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文言文中的常见用法
李恩宪
“坐”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文言实词,属于《教学大纲》规定须要掌握的120个实词之一;也是一重要的文言虚词。
“坐”为文言实词时,可以作为名词,释为“座、座位”。这种情况可以视“座”为通假字。
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鸿门宴》)
译文:项王就接受了玉璧,放置在座上。
坐中数千人。(《乐府诗集·陌上桑》)
译文:座位有几千人。
可以作为动词,常见的释义又分以下几种情况:
① 坐下、坐着。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席,臀部压在脚跟上。
项王、项伯东向坐。(《鸿门宴》)。
译文:项王、项伯面向东坐着。
侯生坐上坐。(《信陵君窃符救赵》)
译文:侯生坐在了上位座上。
② 驻守、坚守。现代汉语“坐镇”的坐就是这个含义。
楚人坐其北门而覆诸山下,大败之,为城下之盟而还。(《左传·桓公十年》)
译文:楚军在(绞的)北门外驻守,并在山下设了埋伏,从而大败了(绞军),(楚军逼绞军)订立盟约后才回国。
③ 坐等、不劳、不费力。
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冯婉贞》)
译文:与其坐等死亡,哪如起来拯救它?
汉兵即度漠,人马罢,匈奴可坐收虏耳。(《汉书·霍去病传》)
译文:汉军已越过沙漠,人困马疲,匈奴可以坐收汉军俘虏了。
④ 因犯……罪。
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春秋》)
楚王问“犯了什么罪?回答:“因犯盗窃的罪。”
⑤ 因受牵连、株连受罚。
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苏武》)
译文:本来没有参加谋画,又不是亲属,说什么株连治罪他呢?
坐谪兴国州判官。(《海瑞传》)
译文:因受牵连被贬为兴国州通判。
作为文言虚词时,常见的用法是作副词,译为“因为、由于”
来归相怨怒, 但坐观罗敷 。《乐府诗集·陌上桑》
译文:归来后互相抱怨,只是因为观看罗敷而耽误了劳作。
然而诸宿将常坐留落不遇。由此骠骑日以亲贵,比大将军。《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译文:但各位老将常因为行军迟缓落后,遇不到好的战机。从此,骠骑将军一天比一天更被皇上亲近,更加显贵,接近于大将军卫青。
坐贻聋瞽 ,使闺窗孺弱,远罹构害。李朝威《柳毅传》
译文:因为象聋子瞎子一样无知,让闺中弱女,在远方遭到别人有意的伤害。
下面是《史记》中出现的含有“坐”的句子,试翻译句子并注意“坐”的用法。
⒈建元六年,窦太后崩,丞相昌、御史大夫青翟坐丧事不办,免。
。
⒉颍阴侯言之上,上以(灌)夫为中郎将。数月,坐法去。
。
⒊博望侯至,匈奴兵引去。博望侯坐行留,当斩,赎为庶人。
。
⒋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
。
⒌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
⒍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
。
⒎今君相秦,计不下席,谋不出廊庙,坐制诸侯。
。
参考答案:
⒈建元六年,窦太后去逝,丞相许昌和御史大夫庄青翟因为丧事办得不周到而获罪,都被免官。
⒉颍阴侯把灌夫的情况向皇上汇报了,皇上就任命灌夫担任中郎将。过了几个月,因为犯法而丢了官。
⒊博望侯领兵赶到时,匈奴的军队已撤走。博望侯犯有行军滞留而延误军机的罪过,被判为死刑,赎金身成为平民百姓。
⒋若论披坚甲执锐兵,我宋义比不上您;若论坐于军帐,运筹决策,您比不上我宋义。
⒌坐了一会儿,沛公起身上厕所,顺便把樊哙叫了出来。
⒍送礼不满千金的,让他坐到堂下。
⒎现在您任秦国相国,出计不必离开座位,策划不必走出朝廷,坐着就控制诸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