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玉米种植技术的推广应用研究
贾小慧
(山西省宁武县阳方口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山西宁武 036700)
[摘 要] 玉米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在农业经济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也是当前农民群众主要经济收入来源。
近几年,随着宁武县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适合种植玉米的耕地面积越来越少,为了保证地区玉米总产量维持基本不变,就需要我们深入研究玉米种植技术,并做好推广应用工作,保证在单位面积中生产出更多玉米。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玉米种植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通过本次研究更好推动玉米种植技术应用有一定助益。
[关键词] 宁武县 玉米种植技术 推广应用 存在问题 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 S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6)10-0196-01进入新世纪以来,玉米种植技术和推广技术在新时期的得到了创新和发展,并在整体程度上提升了玉米的产量和品质。从2010年开始,宁武县开始建设万亩玉米种植基地,其中,石家庄镇3900亩、化北屯乡1500亩、凤凰镇200亩、阳方口镇2700亩、薛家洼乡1700亩,总投资27万元。目前,全县完成玉米种植23000亩,其中以汾河谷地为中心的优质玉米丰产方示范基地建设实际完成16562亩,占目标任务165.62%,石家庄2800亩(涉及十里桥、川湖屯等8村),占任务的71.29%;化北屯乡4950亩(涉及北屯、蒯屯关等23村)占任务的330%;凤凰镇1618亩(涉及马家湾等6村)占任务的809%;阳方口镇5400亩(涉及石湖河、河西、阳方等17村)占任务的200%;薛家洼乡1794亩(涉及高崖上、下白泉等6村)占任务的105.5%,完成投资42万,占总投资27万的155%。
农民群众药物防治过程中使用高度高残留农药,给玉米品质造成严重影响,既浪费了人力物力和财力,又对玉米健康生长产生严重的阻碍作用。
2 玉米种植技术推广应用措施
2.1 强化新品种选育和推广
最近几年,地区玉米生产能力显著提升,单位产量也在不断提升,但是产量和生产面积和其他地区相比较还存在比较大差距,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我们加大优质玉米杂交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应用,依靠科学技术进一步提高玉米生产水平。在玉米品种选择过程中,要结合本地区种植制度、气候环境和生产条件,科学选择优质、高产、抗病性能强的玉米杂交品种。要及时更新和淘汰生产潜力差的玉米品种,做好先进玉米种植技术宣传教育工作,新品种在推广应用之前要做好科学示范种植工作,让农民群众切实看到玉米新品种的生产效益,提高农民群众种植积极性,为玉米种植技术推广应用奠定坚实基础。
2.2 科学土壤、水肥管理
针对现阶段,土壤通透性较差,蓄水保肥能力不足,耕作层变浅的现状,应该积极推广先进整地技术,其中土壤深松整地技术对改善上述土壤问题有着很大的帮助。在玉米种植前深松机对种植地进行全面或者局部整地,可以打破犁底层,加深有效土壤层深度,为玉米根系纵深生长奠定坚实基础,深松整地深度达50cm以上,通过深松整地能够形成地下层水库,对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够有很大帮助。此外,在玉米打喇叭口期前,还可以利用土壤深松机开展地下深松施肥,肥料施入地下,提高肥料利用率。此外,在水肥管理过程中应该坚持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的施肥原则,播种前施入充足基肥,追肥应该控制好氮肥施入量,避免引起玉米徒长。一般情况下,结合追肥要做好灌溉工作,特别是要做好玉米抽穗期和灌浆期的灌溉工作,为玉米获得高产奠定坚实基础。
2.3 科学防控玉米病虫害
要大力推广节肥、节药、节水和清洁生产技术,逐步减少化肥、农药和农业用水总量。选用优良品种,实行轮作倒茬,在玉米收获后应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并及时深翻,可减少越冬虫源和菌量,同时,加强肥水管理,可提高抗病力。针对田间主要病虫害可以采取秸秆还田、深耕土地和播前灭茬技术、白僵菌封垛、诱杀成虫技术、赤眼蜂防螟技术等进行科学防治。
参考文献
[1] 张勇,吕新春,黄祥川,张国栋,曹爱霞. 硫酸脲复合肥对玉米生长指标及产量的影响[J]. 磷肥与复肥. 2016(04)
[2] 李新,张文博,党根友,罗湘宁,高艳红,许志斌. 玉米新品种宁单19号选育及栽培技术研究[J]. 宁夏农林科技. 2016(07)
1 玉米种植技术推广应用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选种不科学
玉米种植技术推广引用过程中,一个显著问题就是选种不科学,玉米品种比较单一化,部分农民群众更新玉米品种产品之后,使用了品种退化严重和已经被淘汰的玉米品种。此外,由于农民群众种植玉米缺乏科学性,没有结合土地肥沃程度,种植制度和生产条件,因地制宜的选择高产品种,对玉米产量造成了不小的影响。由于连续多年在同一块土地上经常种植同一个品种,导致田间病虫害危害严重,玉米生长性能较差。同时,基层地区在进行新品种推广过程中缺乏示范种植,由于示范性不强,一些不适合本地区种植制度的玉米被进入田间,给玉米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最终受到损害的还是广大农民群众。
1.2 土、肥、水问题
在玉米种植过程中,由于农民群众不重视对土壤进行深耕深翻处理,土壤层普遍有机质含量不高,通透性较差,对水分肥料的储存能力较差。此外,在很多农民群众思想中认为主要多施肥就能够促进玉米获得高产和稳产,在施肥过程中氮磷钾比例严重失衡,重视化学肥料的施入,有机肥施入量严重不足。农民群众重视氮肥施入,磷肥和钾肥施入量不足。由于过度使用化肥,导致土壤板结严重,耕作层逐渐变浅,由于玉米根系能深扎,导致玉米生长中后期倒伏现象严重。此外,种植户未考虑到玉米植株生长需水规律,盲目灌溉,特别玉米中后期,由于不能及时灌溉,导致玉米产量受到影响。
1.3 田间管理问题
玉米田间管理过程中,农民群众对科学田间管理技术掌握不足,特别是在病虫害防治方面,经常出现药物使用不科学的现象。农民群众单一采用农药防治病虫害,并且农药使用量和使用种类不能做到科学合理,导致农药残留,病虫害耐药性显著增加,给今后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带来了巨大的难题。此外,
196农民致富之友 Nong Min Zhi Fu Zhi You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