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整体备课设计
单元主题: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精读课文:《只有一个地球》《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略读课文:《鹿和狼的故事》《青山不老》
语文园地:口语交际(珍惜资源)、 习作(写建议书;看漫画写感受,以上二选一)、交流平台(“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日积月累(环境保护的口号和标语)、 成语故事(“竭泽而渔”历史故事) 整体设计: 模块一 导读 · 预 习 第一课时:“读”大声地朗读;“标”给课文标序号;“圈”将“词语盘点”的词语圈在课文中,师补充词语 第二课时:朗读检测,从不同角度提出自己的问题;词语检测
模块二 品悟表达 第三课时:巩固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用“段意合并”的方法概括课文内容;日积月累 第四课时:“联系实际、深入思考”;交流平台 第五课时:体会说明文用词的准确、严谨;感受含义深刻的句子 第六课时:学习说明的方法;学习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模块三 阅 读 拓 展 第七课时:群文阅读——四篇文章(附后)
1
模块四 口语 交际 与 习作 第八、九课时:谈谈珍惜资源的重要性、怎样珍惜资源,说说生活中是怎样珍惜资源的,写建议书(书写格式) 第十、十一课时: 看漫画(“虫”在木头里还是脑子里?)写感受
模块 五 单元 整理 第十二课时:单元整理
2
第四单元 珍惜资源 保护环境
课程标准的要求:
(一)识字与写字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4.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3.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4.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5.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 6.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7.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8.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三)习作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读书笔记,学写常见应用文。 4.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5.习作要有一定速度。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四)口语交际 1.与人交流能尊重和理解对方。 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4.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5.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作简单的发言。 6.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五)综合性学习 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3.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美丑。
3
单元目标要求:
1.感悟人类的生存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密切联系,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2.引导学生注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运用“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鼓励学生积极行动起来,为地球家园美好的明天,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课文目标:
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我班61个孩子,学习、生活在城市中, 对于这个主题,只要善于发现,就可以看到很多环境污染的现象,如,污水、噪音、废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餐桌上被丢弃的食物、堆积如山的一次性木筷、哗哗流淌的 自来水„„孩子们也可以从网络当中搜集生态环境及自然资源遭受破坏的事例、数 据,这对于“联系实际、深入思考”很有帮助。
4
《只有一个地球》 1.学会10个生字,正确读写“遥望、晶莹、资源、矿物、恩赐、节制、枯竭、滥用、威胁、指望、设想、移民、破碎、目睹、和蔼可亲”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3.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的方法。 《鹿和狼的故事》 1.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自然界里的生物都有自己的角色,人类要尊重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维护生态平衡。 2. 学习体会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1.学些8个生字,正确读写“圣洁、骏马、雄鹰、潺潺、回荡、滋润、善待、松脂、宝贵、滋养、婴儿、眷恋、闪闪发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 3.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4.体会人类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关系,懂得应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 《青山不老》 1. 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教材使用与自主调整补充: 对本单元的理解: “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本组教材围绕这一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只有一个地球》阐述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大瀑布的葬礼》讲述了人们为塞特凯达斯大瀑布举行葬礼的故事,号召人类要重视和保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记述了印第安人对土地深深的留恋和眷顾,表达了人类应该珍惜和热爱土地的强烈情感。《青山不老》讲述的是一个山野老农,他将毕生精力用于植树造林工作,以此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造福子孙后代。四篇文章多角度、多层面地引导学生感受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了解人们为此做出的努力,使“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扎根于学生的心中,并转化为日常的行为。 编排本组教材的目的,一是感悟人类的生存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密切联系,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二是引导学生注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运用“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三是鼓励学生积极行动起来,为地球家园美好的明天,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本组课文的单元导语,列举了生活中常见的浪费资源的现象,一方面启发学生在学习课文时,联系生活实际思考问题,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为口语交际和习作做了铺垫,通过以“珍惜资源”为主题的口语交际活动,以及针对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现象写一份建议书或根据漫画写环保故事的习作练习,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认识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整体安排: 本单元教学分五个模块进行,共12课时,分别为模块一——导读.预习、模块二——品悟表达、模块三——阅读拓展、模块四——口语交际与习作、模块五——单元整理。其中,将“词语盘点”融入预习模块中;“日积月累”和“交流平台”融入理解内容模块。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地球 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按距离太阳远近的次序计为第三颗,形状像球而略扁,自转一 周时间是一昼夜,绕太阳一周的时间是一年。周围有大气层包围着,表面是陆地和海洋,有人类 和动植物等生存。有一个卫星──月球。 全球生态环境状况的几个数字 据《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10月14日第十一版)报道:25%的哺乳动物、12%的鸟类濒临灭绝。1/4人类所患疾病与环境恶化有关。1/3土地面临沙漠化。 全球生态环境亮起红灯,表现在:23%的耕地面积严重退化。50%的江河水流量减少或被严重污染。 80个国家严重缺水。10亿人口受到荒漠化威胁。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写作背景 19世纪50年代,“华盛顿特区”的白人领袖想购买美国 西北部的印第安人领地。本文是根据当时印第安人酋长西雅图的回信编译的。西雅图对白人很友 好,为了纪念他,美国西北最大的海岸城市命名为西雅图。白人居民还在他的墓地上建立了纪念 碑。 印第安人 印第安人相信万物有灵论,他们崇敬自然,对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都报以敬畏态度。他们认为大山是有生命的,并把这些山称作“父亲”。印第安人相对比较封闭,他们不愿陌生人打扰他们的生活,直到今天,印第安人的许多村落还没有电、自来水和电话、电视 等现代生活设施。 5
教学过程: 第一 课 时 第 二课 时 第三 课 时 模块一 导读·预习 出示学习目标:“读”大声地朗读三遍;“标”给课文标序号;“圈”将“词语盘点”的词语圈在课文中 师补充词语,读准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生提出疑难问题,交流 朗读检测:1、选择自己读得好的段落读给同桌听、同桌评。 2、教师指定段落请个人、小组读。 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比如主题的角度、表达的方法。 1、 请生板书易错字词,难点笔画或结构用红色粉笔写。 2、 共同交流。 模块二 品悟表达 用抓中心句、段意合并的方法概括《只有一个地球》《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课文内容。板书:主要内容 体会情感 结合导读提示的问题,根据黑板上的板书,概括《狼和鹿的故事》《青山不老》的主要内容。 学习日积月累。理解、朗读、背诵。 第四课时 引领学习: 1、 回顾《只有一个地球》的主旨。 2、 课文从哪两个方面描写体现“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 (感受联系实际描写、思考的方法) 3、 你想对地球、对人类或对自己说些什么? 自主学习提示: 4、 回顾《鹿和狼的故事》《这片土地是神圣的》《青山不老》的主旨。 2、课文分别是从哪些方面体现文章主旨? 理解事例和事实,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体会。 全班交流——交流平台 6
第 六 课时
7
第五课时 快速默读四篇课文,用圈画记科学小品文准确、严谨的词语,用波浪线画记含义深刻的句子,用双横线画记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加以体会,并作批注。 预设: 1、 词语:“本来”“至少”“不加节制”等,去词,和原句比较,体会在表达上的作用:科学小品文用词的严谨。 2、 含义深刻的句子。 “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在生态的舞台上,每一种生物都有自己的角色。” “青山是不会老的。” 3、修辞手法:比喻、拟人。 全班交流,朗读训练。 1、《只有一个地球》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科学小品文 2、科学小品文的特点,举例说一说,课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打比方、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 2、体会说明方法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 1、思考:《鹿和狼的故事》《这片土地是神圣的》《青山不老》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呢? 《鹿和狼的故事》《青山不老》用具体事例说明道理或事实的表达方法。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全文三个部分,首先用大量事实告诉人们这块土地是神圣的;接着,要求人们善待这块神圣的土地,善待河水、空气、动植物;最后,强调大地是人类的母亲。 体现文章主旨的中心句。 2、交流、朗读。
第七 课 时 课前预习:自由读阅读材料。 《离太阳最近的树》 《泥土最珍贵》 《鸟魂》 《知春鸟》 1、 根据课前的阅读,提出自己的问题,讨论交流。 2、 理解四篇文章的内容,体会情感。 3、 领悟表达,欣赏评价。 主题、写作方法。
模块三 阅读拓展 第 八 九 课时
模块四 口语交际与习作 口语交际: 1、师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破坏家园) 2、小组交流:为什么要珍惜资源?怎样珍惜资源? 3、全班交流、师评议。 不随意排放污水、节约每一张纸、尽量不使用纸质的贺卡、不使用一次性筷子等。 4、 总结:留意观察,对铺张浪费、随意破坏的行为进行提醒。 习作指导——建议书: 内容:1、说清楚生活中存在的环境保护方面的问题。 2、分析产生这方面问题的原因。 3、提出解决这方面问题的意见。 格式:1、标题:关于什么问题的建议。 2、写称呼,写清楚给谁或哪个单位提的建议。 3、建议的具体内容,不同方面的内容分段呈现。 4、右下方写建议人的姓名或单位。 5、写建议书的时间。 (提供建议书范例讲解) 1、 生写作 2、 小组内、全班交流评议。 3、 修改建议书后寄出去。 8
第 十 十 一 课 时
了解漫画:画家从生活中取材,通过夸张、比喻、象征的手法,来批评、讽刺或揭露生活中的一些不良现象。 1、 生看漫画。 2、交流:弄清楚漫画的主要内容。漫画中有哪些人?哪些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3、 生讨论:到底“虫”是在木头里还是在这个人的脑子里? 4、 交流:只有少一些砍伐、破坏,多一些保护、扶植,才能确保人类家园的葱绿和长存,才能与周围环境保持和谐。 1、 生写作、独立修改。 2、 师评议。 模块五 单元整理 1、学生整理、复习: 学习本单元,你积累了哪些词语?有哪些印象深刻的句子? 2、师总结 第 十二 课时
9
单元小练笔
一、词语积累。 1.读句子,写词语。
(1)地球上的kuànɡ wù( )等许多zī yuán( )都是有限的,kū jié( )的那一天终究会到来的。
(2)只有善待hé ǎi kě qīn( )的地球母亲,人类才会少遭受大自然的wēixié( )。
2.根据课文《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土地 ( )的松林 ( )的昆虫 ( )的蓝天 ( )的流水风 ( )的怀抱 3.火眼金睛,改正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
一页扁舟( ) 流念忘返( ) 振耳欲聋( ) 生机篷勃( )渴泽而渔( ) 罪愧祸首( ) 风雨同周( ) 苟延残湍( ) 二、句子运用。
1.我们热爱大地,就像初生的婴儿眷恋母亲温暖的怀抱一样。 我们热爱河流, ; 我们热爱 , 。
2.为学校草坪上的警示牌写一条宣传语,提醒大家爱护草坪,不要用“爱护”“禁止”等类似的词语。
三、课文片段赏读。
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但是,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它只是一个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千米的星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它只有这大,不会再长大。1.阅读本段文字,你觉得的关键词是 。 2.用“——”画出具体描写地球美丽壮观的句子。
3.文中“——”的句子分别用了 、 的说明方法,说明了 。
10
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例
摘要:本文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例,围绕小学语文单元整教学的实践和思考这两大问题进行阐述,力图诠释单元整体教学实践中的模块教学目标、方法,说明在实践过程中的思考,即单元整体教学促进了语文能力的发展,优化了学生学习的过程,注重了学生的语言积累。 关键词: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实践与思考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单元教学是以单篇课文分析为主。其主要教学流程是学习生词,梳理课文,分析课文,一篇课文的内容就讲授完了,一单元内的几篇课文都是如此。这样的教学形式,学生习得的知识不连贯、不系统,学生学科能力的训练缺乏序列性和层次性。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较传统的单篇教学而言,是根据学情、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进行单元整合,并在教学中注重了学生阅读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一、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
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例,本单元的单元主题是“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把单元整体教学分为5个模块。这5个模块分别为:模块一——导读.预习(2课时);模块二——品悟表达(4课时);模块三——阅读拓展(1课时);模块四——口语交际与习作(4课时);模块五——单元整理(1课时)。大概用12个课时完成教科书教学、阅读拓展、交流表达的学习。下面对每个模块的学习目标进行简要说明。
1、
模块一——导读.预习(2课时)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5-6年级学段目标中提出:“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因此,在预习模块中,充分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如,自己选择读得好的段落朗读、学会自己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自己上台板书易错字词。在此基础上,师生站在更高的水平上交流。
11
2、
模块二——品悟表达(4课时)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到:“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本模块的设计中,学生不但要对文字中的信息进行整合,还要理清文章的结构,并体会文字背后传递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同时,领悟词句段的表达效果,感受科学小品文用词的严谨。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提到:“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在第二部分的设计中,学生重点了解科学小品文的特点,理解运用的说明方法,学会用具体事例说明道理或事实的表达方法。
12
4、模块三——阅读拓展(1课时)
四篇文章:《离太阳最近的树》 作者:毕淑敏 《泥土最珍贵》 作者:祁俭忠 《鸟魂》 作者:王小鹰 《知春鸟》 作者:杨羽仪
模块三为阅读拓展,一是因为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扩展阅读面,五六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二是阅读拓展文章的选择和教科书中的单元“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有密切联系,有的是主题的相似,如,《离太阳最近的树》与教科书中《青山不老》的主题相似,《青山不老》中的深山老农用毕生精力植树造林,造福子孙后代,而《离太阳最近的树》中的司务长布置任务——上山砍伐唯一能够固住流沙的红柳;有的是写法相似,如,《鸟魂》《知春鸟》与教科书中《只有一个地球》《鹿和狼的故事》一样,都是联系实际写作,体现单元主题;有的是内容相似,如《泥土最珍贵》和教科书中的
13
《那片土地是神圣的》表达了人们对土地的珍惜与眷念。群文阅读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阅读空间,学生自由发表见解的机会也更多、更广。 5、模块四——口语交际与习作(4课时)
本单元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设计了两次习作,一次是写“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建议书,一次是看漫画,展开想象,写感受或是编故事。口语交际的过程往往也是习作指导的过程,在口语交际中,让学生结合话题充分表达。表达的过程就是调整思路、不断修改的过程。
6、模块五——单元整理(1课时)
单元整理采用学生自主复习整理和教师出题检测相结合的形式,先是学生通过复习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梳理,同时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教师再用适当的题目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测。
二、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思考。
1、单元整体教学促进了语文能力的发展。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中指出:“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发展处于具体运算阶段,是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的重要时期。”单元整体教学能够根据学
14
生的认知规律组织教学。首先,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确定单元目标,然后,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分解为模块目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中分为5个模块),并向学生表明模块目标完成的步骤和方法。这不仅能够提升目标的指引性,而且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目标性、计划性和积极性。最后,将学习迁移理论有效地运用到单元整体教学中。学生进行模块一预习课文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将认知结构中已有的学习方法加以提取、运用。教师在进行模块二的教学时,重点教给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品味语言、领悟写法的方法,并及时与学生进行总结归纳,纳入学生的知识结构中。在学生进行模块三的学习时,引导学生在阅读拓展、交流、表达中掌握阅读与表达的方法,积累语言。在模块五的单元检测中,自主整理,引领检测。循环往复,在听说读写中不断提升语文学习的能力。
2、单元整体教学优化了学生学习的过程。
布鲁纳认为,要向使学生提升认知水平,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学生学
习内容的编写和组织是首先需要思考的问题,因为这是影响学生智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传统的语文教学是教师采用单篇讲读的方式,每一篇课文都要进行细致地分析,语文学习的内容相对的零碎和散乱,很大程度上拆解和肢解了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例,在知识与技能方面,主要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情感,能运用“联系实际,写作、深入思考”的读书与表达方法;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法,本单元是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在单元整体教学中,要以知识点关联性、整体性为指导,避免支离玻碎的讲解,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形成知识结构。
3、单元整体教学注重了学生语言的积累。
霍懋征老师曾说过:“用以一带二、举一反三的方法进行教学,不仅大
大加快了教学进度,而且让学生读得多,扩大了眼界,掌握知识也就更加丰富、更加牢固,能力的提高也就更快了。”单元整体教学就是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进行群文阅读,用一组课文带动多篇文章的学习。同时,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内容,合理组织教学模块,集中精力突破重点难点,在很大程度上优化了课堂教学的时间,为课堂上的课外阅读、讨论挪出了时间。群文
15
阅读既对教科书文章的主题、体裁、内容进行巩固,又为学生提供了表达的空间,积累了语言。
总而言之,语文单元整体教学内容的整合,有利于集中思维突破重点,方法的整合,有利于学生获得语文学习的经验。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学习不同的语言材料,形成自己的语文学习能力,有自己的学习经验,将来能够凭借这些能力和经验进行更持久的学习。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李怀源.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构建艺术[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 张芹芹.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问题和策略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3.
[4] 孙丛丛.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1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