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确立自信—学习反驳》教案

来源:东饰资讯网
《确立自信—学习反驳》教案

英国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于1859年出版了他的名著《物种起源》一书,这对于宗教世界观是一个极大的威胁。1860年6月28日到30日,英国教会在牛津召开了反对达尔文学说的会议。在这次会议上,一位自负很有“辩才”的主教威尔勃福斯发表了攻击进化论的长篇演说,他的演说暴露了他对达尔文学说的完全无知。然而凭着“辩才”,他的话很动听,不时引起贵妇人们的阵阵哄笑。后来威尔勃福斯完全离开了议题,对参加这次会议的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赫胥黎施展恶意的嘲弄。他说:赫胥黎教授就坐在我的旁边,他是想等我一坐下来就把我撕成碎片的,因为照他的信仰,他本是猴子变的嘛!不过,我倒要问问,你这个猴子子孙的资格是从哪里得来的?与猴子发生关系的是你的祖父这一方,还是你的祖母哪一方?

对于这种浅薄无聊的恶语中伤,赫胥黎立即站起来答辩。他庄严地宣称:达尔文的学说是对自然史现象的一个解释,他的书里充满了证明这个学说的大量事实,没有别的学说提供更好的对物种起源的解释。最后,为了科学的尊严,他对威尔勃福斯的人身攻击进行了必要的回击:我断言,我重复断言,要说我起源于弯着腰走路和智力不发达的动物,我并不觉得羞耻;相反,要说我起源于那些自负很有才华,社会地位很高,却胡乱干涉自己所茫然无知的事物,任意抹煞真理的人,那才真正可耻!赫胥黎的讲话有力地驳斥了主教的胡说八道,博得了听众的热烈掌声,而自负很有“辩才”的威尔勃福斯却已哑口无言。

从逻辑上看,这位主教本来应当反驳的论题是“人类是从猿进化来的”,由于这个论题本身是正确的,他无法反驳。于是,他就把反驳的论题偷换为“每一个人都是猴子生的”,然后进行讽刺、挖苦,甚至对论敌施加卑劣的人身攻击,诉诸厚颜无耻的诡辩。而赫胥黎的讲话却是正当的反驳。

在生活中,如果你遇到有人对某件事发表了错误的观点和看法,你可能会升起一种反驳的欲望。你准备如何反驳呢?亮着喉咙指责吗?板着脸教训吗?这样恐怕行不通。我们可以学一些反驳的艺术。

反驳是直接反驳对方的论点或论据或论证过程,以树立自己的观点的论证方法,也叫驳论。证明与反驳都是论证的方法。在一篇文章中有时需要从正面去立论,有时又需要直接批驳对方的错误观点,也可以同时运用证明和反驳。在驳论文写作中,一般是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或直接反驳(驳论点),或间接反驳(驳论据,驳论证),继而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

反驳型议论文的写作,大体要掌握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确立攻击目标

反驳型议论文不论是反击敌人,揭露驳斥敌论的诽谤诬陷还是批判某种思想、行为错误,都是为了驳倒对方,树立自己正确的观点,以此来明辨是非,匡正错误,弘扬真理,伸张正义。因此,在写驳论文时,首先要明确反驳的论点,即确立攻击目标。 在针对某一论调写反驳文章时,可以在深入剖析的基础上,抓住谬论的要害,针锋相对地予以反驳。如“有钱能使鬼推磨”、“家大业大浪费点没啥”等,这些题目已经点出了错误论点,相对而言比较好分析反驳,但有些题目或材料提出了几种论点,里面有正有误时,这就要针对几种论点逐一分析,在分清是非曲直的基础上,确定自己的驳论点。 自然界中有各种各样的风:春之和风,吹绿杨柳;夏之狂风,摧枯拉朽;秋之金风,

1

染熟万物;冬之寒风,万物肃容。人间也有各种各样的风:追星之风,迷失自我;时髦之风,盲目攀比;受贿之风,锒铛入狱;高尚之风,万古留名……年轻的我们应该追风才行。

以上材料,它仅仅提示我们要“追风”,但追什么样的风?这就需要我们深入辨析,才能确立自己反驳的论点。

在我们根据某一事件或某一材料来写驳论文时,有的错误观点很有迷惑性,若不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是很难找出破绽的。对此,必须有较高的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方能嗅出“花香”和“毒草”的不同滋味,从而写出比较高水平的驳论文。

孙膑与庞涓同出于鬼谷子门下。他们二人可说是精于谋略,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当孙膑来到庞涓任职的魏国时,庞涓嫉妒他的才能,表面恭敬,内心狠毒,多次向魏王进谗言,以致使孙膑被挖去膝盖骨,不得展其才志。而齐王听说孙膑之才,不惜费尽心力,将孙膑请到齐国,委以重任。齐军终于有了马陵道之胜。

针对以上材料,写一篇驳论文的话,反驳什么呢?仔细分析后,我们才明白材料包含着“好集体不会埋没人才”的观点,因此,我们反驳的只能是“人才与(集体)环境没有关系”的错误论点。 二、抓住敌论要害

反驳犹如作战,作战要讲究战略战术,一着制胜,速战速决才是最好的战役。反驳,首先要找寻到突破口,然后才能有的放矢地击中敌论的要害,取得论辩的全胜。对“开卷有益”的反驳,要抓住敌论要害:“ 要看读什么书,为什么读和怎样去读。读好书有益,读内容不好、乃至有毒的书,非但无益反而有害”。

艺术的反驳不是信口开河、不着边际的指责和谩骂,它应该讲究针对性和目的性。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吗?》一文中,鲁迅先生反驳的是“中国人失掉自信力”这个悲观错误的看法。文章开篇,提出敌论据和敌论点。先罗列了三个事实:两年前,总自夸“地大物博”;不久,只希望“国联”;现在,一味求神拜佛;紧接着,又摆出有些人对这些事实的看法: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这样的开篇,使下文的反驳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对象,就像为射击树起一个靶子一样,使火力集中起来。 三、讲究反驳方法

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和论证。要驳倒对方的论点,自然可以从议论文的三要素着手,或者直接反驳对方的论点,或者采用迂回间接的方式,从对方的论据、论证入手,证明它的虚妄和荒唐,从而达到驳倒对方论点的目的。 1.反驳论点。

直接反驳对方的论点,这是驳论文中最常用的形式。这种反驳论点的方法,可以通过例证反驳,即提出新的事实论据,证明对方论点的错误。

例证反驳,常采用的方式是先总括出对方的错误的论点,然后摆出事实证明其荒唐谬误,从而得出正确结论。例如鲁迅先生的《“友邦惊诧”论》,作者针对国民党当局的反动论点:“友邦人士,莫名惊诧;长此以往,国将不国。”摆出确凿事实,证明“友邦”并非友邦,而是日本侵略者的同伙,是国民党反动政府的后台,是中国人民的死敌。随后,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友邦‟要我们人民身受宰割,寂然无声,略有„越轨‟,便加杀戮;党国是要我们遵从这„友邦人士‟的希望,否则就残酷镇压。”

反驳论点还可以运用反证法。反证法也称为归谬法,它对一错误论题不直接否定,

2

而是先假定其真,然后据此导出荒谬的结果,由结果的荒谬推出该论题的荒谬,这样间接地否定错误论题的论证手法就叫归谬法。 比如下面这两则外国笑话:

有个病人对住院处的护士说:“请把我安排在三等病房,我很穷。” “没有人能帮助您吗?”

“没有,我只有一个姐姐,她是修女,也很穷。”

护士听了生气地说:“修女富得很,因为她和上帝结婚。”

“好,您就把我安排在一等病房吧,以后把账单寄给我姐夫就行了。”

“修女富得很,因为她和上帝结婚。”这个话的荒谬是明显的,但病人并不直接地指出其荒谬之处,而是故意“承认”其真,然后据此推出“以后把账单给我姐夫寄去就行了”的荒谬结论。显然这个结论是护士小姐不能接受的,必然遭否定,由此又必否定作为前提的护士小姐的话。如此巧妙地否定对方的言论,就显得幽默风趣。

归谬法运用了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后件式,如上例就是这样推的: 如果我的姐姐和上帝结婚,那么可以将我的账单寄给上帝。 (事实上)不可能将我的账单寄给上帝。 所以,并非我的姐姐和上帝结婚。

这个推理在逻辑上无懈可击,因此足以驳倒护士的论题,又由于归谬法在使用时甚至结论不必直接说出来,就足以使对方自己承认自己论题的荒谬,这种巧妙的反驳手法导致的戏剧性结果,就是其造成幽默,引人发笑的原因。再如:

赫尔岑是俄国著名的文学批评家。他有一次参加一个晚会,晚会上演奏的轻佻音乐使他非常厌烦,他不得不用手捂住耳朵。 主人向他解释:“演奏的是流行歌曲。”

赫尔岑反问一句:“流行的乐曲就是高尚的吗?”

主人听了很是吃惊:“不高尚的东西怎么能够流行呢?” 赫尔岑笑着说:“那么,流行性感冒也是高尚的了?”

“不高尚的东西怎么能够流行呢?”这句话等于说“凡是流行的都是高尚的东西”。赫尔岑却假定其真,导出“流行性感冒也是高尚的了”这一十分荒谬的结果。由此结果的荒谬就可将隐藏的“主人”话中的不明显的荒谬揭示出来。这种巧妙的揭示,自然就显得有趣了。

2.反驳论据。

论点和论据,是议论文的两个最基本的构成要素。论点是论据的集中和升华;论据是论点的基础和支撑。驳倒论据,犹如釜底抽薪,对方论点也便颓然倒塌。

论据通常有三种:事实论据、数字论据和理论论据。反驳论据也就常常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可以揭露其事实虚假、数字含混或理论的荒谬。《“友邦惊诧”论》也运用了反驳论据来反驳论点的方法,限于篇幅,不再一一分析。 3.反驳论证。

论据与论点之间必须有内在的逻辑关系,才能成为论点的有力支撑。指出对方论点与论据之间不存在必然联系,也可以达到反驳的目的。论证的错误表现是多方面的:有时是演绎过程中大小前提与结论不合逻辑;有时是作者在一篇文章内的观点间自相矛盾;有时是论点与论据之间推理不妥……总之,只要发现对方在论证上有逻辑错误,就

3

可以从这一角度入手,展开反驳。如“我们班有些同学,追求奇装异服,跟风赶时髦,男女经常混杂……这说明精神污染在这里很严重。”这一论述,没有明确“精神污染”的涵义,与上面列举的内容毫不相关,逻辑关系也就错了。

驳论需要注意的问题有三点:一是“破”中有立,反驳别人的错误言论,就能从中表达自己正确的见解和主张。有时在反驳中还需要把正确的见解和主张明确地提出来,使读者容易明辨是非,更好的达到反驳的目的。二是要有分析地对待对立面的意见。一个人说话不可能句句都是谬论,批驳时应肯定对方正确的意见,反驳的只是其确实错误的部分。既要有严肃认真的态度,又不夸大对方的错误,实事求是,合情合理。这样进行细致入微的分析,才容易使人心悦诚服。三是写驳论时特别要做到以理服人,最忌在缺乏分析说理的基础上武断地给对方的意见下结论,自己的看法当然应该坚持,但也不能强词夺理,语气上要留有余地,要有乐于倾听对方意见的讨论式态度。 【练习】

请从下列两个话题中任选一个,写一篇反驳的文章。

1.东汉有一少年名叫陈蕃,独居一室而龌龊不堪。其父之友薛勤批评他,问他为何不打扫干净来迎接宾客。他回答说:“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当即反驳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多年来,人们大多赞同薛勤的说法,认为“一屋不扫”,自然无以“扫天下”,然而在生活中真的都是这样吗? 2.今天的人们有着越来越强的自我意识。有人认为,“干一行,爱一行”已经落伍了,应该是“爱一行,干一行”,他们认为,应该有意识也有准备去干自己喜欢干的事情,而不是被动地“哪里需要我,我就到哪里去”,只有爱一行干一行的精神,才能使我们和我们的社会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下生存。那么你认为呢?

自然界中有各种各样的风:春之和风,吹绿杨柳;夏之狂风,摧枯拉朽;秋之金风,染熟万物;冬之寒风,万物肃容。人间也有各种各样的风:追星之风,迷失自我;时髦之风,盲目攀比;受贿之风,锒铛入狱;高尚之风,万古留名„„年轻的我们应该追风才行。

以上材料,它仅仅提示我们要“追风”,但追什么样的风?这就需要我们深入辨析,才能确立自己反驳的论点。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