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编写目的 ......................................................................................................................... 2 1.2、背景 ................................................................................................................................. 2 1.3、定义 ................................................................................................................................. 3 1.4、参考资料 ......................................................................................................................... 3 2、计划............................................................................................................................................. 3
2.1、软件说明 ......................................................................................................................... 3 2.2、测试内容 ......................................................................................................................... 4 2.3、系统身份验证测试 ......................................................................................................... 4
2.3.1、进度安排 ............................................................................................................. 4 2.3.2、条件 ..................................................................................................................... 5 2.3.3、测试资料 ............................................................................................................. 6 见需求规格说明书等。 ................................................................................................... 6 2.3.4、测试培训 ............................................................................................................. 6 2.4、借书测试 ......................................................................................................................... 6 2.4.1、进度安排 ..................................................................................................................... 6 2.4.2、测试培训 ..................................................................................................................... 6 2.5、还书测试 ................................................................................................................................. 7
2.5.1、进度安排 ..................................................................................................................... 7 2.5.2、测试培训 ..................................................................................................................... 7 3、测试设计说明 ............................................................................................................................. 7
3.1、系统身份验证测试 ......................................................................................................... 7
3.1.1、控制 ..................................................................................................................... 7 3.1.2、输入、输出、过程 ..................................................................................................... 8 3.2、借书测试 ......................................................................................................................... 8
3.2.1、控制 ..................................................................................................................... 8 3.2.2、输入、输出、过程 ..................................................................................................... 8 3.3、还书测试 ......................................................................................................................... 9
3.3.1、控制 ..................................................................................................................... 9 3.3.2、输入、输出、过程 ................................................................................................... 10 4、评价准则 ................................................................................................................................... 10
4.1、范围 ............................................................................................................................... 10 4.2、数据整理 ....................................................................................................................... 10 4.3、尺度 ............................................................................................................................... 10
图书馆管理系统测试计划
1、引言 1.1、编写目的
本测试计划文档作为指导此测试项目循序渐进的基础,帮助我们安排合适的资源和进度,避免可能的风险。本文档有助于实现以下目标:
1、确定现有项目的信息和应测试的软件结构。 2、列出推荐的测试需求
3、推荐可采用的测试策略,并对这些策略加以详细说明 4、确定所需的资源,并对测试的工作量进行估计。
5、列出测试项目的可交付元素,包括用例以及测试报告等。
1.2、背景
随着人们知识层次的提高,图书馆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图书馆的存数量和业务量庞大,仅仅靠传统的记账式管理是不可行的。图书馆管理系统应运而生,逐渐成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管理系统为学校或社会型图书馆的管理员提供所有借阅者的详细信息,以及馆内库存的详细情况,对借书和还书两大功能进行合理操纵并登记。
这是一套基于图书管理理念的通用性极强的C/S图书管理软件。界面美观,操作方便,功能强大,支主要包括书籍档案管理、读者管理、借还管理、系统(包括书籍档案、读者档案等十于项)查询、数据维护、系统设置和各种借阅排行统计报表等功能。
1.3、定义
➢ 主键 (Primary Key) :每一笔资料中的主键都是表格中的唯一值。换言之,它是用来独一无二地确认一个表格中的每一行资料
➢ 外键(Foreign Key):设表t1,t2中都有一个name字段,而且是t1的主键,那么如果设t2中的name为外键的话,向t2中添加数据的时候,如果name值不在t1之中就会报错。
1.4、参考资料
张海藩:《软件工程导论》.第五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 肖刚等:《实用软件文档写作》.清华大学出版社
李涛等:Visual C# SQL Server 数据库开发与实例 .清华大学出版社
2、计划 2.1、软件说明
输出 进入读者界面或管理员界面 Book_Info表中增加一条记录 Book_Info、Proof_Info、Borrow_Info、Punish_Info表中更新记录 还书 借阅证号、书号 书籍挂失 借阅证号、书号 缴费 借阅证号、书号 Proof_Info、Borrow_Info、Punish_Info表中更新记录 图书信息查询 图书号或图书名 显示图书基本信息 借书信息查询 借阅证号 显示借书信息 借阅证查询 借阅证号 显示借阅证信息 借阅证挂失 借阅证号 Proof_Info表中删除一条记录 办理借阅证 借阅证持证人基本信息 Proof_Info表中增加一条记录 注册管理员 账号、密码 Admini_Info表中增加一条记录 测试功能 身份验证 新书入库 借书 输入 用户名、密码、身份 书籍基本信息 借阅证号、书号 修改密码 账号、密码、新密码 Admini_Info表中更新一条记录 2.2、测试内容
测试1:名称:系统身份验证测试 目的:测试系统登录界面。 进度安排:2016-5-27
内容:用户名、密码、身份输入、合理性检查、合法性检查, 系统操作界面显示控制
测试 2:名称:借书测试。 目的:测试借书功能。 进度安排:2016-5-28
内容:括借阅证号输入、合理性检查、合法性检查,借书对话显示控制,图书书号提交、合理性检查、合法性检查,借书登记。
测试 3:名称: 还书测试。 目的:测试还书功能。 进度安排:2016-5-29
内容:还书对话框显示控制,图书书号提交、合理性检查、合法性检查,还书登记。
2.3、系统身份验证测试 2.3.1、进度安排
工作内容 熟悉环境 培训 准备输入数据 测试 整理测试结果 时间 2016-5-27 8:00-9:00 2016-5-27 9:00-10:00 2016-5-27 10:00-11:00 2016-5-27 11:00-13:00 2016-5-27 13:00-15:00 测试人 图书馆管理员、工作人员、学生或教师 测试组 2.3.2、条件
➢ 设备 服务器
(1) 处理器(CPU):Pentium 900M (推荐Pentium 4 1.2G) (2) 内存容量(RAM):至少1GB
客户端
(1) 处理器(CPU):Pentium 133M 或更高 (2) 内存容量(RAM):1GB
➢ 支持软件 数据库服务器端
(1) 操作系统:Microsoft Windows 2003
(2) 数据库管理系统:SQL Server 2005,配置TCP/IP协议 Web服务器端
(1) 操作系统:Microsoft Windows 2003 (2) Internet 信息服务(IIS)6.0管理器 (3) Visual Studio.NET 2005,配置TCP/IP协议 客户端
(1) 操作系统:Windows 7/8/10
(2) Web浏览器:Internet Explorer 6.0以上或Netscape 4.0 以上,配置TCP/IP协议 ➢ 人员
用户:图书馆工作人员2名,系统管理员1名,学生或教师2名,技术方面要求懂得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a. 开发任务组:4人,对系统功能有具体的了解,对软件、硬件环境熟悉。
2.3.3、测试资料
见需求规格说明书等。
2.3.4、测试培训
培训内容 熟悉系统环境 了解系统功能 学习登录的操作 学习登录的基本管理
受训人员 测试人员、用户、图书馆工作人员 测试人员、用户、图书馆工作人员 测试人员、用户、图书馆工作人员 测试人员、用户、图书馆管理人员 从事培训的工作人员 系统开发组 系统开发组 系统开发组 系统开发组 2.4、借书测试 2.4.1、进度安排
工作内容 测试 整理测试结果 时间 2016-5-28 9:00-11:00 2016-5-28 11:00-14:00 测试人 测试人员、学生或教师、图书馆工作人员、管理员 测试组 准备输入数据 2016-5-28 8:00-9:00 2.4.2、测试培训
培训内容 学习借书的操作 学习借书管理 受训人员 测试人员、用户、图书馆工作人员 测试人员、用户、图书馆管理人员 从事培训的工作人员 系统开发组 系统开发组 2.5、还书测试 2.5.1、进度安排
工作内容 时间 测试人 测试人员、学生或教师、图书馆工作人员、管理员 测试组 准备输入数据 2016-5-29 8:00-9:00 测试 整理测试结果 2016-5-29 9:00-11:00 2016-5-29 11:00-14:00 2.5.2、测试培训
培训内容 受训人员 从事培训的工作人员 系统开发组 系统开发组 学习还书的操作 测试人员、用户、图书馆工作人员 学习还书管理 测试人员、用户、图书馆管理人员
3、测试设计说明 3.1、系统身份验证测试
考虑3种情况: ➢ 用户名或密码有空 ➢ 用户名或密码有误 ➢ 用户名和密码都正确
3.1.1、控制
输入:半自动
操作顺序:先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再登录
结果记录方法:记录输入信息、提示信息、进入界面
3.1.2、输入、输出、过程
输入数据 选择策略 用户名‘ ’密码‘111’ 测试当用户名为空时的情况 用户名‘070505201’密测试当密码为空时码‘ ’ 的情况 用户名‘070505201’密测试当密码错误时码‘112’ 的情况 用户名‘070505211’密测试当用户名错误码‘111’ 或不存在时的情况 用户名‘070505201’密测试用户名和密码码‘111’ 都正确的情况
命令 输出数据 登录按钮 “用户名或密码不能为空”的提示框 登录按钮 “用户名或密码不能为空”的提示框 登录按钮 “用户名或密码”的提示框 登录按钮 “用户名或密码”的提示框 登录按钮 进入用户或管理界面 3.2、借书测试
考虑7种情况:
➢ 借阅证号或书号为空 ➢ 借阅证号不存在 ➢ 书号不存在 ➢ 该读者有欠费记录
➢ 该读者已借书中有逾期的书籍 ➢ 该读者已借书的数量已达到8本
➢ 借阅证号和书号都正确,且该读者有借书的资格
3.2.1、控制
输入:半自动
操作顺序:先按上面7种情况的顺序输入相应的借阅证号和书号,再提交。 结果记录方法:记录输入信息、提示信息、数据库中每个表的更改信息。
3.2.2、输入、输出、过程
输入数据 借阅证号为空,正确选择策略 测试借阅证号为空的命令 输出数据 借书按钮 “借阅证号不能为空”书号 正确借阅证号,书号为空 错误的借阅证号,正确书号 正确的借阅证号,错误的书号 修改数据库,使得Punish_Info表中有某读者的欠费记录,输入这个读者的借阅证号,输入正确的书号 修改数据库,使某读者的已借书中有逾期的,输入该读者借阅证号和该逾期书籍号 使某读者已借阅8本书,该读者继续借书 情况 的提示框 测试书号为空的情况 借书按钮 “书号不能为空”的提示框 测试当不存在改借阅借书按钮 “该读者不存在”的提证时的情况 示框 测试当书号错误的情借书按钮 “该书不存在”的提示况 框 测试读者有欠费记录借书按钮 “该读者已欠费…”的时的情况 提示框 测试读者已借书中有逾期的书籍的情况 借书按钮 “该读者已欠费…”的提示框 测试当某读者已借阅书籍已达到8本书的情况 以上情况都没有且借测试当读者符合借书阅证号和书号都正确 条件的情况
借书按钮 “该读者已借书8本”的提示框 借书按钮 “借书成功”的提示框 3.3、还书测试
考虑5种情况:
➢ 借阅证号或书号为空 ➢ 借阅证号不存在 ➢ 书号不存在 ➢ 该书逾期
➢ 借阅证号和书号都正确
3.3.1、控制
输入:半自动
操作顺序:先按上面5种情况的顺序输入相应的借阅证号和书号,再提交。
结果记录方法:记录输入信息、提示信息、数据库中每个表的更改信息。
3.3.2、输入、输出、过程
输入数据 借阅证号为空,正确书号 正确借阅证号,书号为空 错误的借阅证号,正确书号 正确的借阅证号,错误的书号 修改数据库,使某读者已借的该书已逾期,输入该读者借阅证号和该书籍号 以上情况都没有且借阅证号和书号都正确
选择策略 命令 输出数据 测试借阅证号为空的还书按钮 “借阅证号不能为空”情况 的提示框 测试书号为空的情况 还书按钮 “书号不能为空”的提示框 测试当不存在改借阅还书按钮 “该读者不存在”的提证时的情况 示框 测试当书号错误的情还书按钮 “该书不存在”的提示况 框 测试读者该书已逾期还书按钮 “该书已欠费…”和“还的情况 书成功”的提示框 测试当读者符合还书条件的情况 还书按钮 “还书成功”的提示框 4、评价准则 4.1、范围
此测试计划说明书中的测试用例能基本上包括所有的情况,基本上能反映此软件是否存在错误。其局限性是用例比较多,比较花时间。
4.2、数据整理
由于系统规模不大,输入输出的数据类型简单,所以,我们采用手工方式将测试数据加工成便于评价的适当的形式。
4.3、尺度
➢ 以能发现错误为准则
➢ 能正确完成功能要求。
➢ 测试用例正确执行,要求输出与预期的输出结果完全一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