 科技天地, 20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